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试验阐明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参数对系统中压力波传播速度有很大影响。指出喷油系统中不同区段内压力波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并随工况的不同而变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速摄影技术,在定容燃烧弹中研究了不同燃空当量比、初始压力和煤层气中CH4浓度对煤层气燃烧火焰传播速度和层流燃烧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燃空当量比为1.1时层流燃烧速度最大;燃烧开始时,随着初始混合压力的增加,最大燃烧压力明显增加,火焰传播速度和层流燃烧速度减小,火焰半径大于40 mm后,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和燃烧速度又随初始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煤层气中CH4浓度的增加,层流燃烧速度和最高燃烧压力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3.
问9:喷灌系统管路中的水锤波传播速度如何计算? 答:水锤波的传播速度(a),通常可按下式计算1425 厂一了天一-丁凡 了1 .~}厂.—.洲、工乙召,(米/秒)式中d—管路直径(米); 。—管壁厚度(米); K—流体的体积弹性模数(公斤/ 米“),水的K值随温度、压 力的增加而增大,35个大气压 下的冷水K二2.07Xlo8; E—管路材料的纵向弹性模数(公 斤/米’),不同管材的E值如下表。 管材 钢管球墨铸铁管 铸铁管 铜管 铝管钢筋混凝土管 石棉水泥管 聚氯乙烯管 橡胶管2 .10x10io1 .54 x 10101 .10 x 10101 .23 x 10100 .71 x 10100 .20x101D。03又10 10.0006 x …  相似文献   

4.
1.爆燃的成因 正常燃烧时,混合气在燃烧室内被压缩点火,火焰前锋从火花塞电极处向四周展开,火焰传播速度为15—30m/s。而爆震自燃形成的火焰中心所产生的火焰传播速度高达2000m/s以上,使未燃混合气以极高的速度燃烧。这种燃烧将会发生剧烈的压力增高,继而发生迅速的压力波动。压力波撞击气缸壁、活塞顶部,于是就发生爆燃特有的“咔咔”的尖锐的金属撞击声,即燃烧噪声。  相似文献   

5.
探究应力波在落叶松活立木中传播的影响因素,有助于研究应力波在人工林活立木中的传播机理。依据固体介质中的应力波传播理论和弹性力学理论,将活立木看作只由心材层和边材层组成的两层结构材料,基于活立木的正交各向异性假定,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的传播进行了模拟计算,并研究了敲击载荷频率、活立木胸径和心材比对应力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波波速随着载荷脉冲频率的增大而减小;对于胸径为10 cm的活立木模型,当传播距离达到1. 2 m时,应力波波阵面已经转换为一维平面波,而对于胸径超过30 cm的活立木模型,应力波在0~1. 2 m传播距离内是以三维膨胀波的形式传播;活立木胸径对应力波的传播速度有影响,当胸径小于10 cm时,波速较小且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当胸径从10 cm增加到40 cm时,应力波的波速随着活立木胸径的增加而增加,而当胸径超过40 cm时,波速略微增加后保持相对稳定;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的波速随着心材比的增大而减小。胸径对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的传播形式以及波阵面形状有影响,而敲击载荷频率和心材比对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的传播形式以及波阵面形状没有影响,但三者都会对应力波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数值模拟最佳的敲击载荷频率为2. 5 kHz,应力波在活立木中的传播速度不只取决于边材的力学性能,而是受到心材和边材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排气系统内压力波的形成及其传播过程与发动机工作状况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GT-POWER软件建立一个4缸4行程的汽油发动机模型。结果显示在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周期内,压力波出现了4个波峰和波谷,分别对应4个气缸的排气行程;修改发动机的转速,会影响排气压力波的幅值、谐波成分、相位等参数;在排气行程末期,排气压力波在排气管内发生干涉、叠加和负压效应。  相似文献   

7.
<正>爆燃是指火花塞点火后,在火焰还没有到达之前,其余混合气末被引燃就自行发火的自行燃烧现象。爆燃是汽油发动机常见的不正常燃烧,多出现在压缩比高时。正常燃烧时,火焰应该是从点火中心(火花塞)开始燃烧,并以30~70 m/s的速度向周围传播至整个燃烧室。爆燃时气缸内多点同时着火,局部压力和温度猛增,压力波在气缸内高频振荡,火焰传播速度在强烈爆燃时可达1000 m/s。严重爆燃发生时,发动机功率和转  相似文献   

