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梁慧珍  李卫东 《大豆科学》2005,24(4):256-259,F0003
首次发现大豆突变体HNL002具有双花柱、柱头外露、花药退化、花药距柱头的距离远和不育五种突变聚集在一起的特征.细胞学鉴定结果:花丝短,柱头、花柱和果柄长,双花柱外露时花的顶部有一小孔,呈开放状.花药少且开裂性差.开花时花药较明显地低于柱头而围绕于子房的四周,自花授粉难,植株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育.基因遗传结果:不育由细胞核隐性基因控制,柱头外露和不育表达是一主效隐性基因和多个微效(修饰)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温可使花丝扭曲变异,拉长柱头与花药的距离,降低结荚率;柱头外露的果柄越长其柱头外露的长度也愈长;柱头外露的基因型明显的表现为长柱头、长花柱和长粒型.该研究为大豆"三系"和"两系"的直接利用提供育种资源,促使杂交大豆走向大规模商业化.  相似文献   

2.
棉花柱头外露材料在杂交制种中利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金林  张天真 《中国棉花》2001,28(5):29-30
棉花柱头外露亦称开放花蕾或雌雄异熟 ,即为棉株在现蕾 7天后 ,柱头就外露 ,而雄蕊仍被花瓣包裹在花冠内 ,直到开花才露出散粉。这一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自交或异交均能结实。因此 ,它可作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遗传工具。肖杰华(1 986)在海陆杂种 F2 代中发现该材料 ,通过定向选择 ,选出陆异 1号种质 ,并对其利用性能、授粉时期及授粉方法等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李育强等(1 986)将隐性无腺体基因 gl2 gl3导入到陆异 1号中 ,培育出无腺体指示性状标记的柱头外露系 E-81。前人的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该种质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应用的…  相似文献   

3.
泗棉3号柱头外露系的选育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而成的花蕾突变体——棉花柱头外露种质尚存在成铃率低,铃小和经济性状欠佳等生产问题,影响杂种优势的强度,因此,只有通过杂交、自交和定向选育,将柱头外露性状转育到丰产品种上,才能为棉花柱头外露杂交棉的利用提供具有较大杂种优势基础的亲本.它是新两系杂交棉成败的关键性工作.通常是采用一次杂交选育法来进行柱头外露系的转育.本文就新转育的泗棉3号柱头外露株(系)与双亲在农艺和经济性状的改进效果进行探讨,为今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籼型三系保持系58B(高柱头总外露率,达85.47%)作父本与粳稻日本晴(低柱头总外露率,仅3.33%)杂交构建F2代分离群体。利用亲本间有多态性的113对SSR标记对F2代群体各单株进行基因型分析,同时对柱头双边外露率、柱头单边外露率和柱头总外露率3种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并对上述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柱头外露率各性状在F2群体中均呈连续分布,表现为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13个与柱头外露率相关的QTL,分布于第1、2、3、4、5、7、8、10和12染色体上,柱头双边外露率、柱头单边外露率和柱头总外露率分别检测到4、5和4个QTL。除qDPES8之外,其余12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高柱头外露父本58B。其中,柱头双边外露率位点qDPES1和柱头单边外露率位点qSPES1均定位在第1染色体的RM449-RM466区间内,分别解释了14.15%和9.56%的表型变异率,此位点可能是新的QTL位点,为进一步克隆和解析新柱头外露率QTL的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水稻柱头外露率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柱头外露率的50S作母本,低柱头外露率的三系粳稻保持系连B作父本杂交,种植F2群体,调查单株调查柱头外露率,分析表明群体柱头外露率值接近正态分布;以SSR标记建立了该群体的基因分子连锁图谱,使用该群体分子连锁图谱进行柱头外露率的QTL分析,共检测到3个控制水稻柱头外露率的QTL(qPES-3,qPES-9,qPES-12),分别位于第3、第9、第12染色体,其增效基因均来自50S。并对选育高柱头外露率粳稻保持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棉花雌雄异熟系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雌雄异熟系柱头外露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其柱头较常规陆地棉高5~10mm,且雄蕊退化,自交成铃低,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自交成铃率,不去雄直接授粉异交率高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5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分别对其柱头外露率、柱头长度、柱头宽度、柱头面积和柱头体积以及柱头活力等指标进行了观察测定,并以柱头外露率作为首要指标进行排序,得出了参试光温敏核不育系材料柱头综合性状表现结果,依次为F168S、信矮10-4S、矮青34S、广占63-4S、信丰9826S。  相似文献   

