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玉米须多糖的提取及脱蛋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玉米须多糖含量的差异及蛋白质的纯化。[方法]采用热回流法提取多糖及木瓜蛋白酶除去蛋白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找到木瓜蛋白酶的最优条件。[结果]吉林和松原乳熟期多糖含量为9.87%、10.15%,成熟期为4.85%、4.55%,乳熟期平均产率花柱为7.90%,柱头为12.58%,成熟期平均产率花柱为4.91%,柱头为3.51%。酶水解正交试验最优条件:酶底比1.00%,pH值5.5,体系在水浴中水解1.5h,温度为40℃。[结论]乳熟期多糖含量高于成熟期;乳熟期柱头含量最高,酶法可作为玉米须多糖的脱蛋白的工艺,除蛋白率60.31%,损失率为14.71%。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共3个玉米品种的产量潜力。[方法]以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为试验材料,探讨不同玉米品种产量潜力,并同时研究3个玉米品种的千粒重、穗数以及穗粒数的变化。[结果]3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日照时数及积温表现一致,从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3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系数、光合生产率及灌浆速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从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3个玉米品种的产量、穗数及穗粒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05、郑单958、浚单20。3个玉米品种的千粒重从大到小依次为浚单20、郑单958、登海605。[结论]在黄淮海现有的生态条件下,比较适宜种植的玉米品种是登海605及郑单958。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玉米杂交种果穗不同部位籽粒的品质。[方法]以生产上主要推广的郑单958、浚单18、豫单2001和豫单2002共4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品种玉米不同部位籽粒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赖氨酸含量。[结果]玉米果穗不同部位的品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4个杂交种果穗上部、中部、下部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依次增高。其中,浚单18和豫单2001的粗淀粉含量变化趋势是中部最高,其次是上部,下部最低;郑单958和豫单2002的粗淀粉含量则高低依次为上部、中部和下部;杂交种果穗不同部位的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变化一致,上部(中部(下部;粗脂肪含量的变化没有规律。[结论]为今后推广高品质的玉米新品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12个常用玉米品种为试材,在萌芽期用20%PEG-6000(聚乙二醇-6000)进行室内模拟干旱胁迫,测定20%PEG-6000处理与对照的发芽势、发芽率以及相关形态指标,通过发芽势、发芽率、胚根长、胚根干物质重、贮藏物质运转率的相对值及种子的萌发抗旱指数GRDI来计算各品种的隶属函数平均值,综合评价这12个品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玉米品种抗旱性大小排序为:LN1现丰968农华101金海5号郑单958东单80青农8号川单14号农大108青农105中单808蠡玉16;LN1和现丰968是典型抗旱类型品种,农华101、金海5号、郑单958、东单80是较抗旱类型品种,其它品种为不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5.
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凯  缪勇  邵正飞 《农学学报》2014,4(12):33-37
为有效地实施玉米害虫的综合治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安徽淮北玉米产区33 个常用玉米品种对玉米螟的抗虫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抗螟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同一品种在心叶期和穗期的抗螟性强弱亦不相同。在玉米心叶期,‘中农大311’、‘中科11’、‘登海3 号’、‘东单80’、‘蠡玉16’、‘郑单23’、‘济单8号’、‘滑玉13’等8个品种的抗螟性较强。在玉米穗期,‘浚单20’、‘齐单1号’、‘中科4号’、‘农大108’、‘鲁单6018’等5 个品种的抗螟性较强。心叶期和穗期的综合抗螟性较强的10 个玉米品种排序为‘中农大311’、‘中科4号’、‘济单8号’、‘郑单23’、‘郑单958’、‘齐单1号’、‘中迪985’、‘农大108’、‘蠡玉16’、‘登海3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更好地选择光合性能好、物质生产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对东北地区常见8个玉米品种的光合指标和产量进行研究,为生产中选择高光效玉米品种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13年在吉林省梨树县进行,在拔节期和吐丝期测定吉单27、穗禾369、先玉335、迪卡516、利民33、农华101、郑单958、京科968玉米品种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叶绿素含量,在成熟期分析玉米品种的光合效率及产量变化。[结果]在8个品种中,除京科968、迪卡516、利民33的平均光合速率在8.04~14.87μmol/(m2·s)外,其他玉米品种的平均光合速率在16.96~23.53μmol/(m2·s);郑单958、利民33、迪卡516、先玉335的籽粒产量较高,大于8 372 kg/hm2,其余品种的产量在7 111~7 973 kg/hm2。[结论]郑单958、先玉335、利民33、迪卡516适宜在东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不同密度下玉米郑单958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庆文  吴桂丽  阎立波  陈建新  魏东  黄智鸿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71-16172,16174
