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独具特色,对营造现代园林景观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为出发点,系统阐述了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特点,对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对现代园林景观的影响,并给出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以期营造出更具特色且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梅花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分析了梅花独具魅力的景观效应;通过对梅花广泛运用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论述了梅花在古典园林中的造景作用,进而对梅花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运用加以阐述。提出梅花造景是园林造景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梅花造景的一些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3.
黄瑶  张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63-2164,2190
该研究将模纹的概念引入园林设计要素,阐述了园林模纹的概念,并就植物模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艺术功能、艺术表现形式、造景美学原理几方面对园林植物模纹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梅文化及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梅文化深厚的意蕴对梅花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梅花与园林要素结合,可形成"情"、"意"、"景"、"趣"交融的环境;此外,梅花与雪、月、鸟禽等结合,更能烘托梅花的清新明艳,提高园林审美情趣。在现代园林中,梅花应成为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园林造景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梅花造景的优良传统及其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5.
障景是园林造景手法之一.在园林中合理设置障景,可以起到欲扬先抑、增加层次、障丑显美等作用.介绍障景在园林中的表现形式,分析其在园林中的作用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傅小龙  王俊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82-15283
亭子是我国传统园林中的重要建筑之一,其既可为人们提供游园赏景的休息场所,也因建筑样式的灵活多样,在园林景观中起着串景点缀的独特审美作用。该研究具体分析了传统园林中亭子的文化内涵及营造规律。认为应依据不同的文化指向赋予亭子不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指向主要是体现自然功用、增添拟人化色彩、营造诗情画意的氛围。另外,不同的风格追求体现亭子不同的审美情趣,应根据其营造法则来具体把握,即了解地域、自然风貌的差异;合理安排亭子的位置;将亭子置于园林设计的总体规划中考虑。所以,亭子的建筑,既需要丰富的类型、优美的外观,又要充分考虑其构成要素如材料、色彩等与环境协调一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亭子的功能形式与文化艺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赵菲  魏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03-4705
选取东巴文化中"孰古精神"、图腾崇拜、色彩崇拜、东巴文字、东巴绘画5种元素进行分析,通过对东巴文化的深入了解,挖掘出适合于园林表现的文化元素。结合东巴文化的内在文化理念、外在创作形式,将东巴文化的潜在文化价值融入园林造景中,并就园林设计提出几点启示。认为东巴文化的"孰古精神"倡导使园林各要素之间协调共生;纳西先民氏族宗教的图腾崇拜可将相关元素运用到造景中,实现独具匠心的景观效果;纳西族的色彩观念指引园林景观在色彩搭配上突出主题;东巴文化中的故事、传说及深层次文化内涵丰富了园林设计素材,增添了别具风格的园林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独具特色,将其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既是传统园林景观造景手法的再现,又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基于此,本文分析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提出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与现代景观设计的融合对策。  相似文献   

9.
色彩能够赋予园林以生命力和活力,使园林景观更加色彩缤纷,富有时代特征。而在园林造景和设计的过程 中,色彩景观是园林造景的关键手段,能够使园林景观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体验得到最大化的呈现,帮助园林设计师更 好地表达思想,营造氛围,突出园林景观的形势美和内涵美。本文结合色彩景观的概念内涵,探析色彩景观在园林设 计中的价值,提出相应的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下象棋为中国最古老的、不分贫富贵贱、老少皆益的益智娱乐比赛,包含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该文从园林设计出发,调查分析各类园林绿地中象棋的设计形式、设计手法及表现的园林文化意境,探索出象棋在园林设计中的一般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省安宁市八街街道小五岳村建设新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小五岳村的地理区位、气候特征、村庄景观现状,确定了以自然的田园风光为基础,突出村庄特色,打造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在此基础上,将建设新区景观规划结构确定为"两带、两片"式结构,进而针对道路景观带、滨水景观带、建筑景观、园林小品景观、植物景观,具体分析了主要景观带、景观节点设计内容。强调小五岳村景观规划建设应充分利用借景、对景等造景手法打造新农村景观;充分考虑村民的交流欲望,为村民提供交流场所;充分提炼村居形态语言特征,延续地域文脉,营造具有地域风貌特色的民居景观;充分利用当地乡土植物,营造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12.
张若冰  包志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995-12996,13031
在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高档住宅越来越多的背景下,突出了高档住宅是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抓住高档住宅更关注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对园林绿化要求更高的特征,强调了高档住宅区园林景观品质是决定小区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国内外景观规划在高档居住区具体的植物造景方面研究的不足,以杭州地区的高档住宅区为例,采用具体案例研究法,选取较为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出高档住宅区景观植物配置不合理,建筑与景观相对孤立,重绿化率、轻设计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强调在植物选择方面,应合理使用乡土树种、适当地选用新优植物品种;在植物景观与建筑的和谐统一方面,应注重感官设计、舒适度设计的和谐统一;在植物设计和配置方面,应紧扣"人居环境"这一主旨,使植物设计和配置合理化,营造更为舒适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景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应考虑将景区的观赏功能和游憩功能结合起来,并利用设计手段突出景点的主题特色,根据人的行为心理利用景区道路引导游客行为。以应城市五龙寺文化园为例,从五龙寺的地理位置、建寺理念出发,提炼出五龙寺文化园的设计主题,以中国传统宗教和"五行"学说为灵感,赋予文化园深层的宗教文化内涵。设计以"五行"学说中"金、木、水、火、土"分别代表的颜色建设出5条主干道,连接起文化园的各分区景观,并形成"五龙聚首"的道路景观格局。对于5条不同颜色的道路分别配植青梅、石榴、樱花、桑树、桂花等花卉植物,打造出既代表宗教意义又符合"五行"学说的主题化道路景观。  相似文献   

