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水稻施用微生物菌肥田间试验,验证施用微生物肥料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益生菌"微生物肥料,有利于水稻分蘖,其分蘖盛期处于移栽后30 d左右,比常规施肥提前5 d;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与常规施肥相比,根系单蔸增加0.93 g,增幅20.31%;水稻增产效果显著,产量增幅12.23%;解磷作用明显,检测结果与试验前相比,土壤中速效磷增加5.59 mg/kg,增幅17.23%。  相似文献   

2.
基于棉粕的氨基酸肥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基于棉粕的氨基酸肥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喷施清水、优多牌氨基酸水溶肥和棉粕腐氨基酸水溶肥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喷施清水处理和喷施优多牌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相比,喷施棉粕氨基酸肥的小麦的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干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进一步促进了小麦的分蘖和成穗,使小麦产量显著增加,与喷施清水处理和喷施优多牌氨基酸水溶肥处理相比,增幅分别为15.2%和4.97%。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蔗田释放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新植蔗中,放蜂区平均螟虫节率、螟害株率和断尾率分别为15.11%、93.50%和8.58%,较常规防治区降低17.23个百分点、6.5个百分点和9.2个百分点;在宿根蔗中,平均螟虫节率、螟害株率和断尾率分别为11.08%、82.50%和8.60%,较常规防治区降低23.72个百分点、15.5个百分点和12.61个百分点。2015~2016年连续放蜂后放蜂区螟虫节率进一步降低30.25%,螟害株率降低3.92%,断尾茎率降低14.34%;每667m2理论产量比2015年增加425kg,增产率8.20%;甘蔗理论糖分提高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稻田除草剂大量及高频使用对农作物安全、土壤及水体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使得除草剂减量使用刻不容缓。水稻机插田药后长时间保水可显著抑制杂草,以此可减少除草剂用量,但长时间保水会导致水稻发育受限。盆栽试验表明,无论是否喷施除草剂30%苄嘧·丙草胺乳油,杂草发生随保水时长增加而减少,且喷施除草剂对杂草防除具显著效果。田间试验表明,稻田施用30%苄嘧·丙草胺乳油100 mL/667m~2后,药后保水7 d时的水稻分蘖及抑草的综合效应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湖北植保》2005,(3):7-7
名称病虫防治适期防治方法水稻稻纵卷叶螟2代7月上旬3代8月上旬田间每100丛水稻出现稻纵小苞(2~3cm)80~100个时,使用2.5%绿色三氟30~40ml对水40kg喷雾防治。稻飞虱2代7月上旬3代7月下旬8月初每丛水稻拍虫量达15头以上每667m2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20g、25%扑虱灵35g等药对水50~60kg喷施水稻中下部,保水3~5d二化螟2代7月中下旬3代8月下旬早栽中稻百蔸枯鞘40~50根,中晚稻200蔸有集中受害一株以上时用5%锐劲特悬浮剂30~40ml对水50~60kg喷雾1次即可。或用杀虫双+Bt防治。三化螟2代7月上中旬3代8月中下旬三化螟每667m2卵量达100块以…  相似文献   

6.
采用测坑试验方式,设置3个水分梯度(相对田间持水量80%~85%、70%~75%、60%~65%),以相对田间持水量为90%~100%为对照,通过对滴灌水稻分蘖期进行干旱胁迫,测定不同处理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面积指数、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指标,分析不同干旱胁迫处理对滴灌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和中度胁迫下水稻拔节期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分别较CK提高4.66%、17.62%,拔节期净光合速率分别较CK提高5.73%、10.98%,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较CK分别提高21.41%、26.49%;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减少了拔节前干物质积累,提高了拔节后干物质积累量,优化干物质积累动态;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有利于控制水稻的分蘖数量,显著提高有效穗数,与CK相比提高了8.05%、23.29%;轻度和中度胁迫下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降低,各处理间结实率无显著差异,成穗率显著高于CK,与CK相比3种胁迫下成穗率分别提高了22.83%、32.50%、13.20%;轻度和中度胁迫下产量与CK相比分别增加2.73%、6.08%。滴灌水稻分蘖期水分调控时应考虑利用干旱胁迫的补偿效应,于分蘖期采用轻中度控水措施,有利于滴灌水稻光合作用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一季中稻品种兆优5431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喷施中量元素水溶肥对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中量元素水溶肥可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量增加显著,且生产效益显著增强。本研究为水稻高产栽培和中量元素肥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湖北植保》2004,(3):9-9
名称病虫防治适期防治方法水稻稻纵卷叶螟2代7月上旬3代8月上旬田间每10 0丛水稻出现稻纵小苞( 2~3cm) 80~10 0个时,使用2 5 %绿色三氟3 0~40ml对水40kg喷雾防治。白叶枯病7月中稻田出现明显的零星病叶或发病中心时,用叶枯宁、克菌壮等药剂喷雾防治,间隔7d再喷1次。稻飞虱2代7月上旬3代7月下旬8月初每丛水稻盆拍虫量达15头以上每667m2 用10 %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2 0 g、2 5 %扑虱灵3 5 g等药对水5 0~60kg喷施水稻中下部,保水3~5d。二化螟2代7月中下旬3代8月下旬早栽中稻百蔸枯鞘40~5 0根,中晚稻2 0 0蔸有集中受害一株以上时用5 %锐…  相似文献   

