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猕猴桃的夏季管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防萎蔫.猕猴桃在夏季高温期间容易发生叶片萎蔫.一是高温干旱所致,多发生在晴天中午12时到下午4时,早晚恢复,通常是大面积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药害的症状表现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园林植物病虫、杂草、鼠害的防治,不可避免地需使用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农药若使用不当会使植物发生病理变化即产生药害,药害轻则使植物生长受阻、变缓、不良,重则使植物局部坏死或整株死亡.植物药害按症状表现的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但一旦发生都具有不可逆转性.要想减免药害的发生,一方面须做到科学合理用药,尽可能地杜绝药害的形成;另一方面要做好施药后的药害调查,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竹荪烟灰菌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在生料栽培竹荪畦面出现一种新的病害,该霉菌主要在高温、高湿的梅雨季节大量发生,传播速度快,为害严重,已造成部分菇农减产甚至绝收.因此,要引起重视,以防为主,一旦发现要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以下介绍该霉菌的有关知识和防治方法.1 形态特征该霉菌为絮状杂菌,又称束梗孢霉.初期在竹荪畦面覆土层出现脏白色绒毛状菌丝,有对称发生现象,很快变成粉红色、黑色,整个菌落里深烟灰色,菇农俗称"烟灰菌”,能产生大量黑色孢子粉.2 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毛木耳生产中菇蚊的发生与为害情况,提出了菇蚊的绿色防控技术.一要保持耳棚内外环境卫生,二要选好菌包进棚摆袋出耳,三要新菌包与黄板同时进棚,四要耳棚门口遮阴,五要通风口用纱网遮挡,六要耳棚内悬挂食用菌专用杀虫灯,七要及时摘除被害耳片、耳芽,八要及时采耳.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室的环境密闭,空气湿度容易增大,极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因此,温室蔬菜冬季在浇水技术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浇水方法 要坚持做到膜下暗灌,有条件的可实行膜下渗灌.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地面水分蒸发,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防止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6.
番茄晚疫病又称番茄疫病,是番茄上的常见真菌性病害.番茄晚疫病在番茄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幼苗、叶、茎、果实均可发病.番茄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在番茄种植区域普遍发生.特别是冬季设施栽培的番茄,因高湿低温易发病.该病一旦发生极易迅速传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控制会造成绝收.番茄晚疫病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首先种植抗病品种,再进行轮作换茬,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在晚疫病大范围发生时, 喷洒农药是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注意喷洒药液要及时、周到,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鲜切花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在温室切花玫瑰的生产过程中,对病虫害的控制应该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因为植株一旦发病就会降低切花的品质,影响经济效益.病虫害发生后要及时施用农药救治,选用水剂、乳油和烟剂农药时,特别是在切花生长后期,要避免叶片被农药残渍污染而降低切花的品质,药剂不要喷到花蕾上,如果发现叶面有药渍采收时要喷水冲净.根据近年来的观察,在切花玫瑰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有黑斑病、白粉病、黑霉病、霜霉病、红蜘蛛和蚜虫等病虫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桃蛀果蛾是为害苹果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都要使用大量农药进行防治.由于我国苹果栽培区域广大,受气候的影响,桃蛀果蛾在各地的发生代数和发生时期差异较大,生产上很难把握最佳防治时期,大部分果农都是凭经验进行防治,难以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糠片蚧是我县柑桔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约占柑桔园中常发生的介壳虫的54%.过去由于对糠片蚧的发生认识不足,又缺乏正确的测报技术,防治效果差,致使果树和果实受害严重,果质低劣.笔者从1990—1992年作了认真的观察和调查、发现糠片蚧在我县的发生有其特殊的规律,因此,在防治策略上也要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苹果树密植园,挡风挡光,进入大量结果期后,容易发生大小年结果现象,影响苹果产量和质量.要解决果园的通风透光问题,对于现在所栽植的树,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造修剪.  相似文献   

11.
梅及其近缘种数量分类初探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对包括野梅、半野生梅、栽培果梅和桃、山桃、光核桃、杏、山杏、藏杏、洪平梅及李等共41个分类运算单位(OTU)选用37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梅种内可聚力杏梅、常绿梅、品字梅、毛梅、小梅、长梗梅、野梅、果梅等8个类群。以距离系数而论,与梅亲缘关系最近者为洪平梅、藏杏,其余依次为山杏、杏、山桃、光核桃、桃、李等。参照聚类结果、形态分类以及其它因素,提出了梅种内及若干近缘种有关分类位置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两种果树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究杏、枣树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采用SPAD-502叶绿素计与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金太阳"杏与"灵武"长枣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含量,分析其相关性,建立拟合方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太阳"杏、"灵武"长枣的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间的相关性极显著;"金太阳"杏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的回归方程为:y=0.0576SPAD-0.4648(R2=0.849**),"灵武"长枣叶片总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的回归方程为y=0.0859SPAD-0.7461(R2=0.8923**)。"金太阳"杏与"灵武"长枣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实测值与回归方程预测值间均无显著差异。采用回归方程,通过SPAD值可以预测"金太阳"、"灵武"长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3.
对凯特杏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不同成熟度间、不同加工品间还原性Vc含量做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凯特杏不同栽培条件、不同成熟度间,还原性Vc含量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与果实含酸量的合成有密切关系;凯特杏不同加工过程还原性Vc有一定损失,杏脯和蜜饯中较好的保持了还原性Vc.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处理“金太阳”杏果实,分析茶多酚处理对“金太阳”杏贮藏过程中超氧阴离子产生(O2(-))及MDA含量的影响,及不同浓度处理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0.1%(W/V)和0.2%的茶多酚处理使杏果实在贮藏期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明显降低,且与对照差异显著;而0.4%和0.6%的茶多酚处理对杏果实贮藏过程中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没有明显降低效果,且与对照基本无显著差异.说明较低浓度的茶多酚处理能够有效减少杏果实贮藏期的产生,减轻膜脂过氧化作用,从而延缓果品的衰老.  相似文献   

