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农杆菌介导,将外源基因雪花莲凝集素酶基因导入枸杞细胞,获得新的抗蚜虫品种.本文就抗蚜虫转基因枸杞新品种培育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抗蚜虫转基因枸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对蚜虫具有明显抗性的基因-雪花莲外源凝集素酶基因,用宁杞1号的幼叶、幼茎、幼根与携带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后,将其转移到含有6-BA0.5MG/l NAA 1mg/L 60mg/L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10-15d后将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6-BA0.5mg/L NAA0.01mg/L 60mg/L卡那霉素的MS分化培养基中,培养20-30d,在侵染外植体的愈伤组织上出现小芽,当芽长到1.5-2cm时将其切下转入6-BA0.01mg/L NAA0.2mg/L 30mg/L卡那霉素的MS生根培养基中进一步筛选并使转化体生根,获得完整的抗蚜虫转基因枸杞。将获得的完整植株进行PCR分析检测,发现雪花莲外源凝集素酶基因已经整合到枸杞植株染色体上,片段大约在500Pb,其转化率为65.1%。  相似文献   

3.
番茄抗根结线虫Mi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前国际上从番茄中发现了8个抗根结线虫基因,其中3个抗性基因Mi-1、Mi-3和Mi-5分别定位在番茄第6染色体和12染色体上,已经克隆出的Mi-1基因与其他植物抗病基因具有相似性,Mi基因与抗蚜虫的基因(Meu-1)密切相关,抗线虫Mi基因介导了对马铃薯蚜虫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2001年6月进行了人工饲养龟纹瓢虫对枸杞蚜虫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饲养龟纹瓢虫对枸杞蚜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浸渍法对宁夏枸札种植区四个县的枸杞蚜虫进行了抗药性测定表明:宁夏枸杞蚜虫对2.5%功夫乳油等菊酯类农药普遍产生抗性;其中以中宁县郭庄枸札蚜虫抗最高,达360倍;对常用药氧化乐果,各地区也表现出不同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用了三种菊酯类农药敌杀死、灭扫利、功夫乳油和大田常用农药氧化乐果对宁夏中宁县郭庄枸杞蚜虫进行了抗性测定。其结果:从1985年1995年枸杞蚜虫对敌杀死、灭扫利的抗性发展最快,分别达2738.06及1122.56倍,其次为功夫,抗性达305倍。分析了抗性发展的原因,提出了减缓枸杞蚜虫产生抗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香茅油(Citronella oil)对枸杞蚜虫(Aphis sp.)的毒力及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 E)和Na~+-K~+-ATPase活性的影响,为寻找无公害防治枸杞蚜虫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玻璃管药膜法进行生物测定,评估其对枸杞蚜虫的毒力。测定其对蚜虫离体ACh E和Na~+-K~+-ATPase活性的影响。香茅油的LC50为11.97m L/L,对枸杞蚜虫离体ACh E和Na~+-K~+-ATPase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Na~+-K~+-ATPase活性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香茅油对枸杞蚜虫有触杀毒力,对枸杞蚜虫离体ACh E和Na~+-K~+-ATPase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晓庆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442-2445
通过室内研究发现,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对枸杞蚜虫(Aphid sp.)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型模型,成虫24 h最大捕食量为135.60头;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幼虫均捕食枸杞蚜虫,其中以4龄幼虫捕食量最大,24 h捕食量153.84头。环境温度25℃为异色瓢虫的最适捕食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的捕食量明显下降。异色瓢虫的捕食量受种内干扰影响,随着异色瓢虫密度的增加,单头平均捕食量呈下降趋势。蚜虫的空间分布影响异色瓢虫的捕食,随枸杞枝叶数的增加,异色瓢虫捕食量下降。异色瓢虫对枸杞蚜虫有较强选择性,存在枸杞蚜虫与枸杞木虱两种捕食对象的情况下,异色瓢虫倾向于选择捕食枸杞蚜虫,Cain指数D值大于2。  相似文献   

9.
国家科技部地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抗蚜虫转基因枸杞新品种培育研究”,日前通过了农业部专家验收。据“抗蚜虫转基因枸杞新品种培育研究”项目课题有关负责人介绍,蚜虫喜食甜味,是枸杞栽培中主要的虫害。以往的化学防治法使得枸杞农药残留居高  相似文献   

