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糯玉米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和生理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艳 《玉米科学》2015,23(1):92-96,102
以京科糯2000和莱农糯6号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老化箱人工老化法,研究人工老化对糯玉米种子发芽指标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老化时间的延长,两个糯玉米品种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脱氢酶活性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老化14 d时,京科糯2000和莱农糯6号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48.31%和42.86%、41.05%和31.31%、52.86%和42.64%、68.84%和56.43%,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70.18%和45.48%,MDA含量分别增加54.04%和49.41%。相关分析表明,两个糯玉米品种的种子活力与MDA含量和脱氢酶活性之间均达极显著相关,MDA含量和脱氢酶活性可以表征糯玉米种子的老化程度。种子耐老化能力存在品种间差异,莱农糯6号耐老化能力高于京科糯2000。  相似文献   

2.
4个玉米品种种子耐老化能力的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农大108、中农大4号、先玉335和郑单958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人工老化后的生理特性和萌发特性,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其耐老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4个玉米品种的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MDA(丙二醛)含量增加,脱氢酶活性、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分析,4个玉米品种的耐老化能力为郑单958>先玉335>中农大4号>农大108。  相似文献   

3.
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萌发期抗旱性的综合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西南麦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强的品种,用20% PEG-6000水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41个小麦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胚根长、胚根数等性状,并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相比,20% PEG-6000胁迫下小麦种子胚根数均降低(西科麦5号和川麦104例外),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根长均受到抑制,且不同品种降幅不同.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分析,综合评价值(D值)较大的前五位品种分别是蜀万8号、绵麦228、绵麦37、川麦104和内麦316.利用聚类分析对41个品种的抗旱性进行分类,蜀万8号、绵麦37等5个品种为高度抗旱品种;川麦60、昌麦30等13个品种为抗旱品种;内麦9号、川麦43等10个品种为中等抗旱品种;绵阳26、蜀麦482等8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敏感品种;川麦55、川麦42等5个品种为对水分胁迫高度敏感品种.除根长外,其他鉴定指标与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和发芽指数与D值的相关系数最大(0.87).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可作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快速鉴定的参考指标.强抗旱性品种蜀万8号、绵麦37、绵麦228等可作为西南麦区小麦抗旱育种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选用60份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高温高湿法鉴定并分析种子耐老化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种子在老化胁迫后,其发芽势和发芽率性状差异显著,平均值分别为10.93%和35.12%,比对照分别降低了88.0%和64.9%,相对发芽势变异幅度0~80.41%,平均为12.18%;相对发芽率变异幅度0~99%,平均为35.12%。综合发芽性状指标、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FK1239、加早19、加早32、PHRE1、加早62、吉A1035、R5117、丹598等8份耐老化玉米自交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硅缓解低温胁迫春小麦种子萌发的作用,以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材料,分析了低温条件下硅酸钠处理后春小麦种子萌发、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硅酸钠处理后,春小麦种子萌发显著受到促进,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提高,其中以1.0mmol·L-1硅酸钠处理效果最好;小麦种子α-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丙二醛含量、外渗电导率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说明外源硅可缓解低温对春小麦种子萌发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发芽期低温耐性的评价与材料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甘蓝型油菜发芽期低温耐性的鉴定及评价方法,筛选强耐低温材料,分别在22℃和9℃对66份材料进行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平均发芽时间的考察,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划分材料的低温耐性等级。结果表明:9℃低温会降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延长发芽时间。不同类型的品种间耐低温程度差异明显:中部品种的耐低温能力高于北部品种,半冬性性品种的耐低温能力高于春性品种与冬性品种,常规种的耐低温能力高于杂交种。单一指标与综合隶属函数值对品种的耐低温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筛选出极端耐低温品种H5(秦油8号×e6013)和敏感品种S10(汇丰一号)。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能增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绵麦228为材料,选用21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浸种24h,以清水浸种为对照,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各处理的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苗高、胚芽鞘长度、根长、根数、根冠比、种子贮藏物质转运率等性状,并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评价21种生长调节物质增强小麦萌发期抗旱性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在PEG6000胁迫下,供试的大部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小麦种子萌发期的抗旱能力,表现为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提高,苗高、胚芽鞘长度、根长和根数增加,根冠比、贮藏物质转运速率增大;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小麦萌发期抗旱能力的调控程度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加权隶属函数法分析,综合评价值(D值)排在前5位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分别为乙烯利、黄腐酸、氯化胆碱、赤霉素、吲哚丁酸·萘乙酸。除根长、根冠比外,其他鉴定指标与D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中苗高的相关系数最大(0.80),因此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苗高、胚芽鞘长度、根数、种子贮藏物质转运率等指标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浸种调控小麦萌发期抗旱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胚乳裂纹对玉米种子活力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胚乳无裂纹、胚乳单裂纹、胚乳双裂纹和胚乳龟裂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变化。结果表明,24 h内的吸水率表现为龟裂纹种子的吸水率最高,无裂纹种子的吸水率最低。随着胚乳裂纹数的增加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胚乳无裂纹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高于胚乳龟裂纹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种子胚乳无裂纹的幼苗干重显著高于胚乳龟裂纹的幼苗干重。胚乳龟裂纹是导致种子活力降低的原因之一,在种子生产中应该减少胚乳龟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9.
