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主栽的棉花品种需要更多的钾,盛花期和结铃期缺钾会对籽棉产量带来不利影响。本研究的目标是为生长在干旱瘠薄土地上的当前转基因棉花确定适当的钾肥施用量,评估分次施钾的影响,并量化额外的叶面施钾对籽棉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贡献。在巴基斯坦的木尔坦中央棉花研究所进行了为期2年(2014~2015年)的田间试验。试验分成两部分:其中试验1中,全生育期有3个钾肥施用剂量(0,6.7 kg K_2O/亩和13.3 kg K_2O/亩)被均分成2次或4次施用,每次施用量为3.3 kg K_2O/亩(分成2次施用的于播种前和播种后45天施用;分成4次施用的于播种前和播种后30、45、60天施用)。试验2中,评估种植前施用0、6.7、13.3 kg K_2O/亩的钾肥,紧接着喷施4次叶面肥(2%K_2SO_4)对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施钾肥是当前转基因棉花在贫瘠的干旱土壤上高产的先决条件,因为它保证了充分的植株生长和发育,籽棉产量也随之提高到较高水平。然而,仅施基肥不会实现棉花产量潜力。棉花生长中期分2~4次追施钾肥可显著提高籽棉产量。基施钾肥后,在棉花全生育期再叶面喷施4次2%K_2SO_4获得的产量最高,与不施肥处理相比,产量增加超过40%;与分次施用钾肥处理相比,产量增加了10%~15%。这些结果表明,与作物生长发育对钾素的动态需求相匹配的钾肥施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当前转基因棉花品种上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钾肥和密度对淮北地区高品质棉产量与品质的影响,2006-2007年连续两年做了棉花的栽培试验,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探讨了钾肥和密度对棉花的产量、纤维长度及断裂值的效应,建立了综合效应方程.研究结果:钾肥和密度对于籽棉和皮棉产量都是正效应,钾肥和密度的互作对籽棉及皮棉也都是正效应,皮棉和籽棉产量都最高时的施氧化钾范围400.2~409.0 kg/hm2,种植密度范围是36 136~37 973株/hm2;棉花纤维长度和断裂值的效应方程反映,钾肥和密度对两种品质指标都是正效应,绒长的钾肥的效应大于密度,断裂值的密度效应大于钾肥;纤维品质最优时的施氧化钾范围是315.5~367.7 kg/hm2,密度范围是25 569~26 229株/hm2.  相似文献   

3.
棉花施用钾肥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勤县砂壤土上进行的棉花施用不同用量钾肥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施钾(K2O)9.9~89.1kg/hm2的范围内,棉花皮棉产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各处理较对照增产27.5~103.3kg/hm2,增产率1.8%~6.8%;而施钾量超过69.3kg/hm2时棉花皮棉产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少;在试验设计施钾范围内,随钾肥施量的增加,田间棉花幼苗长势增强;施用钾肥对提高棉花单铃重、纤维品质有明显作用;从产投比综合考虑,以施钾69.3kg/hm2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移载地膜棉钾肥不同用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棉花群体质量栽培技术推广和施肥水平的提高,我市棉花产量逐步上升.全市棉花氮肥亩施用量已达20kg以上,比1990年初翻一番.但磷钾肥施用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制约棉花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探讨在目前生产力水平下,我市钾肥不同用量对棉花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我们在通州市、如皋市进行了钾肥不同用量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5.
研究阿克苏市棉花氮、磷、钾肥利用效率,进而指导阿克苏市棉花科学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以棉花为试验材料,设置氮磷钾、无氮、无磷和无钾4个处理,在收获期对棉花株高、单铃重、产量、含水率、含杂率、收获指数、氮磷钾利用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全年亩施65kg尿素、20kg重过磷酸钙和20kg硫酸钾能提高阿克苏棉花株高、平均单铃重、产量和收获指数,降低了含杂率和含水率;棉花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40.4%、 19.1%和 43.9%。  相似文献   

