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资源型县域经济是县域经济体系中的特殊群体。资源型县域经济,也称"资源性县域经济"、"资源县域经济"、"资源指向型县域经济",其中的"资源"是指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因此,所谓资源型县域经济,是指以当地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业(统称资源型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有机体。由于对资源的依赖性而受资源储量可耗竭性的制约,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发展又要遵循资源型产  相似文献   

2.
根据"两型"社会的基本内涵,以山西省保德县资源型县域为例,分析其资源环境经济不协调性;基于"两型"社会背景下,提出保德县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对保障资源型县域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特色优势产业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知之深,爱之切》一书中说:"发展县域经济问题,在一个县治理中处于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甘肃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努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陇西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挖掘、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中医药产业,并形成全产业链发展,为富民强县做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总结、探索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资源型县域繁昌县为例,基于相关经济统计数据,利用塞尔奎因和钱纳里模型与GBC测度对其产业结构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资源型县域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结合转型期的发展机遇,认为当前以繁昌县为代表的资源型县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当采取科技兴农,通过招商引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加速核心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产业集群和构建优势产业链,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这些策略对其他资源型县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视野下,分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县域经济的彼此相依、互为促进的内在关系,研究了目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基本性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通过不断推动"省管县"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着力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培育新型农民等途径破解县域经济发展困境,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昌吉州县域经济实证分析,找出乌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各县市县域经济发展特征,为进一步促进昌吉州县域经济平衡、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昌吉州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等三个方面,对影响昌吉州"五县两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各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州"五县两市"县域经济发展主要受当地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活力影响。其中吉木萨尔县县域经济综合得分最低,受该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县域经济面临着"发展"与"转型"的双重任务,因此,县域经济有着发展与转型的复杂特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我省基本形成了"四区"、"七类":"四区"即环长株潭县域区(含长株潭地区县域)、环洞庭湖县域区(含常德、岳阳、益阳三市县域)、大湘西县域区(含怀化、自治州和张家界及邵阳的6县)、泛湘南县域区(含衡阳、娄底、永州、郴州和除开6个县以外的邵阳县域)."七类",即我省县域可分为都市型、郊区型、平原湖区型、丘陵山区型、少数民族地区型、库区型和矿区型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资源型地区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在走访煤炭资源大省山西省L县X村后,调研发现了资源型地区村庄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看到其背后隐藏着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以及出现"依附型"治理模式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试图从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治理模式转变等方面为资源型地区乡村的振兴崛起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霍山、寿县农业支柱产业的选定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六安市的霍山、寿县两县的县域经济在中部地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霍山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寿县是典型的平原县,两县都无开采价值大的矿产资源,但两县经济发展各具特色,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可以为中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广泛的借鉴作用。本文在分析两县县情的基础上,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探索“十一五”期间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及两县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选择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以长治市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整体经济发展数据的统计,分析了长治市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并结合现实情况分别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发展循环经济、进行技术创新、培养高技能人才4方面探索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途径;从壮大龙头企业、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农业产业链、发展友好型现代农业4方面探索农业型县域经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新昌县副县长莫靓说:"新昌走科技创新路子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突然间在哪一年开始的,这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新昌为什么走‘小县大科技’的路子呢?主要还是新昌通过工业立县,创新强县尝到了科技创新的甜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立足自身,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江海。大诗人李白在游览浙江省新昌县天姥山时,写到"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山脉连天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印证了当地的一句话"八山半水  相似文献   

12.
<正>自古以来县域经济就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富则民富,县强则民强"。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大中城市相比,县域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是构成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发展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失调、高等资源要素缺乏等。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挖掘县域经济自身特色,明确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定位,进行县域电商经济的顶层设计,选择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打造电子商务经济主体,实现县域就地城镇化,从而促进农业、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有效推动县域经济持续、高效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占绍文  张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44-17346
介绍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府谷模式"工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工农业矛盾产生的问题,提出了协调工农业发展矛盾的对策建议,进一步探讨了资源型县域工农业协调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王娟 《河南农业》2012,(1):55-56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的区域经济.河南省目前有108个县(市),全省84%的人口和91%的土地分布在县(市),县域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8.8%,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1%因此,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的发展壮大,对全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湘西绥宁县为例,分析了"大湘西"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现状特征,结合经济发展增长理论,提出了绥宁县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方略,并以此推及整个"大湘西"落后地区,对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受人民网的邀请,3月2日晚7时,"中国梨都"砀山县委书记朱学亮做客人民网北京总部《人民访谈》栏目,畅谈《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造水果产业名县》,详细介绍了砀山县利用酥梨优势,积极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的经验和发展方向。小梨子大经济,小小的梨子带动了砀山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砀山县全面实施品牌战略、订单对接、深化水果加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县域工业化的内涵、发展路径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县域经济、县域工业化的理论内涵;分析了推动县域工业化的内在动力;从资源开发、中心城市带动、农业产业化推动、产业集群聚集、外向经济推进、"一县一业"主导,产业转型等方面,探讨了县域工业发展途径和模式;从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县域工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探索省级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支撑县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对破解广东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与东源县"院县合作"为例,在院县共建现代农业促进中心地方工作平台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入手,以规划引领,以全产业链服务为手段,推动科技资源和人才"进企入村",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技支撑"的政产研科技合作模式。在院地企科技合作的推动下,东源县农业产业发展科技水平不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特色品牌竞争力得到提高,农村科技特派员作用更加凸显以及政产研科技合作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开创了科技支撑整县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局面。针对当前"院县合作"仍存在院县各方力量尚未充分调动、农技推广力量尚未形成优势互补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仍然滞后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强化平台作用、提升基层农技推广能力,深化政产研合作、培强培优龙头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源集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高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580-258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包括县、乡(镇)、村经济,具有多层次、综合性和基石性等特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对增强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和经济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战略意义。陕南是我国国家级贫困县(20个)集中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竞争力不强,使陕南地区的贫困问题和"三农"问题表现突出,而且也影响到全省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在对陕南县域经济现状及制约县域经济竞争力不强的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增强陕南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