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杂交当代玉米籽粒增重现象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凤海 《杂粮作物》1998,18(5):34-36
采用混合授粉方法对杂交当代种子不同灌产浆时期及未完熟离体果穗籽粒粒重进行了测定分析,并对杂交籽粒和自交籽粒黑层形成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杂交当代籽粒增重的现象在授粉的早些时候就已产生,且这种粒重优势保持到灌浆全过程,杂交籽粒与自交籽粒相比,在物质的转化,利用和贮存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杂交籽粒粒重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杂交籽粒生理成熟时间的延后。  相似文献   

2.
籽粒产量与小麦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当籽粒产量提高时,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会影响到磨粉与烘烤品质,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小麦籽粒产量通常较高,而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在Oregon的2种不同环境但高产的地方固定种植了2个杂交种的亲本F4和F5代,对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及其相关性状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便提出在维持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同时来提高籽粒产量的选择标准,相关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3.
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籽粒充实指标,遗传,生态,生理生化,形态解剖和源库特征等方面总结了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研究进展,对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原因和提高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选育途径进行了探讨。“流”不畅是两系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以饱攻饱”与选用一般配合力好的广亲和恢复系和光温敏核不育系配组是解决两系亚种间籼粳杂种一代籽粒充实不良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籽粒产量与小麦蛋白质含量常呈负相关关系。当籽粒产量提高时,蛋白质含量却降低,会影响到磨粉与烘烤品质。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小麦籽粒产量通常较高,而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在Oregon的2种不同环境但高产的地方固定种植了2个杂交种的亲本、F4和F5代,对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及其相关性状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以便提出在维持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同时来提高籽粒产量的选择标准。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与产量以及收获指数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遗传相关性大于环境相关性。根据通径系数分析估计,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是最重要的影响蛋白质含量的性状。作者认为,在维持和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同时,选择高产不应依赖于收获指数的进一步提高,而应放在增大生物产量上。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年对春小麦籽粒增重规律的研究,揭示了春小麦粒重在年份间有着较大的差异。籽粒增重历程有慢、快、慢三个阶段,籽粒形成期的粒重与最终粒重紧密相关。不同熟期的品种籽粒增重历程基本一致,同一熟期不同品种的籽粒增重历程有着较大的差异。小麦籽粒增重高峰约出现在开花后15d左右。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大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长江流域区试大麦品种在各试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和系统分析,阐明了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不仅受遗传因素制约,同时亦受产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的影响,通过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其千粒重的相关分析,指出了选择籽粒高蛋白质含量的材料时,要防止千粒重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籽粒硬度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找到更好的小麦籽粒硬度测定方法,采用近红外法(NIR)和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法(SKCS)对54个小麦品种(系)的籽粒硬度进行了测定,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IR法和SKCS法测得的籽粒硬度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8727^**),线性回归方程为YNIR.H=0.2478XSKCS.H 39.666(NIR-H表示NIR法测得的籽粒硬度,SKCS-H表示SKCS法测得的籽粒硬度);与NIR法相比,SKCS法无需磨粉处理,能较好地反映出样品的均匀性和混杂程度,是一种重复性和稳定性好、快速有效的籽粒硬度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野生大豆籽粒吸水性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李光发  黄文 《大豆科学》1994,13(4):376-379
从1987年至1993年连续6年对12份野生大豆(Glycne soja)籽粒吸水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籽粒在自然状态下全部吸水要用5-7年时间,每经一冬,将有一定粒数频率的籽粒吸水,其高峰在第三冬后,野生大豆籽粒吸水的粒数频率为正态分布,属于数量遗传;冷冻是野生大豆籽粒吸水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长江流域区试大麦品种在各试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和系统分析,阐明了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不仅受遗传因素制约,同时亦受产地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水平的影响,通过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其千粒重的相关分析,指出在选择籽粒高蛋白质含量的材料时,要防止千粒重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年对春小麦籽粒增重规律的研究。揭示了春小麦粒重在年份间有着较大的差异。籽粒增重历程有慢、快、慢三个阶段。籽粒形成期的粒得与最终粒重紧密相关,不同熟期的品种籽粒增得历程基本一致,同一熟期不同品种的籽粒增重历程有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稻麦与豆科作物的籽粒中均含较高IAA、GA、CTK与ABA,其中IAA与ABA以胚乳糊粉层中的含量最高。大多研究认为籽粒本身可以合成ABA。在籽粒形成阶段,CTK含量峰值出现,GA、IAA与ABA水平也逐渐升高,但在整个籽粒发育过程中仍属含量较低时期。因而此阶段CTK水平对胚乳细胞分化与籽粒库容形成有较大影响;在籽粒灌浆阶段,GA与IAA含量达到高峰,而ABA含量与籽粒灌浆速率呈线性相关,CTK水平降低;在籽粒成熟阶段,各种激素水平均降低,但其降低开始的时间先后不一致。众多的研究表明,利用外源激素的栽培措施,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或施用外源激素等方法来调节籽粒内源激素水平变化,从而达到促进籽粒发育、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se突变体的遗传表现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秀海  董云州 《玉米科学》1994,2(4):008-011
本文介绍了se突变体基因的遗传特性,着重阐述了se基因对玉米籽粒碳水化合物组分和籽粒脱水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指出如何来鉴别se突变体籽粒。为玉米遗传育种工作者充分利用se突变体基因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亲子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10个粳型广亲和品种和6个灿稻材料作父本,共配制灿粳亚种间杂交组合40个,品种间杂交组合19个,对杂种F1与双亲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系亚种间杂种F1籽粒充实度与其父本、母本籽粒充实度及双亲平均籽粒充实度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要提高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选用充度好的亲本配组很重要,对解决两系灿粳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增加燕麦(AvenasativaL.)籽粒含油量,可以使燕麦发展为油用作物及使燕麦籽粒成为高能量饲用籽粒,在本研究中,对增加燕麦籽粒含油量的3个轮回选择程序作了评价,并将其与预测效应进行了比较。程序1:对田间种植的S0植株进行籽粒含油量选择;程序2:对温室种植的S0植株进行选择;程序3:对田间种植的S0植株进行选择,随后对温室种植的S0:1后代进行选择。对3个轮回选择程序的籽粒含油量选择效益进行试验评价所用的材料,来源于每个程序的每个选择轮回的随机品系。籽粒含油量在程序1和3中显著增加,在程序2中增加不显著。籽粒含油量的年度效益在程序1、2和3中分别是6.04、5.85和11.98g/kg,而预测效益分别是9.69、4.92和11.60g/kg。程序3中,对田间的S0植株和温室中S0:1后代植株的选择,在增加籽粒含油量上都起作用。在每个程序中,籽粒含油量的基因型方差保持显著。品系MO22-4-5在试验评价中具有最高的籽粒含油量,为162.85g/kg,根据生长于温室中燕麦植株的有关数据进行籽粒含油量选择,能够成功地纳入轮回选择程序中。  相似文献   