10.
以9种不同基因型枸杞的不同组织(茎、叶、花、果)和不同发育期(FS1~FS5)的果实为试材,选取Act-1/Act-3、Ef1a、Gapdh、H3b、Acx4、Pp2a、Rh37、Samc、Tub为候选内参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RT-qPCR)检测了9个候选基因在不同基因型枸杞的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Delta Ct、RefFinder分析方法,评估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并选择Beat基因验证内参基因。结果表明,Ef1a为不同基因型枸杞的不同组织和5个发育时期果实中表达较稳定的内参基因,Gapdh为表达最不稳定的内参基因;在宁夏枸杞中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为Rh37,其次为Ef1a。进一步采用Beat基因对不同基因型枸杞的不同组织(茎、叶、花、果)和5个发育时期果实中的表达模式进行验证,表明Ef1a、Act-1基因可作为枸杞稳定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对宁夏枸杞种植区吡虫啉的施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表明,枸杞蚜虫是宁夏枸杞种植地区主要的防治对象,而吡虫啉是多年以来防治枸杞蚜虫的最重要药剂之一,枸杞园平均每年施用吡虫啉5~6次,各枸杞种植区吡虫啉施用浓度逐年加大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枸杞蚜虫的特征特性及危害特点,并提出其防治技术,以期为固原市原州区枸杞蚜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枸杞园人工释放多异瓢虫防治枸杞蚜虫,最适合的虫态为蛹;初步确立了天敌控制枸杞蚜虫的最佳密度组合,建立了蛹和卵的释放密度关系式为:y=23.626ln(x)+56.428和y=12.127ln(x)+11.558;枸杞蚜虫发生期内释放多异瓢虫,6天内防效均达到50%以上;12天后的平均防效在枸杞蚜虫发生初期为96.27%,发生盛期为89.47%,发生高峰期为79.95%。  相似文献   

14.
宁夏枸杞蚜虫对2.5%溴氰菊酯抗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浸渍法对宁夏枸札植区从南到北4个县的枸札蚜虫测定表明,枸杞蚜虫对2.5%溴氰菊酯等菊醌类药普遍产生抗性。中宁县老种植区枸札蚜虫抗从1985年到1995年10年提高了2738.06倍,对枸杞防蚜常用药氧化乐果等有机磷农药,各地区之间也表现有不同抗性。  相似文献   

15.
任月萍  刘生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62-5064
通过对枸杞蚜虫(Aphis sp.)的空间分布、田间理论抽样数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枸杞蚜虫和越冬卵在枸杞园为聚集分布并呈负二项分布型,枸杞蚜虫聚集分布是由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越冬卵聚集分布是由环境因素引起;枸杞蚜虫和越冬卵在田间的理论抽样数和样本方差、允许误差有关;样本方差(S2)愈小,允许误差(d′)愈小,无放回理论抽样数愈多;且虫口基数不同,理论抽样数不同;当允许误差设定后,样本方差S2越大,理论抽样数越大。该研究结果为枸杞蚜虫的预测预报和田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1种植物提取物对枸杞蚜虫的拒食和毒杀活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测定了11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枸杞蚜虫的拒食和毒杀活性,结果表明:苍耳、钩腺大戟、蒺藜、狼毒和伏毛铁棒锤提取液对枸杞蚜虫具有明显的拒食活性,狼毒、蒺藜和葫芦巴提取液处理枸杞蚜虫72 h,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其中狼毒毒杀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合适的内参基因是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准确与否的重要前提。选择茄科植物常用的5个内参基因(GAPDH、Actin、EF1α、UBI、18S)为候选基因,以不同浓度NaCl胁迫后的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和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幼苗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qRT-PCR反应,通过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对这些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排序,从而筛选出最适合枸杞试验研究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利用GeNorm软件分析荧光定量结果后发现宁夏枸杞和黑果枸杞中都是Actin和GAPDH基因作为内参基因的表达较稳定;NormFinder软件分析结果发现宁夏枸杞中UBI稳定性最好,而在黑果枸杞中Actin基因最稳定;BestKeeper软件分析得出,在宁夏枸杞和黑果枸杞中均为Actin基因的稳定性最好。综合以上结果,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处理条件下,Actin基因的表达稳定性最好,是最适合用于钠离子胁迫下宁夏枸杞、黑果枸杞qRT-PCR分析研究的内参基因,有利于保证后续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枸杞蚜虫发育的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测定,对枸杞蚜虫世代发育与温度的关系,有效积温和发育起点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枸杞蚜虫在银川地区每年约19.65代.完成一代需有效积温88.36日·度,发育起点温度为8.909℃.7~8月持续高温对枸杞蚜虫种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转双抗虫基因陆地棉的获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抗棉铃虫、蚜虫双抗虫基因导人新疆5个陆地棉品种中,通过PCR特异引物扩增及Slot Blot检测,获得转双抗虫基因陆地棉植株。  相似文献   

20.
介绍枸杞主要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枸杞根腐病、白粉病虫害蚜虫、枸杞木虱、枸杞锈螨、枸杞瘿螨、枸杞负泥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