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陈庆荣 《吉林农业》2011,(11):202-202
渔业是一个以开发利用水生动物和水域滩涂等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渔业生态环境为水生动物生长,增殖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条件,其状况及变化对渔业生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为例对影响渔业生态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渔业发展规划编制中的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贵州省渔业发展和我国渔业科技发展现状,针对目前水库渔业发展规划与布局中的养鱼面积、投饵式网箱养鱼面积、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野生鱼类增殖保护、渔业水域环境改良和鱼类增养殖对环境影响等问题展开论述,对编制渔业发展规划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问:为何要规定水生动物的捕捞标准?答:《湖南省渔业条例》第23条规定水生动物的捕捞标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500克以上;湘华鲮、白甲鱼、鳜鱼、乌鳢、管鱼250克以上;鳊鱼、鲤鱼200克以上;龟、鳖250克以上。这是因为小于这些标准的水生动物捕捞上来后,没什么经济价值,且天然水域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天气、水质、人类活动及天敌)影响,其产卵受精率、孵化率及幼苗的  相似文献   

4.
我省素称渔米之乡,具备发展渔业生产的优异自然条件。境内江河纵横交错,湖泊塘库星罗棋布,以洞庭湖为主体,连接湘资沅澧四大水系,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渔业网,捕捞水域面积达1000余万亩,水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的鱼类资源就有165种,盛产白鲟、中华鲟、鲥鱼、银鱼、长吻(鱼危)、乌鳢、鳜鱼、鳗鲡等名贵鱼类和龟、鳖、江豚、大鲵等珍贵水生动物,特别是还产有世界稀有、具有很高科研价值的珍贵水生动物白鳍豚。历年来渔业捕捞  相似文献   

5.
谢松  易卿  刘晓东  赵洁 《河南农业》2012,(24):54-55
在传统的水产养殖中,人们通常使用化肥和有机肥来培育浮游生物,长期使用会造成渔业养殖水体环境的污染。生物鱼肥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产品。论述了生物鱼肥与传统水产用肥不同的应用功效以及生物鱼肥的生产原料、工艺流程、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生物鱼肥在各地池塘、湖泊、水库等养殖水面中的推广使用,表明生物鱼肥具有调节水质、预防鱼类疾病、促进鱼类生长等作用,对水生动物和环境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鱼儿离不开水,但并不是说什么水都可以使鱼能够很好的存活生长,特别是对于越冬鱼类,水的pH值对于鱼的正常生长影响很大,不同种类的鱼,对于不同的pH值都有一定的极限范围,如果pH超过鱼类的耐受极限,就会导致鱼类的死亡,不能安全越冬,所以有效控制水的pH值,对于鱼类安全越冬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渔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水中溶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类摄食、生长和饲料利用率,乃至影响鱼类的生存。因此,实行精养高产的集约化池塘养鱼需要合理配置和使用增氧机。中国是世界渔业生产大国,20年来渔业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国内渔业的总产值已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21%。中国水产养殖已逐步向高密度、集约化方向发展,水产养殖总产量逐年上升,这与水产养殖业逐步实现机械化,特别是增氧机的广泛使用密不可分。可以说,增氧机是中国实现渔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基本装备。  相似文献   

8.
水生动物盐碱适应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拥有丰富的盐碱水资源,盐碱水环境的高盐度和高碳酸盐碱度是制约盐碱渔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水体的盐度和碱度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生长和繁殖。水环境中盐碱度的变化会引起水生动物耗氧率、渗透压、离子浓度及酸碱平衡等一系列生理指标的改变。水生动物的盐碱耐受性是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到生理生化等多个方面。因此,研究水生动物盐碱适应性生理学对于揭示耐盐碱机制,开发利用盐碱水资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夏季气温高.水生动物活动频繁,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是生长的关键时期.抓好此期水产渔业的养殖管理,量夺取高产高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浅谈池塘养鱼的水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一切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水的大家庭中,有鱼类、虾蟹、还有藻类等浮游生物,水环境的好与坏会直接制约着这些生物的生存发展,对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水产养殖中,对水质的保护和治理非常重要,因为水质的好坏不仅会影响当代池塘养鱼业的发展,更会影响到下代甚至更多代的养殖业的发展。南方的池塘养鱼是渔业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影响渔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渔业的发展以及水产品的质量问题。调节水质是水质管理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