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朱忠贵  张会欣  孙剑 《食用菌》2009,31(6):62-62
叉状炭角菌又叫“鸡爪菇”,是危害鸡腿菇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原真菌。因其子实体酷似鸡爪,故被称为“鸡爪菇”。  相似文献   

2.
鸡爪菌的生长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保全 《食用菌》2001,23(3):34-35
鸡爪菌学名叉状炭角菌XylariafurcataFr ),是鸡腿菇栽培过程中的重要病害,轻者减产 3 0 %~50 %,重者甚至绝收。笔者结合几年来防治该病的实践,谈谈鸡爪菌的生长特点及防治策略。1 鸡爪菌生长特点  鸡腿菇在菌丝体生长阶段,不感染此菌,覆土后,菌丝长入覆土层,若遇到鸡爪菌的菌丝,二者很容易结合,变态扭结在一起。鸡爪菌有很强的寄生能力,尤如菟丝子一般,一旦与鸡腿菇的菌丝结合,便吸食它的营养极快生长,由覆土层进入培养料,很快便寄生在更多的鸡腿菇菌丝体上。受感染菌棒,菌丝变细发暗,逐渐变糠,停止…  相似文献   

3.
鸡腿菇栽培中鸡爪菌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好 ,是一种食、药用菌 ,该菌适应性强能够利用多种原料进行栽培 ,栽培方法简单易行 ,成本低 ;生产周期短 ,产量高 ,经济效益好。但是 ,通过笔者近几年的栽培 ,发现有一种形似“鸡爪”的杂菌对鸡腿菇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 ,浸染的菇场大量减产 ,有许多地方甚至绝收 ,使菇农损失惨重。“鸡爪菌”学名叫叉状炭角菌 ,其子实体形状似“鸡爪”而得名 ,子实体初期为浅褐色或棕红色 ,内部白色木质化、有异味。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栽培试验 ,总结出了一套鸡腿菇种植全过程中对鸡爪菌的综合防治新技术 ,与广大菇农交流、探…  相似文献   

4.
鸡腿蘑一种新病原菌——叉状炭角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鸡腿蘑易栽培,产量高,市场需求量大,受到生产者重视,在我省已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但在鸡腿蘑生产中易出现一种被菇农称为“鸡爪菇”的杂菌为害,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这种“鸡爪菇”曾先富认为是鸡腿蘑的畸形子实体(食用菌,1995年第3期)。对这种“鸡爪菇”进行形态特征鉴定结果是一种叫叉状炭角菌的真菌。  相似文献   

5.
银耳在栽培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杨梅霜菌污染,该菌属一种放线菌,其分类未详,菌丝形态见图1。被污染的银耳菌棒接种穴处不产生白毛团或少生白毛团,银耳菌丝和香灰菌丝(为银耳的伴生菌,隶属炭角菌目,炭角菌科,  相似文献   

6.
从总状炭角菌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综合防止措施等方面对1995—2006年关于鸡腿菇总状炭角菌病的相关报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整理,认为:总状炭角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存在诸多空白和争议,认为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综合防治措施的研究,是防治鸡腿菇总状炭角菌病的最终出路。  相似文献   

7.
以一株疑似炭角菌属的大型野生真菌为试材,经组织分离获得菌株T-18,提取其基因组DNA,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碳源、氮源、温度、pH及无机盐的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野生菌株属于多形炭角菌(Xylaria polymorpha),GenBank登录号为KF897015。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0,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膏,添加一定量的MgSO_4和KH_2PO_4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研究结果可为多形炭角菌菌种生产在药品领域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叉状炭角菌对鸡腿蘑侵染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对叉状炭角菌在斜面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及鸡腿蘑在母种、原种阶段感染叉状炭角菌后形态特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还对6个鸡腿蘑菌株进行了田间挖坑覆土和室内做箱覆土试验。结合生产实践推断,叉状炭角菌的侵染发生在覆土期,侵染源来自空气中的孢子,其萌发与鸡腿蘑菌圃的温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黑柄炭角菌的菌种分离及其培养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白蚁蚁巢中长出的黑柄炭角菌菌索分离纯化出黑柄炭角菌菌种,并对该菌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表明:黑柄炭角菌对葡萄糖、果糖的利用效果较好,蛋白胨、黄豆粉、蚕蛹粉是良好的氮源,柠檬酸对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黑柄炭角菌是一种中温性真菌,在22℃-30℃下均能够生长但最适合培养的温度为25℃-26℃菌丝在PH值为50-8.0之间均能生长,但以6.0左右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研究认为鸡腿菇的这种病害为: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Mull.:Fr.)Gray]总状炭角菌(Xylaria pedunculata Fr.)病;总状炭角菌的形态特征目前研究已经比较清楚准确,不存在争议;总状炭角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32℃,10~15℃不萌发;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90%~95%,空气相对湿度小于75%子囊孢子不萌发;适宜的pH6.5~7.5,pH9.0以上不萌发;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对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利用效果都很好,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子囊孢子的萌发率高,在蔗糖和甘露醇的培养基上生长最不好;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对酵母膏和蛋白胨利用效果都很好,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囊孢子的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11.
纵条纹炭角菌具有镇静、催眠等药用价值,已实现工厂化、规模化栽培。为探究纵条纹炭角菌的研究进展,对其分类学地位、生物学特性、人工培养、化学成分和生理活性等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试验在前期总状炭角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环境、生产原料、品种和菌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生态防治的主要措施;从培养料曝晒处理、菌种培养基灭菌处理、接种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等方面提出了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试验在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化学防治目前还是最常用的防治总状炭角菌的方法,提出了食用菌登记使用药品和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出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总状炭角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还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试验在前期总状炭角菌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研究的基础上,从生产环境、生产原料、品种和菌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生态防治的主要措施;从培养料曝晒处理、菌种培养基灭菌处理、接种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等方面提出了物理防治的主要措施;试验在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化学防治目前还是最常用的防治总状炭角菌的方法,提出了食用菌登记使用药品和常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出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总状炭角菌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还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鸡腿菇叉状炭角菌的为害特征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鸡腿菇菌肉嫩滑、味道鲜美,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菌类。近年来广大地区利用栽培食用菌的废料及棉子壳、稻草等原料进行栽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但在生产上常出现叉状炭角菌为害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本文主要介绍叉状炭角菌的形态、发生与为害及其防治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摇瓶制备炭角菌属真菌(Xylaria sp.)菌丝体,利用H2O2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模型,观察了菌丝体乙醇提取物对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乙醇提取物对H2O2导致的PC12细胞活力降低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能够降低模型细胞内的ROS水平,抑制H2O2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相似文献   

