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柯拥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217-218
根据厦门莲花国家森林公园的林相、立地等状况,结合莲花镇蔗内村区域林相景观改造实践,探讨山地公园林相景观改造技术,为南亚热带山地森林公园以及城郊山地生态风景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重庆南山植物园风景林地森林植被的调查,分析了目前林相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林相改造相关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茜  陈月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5,(2):178-180,190
针对桃花岭景区林相单一、季相变化不明显、空间利用不充分、群落结构简单、缺乏防护林,存在安全隐患等林相现状,提出2种林相改造模式:①人流集散处的植物配置改造:入口区以桃花为主题,搭配其他春季开花植物营造春天花海景观;园路两侧采用乔灌草多种搭配方式组合,营造富于变化的植物景观;溪流、水库周边种植耐水湿、观赏性高的乡土树种、开花或观叶地被植物及蕨类植物;服务用房区应结合建筑物东南西北不同的面进行植物配置.②山体林相改造:洪寺庵水库周边山体增种或补种秋色叶树种;腊八寺周边山体增种或补种耐水湿且观赏价值高的植物;临城市道路周围山体增种或补种当地常绿阔叶林的建群树种和秋色叶树种.最后对长沙市桃花岭景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三明市梅列区北山风景林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三明市梅列区北山风景林进行综合评价,为其改造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景观效果、生态效能、保健功能等指标,在问卷调查和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北山风景林A、B、C 3个区的美景度和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A、B、C各区的美景度得分分别为13.35,10.30,10.80,生态质量得分分别为0.67,0.33,0.38,各区美景度和生态质量评分均较低。【结论】北山风景林质量整体较差,反映在林相单一、阔叶及彩叶树种少、林下地被物贫乏、层次结构混乱、群落稳定性差等,急需改造。  相似文献   

5.
陈海游 《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1):102-104
水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因素,保障水源安全是全人类共同努力的目标。水源保护区林相直接关系到水源安全。该文以汀溪水库上游为例,通过对林相改造问题的初探,为全区水源保护区的林相改造提供服务,也期为各地水源保护区林相改造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江省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茂林深谷、急瀑碧潭和秀湖怪穴为特色。在风景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过程中,依照公园地形地貌与风景资源特点,在园路建设中巧妙地设置了木栈道、汀步、木船、电瓶车道,对废弃水电站、引水渠和林区山路进行了合理改造与利用,结合林相改造,营建了生物防火道和特色风景林。实践表明,有效利用原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设施,降低人为破坏和避免重复建设,是森林公园保护性开发的一项重要举措。参10  相似文献   

7.
陈庆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31-14332,14371
通过对平阳县古盘山城市森林公园基本情况和林相现状的调查,分析了森林公园林相存在的问题和林相改造的有利条件,并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策略、树种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终提出森林公园林相改造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千岛湖景观防护林林相改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提高千岛湖森林景观价值,美化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和旅游事业发展出发,对湖区林相改造的指导思想、改造原则、改造范围和改造方法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林相改造所涉及的问题,提出了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京珍珠泉风景区林相改造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裔琪  刘兴剑  郭忠仁  刘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92-4693,4831
针对南京珍珠泉风景区主景点自生杂木林结构混乱、林相单一、缺乏层次和季相变化、观赏效果差的林相现状,提出了4种林相改造模式:景区道路两侧的改造,改造行道树及其道路两侧配置的观赏灌木和地被植物;近水区域林地植物配置,在近水面区域种植耐水湿、观赏性较高的树木、耐水湿乡土树种、开花或观叶地被植物及蕨类植物;离岸区域林相改造,保留原有骨干树种,根据景观需求和树种特性进行适当修整;远景的林相改造,即以现有自然植物群落为基础,加以人工辅助措施,加速其自然演替进程。最后对南京珍珠泉旅游度假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现代城市绿地树种规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旺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653-16655
树种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城市绿地已进入生态绿地阶段,树种规划也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针对目前国内树种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某些方法和内容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绿地建设要求的问题,从树种选择与评价、树种配比与群落构建及植物多样性等角度综述了国内外现代城市绿地树种规划的相关研究结果,以期为改进我国树种规划实施现状中不足的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单因素美景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风景游憩林美景度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风景游憩林的构建,也可为建立风景游憩林美学特征和审美态度的心理物理模型积累基础研究数据。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对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景游憩林的质地、冠形的可辨度、统一度和对比度、斑块边界线、树种组成及年龄结构、群落垂直结构、混交方式等对森林风景的美景度均有一定影响。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的构建技术,包括斑块质地的构建、斑块边界线的构建、不同林分年龄风景游憩林管理、群落垂直结构管理、树种组成及配置等。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的影响机理,为居民小区景观林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内14个居民小区为研究样地,以150个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平均胸径、林下灌草覆盖度等17个指标构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特征指数,建立林内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主要取决于林木个体大小指数、景观色彩指数、景观垂直结构指数、景观近自然指数、林木个体空间指数和景观林木密度指数等林内景观特征指数。清晰的树木冠形和干形、整齐的林相、强烈的林分色彩对比、高比例的多季相树种和较高的林分自然程度均有利于提升林内景观质量。以林内景观美景度为因变量,林内景观特征指数为自变量建立美景度与林内景观质量指数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模型拟合度较好,适用于居民小区四季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科学地营建高质量的居民小区景观林过程中,应注重彩色植物和多季相树种的使用。增加景观林的层次丰富性,通过控制密度和树种组成营建近自然的林分是建设高质量居民小区景观林。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郊区风景游憩林侧柏刺槐混交林研究表明,侧柏刺槐林中,林内景观美景度差异与乔木层树种数量呈非线性相关,无其他伴生树种的林内景观美景度最高,两种以上伴生树种其次,而一种伴生树种为最低;伴生树种以黄栌为好,蒙桑和栾树其次,油松最低;两个主要树种的比例基本以其中一种占优势时,其景观美景度值高,且以刺槐的比例高时,林内景观美景度值更大;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林内景观美景度标准化绝对值成正比关系,即林下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越大,其林内景观美景度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作者认为 :风景游憩林是特种用途林中的一个重要林种 ,风景游憩林抚育是风景游憩林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的抚育可以改善风景游憩林的林分条件 ,从而有利于风景游憩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该文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风景游憩林抚育领域研究的进展状况 ,包括风景游憩林抚育遵循的一般原则 ,抚育措施对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游憩条件、生态因子的影响以及风景游憩林抚育前后的景观评判 ,表明风景游憩林抚育应是提高景观质量、游憩条件同改善生态条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完整统一 ;风景景观评判最好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中的美景度评判法 (SBE) .文中同时也指出了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舟山海岛野生观赏植物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舟山群岛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耐盐碱植物、耐干旱瘠薄的阳性植物、耐阴植物和彩叶植物等海岛野生观赏植物的资源种类和特点,论述它们在营建沙滩风景林、海岛植物群落及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前景和方法.针对目前舟山海岛野生观赏植物开发应用不足,缺乏地方特色等现状,提出了合理开发野生观赏植物,筛选沙滩风景林树种和规划营造海岛群落景观等方面的建议,特别强调应采用海岛特色植物以体现海岛城市风格.参10  相似文献   