9.
蔸都发是华中农业大学与武汉库玛作物营养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研制的水稻专用型植物微肥营养剂,富含植物生长促进因子及多种大、中、微量元素,在水稻移栽后7d~lOd用蔸都发200g/667m2拌尿素撒施,具有培育壮苗、增加分蘖、促花促根、防病抗倒、提高穗粒数的作用;同时蔸都发富含肥料增效剂,能够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为切实探讨蔸都发在水稻上的增产机理、应用效果及应用表现,2012年潜江市农技推广中心在杂交中稻上进行了试验与示范。  相似文献   

10.
沿江地区二化螟发生严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稻螟虫是水稻中后期的主要害虫,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我市水稻螟虫主要以二化螟为主,占95%以上。近年来,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逐年加重,2002—2003年一、二代二化螟均达大发生的程度,虽经大力防治,一代的枯心率仍达0%~3.2%,平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控制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通过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种类硅肥及噻唑膦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控效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硅肥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较差,但10%噻唑膦颗粒剂与不同种类硅肥联合使用后可显著降低甘薯种薯及薯苗受线虫侵染率,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等量的10%噻唑膦颗粒剂。田间施用噻唑膦后再增施硅肥,可使噻唑膦防治效果显著增高,甘薯受害率降低,甘薯产量提高。其中硅肥途保佳15 L/hm2与10%噻唑膦颗粒剂18 kg/hm2或22.5 kg/hm2联合使用后,对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均达到87%以上,显著高于10%噻唑膦颗粒剂22.5 kg/hm2处理。联合施用硅肥可以在减少噻唑膦用量情况下保持对茎线虫病较高防效,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作物病 虫防治适期防  治  方  法水稻 翻 耕冬闲田 1~ 2月 水稻螟虫都以老熟幼虫在收割后残留于稻田的稻蔸中 ,水稻纹枯病病菌也以菌核散落在稻田土壤中越冬 ,此段时间要对冬闲田进行翻耕冬炕 ,消灭越冬螟虫 ,减少菌源。油菜蚜虫 1月 此时蚜虫在油菜心叶上吸汁为害 ,同时传播病毒病。主要防治方法 :用 1 0 %大功臣可湿性粉剂 1 0~ 2 5 g对水 5 0~ 6 0kg或 4 0 %乐果乳油喷雾防治。霜霉病 2月清理好厢沟、腰沟和围沟 ,降低田间水位和湿度。病害发生时 ,可选用 4 0 %霜疫灵可湿性粉剂 1 5 0~ 2 0 0倍液或 72 2 %普力克水剂 6 0 …  相似文献   

13.
植物激素间的互作可以对作物的生长发育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为探讨脱落酸功能类似物萘酮戊酸在水稻中的应用前景,本文研究了0.03%萘酮戊酸水剂(AS)稀释1000倍液浸种处理、水稻秧苗移栽前7 d喷施2%萘酮戊酸·吲哚丁酸可湿性粉剂(WP,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2:1.8)稀释液,通过“浸种+直播”“浸种+移栽”“浸种+喷药+移栽”和“喷药+移栽”4种不同的处理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分别以0.03%S-诱抗素AS和2%S-诱抗素·吲哚丁酸WP (有效成分质量比为0.2:1.8)稀释液作药剂对照,以与清水作空白对照。通过调查分析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分蘖数、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等指标,评估萘酮戊酸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增产处理模式。结果表明:用0.03%萘酮戊酸AS1000倍液浸种,可使水稻种子发芽率提高3.3%,比0.03%S-诱抗素AS处理提高1%。在水稻增产方面,各处理模式对增产效果影响明显。单从提高产量而言,以“喷药+移栽”处理模式增产效果最好,移栽前7 d喷施2%萘酮戊酸·吲哚丁酸WP 1000倍液,可实现水稻增产21.7%;而在同时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方...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进行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第三代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孵化盛期,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a、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1 500 ml/ha、0.3%苦参碱水剂1 666.7 ml/ha、30%茶皂素水剂1 500 ml/ha;施药后3 d,防治效果分别为71.44%、70.92%、40.93%和54.38%;施药后8 d,防治效果分别为92.07%、54.03%、27.52%和37.26%;施药后15 d,防治效果分别为97.31%、73.20%、44.70%和61.97%。其中,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好,对水稻生长安全,用水量少、省时省工,可用于稻鱼种植区统防统治药剂,在稻纵卷叶螟幼虫3龄前用药兑水喷雾,使用量150 ml/ha,建议一代螟虫幼虫只用药1次。  相似文献   