新疆春小麦品种耐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丰产性好的耐热性春小麦品种,在花后15d至成熟期以自然生长为对照,分析了塑料棚高温处理下19份新疆主推春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变化,并采用产量指数、千粒重热感指数及容重热感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供试材料的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胁迫下小麦千粒重降低,进而导致减产。新春6号、新春9号、新春11号、新春17号、新春22号、新春27号、新春31号、新春33号和新春37号在高温及常温条件下的丰产性均较好,其中新春6号及新春37号丰产性突出。千粒重热感指数小于1的品种有10个,分别为新春6号、新春17号、新春22号、新春26号、新春29号、新春32号、新春34号、新春36号、新春40号和新春41号。容重热感指数小于1的品种有10个,分别为新春6号、新春11号、新春17号、新春22号、新春27号、新春32号、新春33号、新春34号、新春39号和新春40号。综合热感指数及产量指数,新春6号、新春17号、新春22号及新春37号的耐热性较好,可作为耐热高产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新春40号丰产性较好,千粒重及容重热感指数小于1,千粒重高,可作为小麦耐热育种的亲本。新春41号在两种温度条件下千粒重高,可作为耐热性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春小麦新春31号种子活力与穗位和籽粒成熟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新春31号的种子活力与穗位、成熟度的关系,分别在花后15d、20d、25d、30d、35d收获穗上部、中部和下部种子,测量种子长、宽、厚、千粒重等性状,并通过发芽实验分析发芽率、幼苗高度、干鲜重等种子活力指标。结果表明,花后35d收获的穗中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均最高。在同一部位,随着收获期的延迟,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千粒重、幼苗干鲜重和种子活力指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种子活力指数表现为中部穗位下部穗位上部穗位。经逐步回归分析,种子活力与千粒重和籽粒宽度的相关性最好,因此这两个指标可用作筛选高活力种子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品种先玉335和良玉99经高温高湿老化的种子为试材,通过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的不同浓度溶液浸种处理并进行发芽试验,研究老化玉米种子的发芽、活力特性及萌发后幼苗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老化玉米种子在一定的SNP浓度时,两个品种均表现为生活力、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当SNP浓度为1.50和1.25 mmol/L时以上各指标达最高;当SNP浓度为1.25 mmol/L时,老化玉米种子萌发后幼苗的SOD、POD和CAT等活性酶含量最高(P0.05),其次是1.00 mmol/L处理。经SNP处理的老化种子提高了幼苗内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但对MD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综合而言,SNP浓度为1.25 mmol/L时,老化玉米种子的萌发能力、活力及幼苗生理特性改善和提高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Grain quality is one of the key targets for rice breeding. Two-meter-high giant rice, Xiangju-1, is a new high-quality restorer line of hybrid rice. Here, the grain quality and storability of three varieties Jufeng 5 (JF5), Jufeng 6 (JF6), and Jufeng 8 (JF8) were studied. The grain sizes of three giant hybrid rice varieties (JFs) were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rice Jingliangyou 1212 (1212). With respect to nutritional value, the three JFs varieties had similar protein content (~8%) but much higher fat content (>0.8%) than 1212. In addition, JF6 had better storability than JF8 when assessed by controlled deterioration treatment (CDT). RNA-seq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heatmaps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in JF6 and JF8 were similar after 20 days of CDT when compared with 0 day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were the different mRNA levels of several genes related to the pathways of DNA damage response and abscisic acid biosynthesis in JF6 and JF8 after 20 days of CDT. Taken together, the data suggested that JF6 had better grain quality and storability than the other hybrid varieties, and several candidate genes for seed storability we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3.
