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阿克苏地区农业资源生产潜力评价与开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阿克苏地区的农业资源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对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及光温土生产潜力、光温水土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本地区农业资源生产潜力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广东水稻生产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广东省各稻作区的光、温、土壤等资料,推算出水稻光能利用率、土壤生产潜力影响系数、栽培技术影响系数.逐级建立了水稻光温潜力.土壤生产潜力,栽培生产技术潜力等模型;广东各稻作区的光温潜力为20.07-23.77t/hm^1,土壤生产潜力为9.78-15.94t/h^2;广东省水稻大田高产栽培实验结果只达到光温潜力的1/3-1/2.进一步讨论了数学建模方法.水稻栽培技术作用,水稻品种遗传改良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三省71个站点的气象资料为依据,运用逐步订正法计算了玉米、水稻、大豆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讨论了温度和水分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主要粮食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由东南向西北差异较大,呈递减趋势。且玉米最适宜种植在吉林省平原地区,水稻最适宜在辽宁省东南部种植,大豆则适宜种植在北部、东部低温或多雨地区。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作物温度适宜性评价函数和生产潜力计算模型,并在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水稻的相关参数,分析了气候条件及其变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水稻生育期温度适宜性和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条件的变化,使得早稻移栽分蘖期和灌浆成熟期、晚稻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的温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从温度适宜性评价的平均值变化来看,1981~1997年分别比1951~1980年提高了11.1%,5.2%,13.4% 和13.2%。从生产潜力来看,除了早稻光温生产潜力有明显增加外,早稻光能生产潜力和晚稻的光能、光温生产潜力均呈下降趋势,但是自80年代以来,生产潜力的下降趋势减弱。  相似文献   

5.
作物最大生产潜力的新概念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覆膜技术以及大棚育苗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已向光温生产潜力提出了挑战。因此,提出了覆膜栽培和育苗移栽栽培作物最大生产潜力的新概念,并对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作物最大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黑龙江垦区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生产潜力的计算结果,总结出对黑龙江垦区农业开发有指导意义的3点结论。  相似文献   

6.
国家尺度上基于地形因子的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修正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作为农用地分等中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分等结果的准确性。从理论上来说,不同地形地区的光温条件应各不相同,以目前这种一个县一种作物只具有一个生产潜力值的情况来看,当县内地形差异明显时,仅使用一个生产潜力值不能反应出光温条件在县内的异质性,从而使分等结果不能准确描述耕地质量的差异性。论文旨在解决这一问题。【方法】从地形对于光照、温度和降水等与生产潜力密切相关的因子具有严重关联性的角度入手,通过寻找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关系,利用地形因子对生产潜力进行修正。由于生产潜力是以国家级尺度的数据进行计算的,为了保证修正后生产潜力值的可比性,在国家级尺度上开展修正,以900 m×900 m的DEM数据为计算地形因子的数据来源,首先利用SPSS软件,分别对坡度、坡向、海拔与生产潜力做回归分析,筛选相关性最高的回归模型,确定不同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相关性;其次利用回归方程、县内平均地形因子值、平均生产潜力值和待修正区的地形因子值得出生产潜力修正公式;最后以不同地形因子与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为权重,将单因子修正后的生产潜力值进行加权,得到最终的综合修正生产潜力值。【结果】以目前农用地分等中正在使用的生产潜力值和DEM数据生成的地形因子做回归分析,其中,参与修正光温生产潜力的样点共3 779个,参与修正气候生产潜力的样点共2 765个。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与光温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008和0.0002,说明在国家级尺度上,以900 m×900 m的DEM数据对坡度、坡向和生产潜力进行回归分析时,这两者与生产潜力的相关性过小,故暂不列为修正生产潜力的因子;海拔与光温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835,与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系数达到0.721,说明海拔与生产潜力具有高度相关性。根据海拔与生产潜力的回归方程得出,海拔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系数为1.479,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系数为1.095。论文以四川省长宁县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生产潜力值与海拔的趋势相同,体现出地势差异对光温条件的影响,并且海拔偏离县平均海拔越大的地区,生产潜力修正后偏离潜力的平均值越多。【结论】国家尺度范围内,海拔对于生产潜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并且海拔对于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高于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而坡度、坡向在该尺度内与生产潜力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基于数据的限制,论文旨在侧重数学模型方法和修正思想的论述,与实际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未来研究中可探索利用国家级控制可比性、分区域利用更加精细的数据进行局部修正的方法进一步分析坡度、坡向对生产潜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贵州省81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气象资料,采用逐步订正和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水稻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和气候资源利用率。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水稻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均随时间推进而呈现递减趋势,递减速率分别为484.46、206.78、357.38 kg·hm~(-2)·10 a~(-1)。空间分布上,光合生产潜力总体表现为东西部高、中北部低,光温生气潜力表现出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的变化趋势,气候生产潜力与光温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基本一致。水稻气候资源利用率多年平均为9.06%,随时间变化呈递增趋势,递增速率为0.017%·a~(-1)。  相似文献   

8.
海北地区农作物生产潜力的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北地区农作物生产潜力进行分析,建立了光、温、水和土壤肥力等因子对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模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光温生产潜力有效发挥的首要因子是水分,其次是有机质及酸碱度。  相似文献   

