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山杜鹃是生长在高寒地区的野生杜鹃资源,观赏价值极高.在中热胁迫试验基地(海拔900 m)和高热胁迫试验基地(海拔500 m)对4种高山杜鹃进行低山引种栽培及田间抗热剂喷施试验,通过记录低山引种高山杜鹃花期、枝条的生长变化以及不同抗热剂处理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低山引种对高山杜鹃生活周期的改变,筛选出适宜的抗热剂...  相似文献   

2.
以秀雅、照山白杜鹃品种为试验材料,于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环境控制模拟试验.经20℃预处理3 d,以25℃/17℃为对照(CK),设置30℃/22℃、35℃/27℃、40℃/32℃共3个高温处理,分别在处理5 d后测定高山杜鹃热害指数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从而探讨不同高温对2种杜鹃品种的伤害和保护机制,为高山杜鹃的引种栽培提供...  相似文献   

3.
芹菜、菜豆和辣椒3种蔬菜作物。取其抗热性有明显差异的品种各1或2对为材料,研究高温对蒸腾、种子活力及前动种子ATP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3种蔬菜的蒸腾强度升高,1天中变化加剧,且抗热品种更为明显;种子活力和ATP水平受热胁迫而下降,其下降率抗热品种均低于相应的热敏型品种。初步认为,高温下上述3项指标的变化幅度可望作为作物抗热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4.
外源脱落酸对秦岭高山杜鹃抗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外源脱落酸(ABA)对高温胁迫下秦岭高山杜鹃生理特征的缓解效应及其适宜的浓度,为高山杜鹃的引种栽培和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以秦岭高山杜鹃(大叶美容杜鹃)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0mg/L、5mg/L、10mg/L、15mg/L、20mg/L、30mg/L)ABA对秦岭高山杜鹃3种保护酶(SOD、POD、CAT)活性、叶绿素含量(Chl)、相对电导率(REC)等抗热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及ABA质量浓度的增加,SOD、POD、CAT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ABA浓度为10mg/L高温胁迫第4天时3种保护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2U/g、50U/g和0.11U/g;10mg/L ABA对高温胁迫的高山杜鹃的叶绿素降低缓解作用比较明显,且在第6天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比0 mg/L处理提高了17%,可缓解高温对高山杜鹃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芹菜、菜豆和辣椒3种蔬菜作物。取其抗热性有明显差异的品种各1或2对为材料,研究高温对蒸腾、种子活力及萌动种子ATP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3种蔬菜的蒸腾强度升高,1天中变化加剧,且抗热品种更为明显;种子活力和ATP水平受热胁迫而下降,其下降率抗热品种均低于相应的热敏型品种。初步认为,高温下上述3项指标的变化幅度可望作为作物抗热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商洛镇安木王地区的高山杜鹃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SA)对秦岭高山杜鹃保护酶(SOD、POD)活性、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等抗热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随着SA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SOD活性、P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SA浓度为1.0 mmol/L时达到最大值,MDA含量、膜透性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浓度为1.0 mmol/L时达到最小值。由此得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均能有效缓解高温对高山杜鹃幼苗的伤害,并以1.0 mmol/L浓度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商洛镇安木王地区的高山杜鹃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下外源水杨酸(SA)对秦岭高山杜鹃保护酶(SOD、POD)活性、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等抗热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随着SA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SOD活性、P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SA浓度为1.0 mmol/L时达到最大值,MDA含量、膜透性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浓度为1.0 mmol/L时达到最小值。由此得知,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均能有效缓解高温对高山杜鹃幼苗的伤害,并以1.0 mmol/L浓度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9个杜鹃品种的高温半致死温度与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a生杜鹃扦插苗功能叶(成熟叶)的叶圆片为试验材料,应用电导法测定了9个杜鹃品种在40、45、50、55、60、70℃温度下细胞膜透性的变化,通过Logistic方程拟合,求得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并与高温胁迫处理下盆栽扦插苗叶片的褐变指数进行验证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叶片在不同高温胁迫处理下电解质渗出率的增加呈"S"形曲线;根据高温半致死温度对供试品种进行耐热性排序:‘石岩’(53.84℃)‘琉球红’(52.71℃)‘白丹麦’(52.35℃)‘天章’(51.62℃)‘春诗’(51.33℃)‘大青莲’(50.67℃)‘粉五宝’(48.40℃)‘御代之荣’(47.40℃)‘霞红’(46.92℃)。说明根据高温半致死温度能准确反映杜鹃各个品种的耐热能力;根据高温半致死温度和褐变指数对杜鹃的耐热性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将杜鹃这些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包括‘石岩’、‘琉球红’,为强耐热品种,平均高温半致死温度为53.28℃;第Ⅱ类包括‘天章’、‘春诗’、‘白丹麦’和‘大青莲’,为中等耐热品种,平均高温半致死温度为51.49℃;第Ⅲ类包括‘粉五宝’、‘御代之荣’和‘霞红’,平均高温半致死温度为47.60℃,为不耐热品种。研究杜鹃品种高温半致死温度与耐热性的关系,可为耐热杜鹃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低温胁迫对高山杜鹃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秦岭野生高山杜鹃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下(0、5、10、25℃,其中25℃为对照)高山杜鹃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会对高山杜鹃产生一定的伤害,在高山杜鹃幼苗中,10℃和5℃为轻微的低温逆境,0℃时低温胁迫生理伤害较为严重;在0、5、10℃下高山杜鹃的相对电导率与对照相比增加幅度分别为90.11%、49.79%和27.0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0℃处理下的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幅度为88.12%,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上升,5℃和0℃处理下分别比对照增长了84.40%和89.43%;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不明显;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再上升的变化规律,在0℃下变化最大,与对照相比增加幅度为84.87%;而POD和CAT活性也在0℃时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8.58%和85.47%。说明高山杜鹃在0℃低温条件下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秦岭野生高山杜鹃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下(0、5、10、25℃,其中25℃为对照)高山杜鹃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会对高山杜鹃产生一定的伤害,在高山杜鹃幼苗中,10℃和5℃为轻微的低温逆境,0℃时低温胁迫生理伤害较为严重;在0、5、10℃下高山杜鹃的相对电导率与对照相比增加幅度分别为90.11%、49.79%和27.07%,差异达到显著水平;0℃处理下的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幅度为88.12%,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上升,5℃和0℃处理下分别比对照增长了84.40%和89.43%;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不明显;SOD活性随时间延长呈现出先上升后降低再上升的变化规律,在0℃下变化最大,与对照相比增加幅度为84.87%;而POD和CAT活性也在0℃时达到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8.58%和85.47%。说明高山杜鹃在0℃低温条件下生长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高山杜鹃的耐热性,给高山杜鹃的引种栽培提供依据,通过对秦岭高山杜鹃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测定高温胁迫下不同浓度外源茉莉酸甲酯处理杜鹃幼苗叶片的热害指数,并测定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含量及质膜透性。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随着茉莉酸甲酯浓度的增加,SOD、POD及CAT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茉莉酸甲酯浓度在100μmol/L时SOD、POD及CAT活性达到最大,分别为107U/g、92U/g和12.74U/g;MDA含量、质膜透性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茉莉酸甲酯浓度在50μmol/L时质膜透性和MDA含量最小,分别为20%和8.92μg/g。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均能缓解高温对高山杜鹃幼苗的伤害。茉莉酸甲酯浓度为50μmol/L和100μmol/L时对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各项生理生化特征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可减轻高温对高山杜鹃的热伤害,提高其耐热性。  相似文献   

