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解有机质材料对浑河河滩土壤的理化性质作用的改良作用,在河滩土壤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有机质材料,测定不同土样的土壤菌类构成及数量、土壤营养情况和植物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浑河河滩中添加有机质材料可以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的含量。单一有机质材料、河滩土对根系的生长效果较差。之后随着有机质材料添加的越多,根系生长效果越佳。在基土比5∶5时,效果最佳,之后随着有机质材料的添加,根系生长渐弱。  相似文献   

2.
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穷  边巴多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27-10128,10266
[目的]研究西藏色季拉山冷杉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方法]在冷杉林1hm2样地内用网格法分3层取土样(共18个),同时在标准木4个方向(共12个)、根区和非根区(共24个)取样,并测定养分含量。[结果]冷杉林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为A层〉B层〉C层,全效和速效N、P、K含量总和均以B层最高,3层中均以全效K和速效K含量最高;标准木四周西边(下坡)有机质含量最高,全效N、P、K总含量南边最高,且根区总含量高于非根区。[结论]色季拉山冷杉林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林中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和标准林木个体附近养分含量均较高,为该区域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植被更新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远  王晓春  刘德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155-2157,2160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原状土冲刷水槽法,探讨了不同雨量、不同坡度下,4种植物的土壤抗冲性与根系生物量的关系。[结果]在小雨冲刷下,不同植物上层土壤的抗冲性和根系生物量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强,而下层土壤表现出相反趋势;中雨冲刷下,丁香对上层土壤抗冲性的影响较大,而丁香、红瑞木下层土壤的抗冲性和根系生物量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大雨冲刷下,不同植物上层土壤的抗冲性基本上随着坡度的增大逐渐增强,而根系生物量呈相反趋势,在下层土壤中其表现规律不一致。另外,土壤抗冲性与根系生物量密切相关,中雨、大雨冲刷下土壤抗冲指数与根系生物量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小雨冲刷下。[结论]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抗冲性有明显影响,可为水土流失区的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曲靖市烟区土壤Ca^2+、Mg^2+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曲靖市烤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曲靖市植烟区土壤进行大规模的采样分析,结合土壤类型、海拔等因子对土壤Ca^2+、Mg^2+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曲靖市植烟区土壤Ca^2+含量较丰富,全市平均值为3479.43mg/kg;Mg^2+含量丰富,全市平均值为336.4mg/kg;Ca^2+/Mg^2+值60%以上大于10,局部区域高达17。土壤有效Ca^2+含量大小顺序为:水稻土〉红壤〉紫色土〉黄壤;土壤有效Mg^2+含量大小顺序为:紫色土〉水稻土〉黄壤〉红壤。Ca^2+/Mg^2+值:红壤〉水稻土〉黄壤〉紫色土。Ca^2+/Mg^2+含量总体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海拔1800~2000m内,土壤有效Mg^2+最低,Ca^2+/Mg^2+值较高。[结论]曲靖市主要植烟区Ca^2+/Mg^2+值较高,所以在烤烟种植期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镁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唐崟  张宝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862-8864
[目的]探讨水土保持措施对低丘坡地红壤硒的保持效果。[方法]通过野外观测采样和室内测定,分析了不同水保小区的土壤总硒水平,找出不同水保措施改良土壤硒保育效果的差异,同时找出土壤硒的最佳水土保持措施。[结果]各种措施保育土壤硒效果顺序为:标准水平梯田+梯壁百喜草+前埂后沟〉标准水平梯田+梯壁百喜草〉纵坡间种(套种黄豆和萝卜)〉柑橘净植〉横坡间种(套种黄豆和萝卜)〉标准水平梯田+梯壁清耕〉百喜草带状覆盖(果树-草)〉百喜草全园覆盖(果树-草)〉百喜草全园覆盖〉全园裸露。[结论]该研究可为南方山区果业开发中采取科学的水保措施、有效保护土壤硒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金寨县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云  杨克凤 《农技服务》2009,26(11):29-30
[目的]以金寨县测土配方项目测定的不同区域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研究对象,分低山区、中山区和丘岗区3种地形地貌,研究该县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GB9834-88法测定有机质含量。[结果]该区域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时间和空间差异,3~4月份高于12月份,中山区明显高于低山区和丘岗区。对土壤有机质丰缺程度的分析则表明该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处于中偏低水平,土壤比较贫瘠。[结论]根据试验结果提出金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主要存在于内部环境条件,测定应以12月份的有机质含量为准。  相似文献   

7.
