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研究分三个试验,共用17个现代品种 (系) 进行了纤维强度与产量性状以及纤维强度与吐絮进程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纤维强度与产量及产量因素相关不显著;纤维强度与吐絮进程参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6~**,-0.8482~*,-0.8278~*和-0.9745~**);吐絮进程参数与产量及产量因素的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产量因素中单株结铃数对皮棉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2.
对5个杂交彩色棉新品种(系)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供试品种(系)中,淮棕杂1号生育进程快,农艺性状较好,叶面积大,吐絮期叶面积下降缓慢,干物质积累多,成铃结构合理,优质铃比例高,实产籽棉3 298.5 kg·hm-2,产量与一般白色棉相当,较棕长绒4个品种(系)增产籽棉51.7%~90.1%.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61(浙审棉2011001)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品种。中棉所61为中熟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株高适中,长势旺盛,铃较大,吐絮畅且集中,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一、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 育苗移栽可选用中棉所47、标杂A1等杂交抗虫棉或豫棉17优系常规棉种;麦后直播选择中棉所50或豫早1109或中375等夏棉品种。这几个品种均具有生育进程快、结铃集中、单株生产潜力大、吐絮畅、品质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玉门市花海盆地对引进的7个棉花新品种(系)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品种(系)JD-4和69108的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开花吐絮早,其籽棉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17.39%、11.59%,皮棉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14.74%、6.27%,适宜在花海盆地以及同类植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鲁棉研29号(原2015系)是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转Bt基因常规抗虫棉新品种,2006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集高产、优质、抗病、抗虫于一体,在结铃性、吐絮、抗棉铃虫及早熟性方面尤为突出。1特征特性鲁棉研29号属中早熟品  相似文献   

7.
棉花慈杂6号     
《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433
慈杂6号(浙审棉2012001)系慈溪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品种。慈杂6号为中早熟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株高适中,长势旺盛,结铃性较强,铃较大,吐絮畅,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明棉花吐絮后延迟采收时间对纤维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中棉所50、石早3号和327品系共3个品种(系),于2014年和2015年9月1日挂牌吐絮棉铃600个,分别于9月1日、9月15日、9月30日、10月15日采收50朵,重复3次,测定棉花纤维品质。[结果]延迟采收时间对棉花纤维比强度、反射率与纺纱均匀性指数均有显著影响,10月15日采收与9月1日采收相比,纤维比强度下降幅度在0.3~1.4 cN·tex~(-1)之间,反射率下降幅度在2.7%~8.2%,纺纱均匀性指数下降10~16,而纤维长度、马克隆值、长度整齐度、伸长率则无明显差异,3个品种(系)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结论]吐絮后推迟采收时间显著降低了棉花纤维的比强度、反射率与纺纱均匀性指数,但对马克隆值、纤维长度、长度整齐度与伸长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新疆棉花主推品种的机采农艺性状研究,筛选出适宜机械化采收的品种类型。【方法】对100个新疆棉花生产品种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2个农艺性状中变异大于10%有7个性状,分别为叶枝(64.0%)、吐絮铃数(25.8%)、上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20.2%)、吐絮率(17.1%)、中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16.8%)、单株结铃数(16.0%)和果枝始节高度(11.5%)。生育期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结铃数、吐絮铃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与果枝数、果枝始节高度和单株结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果枝(中部夹角,下同)夹角与中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吐絮铃数呈显著负相关。果枝始节与果枝始节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吐絮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叶枝与上部果枝第1果节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1.15%,主要和生育期、株高、果枝夹角、果枝始节高度、果枝始节有关。将100个棉花品种在遗传距离为44.0时划分为7类,初步筛选出第二类群中的11个品种更符合机采品种性状要求。【结论】筛选出11个更适宜机采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0.
分别利用亚洲系百合和东方系百合品种,对百合鳞茎定植以后的花芽分化期间一些物质代谢产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百合花芽分化期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的代谢进程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花芽分化进程呈正相关。亚洲系百合品种‘YellowBaby’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代谢强度及POD活性均较东方系百合品种‘CasaBlanca’高,花芽分化进程也以亚洲系百合品种‘YellowBaby’较东方系百合品种‘CasaBlanca’快。百合的花芽分化并不直接需要淀粉。  相似文献   