6.
潮土区棉花施用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豫东潮土地区不同钾肥用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潮土区棉花施用钾肥可促进棉花生长发育 ,提高产量 ,改善品质。株高增加 4.0~ 8.5cm ,单株成铃数增加 8.5~ 1 2 .5个 ,籽棉产量增加 3 1 .0 %~ 6 3 .1 %,皮棉产量增加 45 .8%~ 82 .8%,衣分提高 2 .7~ 5 .9个百分点 ,纤维长度增加 1~ 2mm。最佳钾肥用量为K2 O 1 5 0kg/hm2 。  相似文献   

7.
为了找出合理的钾肥施用量和施钾方式,在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同时实现钾肥优化管理,以国审‘华杂棉H318’为试验材料,在鄂州路口农场大田研究钾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对棉花生物量、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试验设计5个梯度钾肥施用量,分别是0、60、120、180、240 kg/hm2;2种钾肥施肥方式,钾肥作为基肥一次施入和钾肥两次施入(1/2基施和1/2初花肥)。结果表明,施K2O量0~120 kg/hm2范围内,生物量和产量随着K2O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钾量对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显著。分次施肥的植株生物量产量性状优于一次施肥。施K2O量120 kg/hm2且分次施用时籽棉产量最高,为4395.97 kg/hm2。一次施肥时,不同施钾量对子指、中层纤维的各品质指标(除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外)都有显著影响。分次施肥时,施钾量对生物量、各产量构成因素(单铃重和衣分除外)以及下层纤维的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此研究为国家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建立而设。结果: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在吐絮期株高生长竞争优势达显著水平,超对照9.12 cm;吐絮期棉花覆盖度竞争优势达极显著水平,超对照100.5个百分点;产量竞争优势不显著,籽棉超对照66.92 kg/亩,皮棉超对照21.14 kg/亩;发芽率无竞争优势,低于对照0.5个百分点。与非转基因常规棉相比,转双价抗虫抗除草剂基因棉总体上生存竞争能力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不同钾肥对棉花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在施用氮、磷的基础上,选用等钾量的硫酸钾、硫酸钾镁、氯化钾,在荆门市沙洋县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增施钾肥能改善棉花的经济性状,显著提高棉花产量。硫酸钾、硫酸钾镁、氯化钾处理的棉花产量分别比不施钾增产10.2%.12.7%、8.4%,  相似文献   

10.
磷钾配比对叶类蔬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年田间与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磷钾肥是提高大白菜(青杂三号)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技术措施,特别是钾肥的施用,能降低叶菜体内NO_3~-的累积,并以施尿素40kg/亩、过磷酸钙20kg/亩和氯化钾10kg/亩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1.
科技信息     
我国棉花育种技术有重大突破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7年努力,我国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技术获重大突破,研究水平跃居世界领先。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在国际上首次攻克了棉花育种领域抗虫与高产难以结合的难题,使抗虫棉在抗虫的同时,可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增产幅度一般达25%以上。按此增幅,推广应用后的增产量与目前我国67万公顷棉田的总产量相当,等于再造一个长江流域棉区。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郭三堆研究员介绍说,棉花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主要的经济作物,它收获的方式为棉花(纤维),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棉花二氧化碳的同化率加快叶片同化产物向棉桃的运输,促进体内蛋白质的合成.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植株抗性(抗倒抗病),对提高棉花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促进棉花品质和产量的提高,我们对抗虫棉的钾肥施用量和方式进行了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哈密市是新疆重要的棉花生产地区,区域内生态气候类型差异小,光热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优质棉花的种植,1997年全市棉花皮棉单产已超过100kg/666.7m2。近年来,由于棉铃虫危害加重,黄萎病蔓延,棉花的产量品质均有明显下降。针对这种状况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应本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虫耐病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钾肥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马铃薯合理施肥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不施钾肥为对照,设置4个钾肥施用量,研究马铃薯形态指标、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钾肥对马铃薯植株形态指标有显著的影响,随钾肥施用量的增加,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钾肥施用量为200 kg/hm2时,植株长势最好。施用钾肥显著提高商品薯产量、商品薯率和总产量,在钾肥施用量为20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钾肥显著提高马铃薯总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在钾肥施用量为200 kg/hm2时,品质最好。【结论】综合比较,钾肥显著提高马铃薯形态指标、产量及品质,在钾肥施用量为200 kg/hm2时,马铃薯长势较好、产量最高,品质较好,是较为合理的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肥对濮麦10号产量的影响,建立了施肥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是濮麦10号夺取高产的有效措施,其最优组合方案为:N12.10kg/亩、P2056.65kg/亩、K206.47kg/亩,此时产量最高为521.7kg/亩。  相似文献   