12.
几种高山杜鹃花播种基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5种高山杜鹃(美容杜鹃Rhododendron calophytum Franch、多鳞杜鹃R.polylepis Franch、银叶杜鹃R.argyrophyllum Franch.、繁花杜鹃R.floribundum Franch.、绒毛杜鹃R.pachytrichum Franch.)种子繁殖的最佳播种基质。[方法]将自然干燥的种子置于4℃冰箱中保存,并选取常用的3种基质(腐殖土、农田土和沙土),以发芽率、成苗率、保存率及幼苗生长指标(高度、叶片数量、地径和叶片长宽)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播种基质对几种高山杜鹃种子繁殖的影响。[结果]5种杜鹃种子的发芽率以腐殖土中的最高,分别为73.33%、68.56%、65.46%、69.01%、70.67%,且显著高于其他2种基质;对杜鹃种子成苗率来说,腐殖土中表现最好,且显著高于其他2种基质;而杜鹃幼苗的保存率虽以腐殖土为最高,但与其他基质差异不明显;就杜鹃幼苗的生长特性而言,腐殖土的表现为最佳,且显著优于其他2种基质。[结论]综合所有指标评价得出,腐殖土可作为5种高山杜鹃种子播种繁殖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二个草莓品种在二种高温(34/24℃和38/28℃)胁迫下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草莓叶片的相对含水量,Vitanim C含量和SOD活性降低,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则上升。在38/28℃处理下的变化幅度大于34/24℃高温处理。抗热性较弱的戈雷拉对高温的反应程度大于抗热性较强的宝交早生。  相似文献   