8.
使用 Boost 软件建立起一款增压柴油机工作过程的一维计算模型,并利用发动机台架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标定和验证,进而在确保模型满足误差要求的情况下,通过该模型计算得到了实验难以获取的气门位置的进排气压力波信息;结合柴油机实际特点,对这些不同工况下的进排气压力波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归纳比较及合理性分析,并与相应工况下缸内压力进行了比较;最后,基于理想进排气压力波的关键要素要求,指出了进一步优化进排气压力波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优化的初步方向及具体措施。研究工作表明了一维仿真研究进排气压力波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发动机进气系统主要由进气管路、空气滤清器、谐振腔、进气歧管、进气流量及压力传感器等部件组成。发动机在工作时需要从进气系统获得足量清洁、干燥的空气(或混合气体)与雾化的燃油混合进行燃烧,进气系统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发动机及整车的性能。除了满足基本的过滤特性外,进气系统的消声特性以及对进气流体阻力的影响都是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一、进气系统的噪声源发动机进气噪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噪声源,噪声频率从低频到中高频都有分布。空气在进气口附近、进气管道内以及进气门处高速流动会产生中高频噪声,进气门周期性打开、关闭产生的压力波在进气管道内传递反射产生脉动噪声,此外,在内部压力波的激励下,进气系统壳体振动并向外辐射噪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模拟增压发动机实际排气压力波状况,进行涡轮增压器动态特性测试,分析了发动机排气压力波特征,确定了脉冲发生器设计目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脉冲发生器转动盘开口型线提出了改进方案,利用一维非稳态仿真计算和三维CFD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脉冲发生器进行了设计,模拟发动机不同频率和不同进气相位的排气压力波.利用试验对脉冲发生器产生的压力波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脉冲发生器可以准确地模拟出典型的发动机排气压力波,证明了设计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改型方案的正确性,为脉冲发生器提供了一种比较完善的设计体系.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柴油机运转条件下喷油过程的计算方法,依据油管压力波的传播与反射特性,应用喷油过程的连续方程、针阀运动方程,通过计算获取喷油过程诸参数。这种测量计算结果反映了柴油机运转状态下的实际喷油过程。在柴油机全负荷和中等负荷的转速范围内,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很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模拟计算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柴油温度对燃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在相同转速下,随着柴油温度的升高,高压油管喷油器端的残余压力基本不变,压力到达峰值的时刻略延迟,最大压力值减小;在相同温度下,随着转速的增加,残余压力基本不变,压力到达峰值的时刻略有延迟,最大压力值增大;相同转速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每循环喷油量减少;相同温度下,随着转速的增加,每循环喷油量增加。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高压共轨柴油机喷油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喷油控制的需求分析,发现在转速突变时进气系统具有明显的迟滞性,这种迟滞性表现为进气增量跟不上喷油增量,所设计的转速变化主喷油量修正算法能够重新修正原喷油量,以获得合理的空燃比,改善燃烧过程。多次喷射会造成轨压波动,经过多次喷射轨压波动油量修正算法对喷油量脉宽进行预修正,可以提高喷油执行精度。利用ETAS公司的ASCET建模软件工具和自主开发的ECU电路板,在YN33CR型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喷油控制策略符合预期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喷油控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变喷油泵出油阀结构、开启压力、出油阀紧帽腔容积等参数,借助AC1850-12位实时高速A/D采集卡、图像采集卡、微型计算机等测试设备,对喷油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出油阀结构等参数对喷油泵喷油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直喷式柴油机喷油特性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柴油机的燃烧过程和性能,在喷油泵试验台上用W.Bosch长管法研究了喷油过程。介绍了试验装置和原理,分析了测试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喷油管内气泡产生与压力波尾部形状有关;长管内残余压力很低,燃油声速接近理论声速;喷油率图近似于梯形,燃油喷射呈“先急后缓”的特征;喷油压力、喷油始点、喷油持续角和喷油率均取决于柴油机转速和负荷。  相似文献   

16.
研制了二冲程汽油机低压半直接燃油喷射电控系统。进行了电控系统设计、发动机控制参数的实验标定和发动机台架实验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二冲程电控汽油喷射汽油机比化油器式汽油机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与怠速排放指标。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非解体故障快速诊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各主要零件工作异常,会在高压油路中的燃油压力波形上反映出来,检测高压油管内的燃油压力波形是一种有效诊断燃油喷射系统故障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压力波形信号的小波分解提取特征参数,并将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层变量,建立BP神经网络进行快速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8.
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喷射与燃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2135型柴油机燃用二甲醚日寸的喷射与燃烧特性。测试了嘴端油管压力、针阀升程、缸内压力、氮氧化物排放等参数,计算了燃烧率和累计燃烧率。试验结果表明,该燃料的喷射与燃烧过程明显不同于柴油。二甲醚的油管压力升高率和压力峰值低,喷射滞后期及其负荷依赖性很大;相应地,其着火点迟后,着火点的负荷依赖性也很大;滞燃期短;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和压力升高率低;扩散燃烧快速。柴油机燃用二甲醚可大幅降低氮氧化物排放,并实现无烟、低噪声燃烧。  相似文献   

19.
低压油路对电控单体泵循环变动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单缸单体泵的油泵台架试验,获得了不同转速下油泵入口端的低压供油压力和高压油管内的高压压力.分析了循环变动时低压和高压对应的压力曲线特点.研究表明:单体泵控制阀打开过程中,供油柱塞下行吸油使得低压油路内压力降低,同时高压油腔内燃油回流到低压油路时形成压力波,这两个因素导致高转速时低压油路的供油压力在部分循环内出现负压,产生单体泵循环变动.试验证明,提高输油压力和增大低压油路的流通面积能够降低单体泵循环变动.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喷油系统偶件间隙燃油泄漏量的试验与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喷油压力不断提高,承压偶件间的燃油泄漏对喷油过程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已建立的恒压条件下偶件间燃油泄漏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传统喷油系统承压偶件间的燃油泄漏量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在高喷射压力下泄漏量增加的影响因素和泄漏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柱塞偶件泄漏量较大的原因和对喷油过程的影响,提出了采用较大的柱塞升程直径比能减少喷油泵不同运行工况的间隙泄漏量和压力变化,优化柴油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