绿化配置对土壤脲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天津市住宅小区中四种典型的绿化配置模式,测定不同绿化配置下表层土(10-20cm)中的脲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4种绿化配置模式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顺序为:乔草模式〉灌草模式〉乔灌草模式〉乔灌模式;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顺序为:乔草模式〉灌草模式〉乔灌草模式〉乔灌模式。4种绿化配置模式对土壤脲酶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顺序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克拉玛依荒漠区新建的新疆杨、俄罗斯杨、榆树白腊混交林及外围原有的荒漠风沙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生物量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明确荒漠区植树造林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为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新建林区与外围原有的荒漠风沙土壤取样分析,对比研究荒漠区新建林和外围原有荒漠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生物量.[结果]新疆杨土、俄罗斯杨土、榆树白腊混交林土及荒漠风沙土0~50 cm土层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0.38、6.73、11.16和4.37 g/kg;试验地0~50 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荒漠风沙土>榆树白腊混交林土>俄罗斯杨土>新疆杨土;3种林土与荒漠风沙土的活性有机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林种土壤之间活性有机碳没有显著差异;林区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高于荒漠区,各土层俄罗斯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小于新疆杨和混交林区.[结论]林区新建后的各层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碳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增加,大小顺序为榆树白腊混交林土>新疆杨土>俄罗斯杨土>荒漠风沙土,溶解性有机碳降低.新建林区乔木和草本的生物量均大于荒漠风沙土的生物量.生物量大小顺序为总生物量大小及顺序为:俄罗斯杨>新疆杨>榆树白腊混交林>荒漠风沙土.  相似文献   

9.
海南3种典型森林土壤蓄水和渗透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海南琼中地区3种森林类型(桉树人工林、橡胶林、天然次生林) 林地土壤的持水特性研究。[方法]对琼中地区3年生桉树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及15年生橡胶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均较湿润,0-80 cm土壤容重的顺序为桉树人工林(1.55 g/cm^3)〉天然次生林(1.50 g/cm^3)〉 橡胶林(1.46 g/cm^3);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的顺序为天然次生林(9.03%)〉橡胶林 (6.54%)〉桉树人工林(6.36%);土壤最大持水能力为天然次生林〉橡胶林〉桉树人工林;3种森林类型0-80 cm土壤稳定渗透速率为天然次生林(3.58 mm/min)〉橡胶林(3.07 mm/min)〉桉树人工林(2.85 mm/min)。[结论]从土壤水分的入渗性能来看,天然次生林涵养水源和理水调洪的功能要远大于其他森林类型,桉树人工林最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东乡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方法]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测定根系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采用平板稀释培养法测定群落组成;采用最大或然计数法测定微生物生理群。[结果]东乡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平均值分别为83.02和16.98mg/kg(土),较普通栽培稻低;根际可培养微生物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氮素生理群中氨化细茵〉好氧固氮菌〉反硝化细菌〉嫌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结论]东乡野生稻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与普通栽培稻相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水杉人工林细根形态和生物量分布特征,为水杉人工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根钻法,对水杉细根的形态参数(直径、长度、比根长、比表面积)和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随着细根根序等级的增加,水杉细根直径和细根平均长度呈现增加趋势;一级细根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远大于高级根;水杉细根主要集中在距树干1.5 m范围内;在垂直分布上,绝大部分的细根分布在0~20 cm土层;表层以小直径细根为主,而土壤深层以大直径细根为主。[结论]该研究可为细根生态过程研究及人工林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30年生连香树不同土层细根分布与生物量及根系分泌速率的季节动态变化过程,揭示根系分泌速率与细根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大沟流域30年生的国家二级濒危保护植物连香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4、7、9和12月测定根系分泌速率和不同土层下细根的生长形态及生物量,比较他们在各季节间的变化情况,分析潜在的生态学意义。[结果]连香树细根在不同土层分布比例不一致,70.77%分布在0~15 cm土层,细根的根长、根重、根体积等形态参数随季节变化呈降低趋势,细根生物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型变化,7月最高,达280.74 g/m~2,与其他月份的差异显著(P0.05)。随着季节的变化,根重分泌物DOC、TN速率、根长分泌物DOC、TN速率、根表面积分泌物DOC、TN速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季节间差异均显著,均在7月最高,12月最低。[结论]该研究可为连香树天然种群的保护和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杨向东    邓磊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2):8-16
以青海共和盆地东缘5、10、15、20、25年生青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取土芯法收集细根,分析0~20、20~40、40~60、60~80、80~100 cm各土层深度细根生物量、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的差异。结果表明,20年生青杨人工林以5~7 cm径级(65.63%)、3~4 m高度级(34.38%)乔木占比最大,且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林龄的林分;青杨人工林生物量密度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占细根总量的73.20%~76.92%,其数值随林龄增大呈增大趋势;随着不同林龄的增加,0~60 cm土层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占总量的80.42%和76.71%,60~80 cm的土层占8.79%和10.27%,80~100 cm的土层占10.78%和13.01%;青杨人工林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通过RDA分析表明土壤钾离子、土壤含水量和林龄与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硝酸根离子呈负相关。研究认为,青杨人工林根系随林龄的增大逐渐向深层发展,不同林龄青杨人工林细根分布的差异表明群落地下分配模式不同,需要在今后研究中深入探索分配差异的机理;青杨人工林发育20 a后,可进行合理抚育,促进细根发育,最大程度发挥其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4种土壤对紫穗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对紫穗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方法]运用室内栽培的方法,测定了紫穗槐在沙土、山坡土、黏土、森林土中的发芽、生长情况。[结果]不同土壤中紫穗槐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现依次为沙土>山坡土>黏土>森林土。主根生长最好的是森林土。森林土的侧根生长最好,山坡土次之,然后是黏土和沙土。下胚轴在森林土的生长最好,在沙土的生长最差。沙土和黏土中紫穗槐根的生物量最好,并在第12天的时候开始就明显高于其他土壤。4种土壤中的下胚轴生物量都差不多,以森林土的较高,而山坡土的积累的干重较多。叶的干重以沙地的最高。[结论]紫穗槐在沙土中的发芽率最高,在森林土中的生长量最大。  相似文献   

15.