9.
《山西农业科学》2015,(6):727-730
采用光合生产潜力乘以温度订正函数的估算模式,对2011年山西省农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山西省大部分地区全年光温生产潜力为2.13×104~3.00×104kg/hm2,其中,6—7月份较大;实际生产力只占光温生产潜力的15%左右。山西省实际生产力提升空间很大,可通过提高农田的管理水平,采用新技术从而实现作物的进一步增产。  相似文献   

10.
南疆地区农业资源条件及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针对南疆地区的农业资源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对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及灌溉调节下的光温水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本地区农业资源生产潜力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水稻品种国稻6号为材料,进行了氮素运筹对免耕移植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与氮水平、氮基蘖肥比重呈单峰曲线关系,通过回归模拟计算出氮用量和基蘖肥氮素比例分别为164.4 kg/hm2和72.2%时水稻产量达最高;基蘖氮肥比例的增加可提高氮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氮肥用量169.8 kg/hm2,基蘖氮肥比例为75.0%时氮肥利用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官司河流域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四川省绵阳市官司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农业自然生产潜力阶乘修正模型,综合分析光照、热量、降水、土壤等主导环境因素,对研究区水稻、小麦、玉米3类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就订正系数而言,温度对光合生产潜力的影响较小,光温生产潜力接近光合生产潜力;降水对光温生产潜力的平均订正系数为74%,土壤因子对气候生产潜力的订正系数为63%。就3类粮食作物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而言,水稻为10785.22kg/hm2,小麦为6653.01kg/hm2,玉米为9586.26kg/hm2。官司河流域不同作物间增产潜力存在明显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玉米小麦水稻,表明该区域可挖掘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空间较大,据此提出了提高农业自然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和增产途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以往作物模型都是基于单点进行研究而导致空间外推不理想、尺度上升困难等问题,根据水稻生产潜力模型和栅格计算的特点,将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综合利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在Visual Studio NET 2005开发环境中嵌入ArcGIS Engine组件.利用COM技术,遵照软件系统设计思想,设计并实现了水稻生产潜力动态预测系统.该系统使模型参数得到系统化处理,模型计算更加高效,分析更加精确,能较好地实现水稻生产潜力动态预测功能,同时对农业资源管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水稻生产能力和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米是浙江省最重要的口粮品种。促进水稻生产稳定发展是确保浙江省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之一。本文在简要分析浙江省水稻现实生产力的基础上,测算了水稻生产潜力,并针对制约浙江省水稻生产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表明,通过恢复双季稻面积,可新增生产能力336万t;提高现有成熟技术到位率,提高单产可新增生产能力60万t;若两个条件均能充分发挥,浙江省水稻潜在生产力可达到1249万t,比现实生产力高582万t。提出必须优化生产扶持政策,加大中低产田改造,优化品种结构,提高技术到位率,推进规模经营,促进全面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15.
亢继林  陈林  王平  王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13-17915
利用水稻光温生产潜力综合参数,建立水稻产量受气象因素影响的数学模式,采用气象产量分离,作出水稻前、中、后期及全生育期受气象因素影响的动态评估,并总结了在较大地区应用该方法进行水稻气象灾害评估的利弊。  相似文献   

16.
扬州市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臣辉  崔小丽  吴瑾  吕信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41-15442
对潜力递减法的基本参数逐个研究,给出各个参数的取值或者是具体的计算模型,计算扬州市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和小麦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光能利用率取3.51%,水稻、小麦、玉米的经济系数分别取0.50、0.40、0.35,在最差气候条件下生产潜力与平均状态分别相差4%、4%和2%,最佳气候条件下,分别比平均条件高3%、7%和2%,相差在较低的水平上,且产潜比都是在30%左右,验证了所选参数适合应用于计算扬州市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计算。扬州市粮食作物的生产潜力平均在20751~21709、26239~27954、15857~17611kg/km2,增产潜力大,温度和土地质量是主要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的物质生产积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间物质生产积累特性之间的差异。【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的50个早熟晚粳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7个氮肥群体(0、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hm-2),得出各品种在这7个氮肥群体下出现的最高生产力及其对应施氮水平,将该最高生产力定义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根据各品种的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将50个供试材料分成4个生产力等级:低层水平(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9.00 t•hm-2)、中层水平(9.00 t•hm-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9.75 t•hm-2)、高层水平(9.75 t•hm-2≤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10.50 t•hm-2)、顶层水平(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10.50 t•hm-2)。在此基础上,对各类型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1)在总施氮量0—337.5 kg•hm-2范围内,随着氮肥群体的增加,50个粳稻品种在拔节、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而成熟期则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2)拔节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减小,抽穗期4个生产力等级间的干物质积累量差异较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则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3)水稻生育前期(播种至拔节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表现为随生产力等级增加而减小;而生育中、后期(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表现为随生产力等级增加而增加。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重的比例变化规律与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一致。(4)不同生产力等级水稻品种的经济系数随着生产力等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5)拔节前4个生产力等级品种间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差异较小,而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则随着生产力等级的递增呈显著递减趋势;拔节至抽穗及抽穗至成熟阶段,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均随着生产力等级的递增呈增加趋势。【结论】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处于顶层水平品种干物质生产在抽穗至成熟阶段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计算了黑龙江省75个县市3种主要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讨论了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差异较大,且从北到南呈增加趋势;气候生产潜力越大的地方,变率越小;气候生产潜力越小的地方,变率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