[目的]探讨高产玉米品种郑单958在不同密度下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的变化。[方法]在自然条件下,测定郑单958在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干物质积累。[结果]不同密度下,叶面积在抽雄期都达到最大值;而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与生育进程间呈"S"型生长曲线。[结论]在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和最终积累量方面都表现出种植密度①〉种植密度②〉高于种植密度③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低温胁迫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郑单958、京科968、先玉335、农大108、京农科728和正大615为试验材料,在玉米苗期进行低温胁迫,分别在0、2、4d采集玉米植株样品进行测定,通过比较玉米幼苗株高、株重、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研究低温对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25℃)和低温胁迫(5℃)的培养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的株高均高于先玉335、郑单958、正大615和农大108,其中京科968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玉米幼苗.5℃低温胁迫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的株重显著高于先玉335、郑单958、正大615和农大108.低温胁迫(5℃)0、2和4 d条件下,京科968和京农科728种子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脯氨酸均低于其他基因型玉米幼苗,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基因型玉米幼苗间呈相反趋势,在低温胁迫4d后优势更明显.在低温胁迫下,京科968、京农科728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该研究为解决目前玉米生产中遇到的低温冷害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20,(5):43-47
[目的]优良的高产品种通常被证明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营养元素的配置利用及变化的环境具有较强的抗(耐)性和适应性。[方法]以4个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先玉335、鼎优919和伟科702为材料,对其抗倒性、不同温度下的花粉活性、抗旱棚内的全程干旱胁迫及不同氮处理(0和150 kg/hm~2)进行测定和调查,比较分析和评价品种间抗逆性的差异。[结果]成熟期抗倒性的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抗倒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鼎优919、郑单958、伟科702、先玉335,其中鼎优919的倒伏率最低,抗倒性最强。不同温度下花粉活力的试验结果表明,先玉335花粉对高温最敏感,鼎优919和郑单958表现较强的抗高温特性。干旱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先玉335对干旱最敏感,鼎优919、郑单958和伟科702表现出中等的抗旱能力。低氮胁迫的结果表明,鼎优919和先玉335表现出较强的氮利用能力和中等的耐低氮能力,伟科702两项指标均为中等,郑单958为弱。[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品种的推广利用、抗逆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干旱条件下,选用郑单958和农大108为供试材料,在不同种植方式(平作、垄作和起垄覆膜)及不同种植粒数(单粒和双粒播种)下,研究其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相同品种间,起垄覆膜在拔节至灌浆期,耗水量大于平作和垄作,灌浆至成熟期,耗水量小于平作和垄作;整体上,郑单958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农大108;种植粒数处理之间没有差异。因此,采用起垄覆膜方式,选用合理品种,是提高玉米抗旱性和保证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4个不同水分梯度下对17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产量、抗旱指数和收获指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梯度间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雨养条件下(耗水325.6 mm),农大108、中玉9号和东单60等3个品种的产量均值较其他14个品种平均值高980.2 kg/hm2,增产率为27.5%;在耗水363.6、421.6、469.1 mm条件下,先玉335和郑单958等2个基因型品种产量均值较其他15个品种分别高17.31%、22.17%和18.25%。各基因型品种的抗旱指数有明显差异,不同水分梯度下的抗旱指数与雨养条件下的产量水平紧密相关。先玉335的抗旱指数虽然处于中等水平,但由于其丰产性和适应性好,生产上应用广泛,由此证明:抗旱指数达到中等水平时,既有一定的抗旱性亦有较好丰产性,极端水分条件下的抗旱性没有生产意义,同时先玉335的收获指数可达到60%左右。在研究的17个品种中为最高,说明其光合同化物转化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8%黄腐酸与20%福克种衣剂复配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方法]以农大108、郑单17、郑单958、安玉5号和洛玉1号5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将8%黄腐酸与20%福克种衣剂按1∶1的比例复配后,按药种比1∶50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采用室内发芽试验,研究复配后的种衣剂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供试的5个玉米品种经复配种衣剂包衣后,与未包衣原品种对照相比,发芽率、发芽值和发芽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提高了3.4%~5.9%、19.71%~27.86%和9.27%~16.45%。[结论]8%黄腐酸与20%福克种衣剂复配的种衣剂可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值和发芽指数,从而提高玉米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吕艳杰  包岩  于海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087-14088
