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森林面积为1 984.40万hm~2,森林蓄积量为18.47亿m~3。按照森林蓄积量排序,前5位的依次是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桦木林及蒙古栎,合计占全省森林资源蓄积量的82.68%。其中天然林在面积和蓄积上占有较大的比重。对天然林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而且能够增加林木碳储量。为此,根据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的要求,对宾县青阳林场天然林进行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黑河地区为我国三大重点火险区之一,近20a火烧轮回期为35.8a,火干扰后天然次生林不同森林类型分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黑河地区森林类型共归纳为9类,其中:软阔叶混交林类型面积分布为1.15×106hm2,占总面积的60.9%,为主要森林类型;原生顶极群落针阔混交林类型则分布极少,仅占总面积的3.0%;软阔叶混交林斑块为49889块,占总斑块的59.0%,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仅占总斑块的2.7%.林木蓄积多集中在软阔叶混交林中,为7.03×107m3,占总蓄积的56.8%,其次为白桦林、蒙古栎林和黑桦林森林类型,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蓄积占总蓄积的9.4%.黑河地区针阔叶森林类型比例严重失衡,远离了当地森林顶极群落类型,这是森林火灾和过度采伐造成的严重恶果.  相似文献   

3.
实地调查了红安天台山的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纯林、枫香-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 Maxim)等阔叶混交林、枫香-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针阔混交林3种森林类型的12个样地,分别选用特卡钦科法、分层频度法评价各森林类型的更新等级和演替趋势。结果表明,3种森林群落的优势树种更新较差,幼苗数量比较少,主要受郁闭度、坡向、坡度和坡位的影响。阔叶纯林(枫香林)将演替为以枫香、锐齿槲栎和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et Zucc.)为主要组成树种的阔叶混交林;以枫香为主的阔叶混交林在一定时期内将演替为阔叶混交林;而针阔混交林将演替为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森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鄂西北十堰市九华山林场的典型林分为对象,研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森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方法】采取凋落物尼龙袋浸水试验法.【结果】研究的5种建群种群落凋落物层贮量以马尾松林最大,达8.47t/hm~2,其次是亮叶桦林、日本花柏林、栓皮栎林、檫木+亮叶桦共建种群林(3.89t/hm~2).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马尾松林(17.88t/hm~2),其次为亮叶桦林、檫木+亮叶桦共建种群林和栓皮栎林,最小为日本花柏林(7.96t/hm~2).凋落物持水率和吸水速率均以3种落叶阔叶混交林高于2种人工针叶林,2个指标均以檫木+亮叶桦共建种群林最大[304%和4 541.56g/(kg·h)],以日本花柏林最小[165%和2 146g/(kg·h)].【结论】落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强于人工针叶林,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区发展落叶阔叶混交林可提高森林水文生态功能,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5.
<正>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数据统计,黑龙江省森林面积为1 984.40万hm~2,森林蓄积量为18.47亿m3。按照优势树种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排序,居前5位的有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桦木林、针阔混交林和蒙古栎,合计占全省森林资源蓄积量的82.68%。其中天然林在面积和蓄积上占有较大的比重。对天然林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而且能够增加林  相似文献   

6.
<正>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根据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数据统计,黑龙江省森林面积为1 984.40万hm~2,森林蓄积量为18.47亿m~3。按照森林蓄积量排序,前5位的依次是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桦木林及蒙古栎,合计占全省森林资源蓄积量的82.68%。其中天然林在面积和蓄积上占有较大的比重。对天然林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而且能够增加林木碳储量。为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帽峰山森林景观斑块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POT卫星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地形图及数字高程模型,采用景观土地属性分类的植被分类途径,将景观分类结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进行分析处理,并提取斑块特征信息.结果表明:(1)广州市帽峰山森林景观共有11个斑块类型;(2)各类型拥有的面积、周长及斑块数极不均衡;(3)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类型是帽峰山森林景观的主导景观类型;(4)经济果林、竹林类型斑块小而密集,呈散布型分布,其形状指数、密度指数均较大,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较高,而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却较小,类型保持完整,景观破碎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8.
廖芳均  何嘉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2):1839-1841,1876
[目的]分析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为该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1∶10 000地形图、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实地补充调查数据为基础资料,基于GIS平台和Fragstats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森林景观的格局和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森林景观类型面积大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灌丛、针叶混交林、宜林地、落叶阔叶林和非林地。[结论]研究区域森林景观格局分析表明,保护区景观异质性较高,连通性较好,破碎化程度不明显,各景观组分的面积和比例分布极不均衡,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等少数几种组分在景观中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系统抽样面积为0.06hm~2的458个正方形固定样地以及177株解析木、840株测高样木的调研,经统计分析得出姥山界首等16个林场现有天然次生林总蓄积1351563m~3,年总生长率8.07%,天然次生林有林地单位面积蓄积量87.057m~3/hm~2,比浙江省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31.050m~3/hm~2高出1.80倍。这表明新安江水库库区周围的水热条件优越,封山育林管护技术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公别拉河流域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与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公别拉河流域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活性酸(pH)、有效钾、容重、持水状况和孔隙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地最大蓄水量和有效蓄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樟子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11.
北京林业大学试验林场1952年开始了大量有关树种选择试验和适地适树的研究,其中在林场头道沟、二道沟、杨家花园以及燕儿岭营造的块状油松、侧柏、栎类试验林,现已成为由油松林、侧柏林、栎林以及与其他针阔叶林树组成的块状镶嵌混交林。对这种块状镶嵌混交林的组成林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该混交林具有3个明显的特征:(1)与地带性植被相一致,体现出近自然林业的思想;(2)与森林的进展演替进程相一致,保证森林能够实现可持续经营;(3)组成块状镶嵌的混交结构,符合北京生态公益林发展的功能要求。并提出通过抚育逐步形成块状镶嵌针阔混交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结构与种类数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典型群落的结构与数量特征。群落主要由热带、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Camelli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和木兰科Magnoliaceae等科,优势树种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物种数量特征采用重要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5个样地中,胸径≥3cm的个体密度1808株·hm^-2群落相对较高大,平均高度达11.5m,乔木垂直分化较明显:林木平均径阶为14.2cm,树种水平分布不均。许多常绿阔叶林群落正处于过老与更新发展之中,并常见有阳性落叶树种如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拟赤杨Alriphyllum fortunei和光皮桦Betula lurainirera等侵入林窗,形成常绿阔叶树与落叶阔叶树混交林。  相似文献   