16.
黑柄炭角菌发酵物安全性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巍巍 《食用菌》1996,18(6):10-10
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nipes)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菌, 生于地下1~3m废弃的白蚁巢中,产量极少,价格昂贵。我们采用生物工程技术,从天然样品中分离出菌株,实现了工厂化生产黑柄炭角菌菌丝体,并成功地开发以菌丝体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经现代分析仪器测定,菌丝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配比合理,并含有较高的钙、镁、铁、锌等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甘露醇和蛋白多糖等活性物质。经动物试验和人群食用表明,本品具有调节内分泌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红蛋白、白细胞和红血球的生成、健脑、护脑,调节青年女子经期紊乱和改善老年人排泄功能,促进睡眠等保健作用,是一种具开发利用潜质的保健品原料。本文对黑柄炭角菌的发酵物的安全性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沈新磊  姚勇 《食用菌》2016,(6):55-56
正我国鸡腿菇的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随着消费者对鸡腿菇认识的不断深入,鸡腿菇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河南漯河主要食用菌栽培品种之一。近年来,由于总状炭角菌的危害,造成鸡腿菇栽培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广大菇农损失惨重,从而缩减栽培规模甚至放弃鸡腿菇的栽培。鸡腿菇总状炭角菌已经成为制约鸡腿菇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此河南漯河市农业技术人员结合多年的生  相似文献   

18.
苗立军 《食用菌》2003,25(1):41-41
近几年鸡腿菇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栽培。然而在鸡腿菇栽培过程中普遍发生一种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杂菌 ,因其子实体形似鸡爪 ,常被称为“鸡爪菌”。“鸡爪菌”常发生于鸡腿菇出菇阶段的中后期。轻者造成减产 ,重者造成二、三潮菇绝收。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防治“鸡爪菌”几项措施 ,希望对菇农有所帮助。1 培养料的处理 培养料在发酵前各种成份都要打碎、磨细、暴晒 3~ 4天 ,尤其是有些配方中要加入畜禽粪类 ,这些粪类原料不经过充分暴晒是不能使用的。目前在生产上多用发酵料来栽培鸡腿菇。建堆时首先把所需各种成份混合…  相似文献   

19.
以采自大兴安岭的3份扁枝衣(Evernia mesomorpha)为试材,采用刮皮层法,分离获得6株内生真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并以5种病原真菌为拮抗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研究了6株内生真菌的抗病原菌活性。结果表明:6株内生真菌全部属于子囊菌门(Ascomycota)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其中菌株FF-3、FF-4为紫棕炭团菌(Hypoxylon fuscum),菌株FF-7为白色侧齿霉菌(Engyodontium album),菌株FF-2为炭团菌属(Hypoxylon sp.),菌株FF-6为炭角菌属(Xylariasp.),菌株FF-9为毛壳菌属(Chaetomiumsp.);菌株FF-2(Hypoxylon fuscum)和FF-6(Xylariasp.)均对多枝横梗霉(Lichtheimia ramosa)有抑制作用;菌株FF-6对黄瓜萎蔫病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有抑制作用。其中,FF-6抑制病原真菌的活性较好,形成明显的拮抗条带,最大宽度为7.00mm。菌株FF-2、FF-6有望成为植物病原真菌的候选生物防治菌。  相似文献   

20.
<正> 积椇子,异名:木蜜、树蜜、鸡跎子、拐枣、天藤鸡爪子、棘枸、鸡爪梨、龙爪、鸡爪果、枳枣。为鼠李科拐枣属多年生落叶乔木。果柄味甜可食。积椇子分布较广,黄河、长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