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铜鼓县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山顶矮林,亚热带针叶林,竹林,灌丛和灌草丛。其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地带性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2.
来安县半塔林场地处皖东丘陵,森林覆盖率达70.08%,森林蓄积量为103244m^3,主要森林植被类型为天然次生落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森林类型多样,植被茂盛,保存完好,这在皖东地区实属罕见,文中报道了主要森林植被的类型、外貌、结构等群特征,并对植被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和群落结构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调查了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并进行群落分析,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以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性科属为主,优势科包括壳斗科、山茶科、樟科、杜英科、木兰科、鼠刺科、交让木科、金缕梅科、冬青科、安息香科、杜鹃花科、梧桐科及五列木科等;群落的优势种亦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绝对优势,并多数隶属于这些优势科。依据生态外貌和群落特征,划分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和群丛。整个保护区包括沟谷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叶阔叶混交林、山顶矮林、崖壁矮林、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亚热带灌丛草坡、亚热带草坡8种植被类型;其中森林植被部分依外貌和优势种又划分为23种群丛。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多样的植被类型中,具有与独特的地貌类型相适应的特点,有着重大的保护、科研和自然遗产价值,如崖壁矮林,对于研究植物群落的发生和形成以及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辽宁东部山区几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的蒸腾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东部山区5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生长季蒸腾作用的观测研究表明,森林植物蒸腾强度的日变化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10:00-14:00,以12:00最为普遍。在全光测定条件下的蒸腾强度,明显高于林下庇荫条件下的蒸腾强度;月变化也很明显。在全光测定条件下,蒸腾强度的月高峰值出现在7月,但在林下测定条件下,绝大多数种类高峰值多出现在5月和(或)9月;各森林植被类型生长季蒸腾耗水量为240.0-368.6mm,平均值为330.9mm,针叶林大于阔叶林。从植被层次看,乔木层蒸腾耗水量最大,占总蒸腾耗水的74.6%-94.7%;灌木层和草木层最小,占总蒸腾耗水的5.3%-25.0%。  相似文献   

5.
在对保护区的植物资源植被的演化、植物区系成分和种类及森林、草地植被分布状况及类型等进行全面调查,认为北川河源区的植被非常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森林和草地是重要的环境要素,是生态系统的最积极成分,并提出了加以管护的措施,为今后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安徽大别山北坡森林植被(主要类型有4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28个群系),对各植被类型的分布、结构和种类组成进行了比较详细地记述,对如何合理地经营安徽大别山北坡现有森林进行了讨论;建议将本区的大部分森林植被作为水源涵养林经营;并把金寨县白马寨和霍山县黄巢寺的原始植被划为“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的地形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地形对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的影响,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研究区域各地形因子和植被景观信息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和地形的总体特征,揭示了植被分布在地形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各植被类型面积分布不均,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主要植被类型,占总面积的70.53%。在海拔的影响下,保护区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坡度和坡向对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影响程度不同,只对中山草甸、阔叶矮曲林和人工植被等3种植被类型有较显著影响。从各植被类型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变异系数看,海拔因子对植被类型的分布影响最大。图4表3参16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景谷县的有关植物研究基础后,记载了景谷县森林植被,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统计了全县植物种类数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经济植物资源,并讨论了确定了景谷县森林植物区系敏感区的原则,根据其原则确定景谷县威远江流域、小黑江流域等7个地区为景谷县森林植物区系敏感区。  相似文献   

9.
云南沾益海峰自然保护区地下森林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云南省沾益海峰自然保护区,查清保护区中的资源情况,对该区中特殊的地下森林(天坑)进行了详细的林业勘查,经踏查、采样、鉴定和分析,认为该地下森林在特殊环境下形成,受天然屏障保护,保存着较完整的原生植物类型,具有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特殊、区系成分异常、林层结构完整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类型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群落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并参考<中国植被>分类原则,将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并对各个植被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类和描述.古田山森林植被从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上看,均具有我国典型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在中部亚热带低海拔地区较为罕见.植被的垂直分带现象明显,同时在同一海拔的不同地段植被类型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大木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先容  尚进  江波  刘玉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37-1839,1847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大木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中国植被》的划分方法,该区自然植被有暖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阔叶灌丛、草甸共8个植被型,计23个群系,均为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其群落结构和组成具亚热带森林植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就保护区植被的恢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白龙江干旱河谷木本植物多样性及其区系地理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历年植物区系调查和补点采集,对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区系进行了物种多样性统计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白龙江流域干旱河谷地带木本植物计有59科、138属、269种、1亚种、26变种、2变型.组成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约有50余种.世界分布属、热带分布属和温带分布属分别占本区木本植物总属数的5.1%、31.3%和66.4%,植物区系整体具有明显的温带属性,在起源上也与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木本植物的个体和营养器官对干暖河谷生境具有多样化的适应形式,以落叶、植株矮化、减少叶面积、阻滞蒸散、枝叶刺化为主要适应途径.主要生长型为落叶阔叶小乔木和低矮落叶阔叶灌木,落叶树种占总种数的90.33%.叶级以小型叶为主,占总种数的57.99%,其次是微型叶和中型叶,分别占26.77%和10.78%.叶片质地多半为中生形态草质叶和以坚纸质叶和薄革质为主的旱生形态硬叶.很多种以叶片被毛或鳞片和枝叶刺化适应干旱生境.依据优势种原则将干旱河谷木本植物群落大致划分为38个群系,其中落叶阔叶灌丛有28个群系,是构成干旱河谷植被的主体,其次为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半灌木灌丛.  相似文献   

