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条件和前处理步骤,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液体食品中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亮蓝、诱惑红6种人工合成色素,以此提高合成色素的检测效率。[方法]试验优化了前处理方法,液体食品基质比较干净时采用直接水提进样法,基质比较复杂时采用固相萃取净化法;优化了梯度洗脱程序和波长程序等仪器条件。[结果]6种人工合成色素浓度在5~5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柠檬黄、苋菜红、日落黄、胭脂红、诱惑红的检出限为0.031 25 mg/kg,亮蓝的检出限为0.125 00 mg/kg,样品添加标准物质后平均回收率在89.0%~100.3%,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56%~3.12%。[结论]该研究可为实验室日常的人工合成色素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找出食品中未知添加物,为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南宁部分地区鸡、鸭肉制品中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亮蓝6种合成色素进行检测。[结果]南宁部分地区136个供试样品中有13个样品检测出合成色素,检出率约为10%,其中5个样品中同时添加胭脂红与日落黄;剩下8个样品中,5个添加柠檬黄,2个添加日落黄,1个添加诱惑红。[结论]鸡鸭肉制品中检出多种合成色素,可为进一步修订肉制品调味料等上游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永生  魏新军  侯振雨  彭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41-18642,18653
[目的]建立支持向量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苋菜红和果绿的模型。[方法]在波长300.0600.0 nm,测定了苋菜红和果绿2种色素混合溶液的吸光度,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进行建模,建立了支持向量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苋菜红和果绿的方法,并对模拟样品进行了测定。[结果]光谱扫描结果表明,2种色素的吸收光谱相互重叠且有较大差异。在300.0-600.0 nm,苋菜红和果绿均有较大吸收。苋菜红和果绿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96%和99.263%,说明该方法的加和性良好。模拟样品中2种色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97%和99.676%。[结论]该试验建立了支持向量回归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苋菜红和果绿的模型,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靛蓝、亮蓝、胭脂红、苋菜红、柠檬黄和日落黄6种食用色素对香石竹切花进行染色研究,并在染色切花的基础上探索复合保鲜剂配方。结果表明:香石竹多彩染色的最佳配方为2.50%靛蓝+2.00%苋菜红+2.00%日落黄,经3种色素染色后香石竹切花色彩如同彩虹一样斑斓,观赏价值大大提高;最佳复合保鲜剂配方为0.07%Al_2(SO_4)_3+0.05%MgCl_2+0.01%Ca(NO_3)_2+0.07%KNO_3+5%蔗糖,使用最佳复合保鲜剂,能显著延长多彩香石竹切花寿命(比蒸馏水处理延长8 d)、保持切花水分平衡、减少切花鲜重变化;同时,为切花提供充足的营养,并抑制细菌的生长,保障多彩香石竹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7种食用色素对香石竹的染色效应。结果表明:香石竹对日落黄和柠檬黄适应性较好;其次为亮蓝、胭脂红和苋菜红,对鸡蛋黄和果绿适应性较差。不同食用色素适宜的染色浓度和染色时间分别为日落黄12 g/L、3 h,柠檬黄6 g/L、3 h,亮蓝9 g/L、4 h,胭脂红9 g/L、4 h,苋菜红3 g/L、4 h,鸡蛋黄6 g/L、6 h,果绿12 g/L、6 h,适宜的pH值分别为8.0、8.9、6.6、8.9、9.2、8.3和7.6。切花开放程度大时染色速度快,花枝去叶与否对染色效果影响不明显。染色后的香石竹瓶插寿命显著缩短,但能达到切花所要求的4-6 d的观赏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可同时测定葡萄酒中不允许添加的4种人工合成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和苋菜红)的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检验方法,为葡萄酒中不允许添加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将葡萄酒样品分别用液-液萃取法、聚酰胺吸附法、直接进样法进行前处理,对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该方法进行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葡萄酒样品采用聚酰胺吸附法进行前处理,优化的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反相色谱柱,流动相A液为甲醇,流动相B液为醋酸铵溶液(0.02 mol/L),流速为1.0 mL/min,梯度洗脱,变波长检测葡萄酒样品中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的检测波长分别为430 nm(0~2.2 min),230 nm(2.50~3.95 min),480 nm(3.95~5.00 min)和480 nm(3.95~5.00 min),柱温35℃,检测时间为5 min,进样量为20μL。对葡萄酒样进行的精密度及加标试验表明,以上4种人工色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73%~1.51%,回收率为87.83%~107.42%。【结论】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葡萄酒中4种人工合成色素的变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该方法简单快速,精确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6种食用色素与20种化学染料对桔梗切花的染色效应.结果表明:桔梗切花对日落黄、苋菜红适应性较好,其次为亮蓝、胭脂红,对鸡蛋黄、果绿适应性较差.不同食用色素适宜的染色浓度和染色时间分别为日落黄(18 g/L、6 h)、苋菜红(15 g/L、7 h)、亮蓝(12 g/L、6 h)、胭脂红(15 g/L、6 h)、鸡蛋黄(18 g/L、8 h)、果绿(18 g/L、8 h);桔梗对化学染料的适应性均较差,在20种供试的化学染色剂中,只有7种能够不同程度的染色,其中溴酚蓝(6 g/L,8 h)、甲基蓝(5 g/L,8 h)染色效果较好.温度高、切花开放程度大时染色速度快,花枝去叶与否对染色效果影响不明显.染色后的桔梗瓶插寿命显著缩短,但能达到切花所要求的4~6天的观赏期.  相似文献   

8.
