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被演替     
植物生态学揭示,植被都处在不断发展演变中。原有植被类型逐渐演变,被另一种植被类型所代替,这种变化就叫植被演替。植物群落的演替,开始于原来没有植物的裸地上,称原生演替;若开始于植物群落被破坏的迹地上,则称次生演替。按照植物产生的环境,又可分为岩生演替和水生演替。根据演替的性质和方向,则分为进展演替和  相似文献   

2.
培育森林是造林的第一目标。在外界因素作用特别是人畜破坏活动停止后,植物群落开始在次生裸地上进行次生演替,即群落的复生,这也就是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而恢复建造以木本植物为主的植被演替主导因素、时间发展、基质性质划分分别是外因演替、快速演替、次生演替,植物群落的演替有其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阶段群落多样性状况,研究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区植被保护、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运用物多样性指数、典范对应分析和次生演替的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方法,以大小兴安岭过渡区阔叶红松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33个网格样地数据,记录每个样地的物种多度、盖度、频度及土壤环境数据,测定12个环境指标。结果表明:1原始阔叶红松林群落经过顺行演替向逆行演替发展,演替趋势为:原始阔叶红松林→天然次生阔叶林→天然次生针叶林→次生裸地;2保存较好的原始阔叶红松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物种最丰富,其次是天然次生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的是次生裸地,群落结构简单。3物种多样性指数与纬度、土壤含水率、土壤全氮含量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4.
上海又一天然次生林保护区——佘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佘山地区森林50多年的次生演替过程,对揭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次生演替规律,确定上海地带性植被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佘山地区作为上海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上海的生态环境、城市景观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演替是生态系统进化的重要方式,是影响生态因子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植被、微生物和土壤在演替过程中是互相影响、制约和联系的,同时彼此不断适应和改造,并随着演替的不断推进,均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文章综述了近些年发生次生演替地区的生态效应研究现状,包括次生演替对植物与微生物群落、土壤养分和生态因子间的反馈作用的影响及其变化过程;展望了未来我国次生演替的研究方向,提出在未来的有关研究中,应该注重对次生演替地区的长时间观测,以及对大气环境因子的研究,多结合演替研究先例加以结果分析,总结出演替规律,并将人类行为纳入整个系统中加以研究,以期更好地恢复、利用和发展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对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古寨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并研究了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演替过程一般遵循下列演替规律:常绿阔叶林次生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稀树灌草丛灌草丛次生裸地;群落生活型以中高位芽和小高位芽为主,叶级以小型叶和中型叶占绝对优势,表明保护区植被属于次生群落类型;该保护区3种次生季风林及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乔灌草,而其他植被类型则均表现为灌乔草;各群落均匀度指数则较无规律,且多处于较低的水平,说明保护区各植被组成种类的均匀性不高;物种间的重要值差值较大,优势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不同演替阶段的热带天然林土壤化学性质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化学性质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是衡量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依据,是农林业中广泛研究的热点问题[1-3].土壤和植被演替之间的关系从时间的维度上,反映了土壤性质随植被演替的变化,是恢复生态学的重要依据.很多学者对土壤性质与植被演替的关系作了研究,比如,张庆费[2]对浙江天童森林公园植物群落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能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含量,促进土壤有机物质的矿化和再合成作用,而土壤化学性状的改善,也为常绿阔叶林的进展演替奠定了基础;宋洪涛[3]等对滇西北黄栎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分析后认为在不同的植被演替阶段, 其林地土壤的化学性质与之相响应,随着其植被的正向演替, 林地土壤各项化学指标均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哈巴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多样性专题考察,总结归纳保护区植被景观特征及水平、垂直分布规律。对保护区植被演替状况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认为,显域植被类型显示出顶级群落特征,云南松林、华山松林、高山松林为水平地带相对稳定的次生(亚演替)顶级群落。充分挖掘各种天然植被的保护价值,并从自然性、稀有特有性、生物多样性、脆弱性、生态系统重要性、易受干扰性6个方面确定保护区需要优先保护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广东阳春鹅凰嶂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特点、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本区植物以热带成分居多,特有种和保护植物丰富,植被类型简单,次生性较强,应加强保护,促进区域植被向顶极群落类型演替。  相似文献   

