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梅苗圃地接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产区传统采用嫁接法繁殖,杨梅嫁接按是否移动砧木的位置被分为掘接和地接。利用1年生实生苗砧木的几乎都采用掘接,而采用地接的一般成活率仅在10%-20%。通过苗圃地接技术试验,使杨梅苗圃地接成活率稳定在90%以上,且生长快。  相似文献   

2.
杨梅嫁接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4年生枝条作接穗,采用切根法和掘根法接杨梅,杨梅嫁接成活率达到90%以上;解决了杨梅嫁接成活率低的重大难题,使杨梅的结果提早2~3年,为杨梅嫁接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沿海围垦河道生态建设树种筛选及种植辅助措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用于浙江沿海围垦河道种植的树种和提出提高苗木成活率的辅助技术措施,在椒江区九条河建立了试验区,开展植物种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侧柏(Biota orientali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石榴(Punicagranatum)、美国红梣(Fraxinus pennsylvanica)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适宜种植在新围垦河道的岸顶,侧柏、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num)、蜡杨梅(Myrica cerifera)、海桐、桑(Morus alba)和女贞适宜于种植围垦河道常水位以上至坡顶区域;苗木种植穴底部放入10 cm厚的砻糠隔盐层能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阮逸  金学舜 《浙江林业科技》1995,15(4):53-54,60
推广苗圃枝接技术,使东皋长柿当年苗木达到平均高78.5cm,根径0.8cm,成活率90%以上,与常规育苗比,缩短育苗期1a,降低成本40%,且苗木种植后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5.
蜡杨梅与杨梅种间嫁接及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蜡杨梅与杨梅的嫁接亲和性及亲缘关系,为杨梅扩展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连续3年在浙江余姚滩涂上(土壤pH8. 01),以蜡杨梅和杨梅为砧木,以4种主栽品种‘荸荠种’‘东魁’‘夏至红’和‘水晶种’为接穗的种间嫁接,并基于SSR对蜡杨梅和杨梅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聚类分析。调查各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及相关指标。【结果】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为:70. 08%~83. 75%,其中‘夏至红’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81. 98%),‘荸荠种’次之(80. 43%);蜡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为27. 51%~38. 29%,其中,‘东魁’接穗的嫁接成活率最高(34. 88%);杨梅砧穗组合的嫁接成活率极显著高于蜡杨梅砧穗组合。不同组合间的T-test显示:蜡杨梅砧穗组合BQ4-6、DK4-6和SJ4-6分别在冠径、干周和植株高度等指标上显著性高于杨梅砧穗组合。6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2个砧木群体在连续3年的试验中,嫁接成活率与植株高度和冠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砧木高度与植株高度均呈现显著性负相关。利用127对SSR标记对2个砧木及4个接穗材料进行了多态性检测,聚类分析后分为3个群体,蜡杨梅与杨梅的种间亲缘系数为0. 31,杨梅砧木与‘夏至红’亲缘关系最近,与‘荸荠种’次之;蜡杨梅与‘东魁’亲缘关系最近;与嫁接成活率的表现一致,亲缘关系越近成活率越高。【结论】蜡杨梅砧木与杨梅接穗间存在一定的亲和性,而且更适合生长在碱性土壤中。  相似文献   

6.
在盐城侵蚀性海岸射阳新海堤选用白蜡、苦楝、苏柳172、女贞、乌桕、榉树、丝棉木、金叶女贞、蜡杨梅、红叶石楠、黄杨、龙柏、柽柳、弗吉尼亚栎和紫穗槐15个树种进行盐碱土造林试验,并对其成活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除丝棉木造林成活率略低外,其他供试树种造林成活率90%以上;土壤改良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成活率均值由81%提高至94%。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富岱杨梅的特性、生产状况等,从采果后的管理,冬季的管理,保持树势等方面论述了杨梅的种植技术。从化学调控、喷施营养液、防冻、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杨梅养护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富岱杨梅的特性、生产状况等,从采果后的管理,冬季的管理,保持树势等方面论述了杨梅的种植技术.从化学调控、喷施营养液、防冻、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杨梅养护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杨梅进入结果期偏迟,是目前杨梅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般结果需要7~8年,有的甚至需要10年以上,影响了林农的经济收益。让杨梅提早结果,是广大杨梅种植经营者最关心的技术问题。根据生产实践,早结丰产的技术核心要素是种植大苗良种、科学施肥促进生长、合理修剪控制结果、加强病虫害防控等。  相似文献   

