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季因气温低,越冬鱼种易受冻害,成活率比较低。近年我们采用生态调节法提高鱼池温度,既增强鱼类在冬季的摄食能力,保持膘度,又减少冻害提高了成活率。经测定:此法可比其它鱼池的水温升高2℃左右(阴雨雪天除外),无风的晴天随气温升高水温可升到3℃以上,鱼种越冬成活率由过去的60%—70%提高到80%—90%以上,而且简便易行,具体方法是:  相似文献   

2.
张研 《河南水产》1997,(4):18-18
革胡子鲇俗称埃及塘虱。系暖水性高效养殖鱼类。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其适应于较高水温中生长、栖息、耐低温能力较差。我国大部分地区不能在池塘里自然越冬,但通过采取各种因地制宜的人工增温措施,使水温保持在15℃左右,越冬成活率可达90%以上。这里介绍四种增温越冬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人工越冬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水泥地保温方式和土地塑料大棚方式进行大黄鱼一龄鱼种越冬均获得成功,越冬水温为8℃~14℃,越冬时间为11月至翌年5月上旬,平均越冬成活率为87.4%。  相似文献   

4.
淡水白鲳抗病力强,水温在26℃以上时,成活率一般在90%以上。但在越冬期间常易发生以下几种疾病。  相似文献   

5.
梁启虾 《科学养鱼》2002,(11):12-12
我场利用地下温水进行大面积越冬。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越冬技术措施,越冬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越冬期间各个环节的技术内容总结如下:一、越冬前期工作1.越冬条件越冬池塘面积应根据温水量而定,以确保白鲳越冬安全水温。水源为地下温水,水温29.5℃,盐度3克/升。可根据气温、水温及水质的变化,随时向塘中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和水温。越冬池塘设增氧机1台,供必要时使用。2.清塘、消毒放养鱼种前,越冬塘要彻底清除淤泥。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经水化开后全塘均匀喷洒。另外每亩加…  相似文献   

6.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就会自然死亡。水温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鱼的死亡。因此必须做好越冬保种及疾病防治工作。我们在2000年-2004年间每年对淡水白鲳越冬期加强做好保种保温、疾病防治技术措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鱼种成活率平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7.
在陡河水库越冬罗非鱼种网箱5只,计125m~2,1989年11月14日入箱鱼种2609kg,经投饵饲养管理,1990年5月18日出箱4882.8kg,单产39.2kg/m,成活率58.72%,获利润4.1万元。制约越冬罗非鱼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水温,冷却水库水温主要受电厂循环冷却水排放量及热排放量的影响。冷却水库使罗非鱼开始致死水温为8.2℃左右。  相似文献   

8.
2003~2006年,采用室外土池网箱、室内水泥池及海区网箱3种方式进行鮸鱼鱼苗越冬和鱼种培育试验,鮸鱼鱼苗越冬成活率可达60%以上,从越冬后的鱼苗培育至体重50 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在90%以上.从越冬培育至体重50 g左右的鱼种,成活率可达54%以上.总结了3种方式的养殖管理方法、特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的越冬技术,在室外地埋式水泥池进行了一龄、二龄条石鲷的越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双层中空PC阳光板保温,越冬期间越冬池的水温可维持在10 ℃以上;条石鲷的越冬成活率在90 %以上,最高达99.7 %;条石鲷的平均体质量有所增加,平均增重率最高14.28 %,最低6.09 %。通过试验还发现,条石鲷的日平均摄食率与日平均水温存在相关关系,日平均摄食率随日平均水温的上升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崔贵君  曹岩 《水利渔业》1994,(2):43-44,29
在大绥河水库越冬鲤鱼种14箱,计21336kg,与池塘越冬3.06ha,鱼种28861kg进行对比试验,结果网箱越冬鱼种成活率81.09%,鱼池鱼种成活率27.09%,网箱越冬费用仅为池塘越冬费用的22%,表明前者能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降低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1选择优质鱼种越冬越冬鱼种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越冬成活率,应选择体质健壮,丰满、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表光滑的个体,鱼种一般要求全长10-15cm,用来作繁殖的亲鱼为0.5-0.75kg。在11月上、中旬,当水温16℃左右时将选好的鲶鱼及时放入越冬池。入池前在2%-3%食盐水中浸洗10-15min。放养密度每立方米水中放鱼种100-15尾或亲鱼3-4kg。2严格控制水温越冬水温控制16℃以上,用工厂余热水或温泉水越冬的,根据流量大小控制水温;用电热器加温越冬的,根据控温仪的自动调节控制水温,若用人工加温的温室越冬,则必须使室内气温保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罗氏沼虾新虾亲在江西越冬及产前培育技术。在江西气候条件下,面积为100m^2的越冬池,亲是越冬密度为21~24尾/m^2或0.3~0.5kg/m^2,越冬时水温控制在19.0~21.0℃之间,经4个月左右时间,越冬成活率在70%以上。产前强化培育后亲虾抱卵率最高时可为31.7%~36.8%。从池塘养殖的成虾中挑选亲虾可不辨雌雄。  相似文献   