15.
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陇东旱塬条件下,以40%乙·莠SE为指示除草剂,测定了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效应。结果表明:通过植保无人机喷施,40%乙·莠SE的控草效果随施药量的减少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玉米果穗有效长度、果穗粗、穗粒数、百粒重、产量及纯收益均随施药量的减少呈先增后降的态势,当施用量降至2 400 mL/hm~2,即较推荐用量(4 500 mL/hm~2)减少用药46.67%时,对藜、狗尾草和总草的株防效仍分别高达93.31%、65.51%和86.40%,鲜重防效分别高达99.12%、78.61%和93.44%;对玉米穗部性状、产量及纯收益的影响程度亦降至较低或最低,其产量较人工除草和背负式喷雾器以药剂常用量喷施分别减产0.17%和增产5.61%,其纯收益较人工除草和背负式喷雾器以药剂常用量喷施分别增加652.08元/hm~2和1 076.85元/hm~2。可见,植保无人机喷施对玉米田土壤处理除草剂的减量效应显著,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黄花棘豆的不同生育期(返青期、现蕾期和初花期)以不同浓度的21%氯氨吡啶酸水剂对天然草地进行喷施,探讨其对黄花棘豆的防控效果和对草地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21%氯氨吡啶酸水剂对于黄花棘豆有很强的灭除效果:喷施后15d,85%的植株表现出明显药害症状;喷施后35d,92.5%的植株药害等级达到4级。喷施后75d,125.0mL/hm2处理的株防效可达85%以上;187.5mL/hm2处理的株防效可达95%。在鲜重防效方面,高浓度和低浓度处理都可达95%以上的防控效果。不同喷施时期和喷施浓度对于草地其他植物和草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对于双子叶植物,高浓度和低浓度喷施水平下其草产量都明显降低,分别降低52.5%和40.3%,降低趋势为返青期现蕾期初花期。单子叶植物受21%氯氨吡啶酸水剂的影响不同于双子叶植物:高浓度喷施,所有处理组草产量都显著降低,平均降低18.7%;低浓度喷施时,返青期草产量降低26.3%,现蕾期和初花期草产量增加,分别增加1.0%和10.6%。对草地植被的调查表明,21%氯氨吡啶酸水剂喷施后草地单位面积植物种数、盖度和植物多样性都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三种叶面肥在新疆两种葡萄上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叶面肥对红地球葡萄和木纳格葡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葡萄不同生育时期喷施螯合氨基酸钙液肥、腐植酸液肥和平衡营养肥,均明显增加了2个葡萄品种叶片叶绿素SPAD值、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还原型Vc含量,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其中红地球葡萄和木纳格葡萄,以连续喷施4次螯合氨基酸钙液肥效果最好:每公顷产量增幅分别为8.50%和17.15%,明显高于其它两喷肥处理,品质也好于其它两喷肥处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丘陵双季稻区易发生季节性干旱导致养分供应受阻、水稻生长发育受影响、产量下降等问题,研究了干旱条件下5种养分管理措施(即T1:增施钾肥+喷清水;T2:叶面喷施0.2%Zn SO4;T3:增施钾肥+叶面喷施肥0.2%Zn SO4;T4:提高后期施N比例+喷清水;CK:常规施肥+喷清水)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干旱胁迫下,不同养分管理对双季晚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其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T3T1T2T4CK。T3在分蘖期干旱胁迫下能有效促进水稻分蘖能力,提升苗峰值和有效分蘖数,最高分蘖数比CK高7.26%,并显著提高拔节期和齐穗期的叶片SPAD值、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片蒸腾速率以及根系活力,同时还显著增加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单株干物重,改善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其增幅分别在2.19%~25.22%,从而显著提高双季晚稻每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和结实率等产量构成因素,最终使双季晚稻在干旱胁迫条件下获得较高产量。T3的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达10.07 t·hm~(-2),分别比T1、T2、T4及CK高6.34%、7.70%、14.17%和25.56%。  相似文献   

19.
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晚稻浸种田间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对晚稻进行浸种试验,结果表明: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在25、50、100mg/kg 3个剂量下晚稻浸种48h,冲洗沥干后,播种育秧,可控制水稻秧苗徒长,增加分蘖,进而提高水稻产量.但是,要严格控制浓度,一般为25mga.i./kg.  相似文献   

20.
通过剪叶模拟试验,测定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的为害情况,验证水稻被该虫为害后的自然补偿能力。结果表明,在当地一般种植密度和肥力水平下,分蘖盛期宜香752品种受害程度≤50%,对水稻产量无明显影响;在分蘖盛期前受害,水稻自身具有较强的自然补偿能力。孕穗末期受害程度在10%~50%,水稻减产6%~16%,对水稻产量有明显影响;水稻进入孕穗末期,叶片受害程度达到10%以上,对水稻产量造成损失。因此,孕穗末期应及时做好稻纵卷叶螟防治,以减少水稻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