10.
2001年在宾川县大营镇排营村的滴水箐,进行矮杨梅育苗及造林试验,面积8.8hm^2。1年后观察,成活率达90.7%,平均地径0.39cm,平均苗高13.39cm。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造林树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iformis)、台湾相思(A. confusa)、 小叶榕(Ficus concinna)和杨梅(Myrica rubra)等5 个树种,在粤东4 个区县的岩质海岸困难立地进行 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后4 年,各树种平均保存率排序为:大头茶(90.1%)> 大叶相思(85.5%)> 台湾相思(84.5%)> 杨梅(76.7%)= 小叶榕(76.7%)。大叶相思生长最快,平均树高为1.84 m,平均地 径为4.03 cm,平均冠幅为1.35 m;大头茶、杨梅和台湾相思生长较快。这4 个树种是适宜粤东岩质海岸 困难立地造林的优良树种。小叶榕保存率低、生长慢、长势差,不适合作为粤东岩质海岸困难立地造林 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12.
杨梅具有很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为探索扦插育苗技术,针对杨梅扦插难生根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不同的插床基质和生根促进剂,采用不同方法处理穗条,在不同季节进行反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杨梅扦插基质宜选90%黄心土加10%河沙 ,根太阳溶液对生根促进效果最佳,扦插生产宜在春、秋季开展;选用半木质化穗条,先采用250 ml/L的去单宁剂丙酮溶液浸泡2h,再经2.50 ml/L根太阳药液处理2h,生根成活率可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年生的荸荠种、东魁杨梅和水晶种3个杨梅品种雌株各3株,21年生实生雄优株、21年生荸荠种雌雄同株杨梅和12年生实生东魁雄杨梅进行3a授粉试验,研究杨梅授粉坐果的特性及若干果实性状的花粉直感规律.结果表明:杨梅花粉生活力较强,9d后仍达75.8%以上;杨梅坐果率与花粉生活力不成正比.雄株花粉对坐果率的花粉直感效应明显,即雄株花粉以实生东魁杨梅雄株花粉坐果率最高,平均21.47%;品种以水晶种坐果率最高,平均22.47%;年份以2008年坐果率最高,平均16.43%;雄株花粉与杨梅品种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人工授粉与自然授粉的坐果率趋势一致,各品种套袋后人工授粉的坐果率略低于自然授粉,套袋不授粉的不结果.不同雄株对不同杨梅品种成熟期和果实品质(如色泽、果实大小、风味等)的花粉直感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大杨梅在临沧市引种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临沧市自然条件及大杨梅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大杨梅栽培、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的初步探索,并取得了成功,为临沧市推广种殖大杨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杨梅根瘤固氮活性和固氮量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南亚热带山地赤红壤上杨梅幼树根瘤固氮酶活性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根瘤离体时间对固氮活性的影响。对杨梅年固氮量作出初步评价,7年生杨梅幼树平均结瘤量为51.8g/株,年固氮量为459.8kg/ha,对土壤具有一定的供氮作用。  相似文献   

16.
潮汕地区的杨梅品种繁多,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等问题突出。作者以其果实、果核、叶子的特征、特性和经济价值为依据,把潮汕山区的杨梅分为4类11个品种和3个野生种,并建议乌酥梅、酥核梅、凹蒂乌酥梅和青蒂梅这4个主要品种可在生产上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7.
坡度和坡位对杨梅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年生东魁、荸荠杨梅在3个不同坡度、坡位做9个重复,进行高、地径、冠径、产量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对高、产量影响显暑;坡位对高、地径、冠径、产量影响显暑。  相似文献   

18.
杨梅对无锡太湖丘陵新生境的适应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杨梅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对无锡太湖丘陵新生境适应的可能性,并应用生境因子分析法原理,分析各因子间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得出伏秋旱和冬季干冻与温差剧烈是该地区发展杨梅的两大不利因子,并从生态学出发,提出调整和克服这些不利因子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