13.
王爵春 《内陆水产》1998,(12):13-14
淡水白鲳是热带性鱼类,耐寒性差,其鱼种在冬季需保温才能顺利越冬。目前,主要采用如下几种形式进行淡水白鲳鱼种越冬:塑料大棚或温室,温泉水或地下温水,工厂余热。我场是利用地下温水进行越冬。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越冬技术措施,越冬成活率保持在85%以上,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越冬期间各个环节的工作总结如下。l越冬前期工作1.l越冬条件越冬池塘面积应根据温水量而定,以确保白的越冬安全水温。本场有1000-4000mz不等的越冬塘,正常水深可维持1.5m,最深可达Zm。水源为地下温水,水温29SCC,盐度3g/l。可根…  相似文献   

14.
钱超 《福建水产》1997,(4):27-30
三明地区推广罗非鱼养殖已经多年,但苗种供应不足一直是困扰罗非鱼在山区大力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过去通常是从闽南沿海调入,但罗非鱼种经长途运输后(12小时以上),体质下降,成活率低,导致其养殖效益不明显。为解决山区罗非鱼种的供应问题,从1993年5月开始三明市牧渔良种繁育场在沙县后底建立罗非鱼越冬基地,利用一口4.29亩的池塘(常年出地下水23℃,日出水量700吨)开展罗非鱼越冬保种试验,经过四年努力取得初步成果。特别是在1996年5月—1997年4月的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越冬技术,在冬季池塘最低水温14℃(最低气温-1℃)时,单性罗非鱼仍能安全越冬,出塘单性罗非鱼种83.4万尾(6890公斤),越冬成活率由1995年的80%提高到90%。本文以1996—1997年的研究成果,提出报告。  相似文献   

15.
从鲈越冬的水环境入手,研究了温度、盐度与结冰的关系,提出了鲈安全越冬措施,即纳潮调控水温水质、适度投饵等,使鲈越冬成活率达97%以上。鉴定认为,本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前几年,我区鱼种生产基地和养殖专业户培育的鱼种在越冬期间成活率很低,有的个别鱼池内鱼种规格偏小,体质很差,在水下全部死光,也有的鱼池鱼种在越冬期体质消耗很大,小规格鱼种体质消耗15%~20%,甚至25%~30%,大规格鱼种体质消耗10%~15%。这些...  相似文献   

17.
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就会自然死亡。水温18―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鱼的死亡。因此必须做好越冬保种及疾病防治工作。我们在2000年―2004年间每年对淡水白鲳越冬期加强做好保种保温、疾病防治技术措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鱼种成活率平均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盐度对暗纹东方鲀幼鱼越冬成活率的影响,于2012年底进行了盐度梯度试验,测定在不同温度(8、10、12、15℃)下,(50±2.32)g的暗纹东方鲀在不同盐度(0、1.5、3.0、4.5、6.0)下的越冬成活率,并通过大棚自然越冬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同一温度条件下,在试验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升高,暗纹东方鲀的越冬成活率也逐渐提高;而在同一盐度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暗纹东方鲀的越冬成活率也逐渐提高。当盐度为0时,暗纹东方鲀无法在自然温度下安全越冬;当盐度为4.5时,水温在8℃以上,暗纹东方鲀即能安全过冬,其越冬成活率达到80%以上。暗纹东方鲀大棚自然越冬试验证明,随着温度的下降逐渐增加水体盐度的方法经济而有效,当温度为15、12、10、9℃时,将相应的水体盐度调节为1.5、3.0、4.5、4.5,经过150 d的越冬期,两种规格(50~60 g和20~40 g)暗纹东方鲀的成活率分别为93.7%和80.5%。  相似文献   

19.
吴郭鱼系罗非鱼家族,具有生长速度快、耐低温能力强、单雄性率高(95%以上),肉味鲜美、无助间刺等优点,是一种高效优质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在本地区,由于养殖季节受到温度的限制,而以两年的养殖模式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每年4—5月份放养10cm左右的越冬鱼种,经4—5个月的精养可达500g以上。为此,1995—1996年观察,同时,利用一个BG120W气泵24h充气增氧。1.2试验鱼试验鱼是本所实验鱼池培育5—10cm长的吴郭鱼冬片鱼种。每天上午8一9点钟投食,投食量控制在0.5%一l%。每天(24h)记录4次水温变动情况,保证水温的变幅在1d内…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殖鱼类的越冬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冬季池塘水温较低。鱼类摄食较少,其生长速度也随之缓慢。往往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鱼“不吃不喝”,放松了管理。导致第二年开春销售放养时。苗种成活率低,鱼遍体鳞伤,病害流行,损失严重。造成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是越冬鱼池和越冬鱼体没有严格清塘消毒,使大量的病原体带入越冬水体。二是越冬鱼类肥满度过低,体质虚弱,抗病力差。三是在拉网并塘操作时鱼体损伤严重。四是越冬鱼密度过大。所以鱼类越冬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鱼类的越冬成活率和降低损伤程度呢?现介绍一下其越冬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