章玉平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136-137
探讨9种食用色素对满天星的染色效应。结果表明:满天星对日落黄、胭脂红适应性较好,其次为鸡蛋黄、苋菜红,对混合色素C、果绿、亮蓝、混合色素B、混合色素A适应性较差。不同食用色素适宜的染色浓度和染色时间分别为日落黄(9g/L、2h)、胭脂红(9g/L、3h)、鸡蛋黄(12g/L、3h)、苋菜红(12g/L、4h)、混合色素C(15g/L、4h)、果绿(15g/L、6h)、亮蓝(15g/L、6h)、混合色素B(15g/L、6h)、混合色素A(15g/L、8h),适宜的pH值分别为8.0,9.9,8.3,9.2,8.0,7.6,6.6,8.9,8.5。切花开放程度大时染色速度快,花枝去叶与否对染色效果影响不明显。染色后的满天星瓶插寿命显著缩短,但能达到切花所要求的4-5d的观赏期。  相似文献   

9.
初红涛  张晖  王军  靳凤龙  苏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63-5365,5630
[目的]探索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人工色素的优化方法。[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梯度洗脱,分离、分析谷物中的柠檬黄和日落黄,对前处理温度、超声时间、柱温、梯度洗脱条件进行考察,确定最佳检测条件。[结果]在样品前处理温度40℃下,最佳色谱分析条件为流动相为含pH为6.8的醋酸-醋酸铵(0.02 mol/L)的甲醇/水混合液、柱温35℃,梯度洗脱条件甲醇:20%~35%,3%/min;35%~98%,6%/min;98%继续8 min。采用HPLC优化法测定谷物中柠檬黄和日落黄含量的精密度良好,二者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和100.2%,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2、0.03 mg/kg。[结论]该方法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人工色素的分离度。  相似文献   

10.
李雪莹  武永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77-8479
[目的]测定中压色谱快速法制备的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含量。[方法]采用水提取和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得到粗提物,以此粗提物直接进行中压制备色谱分离,经2步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红花黄色素,然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黄色素的含量。[结果]5个主要色谱峰中峰面积最大的是HSYA,而保留时间分别为30.930(1号峰)、32.803(2号峰)、36.981(3号峰)和40.316 min(4号峰)的4个色谱峰紫外最大吸收都在240和403 nm左右,紫外光谱图与HSYA一致,根据文献推测为红花黄色素类成分;经测定红花黄色素含量为75.14%。[结论]首次采用中压色谱从红花大孔树脂粗提物中分离红花黄色素,该方法省时、简便、高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贵军  胥国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725-9727,9787
[目的]研究食品着色剂在黄花菜干制品应用中的着色剂筛选和配方.[方法]利用姜黄素、β-胡萝卜素、柠檬黄及日落黄4种着色剂进行配方对比法设计,对干制黄花菜的着色效果及内外品质进行了试验分析和感官评定.[结果]通过对着色处理后的黄花菜色泽的感官评定、食用安全性及内外品质的筛选,发现以食用酒精为着色介质的姜黄素着色的黄花菜效果最好,优于其他3种着色剂;经感官评定,确定姜黄素为干制黄花菜的最佳添加剂,其配方剂量为姜黄素3.6 ~9.0 mg/kg、Vc 0.1%、柠檬黄0.25%、苋菜红0.15%.[结论]该研究为黄花菜干制后如何提高其外观品质、内在营养品质、商品率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简便有效的生产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唐艳红  黄宇  胡家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562-8563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垃圾渗滤液中DEHP含量的方法。[方法]以三氯甲烷为溶剂萃取50 ml垃圾渗滤液样品中的DEHP,然后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DEHP浓度的线性范围为30100 mg/L,其标准曲线方程y=0.003x+0.015 1,相关系数R2=0.998 8,加标回收率为92.02%102.93%。对标准DEHP溶液进行6次平行测定,RSD为0.045%0.164%。[结论]该测定方法操作简便,有较高的准确度,能够满足垃圾渗滤液中DEHP含量的测定,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燕麦蛋白质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创建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定量分析燕麦完整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可行性,探讨不同地区种植的同一燕麦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以期为燕麦的营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蛋白质含量变幅较大的124份代表性燕麦样品,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进行光谱扫描,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GB/T 5009.5—2010)测定样品蛋白质含量,借助近红外定标软件Win ISI,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燕麦粗蛋白含量的定标模型。利用定标模型对14个地区219份(17个品种)燕麦完整籽粒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燕麦样本间的差异。