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樟巢螟、樟叶蜂发生危害和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表明,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Bulter)和樟叶蜂(Moricella rufonotaRohwer)是上海地区危害香樟生长和影响景观效果的2大重要食叶害虫。樟巢螟在上海地区年发生2~3代,6月上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下旬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10月份发生少量第三代幼虫危害。樟叶蜂一般年发生2代,4月中下旬~5月上旬、6月分别为一代、二代幼虫发生危害盛期。通过试验,印楝素、杀虫安、抑太保、毒丝本、甲胺基阿维菌素和安打等高效低毒农药对1~2龄樟巢螟或樟叶蜂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梨星毛虫在豫西地区1a发生1~2代。1代区幼虫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8月中旬,发生高峰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7月份;2代区幼虫发生期为4月初到10月上旬,发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和8月上、中旬。1代区幼虫危害期为4月上旬至8月底,危害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7月中、下旬;2代区幼虫危害期为4月初到10月中旬,危害高峰期在5月上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上旬。药剂试验结果表明,20%杀铃脲EC 5 000倍的防效最好,7d的防治效果为100%;其次是5%灭幼脲4号EC 2000倍,7d的防治效果为98.63%。  相似文献   

3.
反季节番茄棉铃虫危害调查及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在番茄反季节栽培条件下棉铃虫的发生危害规律,制定无公害防治措施,2004~2005年在贵州大方县达溪镇对番茄棉铃虫发生危害进行了调查及无公害农药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幼虫在番茄上危害花、果为8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10月中上旬,造成果实虫孔盛期在8月中旬~9月下旬,虫孔高峰9月中旬。选择5种无公害农药做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出3种防效较高的农药,在施药后5 d和10 d,防效分别为93.84%~92.35%、90.86%~84.95%和89.40%~85.20%,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4.
黄杨绢野螟发生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杨绢野螟危害小叶黄杨,可造成植株光杆枯死。在江西宜春市一年发生3代。各代幼虫发生期依次为:6月初至7月初、7月中旬至9月上旬、8月初至9月中、下旬。化学防治宜在1-2龄幼虫期,用40%乐斯本1500倍防效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鸭广梨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爱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078-4079
[目的]探索鸭广梨主要病虫害的高效、环保防治措施,为鸭广梨的无公害栽培提供指导。[方法]通过对廊坊市鸭广梨主要病虫害进行无公害防治试验,找出适合鸭广梨的高效、环保防治措施。[结果]梨小食心虫发生有4个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越冬代成虫 第二高峰期在7月上中旬,为第1代成虫,第三高峰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第2代成虫 第四高峰期在8月下旬,为第3代成虫。梨黑星病病叶5月下旬开始出现,7~8月份为发病盛期。以物理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加强梨园的肥水管理,少施化肥,增施有机肥,可减少对环境和果品的污染,促进梨树生长,提高产量和果品品质。[结论]该研究为生产无公害果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甘蔗生长中后期条螟发生高峰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甘蔗生长中后期条螟发生高峰期的规律及影响因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广东雷州蔗区条螟成虫发生高峰期与主要气象因子及上一代高峰期的相关性,建立条螟第2、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第2代条螟成虫发生高峰期与6月下旬积温、6月上旬日照时数及6月下旬的降雨量显著相关;第3代条螟成虫发生高峰期与第2代高峰期、8月中旬积温、8月下旬日照时数显著相关.预测模型的回测历史拟合度平均为93.8%和90.3%,预测符合度平均为92.2%和95.3%.因此,生产上可用拟合的预测模型对甘蔗生长中后期条螟发生高峰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香樟兰矩瘤蛎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兰矩瘤蛎蚧(Eucornuaspis machili Maskell)是上海地区危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新害虫,在绿带内对香樟生长造成较大威胁.该虫在上海地区1年发生3代,大多以受精的雌成虫越冬,少量以孕卵雌成虫、产卵雌成虫和若虫越冬.第1代若虫3月下旬始见,孵化高峰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第2代若虫孵化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3代若虫孵化高峰期为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经试验,在第1代若虫孵化高峰时用10%吡虫啉(Imidacloprid)WP2000倍液、花保EW 100倍液喷防、树虫一针净(30%敌畏·氧乐)EC原液滴注,防效达88.14%~96.75%;若虫固定后可用95% 蚧螨灵(Petroleum oil)100倍液喷防,29d后校正防效可达93.57%.  相似文献   

8.
室内试验及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黑胸茧蜂除寄生棉红铃虫及梨小食心虫外.豆荚螟是又一新发现的重要寄主。黑胸茧蜂对棉红铃虫寄生率高,豆荚螟,梨小食心虫次之.在湖北。黑胸茧蜂越冬代5月上旬开始羽化.5月中旬寄生二代梨小食心虫,6月中、下旬越冬代大量羽化集中寄生春大豆上第二代豆荚螟,7月上、中旬转移至棉田寄生第一代棉红铃虫。8月上、中旬又向棉田四周的夏大豆田转移寄生第三代豆荚螟,9月上、中旬迂回棉田寄生第三代棉红铃虫直至越冬。  相似文献   

9.
6种农药7个处理防治稻纵卷叶螟对比试验表明:667m^2用锐劲特20ml与敌百虫l00ml混配、三拂50ml在卵孵化高峰期和三龄高峰期施用,药后8天防治效果达92.6~98.1%,乐斯本在低龄期施药药后3天的防效可达96.4%,速效性好,但持效短;当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发生盛期超过7天的,建议防治二次,应在孵化始盛期和l~2龄幼螟高峰期各施药一次。  相似文献   

10.
2001~2003年苏州及周边地区绿篱植物大叶黄杨上丝棉木金星尺蠖(Calospilos suspects Warren)危害十分严重。2002年调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中心大叶黄杨,株被害率高达100%,叶被害率达93%。根据3年的田间系统调查观察,该虫在苏州一年发生3~4代,以蛹在被害株根际周围土中越冬。第1~4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上旬~7月下旬,9月中旬~10月中旬,10月下旬~11月中旬。经田间药剂防治试验,在l~2龄幼虫发生危害高峰期分别用5%抑太保乳油600~800mL,加水1000~1500kg,5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药剂防治,效果显著,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