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水稻条纹叶枯病得以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有所加重,呈现此消彼长态势,为明析黑条矮缩病流行与水稻播栽方式之间关系,2009年笔者就水稻不同播栽方式下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为广大植保工作人  相似文献   

2.
水稻播期灰飞虱虫量与黑条矮缩病的发病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Reovirid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传播的一种重要的水稻病毒病。近几年来.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苏沿海稻区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发生呈加重之势,个别田块发病严重。产量损失达六成,对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为此。笔者2009年进行了水稻播期与黑条矮缩病发生关系的试验.为改进防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锯齿矮缩病毒均可以引起水稻矮缩病。于2011-2012年,利用dot-ELISA和RT-PCR方法对江苏、浙江、江西、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省的水稻矮缩病进行调查。检测结果表明,2011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10.92%,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30.67%,水稻齿叶矮缩病毒4.62%。2012年水稻中3种矮缩病的病毒感染率分别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0.4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48.38%,水稻齿叶矮缩病毒26.32%。检测结果说明2012年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害、水稻齿叶矮缩病害重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害轻于2011年。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发生于江苏、浙江等省;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广西、海南、云南、贵州、重庆、浙江等省区流行;水稻齿叶矮缩病在广西、海南、云南等地均有发生,且往往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复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东台地区的发生特点,分析了病害重发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选用抗耐病品种、调整播栽期、防虫网覆盖秧床、科学选用农药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5.
影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区新发生的一种重要病毒性病害。本文通过大田调查、田间试验并结合气象资料分析,表明品种抗性、种植方式、播种期、播种地段和气象因子等是影响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水稻的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杂交稻发病最重,糯稻发病次之,常规稻发病最轻。同一类型的杂交稻不同品种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耐)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特优161’最感病,‘华优638’最抗病。抛栽田比移栽田和直播田发病轻。不同播种期显著影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在化州稻区,播种早的发病重于播种迟的。晚稻秧田靠近早稻本田的田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重,秧田远离早稻本田的田块发病较轻。6月中旬-7月上旬降水日数、6月下旬-7月上旬相对湿度和8月上旬平均最高气温等气象因子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6.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上新发生的一种病毒病。在江西稻区过去只是零星发生,但近3年来.发生面积逐年上升.已成为为害水稻的重要病害。黑条矮缩病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发病后.一般减产5%-10%.重的30%-40%.个别田块甚至出现绝收。一旦发生该病,防治难度大,不少农户对该病认识不足.常常把发病后的水稻认为是不育株(杂株).引发种子质量纠纷,影响社会稳定。为了正确识别田问症状和有效防治该病.笔者现介绍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别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后来都分别发生了2次大流行,同时都以病害防治为目标分别开展了研究,探明了当地病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80年代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报道仅限于华东地区局部地市,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涉及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13个省市.根据各地对两病病原形态、寄主及症状、介体昆虫及传病特性等方面相似性的报道,提出了我国玉米粗缩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异同性问题.经近10年来对两病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比较鉴定,证明我国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同属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同时基本探明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江杂交稻区和华北玉米区的再次流行成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流行危害.  相似文献   

8.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于2001年在我国广东首次发现,2008年被正式鉴定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新种,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命名已被确认。目前全国已有湖南、江西、广东、广西、海南、浙江、福建、湖北和安徽9个水稻主产省(区)明确发生。2009年全国发生面积约33.3万hm2,基本绝收面积0.67万hm2。其中以湖南发生最重,约11.9万hm2,损失稻谷5000万kg。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再次肆虐湖南稻区,其中早稻发生4.94万hm2,中稻发生23.39万hm2,晚稻发生29.9万hm2。  相似文献   

9.
介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及为害情况,分析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流行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姜涛 《植物医生》2011,24(2):5-5
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年来在兴义市有加重发生的趋势,对水稻生产和水稻产量影响较大。为了有效地防治该病的发生和为害,减少水稻损失,笔者现介绍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对2012年云南元江地区早稻田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与传毒介体白背飞虱的发生动态的调查研究表明,白背飞虱的虫口数量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r>0.9),即当白背飞虱数量较大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崇阳县近年水稻病毒病发生呈流行爆发态势,通过田间调查和资料比对,发生的水稻病毒病主要包括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叶病、水稻黄萎病、水稻齿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并且多病混发情况比较普遍,不同水稻品种发病程度不同,中晚稻普遍重于早稻,零星种植水稻田重于集中种植.选用抗病品种连片种植、重点防治稻飞虱叶蝉...  相似文献   

1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水稻上一种新发生病害,由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介体远距离传播。红河州是稻飞虱从越南迁入我国的前沿地。2011年通过田间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初步明确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红河州的发生分布及为害,旨在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也为了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云南省甚至我国的发生情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湖北植保》2010,(5):37-37
近日。为了抓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控工作,确保水稻生产安全,湖南省农业厅根据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方案,向全省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实施严格的“治虱防矮”防控策略,及时狠治早稻中后期本田、中晚稻秧田飞虱,最大程度减少带毒虫源,切断传播毒径,从而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鉴于目前市场上防治飞虱药剂良莠不齐的现状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为害特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病毒病发生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花叶病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防控情况,以及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概述,并展望下一阶段防控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不同水稻品种黑条矮缩病感病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近年来,水稻黑条矮缩病[Rice black-streake ddwarf virus(RBSDV)]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发生普遍,部分种植区域、部分品种发病严重,损失较大。为掌握不同水稻品种间黑条矮缩病发生程度的  相似文献   

17.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近几年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严重,2010年在桂林市中稻爆发成灾,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10%~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80%以上,给水稻生产带来重大威胁。全国农技中心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2010年9月联合举办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规律及传毒媒介防治考察活动”指出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近年来新发生的...  相似文献   

18.
研究表明,水稻播种时间不同直接影响田间灰飞虱发生量及黑条矮缩病发病率。苗期灰飞虱虫量的高低与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在浙江嘉兴,水稻在5月上、中旬及以前播种的田块灰飞虱发生量较大,黑条矮缩病的为害也较严重,而播种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田块为害明显减轻。通过水稻播种期的调整能有效减少传毒介体灰飞虱的发生与传毒,从而达到控制田间黑条矮缩病发生为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南方黑条矮缩病已成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主要由白背飞虱传播。该病具有发生范围广、暴发性强、损失严重等特点。主要症状是植株矮化,在水稻生育前期是易感病期。笔者在分蘖期选用植物生长调节剂0.136%赤.吲乙.芸可湿性粉剂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为生产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徐州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的原因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重大灾难性病害,是由媒介灰飞虱吸毒获毒带毒感染发病而难以控制的病毒病。水稻黑条矮缩病也是江苏地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徐州地区近5a发生较轻,而2008年发生比较严重,一般田块株发病率10%~30%,严重田块高达80%以上,致使水稻减产严重,给徐州地区13.33万hm^2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