16.
稻麦轮作区硅钾肥田间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鱼台稻区土壤硅含量166.77mg/kg,低于北方地区土壤有效硅临界值250mg/kg。每666.7m^2用硅钾肥(含SiO2、K2O各15%,N3%)50kg的地块,稻谷增产14.2%-15.1%,大米增产19%左右;每666.7m^2施硅钾肥(SiO217%,K2O9%,N4%,ZnSO42%)75kg的地块,稻谷增产29.7%。大米增产37.1%。硅钾肥后效:后作小麦低硅区增产16.1%~25.8%,高硅区增产55.5%。抗虫、抗倒能力增加,大米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主要土类钾素供应状况和棉花钾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们对我省不同土壤交换性钾和非交换性钾的测定以及棉花的钾肥试验,初步确定我省白土类型土壤,沿江沙土和沙壤土,徐淮地区沙土为缺钾土壤(交换性钾含量10—20斤/亩,非交换性钾65—200斤/亩),苏州地区黄泥土钾的供应也不充足(交换性钾18—24斤/亩,非交换性钾60—80斤/亩),里下河地区湖积物发育的土壤和滨海地区土壤钾的供应丰富(交换性钾40—70斤/亩)非交换性钾200—300斤/亩)。三年棉花钾肥试验指出,当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低于25斤/亩时,施用钾肥有显著增产效果。土壤含钾水平愈低,钾肥增产效果愈显著。钾肥能减轻红叶茎枯病,防止早衰。钾肥能减轻苗期病害,保证壮苗全苗。钾肥能增加铃重,促使棉铃吐絮畅,棉花品质好。蕾期田间棉株钾素营养诊断,可作为棉花追施钾肥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内外棉花市场形势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韶民 《农业展望》2006,2(11):26-27
1棉花丰收已成定局,预计产量642万吨 2006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达到8060万亩左右,同比上升5.8%。今年棉花生长中后期.各棉区天气总体有利,棉农田间投入较足,棉花产量可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预计总产642万t,同比增长12.4%。一是棉花种植面积增长。西北内陆棉区为1973万亩,同比增加10.9%;黄河流域棉区3723万亩,同比增加8.2%;长江流域棉区2130万亩,同比增加6.8%。二是单产提高,由上年每亩75kg提高到79kg。  相似文献   

19.
李娇娇  原保忠  张献龙  彭龙  周欢  刘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87-18589,18604
从不同角度开展对棉花钾肥施用问题的研究,探讨棉花施钾现状和钾肥施用效果。从棉株生育、棉花产量、棉花品质、棉花生理和棉花抗逆性方面,说明钾肥在现在棉花生产上的重要性。同时,对棉花钾肥的施用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钾高效利用型转基因棉花的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同时它也是一种耗钾量很大的作物.研究表明,以国内目前的生产水平,每生产50kg皮棉需消耗钾肥7.5kg,约是磷肥的2倍.棉花缺钾不仅影响棉花产量,而且也使纤维品质大幅下降.随着中国耕地缺钾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缺钾程度的持续加重,钾素营养已经成为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养分因子之一.因此,棉花钾素营养性状的改良已迫在眉睫[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