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用传统的微生物学分离培养方法从斑点叉尾鮰的鳃、肠和肝等器官共分离到16株可疑病原菌(编号为WJ01~WJ16),以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版,扩增出约600bp大小的16S rDNA片段,测序分析表明: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已知序列相比,16株细菌中有9株同源性在98%以上,5株在95%以上,2株为9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16株细菌明显的聚为3支。  相似文献   

2.
西伯利亚鲟停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患暴发性流行病的两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肝脏和心脏中各分离到1株细菌,分离纯化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分别为AeBF070904、AbHT070912,对分离菌进行了菌株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分别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全自动细菌测定卡API 20 STREP和ID 32STREP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个分离株均为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对2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GenBank中收录的链球菌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与停乳链球菌同源性最高达97.3%,在系统进化树上与停乳链球菌聚为一簇,进一步确认2个分离株均为停乳链球菌.从人工感染后发病鱼的内脏组织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确认停乳链球菌是西伯利亚鲟的致病菌.2个分离株对两伯利亚鲟、杂交鲟及剑尾鱼均有致死毒性,37℃培养的细菌毒力比28℃培养的细菌毒力强.2个分离株均对青霉素、诺氟沙星等7种药物敏感;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2种药物耐受;对红霉素巾等敏感;对卡那霉素等8种药物菌株之间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3.
从广东佛山、广州两地养殖场患内脏类结节病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内脏器官分离到2株细菌,纯化培养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为WL-1和WL-2,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ATB系统细菌自动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菌为舒伯特气单胞菌。采用16S rRNA基因、DNA促旋酶的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对分离菌株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两个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7%;分离菌株与GenBank上登录的舒伯特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均最高,达99%以上;分离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舒伯特气单胞菌聚为一族,进一步确认分离株为舒伯特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健康鱼后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内脏类结节病症状,从发病鱼内脏组织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综合理化特性分析、基因鉴定和人工感染实验确认舒伯特气单胞菌是杂交鳢内脏类结节病的致病菌。药敏实验发现分离菌株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14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2种药物耐受。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6,(6)
四川某火鸡养殖场的20~40日龄的雏火鸡发生一起以呼吸困难,斜颈、头部肿大、鼻炎、眼炎、气囊炎、鼻窦和眶下窦有干酪样渗出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性疾病。采集发病火鸡眼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然后通过细菌的纯化、培养特性、形态学特性、16sRNA序列测定和分析对分离菌进行鉴定,确定分离到1株奇异变形细菌并命名为SH株。SH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在LB平皿上画线呈扩散状生长、血平皿上有溶血性现象。SH株16SrRNA与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的同源性为99.1~99.8%,与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的同源性为98.5%,与豪氏变形杆菌(Proteus hauseri)的同源性为98.1%,与产黏变形杆菌(Proteus myrofaciens)和潘氏变形杆菌(Proteus penneri)的同源性为98%。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对丁胺卡拉和环丙沙星敏感。实验结果对生产上该类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生物学常用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患病花鲈体表分离出了5株菌株。通过生化试验和细菌16Sr RNA基因序列测定,测序结果输入到NCBI(http://www.ncbi.nlm.nih.gov/)中,利用BLAST工具,对序列进行同源性对比分析,5株细菌初步鉴定I为野菊微小杆菌;II为乙酰微小杆菌;III-V为巨型球菌。用5株细菌分别感染健康草鱼,5株细菌均具有致病性。在5个菌株中,巨型球菌对草鱼的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养殖沙塘鳢细菌病害,采集江苏省养殖沙塘鳢,分离内脏细菌,对从肠道分离到的一株细菌进行了鉴定。运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细菌纯培养进行生理生化指标鉴定,并通过16 S r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对该株细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指标符合蜡状芽孢杆菌的特点,GeneBank中同源系列检索结果显示,该菌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16 S rDNA序列同源性高达99%,系统发育树表明该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7.
为调查青岛即墨丁字湾潮间带菌种资源及优势度情况,采集丁字湾潮间带沉积物,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细菌,根据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细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细菌66株,属于细菌域的2个大系统发育类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中的2个科(Vibrionaceae和Bacillaceae))3个属(Vibrio、Bacillus和Shewanella)。青岛即墨丁字湾潮间带内地衣芽孢杆菌(12.12%)、枯草芽孢杆菌(22.73%)和蜡状芽孢杆菌(12.12%)属于优势种,其他菌株均为常见种,芽孢杆菌属为优势属(74.24%)。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安徽省当涂县和芜湖县池塘养殖患病中华绒螯蟹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分离到35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DT9和WH21菌株为病原菌。细菌形态特征检查2菌株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2条扩增的基因序列长度均为1443bp,DT9菌株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FJ490063)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2%。WH21菌株与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AB680307)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为99.9%。  相似文献   

9.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罗非鱼致病菌株TL60829NA及其人工感染后分离菌株TL60829NA1、TL60829NA2应用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分子分类学鉴定.对这些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核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TL60829NA及其人工感染后分离菌株TL60829NA1、TL60829NA2为同一种细菌.其中,TL60829NA2与GenBank登陆号为DQ303183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iate)菌株ATCC13813序列同源性最高(99.8%).同时,通过与常引起罗非鱼链球菌病的S.agalaciate、S.iniae代表菌株16srRNA基因构建的发育进化树表明,该菌株及其人工感染后分离菌株与S.agalaciate代表菌株构成一个进化分枝,而4株S.iniae代表菌株的16srRNA基因则构成另一个分枝.本研究证实了从发病罗非鱼肝脏组织中分离到的致病性链球菌为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10.
两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水质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能够高效净化水质的光合细菌菌株,采用半固体试管法和双层平板法,从市售光合菌菌液中分离得到2株光合细菌,分别命名为GHJ-1、GHJ-2,对菌株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比较了这2株光合细菌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养殖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经鉴定这两株光合细菌为Rhodovulum sp菌株。菌株GHJ-1、GHJ-2对污水进行15 d的净化处理后,硝酸盐去除率分别为91.4%和96.3%;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68.9%和82.7%;氨氮去除率分别为56.8%和67.5%;COD Mn的去除率分别为61.7%和4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