15.
"树上干"杏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经济林树种,既可鲜食也可制干,是杏仁、杏肉兼用的优良品种。从"树上干"杏圃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及土肥水管理等方面对"树上干"杏育苗技术进行归纳总结,为"树上干"杏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普通杏品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来自杏、桃和扁桃的25对SSR多态性引物对66个普通杏品种进行了PCR扩增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共检测出284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位点数在3~17之间,平均为11.36。通过NTSYS软件计算得到的Dice相似性系数为0.083~0.987,平均值为0.370,表明中国普通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UPGMA法聚类将66份材料分为5个组。SSR标记反映出的品种间亲缘关系与根据地理生态类型对杏种质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来自四川和贵州的多数品种独立聚成一组,表现出与其它品种较远的亲缘关系,该地区可能存在特异性较高的种质资源。证实了扁桃基因组SSR引物可用在杏SSR标记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杏品种花器官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王飞  王华  陈登文  李嘉瑞 《园艺学报》1999,26(6):356-359
以杏25个品种的花朵为材料,在低温下,通过测定花蕾和盛开花的电解质渗出率,配以Logistic方程,结合组织褐变观察,确定的杏花蕾和盛开花的LT50(半致死温度)与实际 观察结果基本一致,杏花蕾抗低温温度为-7~11℃,盛开花朵抗低温温度为-3~-6℃。丙二醛含量和乙烯释放量与其抗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普通杏群体遗传结构的荧光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准噶尔—伊犁生态群(新疆野杏)、中亚生态群(新疆栽培杏和李光杏)、欧洲生态群和华北生态群的45个普通杏品种或材料为试材,以梅杏、辽梅杏和辽杏为外组,利用荧光AFLP标记对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对EcoRI/MseI引物(其中MseI引物为FAM荧光标记物)平均扩增多态带数为130.86,平均多态带为60.58%。4个生态群的多态带百分比比较表明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P = 43.59%)>中亚南疆栽培杏生态群(P = 41.27%)>华北生态群(P = 39.42%)>欧洲生态群(P = 39.42%)>中亚李光杏生态群(P = 37.57%);普通杏在种级水平Nei's基因多样度(H = 0.143)和Shannon信息指数(I = 0.226)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群体水平。在群体水平上,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的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H = 0.131;I = 0.202)高于中亚生态群(南疆栽培杏)(H = 0.127;I = 0.195)、欧洲生态群(H = 0.124;I = 0.189)和华北生态群(H = 0.116;I = 0.180),但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中亚李光杏生态群(H = 0.113;I = 0.173);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 = 0.147)显示,普通杏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占总变异的85.3%;通过遗传分化系数计算得GST基因流Nm = 2.901,说明普通杏4个生态群存在适度的基因交流,人为引种可能是产生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而地理隔离可能是阻碍基因交流的主要因素。对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初步认为,普通杏起源于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通过人为驯化,在新疆南部形成栽培杏中心,并形成中亚南疆栽培杏生态群,之后通过人为引种向东传播形成华北生态群,向西传播形成欧洲生态群。  相似文献   

19.
杏叶片矿质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杏是我国最古老的栽培果树之一,杏花败育造成结实率低是当前杏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矿质元素是果树生长结实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物质,植物叶营养分析已成为了解植物体内营养状况,进行矿质营养研究的一种基本手段。研究杏叶片矿质营养对探索杏花败育原理、杏树营养育种等都具有理论和实用意义,也为合理施肥以改善杏果实品质提供依据。我们根据近几年来杏叶片营养分析技术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杏树叶片矿质营养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动态变化以及叶片矿质元素含量与产量、果实品质等的关系,结合我国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杏矿质营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苷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从林产品安全的角度,采用HPLC定量分析方法对3个仁用杏品种杏仁中的苦杏仁苷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仁用杏杏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以纯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按照1∶20的料(脱脂粉末)液比,80℃水浴回流提取1.5h,为仁用杏杏仁中苦杏仁苷提取的最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得3个仁用杏品种木瓜杏、龙王帽、薄壳1号杏仁中苦杏仁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138%,0.154%和0.123%;测得的对照(中药材苦杏仁)中苦杏仁苷质量分数为2.2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