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幸运青花菜为试材,通过设置3个播期和3种密度研究对其小区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7月29日播种与8月12日播种的小区产量和单球重均达到了显著差异,播期越迟小区产量越低;3播期对单球直径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的差异;密度对幸运青花菜的株高影响达显著差异,密度与株高成正比;3密度对幸运青花菜的小区产量影响是处理0.32 cm×0.6 cm与0.45 cm×0.5 cm、0.5 cm×0.55 cm的差异显著,处理0.45 cm×0.5 cm、0.5 cm×0.55 cm之间无显著差异,对单球直径的影响同密度对小区产量的影响;而密度对单球重和开展度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根据计算结果,我们建议在江苏沿海地区栽培幸运青花菜播期不宜太迟,不能迟于8月12日;该品种适宜密植,以行株距0.32 cm×0.6 cm为适宜密度.播期与密度间无显著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品种资源是育种的重要基础.从2000年开始我们每年从国内外引进30多个青花菜品种,通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室内考种,从中初步选出有利用价值的原始材料.无论引进的是常规品种还是杂交品种,首先让其自交纯化,选育出一些各具特色的稳定自交系.在播种出苗到种子成熟的每一个时期,对青花菜每份试验材料都进行系统的性状观察和记载,在逐株跟踪调查中发现,青花菜苗期幼茎(植物学上称下胚轴)色与成株叶缘(叶片边缘)色和低温下球部花蕾色具有相关性.为此,本试验开展了青花菜幼茎色性状遗传及其与成株叶缘色和低温下花蕾色相关性的研究,探讨青花菜花蕾颜色是否能够用于育种早代材料中进行定向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青花菜台绿1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不同的播种日期和种植密度对青花菜台绿1号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播期设置8月10日、8月20日、8月30日、9月10日和9月20日等处理,667 m2种植密度设置1 800,2 200,2 600和3 000株等处理。结果表明,播种日期和种植密度对台绿1号商品性和产量均有影响。8月10日播种,667 m2种植密度为2 600~3 000株的获得最佳结果。  相似文献   

4.
甘蓝、青花菜、青菜种子经厚膜包衣后,种子重量可以增加15%~50%,体积增大0.5~1.0倍,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可以提高,其中厚膜包衣青花菜种子的发芽指数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甘蓝种子达显著水平。厚膜包衣后显著促进了甘蓝、青花菜、青菜种子根长的生长。包衣种子贮藏6个月后发芽状况良好,种子的成苗数、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株高、叶片数与株鲜重、株干重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以青花菜早熟品种早生绿为试材,分12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青花菜在关中露垢栽培,主花球产量占总产70%以上的适宜播期;春青花菜为2月25日至3月12日,秋青花菜为6月25日至7月10日。  相似文献   

6.
青花菜绿雄60小孢子单核靠边期与花蕾外部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青花菜F_1代杂交种绿雄60为材料,研究了青花菜小孢子单核靠边期花蕾的特征。结果表明,通过整枝可以得到发育整齐的青花菜小孢子花蕾,当花蕾长度为3.70~4.70 mm时,单核靠边期小孢子比例最高,此时花蕾为绿色,花药黄绿色,花瓣/花药为0.83~1.00。以上指标可以作为青花菜小孢子取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青花菜是云南省夏秋反季外销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结合青花菜的栽培实践,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适期定植、田间管理、植株调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青花菜的高产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青花菜种质资源苗期耐涝性综合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耐涝的青花菜种质资源,获得能快速鉴定青花菜耐涝性的主要指标。【方法】选用19份不同的青花菜作为供试材料,待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进行淹水处理,淹水高于根基1cm处,以常规水分管理为对照。淹水胁迫10d后测定幼苗的地上干鲜质量、地下干鲜质量、株高、不定根数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11个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耐涝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对19份青花菜材料进行耐涝性综合评定及各耐涝相关指标的筛选。【结果】通过11个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可知,炎秀、台绿3号和优秀为耐涝的种质资源。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从11个耐涝指标中提取出地下鲜质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溶性糖含量、株高、不定根数以及丙二醛含量6个快速鉴定青花菜苗期耐涝性的指标。各材料综合因子得分(Y值)经聚类分析后,在欧式距离为5时,可将19份不同青花菜材料按照耐涝性强弱归为3大类。【结论】筛选出了耐涝的青花菜种质资源,确定了鉴定其耐涝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同源四倍体及二倍体青花菜为材料,比较研究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四倍体青花菜维生素C含量极显著高于二倍体,增加25.6%,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二倍体,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a+b含量与二倍体无显著差异;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巨大型,花球单球重比二倍体增加15.7%;最大叶片重比二倍体增加达70.5%,株高、茎粗、开展度显著高于二倍体,分别增加6.1%、16.5%、12.6%;四倍体熟期比二倍体提早了5 d.  相似文献   