[目的]为建立高效的玉米光合生产体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紧凑型玉米(先玉335和郑单958)与平展型玉米品种(长城799和通吉100)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解析紧凑型玉米群体的冠层结构特性,比较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果]先玉335和郑单958茎叶夹角表现为:下层叶〉中层叶〉上层叶,长城799和通吉100茎叶夹角表现为:中层叶〉下层叶〉上层叶。紧凑型玉米品种上部茎叶夹角小,群体透光率较好,有利于增加叶面积指数;下部茎叶夹角相对较大,可充分利用光能;生育后期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较强的生理活性,能够充分利用生育后期的光能资源,延长灌浆期,从而制造更多的干物质,为高产奠定基础。先玉335的产量最高,为13 716.3 kg/hm^2,紧凑型玉米品种与平展型玉米品种产量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结论]为探索合理的群体布局及保证玉米高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和耗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密度条件下,用农大108和郑单958为材料,分析了两者的产量形成和耗水量之间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同等密度条件下,郑单958产量高于农大108,并随着密度的增加,郑单958与农大108之间的产量差异增大,郑单958在高密度下产量优势更加明显;低密度下,农大108穗粒数多,郑单958百粒重大,两者产量差异不大;高密度下,郑单958的穗粒数、百粒重均高于农大108,增加密度对郑单958形成产量更有利。从干物质积累和转化的角度分析表明,低密度下,郑单958增产途径主要来源于提高收获指数;高密度下,生物量增加和收获指数提高是郑单958产量高于农大108的主要原因。在试验密度范围内,农大108和郑单958的耗水量在390-422mm,密度相差1倍左右情况下,生育期耗水量相差约30mm,耗水量差异主要来源于出苗至大喇叭口生育阶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夏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行距配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计不同的品种(登海661、郑单958和先玉335)、密度(67 500和90 000株/hm~2)和行距配置(40 cm+80 cm和60 cm+60 cm)构建不同的冠层结构,研究密度和行距配置对不同玉米品种冠层结构、功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同品种对于密度和行距配置的调控响应不一致。登海661在90 000株/hm~2、大小行种植,郑单958、先玉335均在90 000株/hm~2、等行距种植时形成的冠层较合理,表现为产量、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夏玉米的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含水量及其对机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含水量及其对机收影响。[方法]本文以郑单958、先玉335、弘大8号和蠡玉16为材料,对其籽粒干物质积累、含水量随授粉后天数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探讨了郑单958和蠡玉16籽粒含水量对机械收获的影响。[结果]夏播时郑单958和蠡玉16在授粉后51天左右达到生理成熟,先玉335和弘大8号在授粉后58天左右达到生理成熟;夏播玉米获得高产的收获适期,郑单958和蠡玉16在授粉后51天以上,先玉335和弘大8号在授粉后58天以上;达到生理成熟时郑单958、先玉335、弘大8号和蠡玉16籽粒含水量分别为33.74%、28.86%、32.05%和35.24%;郑单958和蠡玉16籽粒含水量在生理成熟含水量时采用机械收获,其籽粒损失率符合机械作业质量指标规定的范围(籽粒损失率0.84%≤2%),籽粒破碎率未达机械作业质量指标规定的范围(籽粒破碎率10.12%1%),说明郑单958和蠡玉16品种在生理成熟时不适合使用全喂入式联合收获籽粒机进行收获。[结论]为了给improving the maize harvest index under delayed harvesting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徐韶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16-3217,3220
[目的]揭示玉米(Zea mays L.)光合生理指标和产量间的关系,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及合理密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研究了3个春玉米品种(紧凑型品种铁研124和郑单958,半紧凑型品种丹玉39)在4.5万、6.0万、7.5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灌浆期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变化.[结果]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有负影响;铁研124与郑单958在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丹玉39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铁研124与郑单958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负相关;丹玉39的群体产量与单株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正相关.[结论]郑单958与铁研124的产量增加得宜于群体数量的增加,适宜密植.丹玉39主要来源于单株产量,不适宜密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玉米品种之间的抗虫性差异,制定适宜的防治措施。[方法]在自然感虫条件下,对辽宁广泛种植的16个玉米品种进行田间抗虫性调查。[结果]丹玉2151、东单16、东单60、连玉19、丹玉46、沈试31的一代螟食叶级别为1~3级,海禾10、沈试29、丹玉39、海禾13、沈单13食叶级别为3.1~6.0级。沈单17、连玉15、沈单13、铁单10、铁单12、东单7的雌穗被害率达50%以上,沈试31、丹玉2151、东单16的雌穗被害率在30%以下,其余品种的雌穗被害率在31%~49%。沈试31茎蛀孔数仅为1.68个,丹玉2151、东单60茎蛀孔数为2~3个。沈单17、铁单10、铁单12、东单7产量与沈试31、丹玉2151差异显著。[结论]不同玉米品种间抗螟性有差异,多数感二代螟。沈试31、丹玉2151、东单16、东单60、单60、连玉19、丹玉46、海禾10和沈试29抗一代螟,对二代螟也有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