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通过对紧凑型玉米弘犬8号进行6种不同宽窄行和5种密度的组合试验.探讨紧凑型玉米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宽窄行行距下弘大8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不同,最佳种植密度分布79 500~91 500株/hm2之间;同一密度不同的宽窄行处理,弘大8号的产量不同,宽行80 cm窄行40 cm的产量最高.在种植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实行宽窄行种植可增产.弘大8号的最佳宽窄行行距和密度组合是:宽行80 cm窄行40 cm,密度79 500株/hm2,产量为9 950 kg/hm2.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与穴栽苗数对水稻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影响,咸宁市水稻种植采用宽窄行,即宽行30.00 cm、窄行16.67 cm、株距16.67 cm,密度为25.8万穴/hm2,每穴栽插2粒谷苗产量最高,达10 588.7 kg/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间小麦产量差异显著,以行距20 cm为宜,达到11 393.35 kg/hm2;在不同密度处理中,以密度300万株/hm2的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11 030.40 kg/hm2。  相似文献   

4.
不同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距处理间小麦产量差异显著,以行距20 cm为宜,达到11 393.35 kg/hm2;在不同密度处理中,以密度300万株/hm2的处理平均产量最高,为11 030.40 kg/hm2。  相似文献   

5.
玉米不同密度和行距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密度和行距为研究对象,筛选玉米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种植行距,结果表明:以行距72.0cm和60.0cm,密度67740株/hm2和60480株/hm2进行组合,产量最优。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对甘薯鄂薯3号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不同密度处理对甘薯鄂薯3号产量构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行窝距50cm×20cm,单产马铃薯31164kg/hm2,为最高产量种植密度。行窝距50cm×25cm,单产大薯9447kg/hm2,为最佳商品薯种植密度。说明密度大不利于薯块膨大;密度小,大、中薯多,但产量不一定最高。  相似文献   

7.
天水市薹蒜兼用型大蒜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金蒜3号为指示品种,进行了薹蒜兼用大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密度范围内,蒜薹、蒜头产量以62.5万株/hm2处理最高,分别达9 652.8、32 440.5 kg/hm2。综合考虑薹茎、蒜头及其产量等产品性状,以及生产成本等因素,建议种植密度以行距16 cm、株距16 cm,即39.1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8.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以金凯2号为指示品种,在庄浪县进行了玉米全膜双垄沟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旱地条件下,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最佳种植密度为6.24万株/hm2,宽行70 cm,窄行40 cm,最佳株距为29.2 cm,在该种植参数下产量可达14 031.2 kg/hm2。  相似文献   

9.
玉米密植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4个直立叶型杂交种、3种种植方式(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3个密度定额(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3种株行距配置下,玉米产量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高密度下不同株行距下密植的增产幅度差异较大,以50cm等行条播增幅最大;玉米不同株行距配置的产量效应在中、低密度时不显现,在较高密度(7.50万~9.0万株/hm2、具体某一品种的高限密度及其以上)条件下才予以显现;50cm等行条播、六角形穴播较之67cm等行条播均表现出高密度下由于玉米个体营养的改善而导致群体产量增加的增产效应;六角形穴播较67cm等行条播、50cm等行条播玉米开花盛期LAI稍大,但较67cm等行条播高密度下增、减产差异不一致;同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追肥灌水不方便;株行距×密度×品种的最佳组合为选用V2(89-1w×5022)、V4(郑单958)这两类杂交种,实施50cm行距条播,密度9.0万株/hm2;在7.5万株/hm2、9.0万株/hm2下50cm等行距条播较67cm等行距条播分别增产21.4%、31.2%,增产显著,同时也有利于人类的耕作栽培。试验表明选用直立叶型强优势玉米杂交种、采用50cm等行距条播、增大密度至7.5万~9.0万株/hm2、进行水分和土壤营养足额供给下的规范化栽培构成高光效玉米群体冠层光合系统技术体系,在  相似文献   