[结果]124份燕麦籽粒样品的粗蛋白含量为15.49%~23.77%,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成功建立了燕麦蛋白质含量的定标模型,决定系数较高,标准误差较小,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检测燕麦籽粒中粗蛋白含量是可行且可靠的,可替代化学测定方法。[结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为检测燕麦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快速检测食品包装材料中9种禁用染料的含量。[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的碱性橙2、酸性橙2、碱性嫩黄O、孔雀石绿、碱性玫瑰精B和苏丹红(I、II、III、IV),9种禁用染料通过反相C18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DAD检测波长为475和550 nm。[结果]9种禁用染料在34 min内得到了很好的分离,该方法的回收率、定量限(LOQ)、精密度和稳定性分别是86.0%~103.9%、0.2~0.4μg/ml、0.68%~1.82%和1.45%~2.36%;9种禁用染料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0.1~20.0μg/ml范围内)。7种不同材质的食品包装材料样品检测结果中,只有1个纸质样品中检出酸性橙2,其含量为21.03 ng/cm2。[结论]该方法为食品包装材料中9种潜在的禁用染料检测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快速、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氯化铵掺假牛奶定量分析模型。[方法]氯化铵是提高牛奶中含氮量的典型掺假物质,样品直接使用近红外光谱仪采用漫反射和三氯乙酸预处理后使用透射模块分别扫描并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漫反射氯化铵含量定量分析模型和透射氯化铵含量定量分析模型,后者模型更加准确可靠,均方根校正标准差(RMSEC)、相关系数(R2)、均方根预测标准差(RMSEP)分别为0.032 4、0.998 4、0.049 8,回收率为107.607 4%。[结论]三氯乙酸预处理后的透射模型更加精确,可以用于牛奶中氯化铵掺假检测,为进一步研究牛奶中其他物质掺假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少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852-17853
[目的]对人参茎叶皂苷酶降解物中稀有人参皂苷Compoud k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人参皂苷Compoud k的含量。采用大连江申Nuclecosil C 18柱(46 mm i.d.×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人参皂苷Compoud k的进样量在0.8~40.0μg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31 613x+55 584.5,R~2=0.999 8;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6%,RSD=1.4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酶降解人参皂苷Compoud k的方法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用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果蔬中Vc的最佳测定条件。[方法]以方波溶出伏安曲线影响因子为研究对象,改变其中的任意一个影响因子,在其他影响因子不变的情况下,找出最好的曲线,建立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果蔬中Vc的最佳体系。[结果]选择pH值为6左右的柠檬酸钠(柠檬酸根无影响)、盐酸、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为底液,以-0.4V为富集电位搅拌富集2min后平衡10s.以电位增量0.35mV,方波周期13s,方波幅度8mV,记录方波溶出伏安曲线,依据最佳试验条件采用标准加入法测量蔬菜中的Vc是最理想的方法。[结论]该方法便捷而实用,特别是用于成分复杂的果蔬试样,有良好的推广前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赣南脐橙颜色指标定量数学模型,探索用颜色进行水果分级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色差计来测量50个赣南脐橙样本的表面颜色,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并结合多元校正算法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了赣南脐橙颜色指标L、a、b的定量模型。[结果]在全波段范围内,原始光谱所建模型最佳,其颜色指标L所建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为0.933,预测均方根偏差(RMSEP)为1.330,完全交互验证相关系数(rcross)达0.926;颜色指标a所建校正模型相关系数为0.970,预测均方根偏差为1.524,完全交互验证的相关系数达0.967;颜色指标b所建校正模型相关系数为0.893,预测均方根偏差为2.676,完全交互验证的相关系数达0.875。[结论]原始光谱所建模型最好,但其模型的校正均方根偏差和完全交互验证均方根偏差都偏高。  相似文献   

19.
陈霞  钟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43-44,80
[目的]探讨绣球花最佳的染色方法。[方法]以新鲜绣球花切花和压制干燥后的绣球花为试材,分别进行食用色素吸色染色处理和马克笔、粉彩、丝绸染料等颜料涂色染色处理,再对染色后的绣球花进行日晒破坏性处理。[结果]用狮头牌食用色素3%的浓度吸色3 h可得到最佳染色效果,且在日晒下颜色虽然变淡,但不影响观赏性,对压花制品的保存有利,而且遇胶不会出现渗色;3种颜料涂色后绣球花瓣颜色都得到提升,变亮,但马克笔涂色后不耐日晒,严重褪色;粉彩耐日晒,但易脱粉;丝绸染料稳定性高,耐日晒且遇胶不会出现渗色现象。[结论 ]丝绸染料涂色和用3%食用色素吸色3 h这2种方法是绣球花最佳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