10.
抚仙湖流域区磷矿开采废弃地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通过对云南省抚仙湖流域区1—5年的磷矿开采废弃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设样调查,探讨了植被恢复中植物群落演替的一般规律。调查研究表明,1—5年磷矿开采废弃地植物群落的次生演替以菊科的牛尾蒿、加蓬和1年生禾草为先锋植物迁移定居开始,而后是多年生草本和蝶形花科的波叶山蚂蝗等陆续出现并在一定地段形成优势。演替的方向符合复生演替规律;演替速度较快,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强的植被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数量分类方法对湘潭地区部分次生植被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型群落的演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同时对这些群落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鄞州区次生中幼林抚育改造及效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波市鄞州区次生中幼林的现状和特征,依据潜在植被和群落演替理论,采用择伐清理—留养或补植目的树种—抚育等人工辅助措施,促进群落功能的修复,加快恢复演替进程,并分析了抚育改造后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广西平果县喀斯特山地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了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生活型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本地区植被主要处于5个演替阶段,即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灌木林、灌丛、稀灌草丛。调查共记录到维管植物295种,隶属于96科226属。其中,蕨类植物19种,隶属于13科14属;裸子植物1种,隶属1科1属;单子叶植物36种,隶属于15科31属;双子叶植物239种,隶属于67科180属。物种分布较多的科有大戟科、桑科、禾亚科、菊科、蝶形花科和苏木科。乔木层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Wiener指数的大小顺序为: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灌木林灌丛稀灌草丛;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及Shannon-Wiener指数的大小顺序为:次生乔木林灌木林乔灌过渡林灌丛稀灌草丛;草本植物种数以次生乔木林最多,其Shannon-Wiener指数为:稀灌草丛灌木林次生乔木林乔灌过渡林灌丛。群落物种丰富度总体上表现为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增加。RDA排序结果显示坡度、土壤全钾及全氮对调查区域物种多样性分布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岛列岛森林公园植被恢复与植物景观改造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岛列岛地处北温带,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因人类活动频繁和过度开发,造成该地区植被的次生性很强。对其植被的生态恢复应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法,使其顺行演替;同时,应突出当地特色景观主题,采取有效措施对该森林公园进行植物景观改造。  相似文献   

15.
次生林是由原始林经过人为和自然因子多次反复作用(主要是破坏作用),从而形成的一种在次生演替过程中具有自身特点的森林植被。这种植被虽然具有一定的森林环境,但经济和生态效益较低。研究其演替规律和经营技术,对林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用价值。特别是对六盘水这种缺材少林而又水土流失极为严重的地区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四面山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植被类型进行了典型样地的土壤调查,结果表明,在天然次生林演替序列中,随着进展演替的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而对于人工林演替序列而言,从幼林到中龄林、再到成熟林都表现为土壤理化性质的逐渐退化,从成熟林到过熟林土壤理化性质又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老岭自然保护区地处东北、华北两个植物区系的过渡带,其森林植被区系组成,具有多样性和过渡性特征。它为研究温带中低山区原生植被破坏后,次生植被的演替规律和次生杂木林群落,建群种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分布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次生林的生长、改造和利用途径;对保护自然环境和物种的多样性;对秦皇岛市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子午岭甘肃段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甘肃省东部庆阳市境内,总面积24万多公顷。子午岭甘肃段的主要保护对象为区内黄土高原丘陵地区天然次生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其森林生态系统是黄河流域的主要水源涵养林,对稳定和保持黄河水量,保障区域工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甘肃子午岭森林生态系统为黄土高原丘陵区天然次生林的典型,森林植被属暖温带植被向温带植被过度类型,植被群落处于向顶级群落的演替之中,动植物区系构成复杂,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生物多样性是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是所…  相似文献   

19.
北京九龙山天然次生灌木林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九龙山处于太行山石质砂岩区,其原生森林植被早已破坏殆尽,经近30年来的封山育林,形成了以灌丛和灌草丛为“主的次生植被类型。这在太行山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该文在对这些次生植被类型全面调查分析基础上,首先运用主坐标分析(PAA)和Fuzzy一ISODATA法,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并将各群丛的空间分布概括到排序的两个坐标轴上;其次通过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从数量上描述植被分布与生境因子的相关性。最后论述了该区天然次生植被的演替规律和不同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经营利用。  相似文献   

20.
大山冲森林公园森林植被主要由5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27个群系组成,以樟科、山矾科、冬青科、壳斗科、漆树科、蔷薇科、山茶科等科为该地植被的优势科。植被类型多样,次生植物群落结构合理,能够正向演替,群落外貌季节性变化显著,针阔叶林交替变化,形成丰富多彩的季相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