14.
日本庭园以再现自然风景为基调,与中国园林有共通之处,但是其细部表现技法有所不同。本研究从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3个展开阶段,即从(1)concept making(构思力)(2)landscape planning(规划力)(3)landscape design(造景力)3个水准方面,将中国园林的思想和方法对日本造园和庭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其结论是,作为人类理想目标建造Garden具有意义,从美好安全舒适有水有绿适于生存的景观和空间角度来看,可说是“造园思想”水准上日中是共通的,日本全面接受了中国原理。但是,当地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日中之间,技术水平即意匠、材料、施工等“造园方法”迥然不同,可认为是“中国园林”和“日本庭园”典型的庭园样式发展,对世界造园形式的多样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马建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16-18017,18101
指出面对中国城市出现的危机,景观设计必须注重景观的人文表达,将具有本土化特点的自然景观与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人文景观相结合。以人文精神为切入点,通过对常熟市宝岩生态观光园景观设计的实例分析,从景观设计中人文化的表达思路和表达方式2方面阐述了景观设计的人文环境营造,强调景观人文化的表达思路在于主题明确、贯穿始终,特点突出、相互衔接,本土人文、自然生长,活动丰富、情景互动;而表达方式上则应尊重自然、融合环境,传承历史、聆听故事,引入活动、体验生活。以期使景观成为完美理念和自然景象的化合物,成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刘国敏  陶瑞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63-13465
解读了盆景与园林同源相生的涵义,认为盆景是把园林景观结合起来的艺术产物,园林是盆景的模本,而盆景又是园林的小样。探讨了盆景与园林的美学思想,解析了盆景和园林的形式美原则,并从主题与立意,布局与构图,变化与统一,主次与均衡,点题与题咏方面,总结了盆景与园林的造景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7.
朱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76-10478,10486
介绍了无锡惠山园建造的历史缘由,解析了惠山园的空间布局设计,指出其包括祠堂建筑区域和附属园林区域两大功能分区,其在空间设计上采用了内向式的布局手法。重点分析了惠山园的构景要素,认为其在水体设计方面采用了聚集式的理水布局,属静态类水景设计;山石设计方面,假山均临水而建,在选址、造型、功能上均十分完美;建筑方面则以徽派风格为主,建筑密度较低;景观设计中所涉及植物种类品种繁多,以常绿植物为主,搭配部分落叶乔木。最后总结了惠山园所运用的借景、框景、障景等空间构景手法。  相似文献   

18.
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之一,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集实用与观赏性于一体,若使用得法,有点睛之妙。针对亭的内涵、功能及形式进行研究,并通过实例进行了分析和说明,提出了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亭的设计应遵循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与可行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卢燕  吴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24-4726
以扬州的个园、何园、瘦西湖公园3个古典园林为例,选取个园的"四季假山",何园的"片石山房"、贴壁假山,瘦西湖公园的"卷石洞天"、"石壁流淙"为扬州园林假山的代表,调查其植物类型,分析了植物与假山的搭配方式,认为植物可以作为背景,衬托山体;与假山紧密结合,形成主景;作为点缀,与假山互为补充;或是充当前景,丰富层次。分析了植物与假山造景的特点,指出假山造景结合了植物的文化特色,注重植物配置方式的多样性,注重植物形态与赏景角度的结合,并结合了植物的生长特性。在此基础上,就扬州假山的营造提出了相关建议,以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