老化玉米种子修复处理后的活力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自交系Mo17种子为试材,对不同老化水平的玉米种子进行氯化钙(CaCl2)、抗坏血酸(AsA)、聚乙二醇(PEG)、青霉素(Penicillin)和赤霉素(GA3)修复处理。结果表明,500 mg/L AsA对Mo17老化玉米种子的活力修复效果明显;0.015 mg/LCaCl2对不同老化程度的玉米种子修复范围较宽,修复作用较好;100 mg/L Penicillin处理只对中活力玉米种子有修复作用;500 mg/L GA3对不同老化程度玉米种子的修复作用不明显;20%PEG处理对老化玉米种子没有修复作用,且加速了高活力种子的活力衰退。500 mg/LAsA处理老化玉米种子其修复效应明显,修复作用比较温和,在生产中能提高发芽率70%以下的玉米种子活力,是较为理想的修复剂。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灌水量对强筋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和籽粒产量的调控效应,以2个强筋小麦品种(中麦998和中麦1062)为供试材料,设置0 m3·hm-2(W0)、450 m3·hm-2(W1)和900 m3·hm-2(W2)3个灌水量(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水50%),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同化物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抗衰老激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可延缓强筋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灌浆前中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灌浆后期叶绿素含量在W2处理下最高。W2处理下小麦旗叶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后0~21 d保持较高水平,在花后21~35 d含量逐渐下降,且W1处理下花后21~35 d旗叶可溶性蛋白含量较W0处理显著提高。灌水量对花后0...  相似文献   

15.
不同收获期玉米杂交种种子活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硬粒型先玉335、马齿型郑单958和吉祥1号3个杂交种,研究河西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授粉后不同采收期对种子活力影响影响很大,灌浆前期种子成熟度低,具有一定的发芽率,但种子抗逆能力差,低温冷害后的冷浸发芽率大幅度降低,田间出苗率更低;随着灌浆时期的延后,种子成熟度提高,抗逆能力逐渐增强,授粉后52 d采收3个品种冷浸发芽率达到标准发芽率的96.1%~97.6%,田间出苗率达到标准发芽率的80.4%~82.6%。授粉后57 d采收3个品种冷浸发芽率超过86%,达到标准发芽率的91%;田间出苗率达到最高(91%),是标准发芽率的95%。甘肃武威制种基地先玉335授粉后52 d以后(9月15日)收获,郑单958和吉祥1号授粉后57 d以后收获种子活力达到最高,比目前生产上收获期提前10~15 d,可有效避免早霜对玉米种子冻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甲醇老化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艳 《玉米科学》2015,23(3):76-79,85
分析不同时间的50%甲醇老化处理对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明确甲醇老化处理的最佳时间。结果表明,与蒸馏水浸泡40 min(CK)相比,50%甲醇老化处理10~30 min时种子发芽指标(活力指数除外)均无显著变化;40 min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降低5.67%、8.67%、11.08%和41.22%;50 min时分别降低6.00%、10.00%、18.05%和47.70%;60 min时分别降低21.33%、28.00%、35.62%和61.80%;70 min时种子发芽指标降至较低水平。甲醇老化处理10 min时,玉米幼苗苗高、根长、根苗比、苗重和根重均显著降低,且降低幅度高于发芽指标。与CK相比,甲醇老化处理10~30 min时对种子脱氢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无显著影响,40~70 min时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因此,50%甲醇老化处理应选择40~6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甜菜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盐、水、温度、病害等方面综述了甜菜抗逆性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醇化时间对茯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湖南益阳某茶厂2005年、2007年和2009年生产的一级茯茶为原料,对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黄酮、可溶性糖等呈味物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减少,黄酮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氨基酸含量则变化不明显。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醇化时间的延长,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19.
人工老化对大麦种子发芽特性及淀粉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麦(Hordeum vulgare L.)老化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代谢的劣变机制,采用高温高湿(40℃、80%相对湿度)的人工老化处理方法,模拟大麦种子自然老化过程,研究老化处理对大麦(甘啤4号、垦啤7号、P12-8和9810)种子发芽特性及其萌发早期(0~72h)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的发芽特性指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逐渐降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相同萌发时间段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呈现波动式增加;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不同老化处理大麦籽粒的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3)未萌发籽粒中检测不到α-淀粉酶活性,却检测到活性很小的β-淀粉酶。(4)萌发48~72h时,各大麦品种不同活力水平的籽粒内,淀粉含量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淀粉酶活性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