15.
植物激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节物质,对水稻籽粒灌浆、粒质量和品质形成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文介绍了水稻籽粒灌浆增重特性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重点综述了水稻籽粒中不同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特点及其对籽粒灌浆、粒质量和品质的调控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研究存在问题及今后方向,旨在为水稻优质高产的遗传改良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油菜籽粒中钾素积累过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期测定甘蓝型双低油菜扬油6号籽粒的钾素含量,研究了籽粒中钾素积累动态,结果表明:(1)籽粒含钾率前期较高,随着籽粒的充实逐渐减小。(2)籽粒中钾素积累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R2=0.9963**~0.9981**)。(3)前期钾素积累的持续时间最长,约占55%;中期K素积累速率最大,积累量最大,所占比例也最大,均在50%以上,前期积累比例略少于40%,后期13%左右。(4)施用K肥籽粒K素积累时间和最终积累量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杂交小麦组织氮积累及含量的杂种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6个杂交小麦及其7个亲本材料在不同施氮条件下,研究了小麦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组织器官的氮积累和含量的杂种优势及其与籽粒产量、籽粒氮产量和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施氮条件下,组织氮积累和含量在多数取样期表现正向杂种优势,杂交种CH51和APOLLO尤为如此。6个杂交小麦籽粒产量杂种优势的平均值为9.6%,MERCURY的杂种优势最高,达到了22.72%。在施N条件下,APOLLO的籽粒氮含量杂种优势为8.1%,在6个杂种小麦中最高。在多数取样期,植株、茎秆氮积累和含量的杂种优势与籽粒氮产量和含量杂种优势存在中度偏高的正相关关系,与籽粒产量的杂种优势无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在杂交小麦选育中,在保持较高的籽粒产量优势下,选择高的组织氮积累和含量优势,很有可能提高籽粒氮含量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8.
水稻不同遗传分化品系(种)杂种籽粒充实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个不同遗传分化程度的水稻品系(种)与釉稻品种杂交所得杂种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遗传分化程度的品系(种)杂种间的平均籽粒充实度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以偏粳型品系G3005-4-1的杂种平均籽粒充实度表现最好,达正常水平;两个偏籼型品系G2417-1及G2123的杂种平均籽粒充实度表现次之,低于中亲值及对照的籽粒充实度,但无显著差异;粳型品系G2615及粳型广亲和品种02428的杂种平均籽粒充实度表现较差,但部分组合的籽粒充实度表现正常。杂种籽粒充实度主要与每穗实粒数、结实串、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提高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适当降低千粒重有助于改善杂种的籽粒充实度。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不同类型大麦品种籽粒中酚酸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异规律,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方法对15个大麦品种(系)籽粒中的13种酚酸进行了提取、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籽粒中的酚酸类化合物主要是羟基苯甲酸衍生物,羟基肉桂酸衍生物含量较少。不同品种和不同类型大麦品种籽粒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黑皮大麦籽粒中总羟基苯甲酸衍生物(THBA)、总羟基肉桂酸衍生物(THCA)和总酚酸(TPA)的含量均高于非黑皮大麦;二棱大麦籽粒中THBA、THCA和TPA的含量均高于多棱大麦;皮大麦籽粒中THCA和TPA的含量高于裸大麦,但THBA的含量与裸大麦无显著差异。另外,与裸大麦相比,皮大麦籽粒中含有更为丰富的酚酸种类。  相似文献   

20.
降低玉米杂交种籽粒水分的自交系间接选择P.M.Sweeney等降低玉米籽粒水分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籽粒水分低的玉米可以提早收获,减少田间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并在不利气候和妨碍收获操作的田间条件到来之前收获完毕。籽粒水分提高,出籽率和籽粒品质下降(Ju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