13.
浙北不同森林类型调温调湿效应的异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在夏天对林内近地层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趋势基本一致,常绿阔叶林的降温,增湿效应比落叶阔叶林更为显著。在春秋两季,常绿阔叶林具有降温,增湿效应;,落叶阔叶林却有降温,降湿性能。在冬季,常绿阔叶林对林地温度具有一定的增温作用,并主要体现在夜间,同时对林内近地层空气具有一定的增湿效应;落叶阔叶林却反映出增温,降湿作用,而其增温性能主要体现在白天。  相似文献   

14.
茂兰喀斯特森林凋落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凋落物年凋落量为4711.42kg/hm^2,其中落叶量(3028.13kg/hm^2)和落枝量(748.02kg/hm^2)分别占64.27%和15.88%。常绿树种落叶量为2144.78kg/hm^2,落叶树种落叶量为883.35kg/hm^2。总凋落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在5、11和12月出现3个比较明显的峰值。落叶量最大值在11月,落枝量在1—2月出现峰值,落花果量主要集中在5和8月,其他量于5月出现全年最高峰。  相似文献   

15.
次生林改造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所属16个林场35168hm~2,28年来以封山育林为主,人工造林为辅,恢复了森林,森林覆盖率由1963年的23.8%提高到66.2%。从1970年起,在龙川渔林场开展了次生林改造,面积207.6hm~2,与此同时,进行对比试验。1985、1988年实测结果表明:形成了3个混交类型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类型,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改善了生态条件,增加了中间收入,为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增添了新的景观。  相似文献   

16.
森林演替中的土壤氮素转化是生态系统的关键过程,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正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探讨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和酶活性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氮循环及植被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有重要的意义。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森林公园不同演替阶段三种林地(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1 hm~2长期观测样地,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SON和葡糖胺糖苷酶、葡萄糖苷酶和木糖苷酶酶活性,分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序列森林土壤SON和酶活性特征,探讨其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土壤SON表现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且针叶林的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总氮(TN)均低于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P0.05);阔叶林土壤葡糖胺糖苷酶、葡萄糖苷酶和木糖苷酶明显高于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土壤与三种酶底物的亲和力最强,而落叶阔叶林土壤酶活性最高;冗余分析显示SON与三种酶活性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葡糖胺糖苷酶活性和亲和力与土壤TN、NH_4~+-N和MBN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亚热带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SON和酶活性差异明显;SON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增加,SON转化相关的酶活性亦随植被正向演替而增强。亚热带森林植被正向演替伴随着土壤氮素养分快速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自然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绝对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相对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 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和Jaccard指数5个指数,对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季节雨林、山地雨林、落叶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暖热性针叶林和热性竹林8种自然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在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的8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中,季节雨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热性竹林是物种多样性最不丰富的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其他6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介于二者之间;人为干扰是造成了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一些自然森林植被类型(如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物种多样性下降的诱因;各种自然森林植被类型之间具有较大的生境差异性,即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具有较高的生境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垂直带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西天日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调查,取得样地资料50份,抽样面积达10hm~2,抽样成数为1/60。根据各样地乔木层常绿阔叶树种或落叶阔叶树种的比例与所在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统计分析了西天目山森林植被垂直带的分布界限。常绿阔叶林带现状森林植被的分布上限为660m,演替顶极植被为796m;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下限分别为1133m和1176m;其间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地段。另外,还研究了组成西天目山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主要有青冈、甜槠、紫楠,浙江樟,小叶青冈、雷公鹅耳枥、茅栗、小叶白辛树,四照花,川榛,柳杉和黄山松等。绝大多数乔木树种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在西天目山各森林群落之中。  相似文献   

19.
依据地表可燃物损耗量确定林火强度的基础上,对大兴安岭新林区落叶松林混交林的低强度林火迹地更新状况进行3 a连续调查和比较分析研究,寻求自然条件下林火对兴安落叶松群落的影响规律,为今后开展林火促进更新方面的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3 a调查的15块落叶松林标准地585个样方中,发现林缘中实生幼苗有12.64株/m2,株数较多,占更新频度39%;空地中实生幼苗有9.51株/m2,株数较多,占更新频度29%;疏林地中实生幼苗有6.40株/m2,株数居中,占更新频度20%;林地中实生幼苗有3.05株/m2,株数较少,占更新频度9%;成熟林中实生幼苗有0.97株/m2,株数最少,占更新频度3%。通过更新均值分析可反映低强度林火对林型更新影响大小为林缘、空地、疏林地、林地、成熟林。通过同比分析可反映不同林型间的更新差异,揭示了在3 a中不同林型更新状况及过程,即更新的扩展性、更新的竞争性、更新的过渡性、更新的艰难性。通过环比分析可消除更新均值带来的误导,表明低强度林火的影响特性,即低强度林火后1 a为更新最佳状态,2 a、3 a更新均低于平均速率。综上所述这些特性对计划用火促进更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