13.
空间生态位的分析方法在森林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选择黑龙江省东部典型天然次生林和接近原始阔叶红松林两个区域的森林类型,采用空间生态位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组成这两个森林群落类型的主要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地理矩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对森林资源进行了空间生态位的划分。从而反映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及趋势。结果表明:在帽儿山次生林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色木械,榆树,水曲柳和黄波罗等硬阔叶树种,白桦,山杨等软阔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正在缩小。森林群落进入了以硬  相似文献   

14.
具有环境梯度或小尺度生境异质性的群落,a 多样性在不同尺度及不同空间位置上的测定结果将存在差异。基于甘肃省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条长 420 m、宽 10 m样带的群落调查数据,采用分形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 a 多样性测度随空间尺度变化的效应,以及 a 多样性测度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取样尺度逐步扩大,云冷杉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指数值先急剧增长后趋于平稳,表现出一定范围内尺度对样带 a 多样性测度具有强烈影响。综合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 指数尺度变化曲线的估计,云冷杉林样带 a 多样性研究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为 60 m,而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为 90 m,即云冷杉林样带上比较适宜的取样尺度明显小于针阔叶混交林样带;2)针阔叶混交林样带上 a 多样性与取样尺度之间的分形关系比云冷杉林样带更趋于多变,表明针阔叶混交林物种组成的空间异质性高于云冷杉林。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中部风景林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日本中部的3个风景林-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7562、6023和5565kg/hm^2,养分年归还量分别为233.87、125.20t 140.23kg/hm^2,各养分中N、K和Ca的归还量大于P和Mg叶的养分归还量占养分年归还量的64.19%-79.29%。常绿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中 Mg的利用效率高,表明Mg可能是这2种风景林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西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垂直带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西天日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调查,取得样地资料50份,抽样面积达10hm~2,抽样成数为1/60。根据各样地乔木层常绿阔叶树种或落叶阔叶树种的比例与所在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统计分析了西天目山森林植被垂直带的分布界限。常绿阔叶林带现状森林植被的分布上限为660m,演替顶极植被为796m;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下限分别为1133m和1176m;其间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地段。另外,还研究了组成西天目山森林植被的建群种。主要有青冈、甜槠、紫楠,浙江樟,小叶青冈、雷公鹅耳枥、茅栗、小叶白辛树,四照花,川榛,柳杉和黄山松等。绝大多数乔木树种作为伴生树种散生在西天目山各森林群落之中。  相似文献   

17.
应用林龄空间理论和线性规划方法建立森林收获调整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林龄空间理论和线性规划方法,以沙县现实森林为对象,分别按优势树种杉木、松木和杂阔组织三个经营单位(下称作业级)建立森林收获调整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该文根据1950—2003年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对中国森林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经过50多年的培育、保护和利用,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有了大幅度提高,森林面积比建国初增加约111.74%,但蓄积增加仅约17.4%. 森林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工林面积和蓄积比重逐渐提高,面积比重由1964年的4.49%提高到2003年的33.77%;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比重明显下降,但天然林蓄积仍占森林蓄积的主体,到2003年仍占89.65%;针叶树面积和蓄积比重由原来的70%以上逐步降低,现在针阔比接近1∶1,而且优势树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红松、樟子松和华山松等优质用材林几乎采伐殆尽;森林结构低龄化,单位面积蓄积量降低,可采资源减少;林种结构调整显著,防护林明显增加,用材林大幅度减少,两者的面积和蓄积已接近相等;防护林经营问题凸显,森林资源经营还处在向可持续经营不断接近过程中的森林多资源、多功能利用的初期;20世纪80年代后森林资源开始逐渐恢复,且势态良好,但到2003年森林资源质量仍未达到1962年水平. 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加快林业建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森林的需求,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森林生态系统结构组成和功能发挥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数据的基础上对长白山、小兴安岭、秦岭、武夷山、鼎湖山、哀牢山等地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储量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初步统计和分析。初步结果认为:中国南、北方森林生态系统的粗木质残体储量存在差异,北方的粗木质残体储量是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南方的粗木质残体储量是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海拔、林分结构、年平均降水量、自然灾害、人为干扰均是影响粗木质残体储量的因子,枯立木和倒木是中国原始林粗木质残体储量的主要贡献者。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粗木质残体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相应的合理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图2表2参47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森林流域林地的地表糙率系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02—2003年期间,作者选择三峡库区响水溪流域11块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林地,在野外小区径流实验基础上,通过曼宁公式,对地表糙率系数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地表糙率系数介于0.018 2~0.257 5之间,其中板栗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小,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大.大小依次排序为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尖杉、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石栎纯林>柳杉纯林>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柳杉、楠竹混交林>尖杉纯林>荒草地>楠竹林>杉木纯林>板栗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