14.
采取模拟干旱和高温交叉胁迫方法,测定干旱高温互作下高山杜鹃幼苗的生理指标并进行分析,为耐干旱高温种质的遗传改良和人工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干旱高温时间的延长,在40℃高温下,20%的PEG胁迫对高山杜鹃幼苗的伤害程度最大。在干旱高温互作下,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其含量平均高达对照组的283.3%;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78.1%和163.8%;可溶性蛋白比对照组增加了28.8%;POD、CAT的活性呈上升趋势,分别比对照组上升了71.9%和22.9%;而S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5.4%,说明干旱高温互作对高山杜鹃幼苗的生长和干旱高温抗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取模拟干旱和高温交叉胁迫方法,测定干旱高温互作下高山杜鹃幼苗的生理指标并进行分析,为耐干旱高温种质的遗传改良和人工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干旱高温时间的延长,在40℃高温下,20%的PEG胁迫对高山杜鹃幼苗的伤害程度最大。在干旱高温互作下,脯氨酸含量呈上升趋势,其含量平均高达对照组的283.3%;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178.1%和163.8%;可溶性蛋白比对照组增加了28.8%;POD、CAT的活性呈上升趋势,分别比对照组上升了71.9%和22.9%;而S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15.4%,说明干旱高温互作对高山杜鹃幼苗的生长和干旱高温抗性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油菜素内酯对秦岭高山杜鹃耐热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野生高山杜鹃幼苗为试材,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0.05、0.10、0.50、1.00、1.50 mg/L]油菜素内酯(BR)对高山杜鹃热害指数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随着BR质量浓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BR质量浓度在0.5 mg/L时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32.8μg/g、2.5 mg/g,SOD、POD、CAT活性最高分别为89.6、84.5、25.5 U/g;MDA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且BR质量浓度在0.5 mg/L时效果最为明显,MDA含量在高温胁迫72 h比对照组降低40.49%;不同质量浓度BR均能降低热害指数,缓解高温对高山杜鹃幼苗的伤害。BR质量浓度为0.50 mg/L时对高温胁迫下高山杜鹃各项生理生化特征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可减轻高温对杜鹃的热伤害,提高其耐热性。  相似文献   

17.
在40℃高温胁迫下,测定秦岭高山杜鹃幼苗在不同浓度ALA(25、50、75、100、125 mg/L)处理后幼苗热害指数,叶片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发现,ALA可以提高高温胁迫下秦岭高山杜鹃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及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促进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积累,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热害指数。其中,50 mg/L ALA叶面喷施处理时对提高秦岭高山杜鹃耐热性相对效果最好。结果表明,叶面喷施ALA可以降低秦岭高山杜鹃的热害指数,缓解热损伤,提高植株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不同浓度钙处理的藤本月季品种进行41.5℃高温胁迫,结合相应生理指标,探讨藤本月季的抗热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不断增加,耐热品种的可溶蛋白含量增加,而不耐热品种的可溶蛋白含量在下降,但脯氨酸含量从高温诱导的第4天开始含量逐渐降低。喷施10 mmol.L-1CaCl25 d能有效降低高温胁迫对藤本月季品种‘光谱’(Rosa hybrida cv.Spectra)、‘御用马车’(Rosa hybrida cv.Parkirerktor Riggers)、‘西方大地’(Rosa hybrida cv.Westerland)、‘藤仙境’(Rosa hybrida cv.Carefree Wonder Climbing)的高温伤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高温所造成的电导率激增,降低膜脂的过氧化程度;提高了高温下脯氨酸的含量,使得高温下脯氨酸含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增强细胞持水力,提高植物的抗热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不同浓度钙处理的藤本月季品种进行41.5℃高温胁迫,结合相应生理指标,探讨藤本月季的抗热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植株电导率、脯氨酸含量不断增加,耐热品种的可溶蛋白含量增加,而不耐热品种的可溶蛋白含量在下降,但脯氨酸含量从高温诱导的第4天开始含量逐渐降低。喷施10 mmol.L-1CaCl25 d能有效降低高温胁迫对藤本月季品种‘光谱’(Rosa hybrida cv.Spectra)、‘御用马车’(Rosa hybrida cv.Parkirerktor Riggers)、‘西方大地’(Rosa hybrida cv.Westerland)、‘藤仙境’(Rosa hybrida cv.Carefree Wonder Climbing)的高温伤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于高温所造成的电导率激增,降低膜脂的过氧化程度;提高了高温下脯氨酸的含量,使得高温下脯氨酸含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增强细胞持水力,提高植物的抗热性。  相似文献   

20.
以田间抗热表现不同的麝香百合品种WhiteForest和新铁炮百合基因型O2-28、O1-13作为试验材料进行38℃高温处理,测定百合叶片的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蒸腾强度4个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百合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抗热性越强的基因型下降幅度越缓慢。酶活性与抗热性正相关,抗热基因型的两种酶活性提高的幅度大大高于热敏感基因型。蒸腾强度的变化没有明显规律,与百合抗热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