10.
霜霉病是青花菜一种常见的病害。通过对青花菜霜霉病的发生条件、侵染途径、温湿度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在低温高湿、幼嫩花球期、机械损伤的情况下易感染霜霉病。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适合昭阳区种植的青花菜品种,开展青花菜品种比较试验及播期试验.播期明显影响到花球形成,引种时要根据气候条件并结合品种特性,在栽培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加强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2.
胡美华 《今日农村》2004,(11):22-23
浙江省青花菜主要为秋冬季栽培,采收期集中在11月至翌年2月。近两年,浙江省的青花菜春季栽培面积扩大,于秋冬低温季节播种,利用保护地设施育苗,到第2年春定植,温度回升后结球,3月下旬至5月初采收,延长了采收期,栽培效益较好。青花菜春季栽培的关键技术是合理选用品种,适期播种,前期保温,使青花菜正常越冬不受冻,并有一定的生长势,次年青花菜花球膨大期处于较适宜的温度,确保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青花菜以秋季栽培为主,生产周期较短,不利于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本试验采用春季不同时期播种,通过跟踪调查不同播期青花菜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以期拓宽青花菜的供应周期,为最佳播种期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常规的青花菜栽培是选用不易发生侧枝的品种,一次收取顶花球.青花菜双球栽培技术,即利用青花菜容易发生侧枝,形成侧花球的特性,在幼苗期2~3片真叶摘心,每株留2个侧枝,使其顶部着生花球.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水平对青花菜桃蚜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正交L9(34)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对青花菜上桃蚜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青花菜的生长前期、莲座期、结球期、收获期,磷肥对其桃蚜种群数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磷肥施用量越多,桃蚜种群数量越少,表明增施磷肥能够提高青花菜的抗蚜性;较低的氮、钾、硼肥和较高的磷肥施用量可以抑制桃蚜种群数量增长,在青花菜各生长时期,氮、磷、钾、硼肥施用量分别为30,285,16,2 g /m2时青花菜上桃蚜种群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青花菜以秋季栽培为主,生产周期较短,不利于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本试验采用春季不同时期播种,通过跟踪调查不同播期青花菜植株的生长发育过程,以期拓宽青花菜的供应周期,为最佳播种期的确定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试材为日本F1代杂交种“优秀”,试验于2  相似文献   

17.
瑞青8号是以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CMS034为不育源,与优良稳定的青花菜自交系0512经过多代回交转育,育成的不育性稳定、经济性状良好的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0512,再以雄性不育系CMS0512为母本,优良的青花菜自交系038为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品种。瑞青8号株高60 cm左右,株幅65 cm左右,叶色绿,叶面光滑;花球半球形,横径17.5 cm左右,纵径14 cm左右;花球紧密,蕾粒细小,色浓绿,花茎细,不中空,单花球重0.55 kg左右,产量达1400 kg/667 m2左右。属中早熟,定植后72 d左右采收,腋芽2~4个,在主花球采收后,侧花球可连续采收1~2次,植株生长势强、整齐度高、抗逆性强,抗霜霉病、黑腐病。  相似文献   

18.
青花菜的栽培密度与施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采用4因素5水平正交通用回归设计,对青花菜的种植密度及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施用量进行分析.得出适合当地种植青花菜的高产方案:密度3000株/667m^2,尿素30kg/667m^2,磷酸二铵15kg/667m^2.硫酸钾25kg/667m^2。  相似文献   

19.
锌对青花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不同锌浓度对砂培青花菜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单株干重、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锌浓度为0.05、5、10mg/L时青花菜幼苗生长较好,其中以10mg/L处理生长最好;0、50、100、200mg/L锌浓度对青花菜幼苗生长不利。10mg/L锌浓度下生长的青花菜幼苗与缺Zn处理相比,叶绿素a、b含量分别提高32.78%、39.02%,株高增加10.01%,新生叶叶面积增大10.85%,光合速率提高45.81%,单株干重增加13.13%;与常规Zn浓度0.05mg/L相比,叶绿素a、b含量分别提高20.15%、27.72%,株高增加9.18%,新生叶叶面积增大13.10%,光合速率提高13.55%,单株干重增加5.00%。  相似文献   

20.
基肥对青花菜穴盘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基肥主要对青花菜穴盘种子出苗速度有一定影响,对出苗率则没有影响。不同基肥对青花菜幼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性状及幼苗素质有显著影响。基肥中加入复合肥或缓释肥料的幼苗生长较好,表现为植株较高、茎较粗、叶片长而宽大,说明培育壮苗要在基质中添加适量的氮、磷、钾肥,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