树木细根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确定合理的细根取样策略是林木细根研究的前提。通过在福建省三明米槠天然常绿阔叶林内随机钻取96个土芯,分析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空间变异特征,并估计各指标所需的取样数量。结果表明:(1)随着径级增加,细根各指标变异系数增大,相应的取样数量增加;(2)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变异程度和相应的取样数量均增加。在置信水平为95%、精度为80%的条件下,直径为0-1 mm和1-2 mm的细根,分别采集16和42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细根生物量,采集17和31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细根长度,采集25和33个样品可以满足测定单位面积细根表面积。Shapiro-Wilk检验表明,除表层土壤0-1 mm细根单位面积生物量符合正态分布外,其余细根生物量和形态指标数据均不符合正态分布。研究结果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的合理取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秋季生长季中草地早熟禾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的分布动态。[方法]采用土钻法在生长季内对草地早熟禾草坪取样,研究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动态变化,以及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在秋季生长季中,草地早熟禾根系生物量、根重密度、根长密度的变化规律相同,8月底达到峰值,分别为0.18g/cm2、5.75×10-3g/cm3和114.64cm/cm3。根系各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相同,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趋势相同,说明草坪草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根系分配不同的光合产物。[结论]该研究为认识根系周转规律,C、N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循环、再分配的过程及根系不同时期的吸收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天坛公园油松、侧柏大树根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树木的根系分布是影响灌溉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园林树木的科学灌溉,对两种常见园林树木的根系分布特征开展研究。【方法】采用根钻法对天坛公园60年生油松、侧柏大树根系进行定点逐层取样,利用Win-RHIZO Pro根系分析系统分析各径级根系(直径1mm、1~2mm、2~5mm)的根长、根表面积、根重和根体积等指标,研究油松、侧柏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结果表明,油松和侧柏各径级根系的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均以直径1mm根系最多,直径2mm的吸收根为总根量的主体。在垂直分布上,两树种均在0~60cm深度范围内有大量吸收根存在,其中,10~40cm土层是油松根系集中分布区,0~40cm土层是侧柏根系集中分布区。油松吸收根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峰值出现在20~30cm土层处;侧柏吸收根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峰值出现在0~10cm土层处。【结论】公园绿地中油松、侧柏的根系分布在垂直方向上与野外林地根系分布更为接近,而与同为城市绿化树的行道树根系分布差异较大;而水平方向上分布较均匀,这可能是由于公园休闲场所的密植特征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章文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59-12960
[目的]为进一步推广多花黄精人工栽植提供参考。[方法]对不同郁闭度和坡位的毛竹林下套种的多花黄精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郁闭度和坡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根茎总长、根茎直径和根茎鲜重等生长指标,尤其是对根茎鲜重的影响更大,不同郁闭度根茎鲜重表现为0.6~0.80.4~0.60.8以上,不同坡位根茎鲜重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结论]多花黄精人工栽培时要做好适度遮阳和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土壤水分与养分对树木细根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木细根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它的生长、死亡、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密切复杂地联系在一起,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对细根生长与发育影响不同,但细根生长的季节动态与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分布规律一致,增加土壤水分显著增加细根生物量;而增加土壤养分对细根生长变化的影响较复杂,多数研究结果认为随土壤养分的增加,细根生物量增加或减少,低级根的根长和直径普遍增大,比根长减小。水肥耦合处理下的细根生物量显著大于灌溉和施肥处理下的细根生物量,并具有明显的季节规律性;水肥耦合会使细根根长密度增大;细根寿命暂时性缩短或延长等。在分析了不同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细根生长规律及变化原因后,依据研究现状提出将来水肥耦合处理条件下树木根细的研究方向。参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