11.
通过资料对比分析和试验研究,对宁夏引黄灌区植棉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属于植临界区,与新疆北疆、甘肃河西走廊内蒙河套灌区同属我国西北内陆棉共的特早熟干旱棉花次适宜区;宁夏引黄灌区光能资源、灌溉、土壤等农业生产条件对植棉十分有利,但热量资源略显不足,是该地区植棉的限制因素。目前宁夏引黄灌区的植棉技术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一定范围内植棉条件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2.
高产棉花的产量结构与结铃状况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资料经相关分析表明,长沙地区高产棉花的籽棉产量主要由前期(10月1日前)和中期(10月1日至11月10日)正常的收花量构成,与后期(11月10日后)收花量关系不大。前期收花量决定于9月下旬以前的吐絮铃数和烂铃率;中期收花量决定于9月下旬的未吐絮成铃数;后期收花量决定于同期的幼铃数。试验结果经电子计算机统计,建立和检验了10个数学模型,并以籽棉总产量模型模拟的优化方案为共同依据,模拟建立了亩产皮棉100公斤左右的产量总体模式:籽棉产量270公斤/亩,要求在10月1日前收花量占57.4%以上,11月10日前收花量占94%以上,11月10日后收花量占5%左右;要求9月下旬总铃数67500个/亩以上,其中成铃数66000个/亩以上,已吐絮铃数46400个/亩以上,幼铃数1500个/亩左右,烂铃率不超过20%;要求初花期果节数68000个/亩左右,盛花打顶前株高102厘米左右,最终高度100厘米左右(密度3000株/亩)。  相似文献   

13.
棉杆的贮存和棉皮的使用是影响棉杆碎料板发展的两个大问题。本文通过实验认为:棉杆刨花中长而卷的棉皮纤维会影响板的性能,棉杆适当地露天存放有利于板性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1985—1986年江苏省不同生态棉区棉花生育展叶进程(叶序列)与各器官的形成。具体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1)建立棉花叶诊断栽培模式的理论依据;(2)不同展叶棉株根系生长及根冠比的变化动态;(3)不同展叶棉株株高、主茎叶面积增长动态;(4)棉株果节形成的合理动态:(5)调节棉花生育展叶进程,提高成铃强度。  相似文献   

15.
棉花生育期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1991─1993年大田试验资料为基础,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对影响棉花生育进程诸要素的分析,建立了以日平均气温和日长为驱动变量,露地和地膜覆盖栽培肥水满足条件下的棉花生育期模型。并于1994年对模型在播种期的确定、化控的最佳时期选择及棉花肥水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花生育期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对指导棉花生产管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室内模拟抗性汰选出抗三氟氯氰菊酯截形叶螨种群。利用蛋白酶 K 及十二烷基硫酸钠、乙二胺四乙酸钠盐等裂解叶螨细胞,提取基因组 D N A。参照有关大鼠、果蝇钠通道的核酸序列,设计25 、27 个核甙酸的引物对,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分别对抗三氟氯氰菊酯种群和敏感种群进行扩增,产物扩增片段为300bp 。由扩增结果得知,引物设计合理,并可推测:截形叶螨对菊酯类农药产生强抗药性的原因并非是由于钠通道基因的突变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17.
高产棉花整株铃重的提高与棉铃内源激素GA3及ZR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高产棉花棉株不同部位棉铃发育的系统研究表明 :棉株中部铃发育期赤霉素 (GA3 )含量与棉铃体积的增大密切相关 ,上部铃在内部充实期GA3 含量则对棉铃增重具有重要的诱导作用 ;不同部位棉铃中玉米素 (ZR)含量的高低则与整个棉铃发育期铃重的增长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整株棉铃的增重受棉铃内源激素GA3 和ZR含量水平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棉上非靶标害虫棉蚜取食行为的EPG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EPG技术记录了棉蚜在单价转基因棉保铃棉32B、双价转基因棉国抗22以及常规棉泗棉3号上连续生活10代前后的取食行为。结果表明,棉蚜在3个棉花品种上刺吸的各种特征波型基本相同,但各波型所占比例、重复出现的频次及平均周期表现不尽一致。棉蚜在单价转Bt棉上取食时,反映被动取食行为也即主要取食行为的E波所占比例和平均周期均显著高于在常规棉上,表示未取食状态的np波所占比例和平均周期均显著低于在常规棉上;双价转基因棉上与常规棉上无差异;而反映蚜虫刺探食物行为的C波在转基因棉和常规棉间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跟踪推广应用“六五”以来所形成的综防技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进关键技术、加强病虫监测预报、组建综防技术体系。在1992、1993年棉铃虫猖獗发生的情况下,于河南省新乡棉花病虫害综防示范区0.67万hm#+2棉田上实施后,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危害。这套控制棉铃虫猖獗危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主要是:研究改进了棉铃虫中期预报方法;提出“一代监测、二代保顶、三代保蕾、四代保铃”为主的防治策略;制定推广适用于不同世代、不同水肥条件的科学防治指标;协调应用多种配套措施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系统监测和治理害虫抗药性;利用棉花种质资源和品种的抗病虫性;诱杀成虫;组建大面积综防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两种VA菌根真菌菌株对棉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