10.
试验提出了胡麻、大豆立体栽培模式的最优结构,总带幅110 cm,其中4行胡麻60 cm,2行大豆50 cm,胡麻行距20 cm,密度600万~675万株/hm2,大豆行距30 cm,密度33万株/hm2。胡麻占地面积比例为50%,产量是单种的70%以上,边行优势提高胡麻单产20个百分点;立体栽培大豆产量是单种的80%左右,因胡麻影响比单种减产20个百分点;混合产量均高于胡麻或大豆单种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进行不同栽培密度配置对油菜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种植密度为3.0万穴/hm2(双株)、行株距50.0 cm×66.7 cm的处理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半矮秆大豆北豆25窄行密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半矮秆大豆的产量潜力,探索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以半矮秆大豆新品种北豆25为材料,在45 cm垄作条件下,设30万株/hm2、36万株/hm2、42万株/hm2、48万株/hm24个密度,研究产量和密度关系。结果可以看出,百粒重、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小;随着密度增加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42万株/hm2和36万株/hm2产量与对照比较达到极显著水平,30万株/hm2和48万株/hm2条件下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随着密度增加大豆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单峰曲线,42万株/hm2产量达到最高值,获得3 208.9 kg/hm2产量水平;结合产量与考种结果可以看出42万株/hm2为北豆25最佳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设计4个不同的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K326上部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浏阳烟区K326品种,移栽行株距110 cm×55 cm,移栽密度16 530株/hm2处理(T3)的产值最高,为42 052.60元/hm2,主要化学成分指标以T4最好。综合其产量和质量分析,烟叶品种K326的移栽密度不能过大或过小,适宜的移栽密度能够在保障质量的同时获取最大的效益,建议生产上移栽行株距110 cm×55 cm,移栽密度16 53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和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水平对精量穴直播杂交粳稻"花优14"的群体特征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处理对水稻生育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穗粒结构以及产量有明显影响,以300kg/hm2纯氮量处理,其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2.93t/hm2和11.59t/hm2;密度试验中,水稻后期叶绿素相对含量以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与KZH14较高,叶面积指数以密度为40.50万穴/hm2的处理DHJ10与KZH10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分蘖盛期、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均以密度为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最高;在实际产量上,以密度为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最高,为10.07t/hm2,其次是密度为22.20万穴/hm2的处理DHJ18为9.99t/hm2;以穴直播密度为28.65万穴/hm2(行株距25cm×14cm)施氮量在225~300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花优14"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
甜玉米是广东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具有水果和蔬菜的应用特性,在农业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粤甜13号为材料,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白云基地于2010年8月种植,试验在100、83、67、65、50 cm 5个种植行距和51000、66000株/hm2 2个密度条件下进行,探讨行距和密度对耐密植性甜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密度增加,产量显著提高,51000、66000株/hm2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6297.5、18088.5 kg/hm2,密度增加15000株/hm2,平均产量增加1791.0 kg/hm2.在同一密度下,行距为65 cm时产量最高,51000、66000株/hm2密度下的产量分别为20880.0、21931.5 kg/hm2,分别比该密度平均产量高28.18%和21.25%,行距为100 cm时产量最低,分别仅为12567、13287 kg/hm2.  相似文献   

16.
在试验密度范围内(18~31.3万丛/hm2),蔺草经济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提高而递增。处理20cm×16cm产量最高,达11039.0kg/hm2,其次为处理20cm×20cm,产量10141.7kg/hm2;成草率和长蔺率与移栽密度呈倒抛物线状分布,成草率和长蔺率以处理20cm×20cm最高,分别达39.1%、30.9%。从经济产量和加工品质需要综合考虑,移栽密度以20cm×20cm为宜。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行距和密度对绵单12号产量的影响,设置4个行距50、67、83、100 cm,2个种植密度42000株/hm2,48000株/hm2。结果表明,绵单12号在行距50 cm、密度48000株/公顷时产量最高;在行距100 cm、密度42000株/公顷时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8.
宽厢宽带不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文齐 《农技服务》2010,27(2):196-196,214
对玉米宽厢宽带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以探求玉米宽厢宽带合理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窝距16.7cm,栽培密度45000株/hm2的玉米产量最高,平均产量达6593.70kg/hm2;窝距18.3cm,栽培密度40905株/hm2的产量为第2,平均产量为6018.75kg/hm2;各处理产量顺序为处理①>处理②>处理③>处理④>处理⑤。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建议栽培密度以37500~45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行距和密度对绵单12号产量的影响,设置4个行距50、67、83、100 cm,2个种植密度42 000株/hm2,48 000株/hm2。结果表明,绵单12号在行距50 cm、密度48 000株/公顷时产量最高;在行距100 cm、密度42 000株/公顷时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20.
2008—2011年进行了人参果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管理情况下,不同的栽植密度对人参果的产量、单果重均有明显影响。由4年平均产量得出,采用宽窄行形式株行距,宽行株行距为30 cm×70 cm,窄行为30 cm×50 cm,栽植密度为55 555株/hm2,长丽和爱斯卡两个品种的人参果产量最高,分别为51 300和48 405 kg/hm2;果实单果重也较大,长丽和爱斯卡2个品种单果重分别为219 g和231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