16.
太白山风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森林旅游产品包括了森林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森林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太白山风景区森林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开发现状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太白山风景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景区环境感知和运动体验与健康功效的关系。  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衢州市柯城区灵鹫山森林运动小镇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相关数据信息。采用结构方程进行分析,研究森林运动型景区环境感知和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  结果  ①森林运动小镇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值为0.26。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4个维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延展性(0.29)>魅力性(0.27)>兼容性(0.25)>远离(0.23),对4个维度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在森林景区环境感知构成要素中,生态环境质量对游客森林环境感知满意度的负荷量最大,为0.74。②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有显著(P<0.05)的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均值为0.86,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4个维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远离(0.90)>兼容性(0.88)>魅力性(0.84)>延展性(0.82),对4个维度之间的影响程度差别不大。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中,运动设施与运动兴趣的负荷量最大,均为0.59。③从路径系数差异来看,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的影响(0.86)高于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0.26)。  结论  森林景区环境质量和森林休闲运动体验均对游客环境恢复性感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森林休闲运动体验的影响大于景区环境质量;影响森林景区环境感知满意度的最大因素是生态环境质量,影响休闲运动体验满意度的最大因素是运动设施的丰富性和森林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对于森林运动型旅游景区而言,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提高森林休闲运动项目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图2表1参24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区域风景区天然次生林结构特点、生长与演替规律及经营目标,选择林木被确定为间伐木的5个定量指标:林木类别,空间密度指数,林木大小比数,美景度,自由度。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5个定量指标的权重。当林区风景区次生林林分蓄积或密度达到间伐要求时,在确定间伐强度后,调查林分每株林木指标值,得到林分中各林木间伐几率,按照间伐几率大小排序来选择与控制间伐木,为林区风景区次生林间伐提供间伐木量化选择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空间数据挖掘,可以从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库中抽取未清楚表现出来的隐含的知识和空间关系,为森林空间规划和经营措施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南京紫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以200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空间数据库、2002年遥感卫星SPOT5数据包为主要信息源,选取与风景林美景度有关的林分、地形、人类干扰等10个环境因子,在ArcGIS 9.3平台上,进行空间热点探测、趋势面分析、地理加权回归、C5.0决策分析。研究表明:高美景度风景林主要分布在南坡的中上部,而低美景度风景林主要分布在紫金山森林公园外围;风景林美景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种圆心偏东的同心圆状分布格局;风景林美景度与林分生长状况正相关,与所处位置的海拔高度正相关,与距离公路、与居民点距离等人为因素的干扰强度负相关;C5.0决策分析归纳的3个示例规则所揭示的知识与空间热点分析、趋势面分析、地理加权回归的结论保持一致,4个主要输入变量的重要性依次为:平均胸径(0.33)>海拔(0.25)>与公路距离(0.23)>与居民点距离(0.21)。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乾陵园林规划原则及园林规划设计方案,对园林景区划分、各景区点的布局、及植物造景景观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规划了各景区、景点的主要植物种类、并提出了建设乾陵园林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