8.
【目的】柱头外露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一个重要性状。本研究旨在初步鉴定控制柱头外露率的QTL。【方法】以高柱头外露率粳稻两系不育系大S×低柱头外露率热带粳稻品系D50的F_2群体及海南陵水、浙江杭州两地重复种植的F_(2:3)群体为材料,考查F_2群体及陵水、杭州两地两次重复F_(2:3)群体单边柱头外露率(PSES)、双边柱头外露率(PDES)和柱头总外露率(PES)。【结果】相关分析表明,单边柱头外露率、双边柱头外露率和柱头总外露率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根据构建的大S×D50 F_2群体遗传连锁图谱,QTL分析检测到水稻柱头外露率QTL 21个,分布于第1、2、3、4、6、7和12染色体上,贡献率变幅为0.1%~57.6%,除个别贡献率极低的位点外,绝大部分QTL加性效应来自于高值亲本大S。其中位于第4染色体和第12染色体的两个位点q PDES4,q PES12在F_2和两次重复F_(2:3)群体中均检测到,贡献率分别达17.86%和16.98%。位于第3染色体的q PES3位点在陵水、杭州两次F_(2:3)群体中重复检测到,贡献率高达25.6%。【结论】检测到的QTL,有些与其他学者报道的处于同一位置,有些则是新的柱头外露率QTL。这些水稻柱头外露率QTL为今后柱头外露率基因精细定位、克隆、以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选育高柱头外露率粳型不育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稻柱头外露率遗传分析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柱头外露率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并有质核互作效应。群体改良能够影响柱头外露率性状表达。对柱头外露率的遗传机理及QTL定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大豆育种     
多数杂种F_1种子都是通过手工去雄与授粉而得到的。与杂交有关的大豆花器官为萼片、花瓣、柱头和花药。当花芽初见时,只能看到绿色花萼,以后随着花的发育花瓣冒出花萼,展开为一朵小花。在展开的花瓣里有十个药围着一个雌蕊。雌蕊有一个柱头,尖端接受花药的雄性细胞(花粉)。柱头发育至少要比花药早熟一天,雌雄二性在发育上相差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海岛棉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14份新疆海岛棉地方性品种的17个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7.66%,基本能保持17个性状中绝大部分性状的信息量。以前6个因子为综合指标对14份海岛棉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4大类,而且每一类都表现出自己的特征。育种中可依据海岛棉群体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采取有重点的逐步改良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2.
庄文远 《中国稻米》2001,7(4):28-28
两优2186系福建省农科院杨聚宝博士及其研究人员经过13年的潜心研究选育的两系籼粳杂交新组合 ,并以其特有的优质、高产、抗病、高纯度等优点 ,在全省各地多年多点的示范种植中表现突出。2000年全省种植1.34万hm2、我镇推广133.3hm2,获得丰收 ,深受广大农民好评。一、形态特征和产量表现1.主要性状株高105cm,分蘖力中等 ,株型适中 ,剑叶较宽长 ,后期转色好。每穗150粒左右 ,结实率87%以上 ,千粒重29g左右 ,省区试平均单产488.7kg/667m2,比汕优63增5.85%。1998~2000年连…  相似文献   

13.
简化整枝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长江中下游棉区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三产业和城市转移的形势.提出以不摘顶心、并结合化学调控为棱心内容的简化整枝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摘顶心处理相比,简化整枝显著地增加了单株果枝数、果节数和结铃数.同时也使单铃籽棉重有所增加,而对衣分、籽指、衣指和棉铃经济系数未产生任何不良效应。在棉花常年的打顶期向棉株喷洒化学调控荆。抑制冠层上部果枝外围无效果节的生长。实现棉株的自然对顶,促进有效开花结铃期内多结铃.从而实现棉花生产的省工、高产和高效益。  相似文献   

14.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DPS统计软件对18个花生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考种数据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荚果数变异系数较大。主茎高与侧枝长、百果重与百仁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果产量与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均呈正相关,与出米率呈负相关。18个花生品系因参与聚类的性状组合不同而聚类结果各异,综合性状的聚类在D2=5.91水平下分为4大类,其中第一类(1号和13号品系)和第四类(8、11、18)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大豆蛋白凝胶性在制备过程中的控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工业化生产实际,总结了大豆凝胶性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技术,分析和确定了相关要素和工艺参数,为工生化生产提出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豆品种主要性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大豆对光、温、水等条件反映比较敏感,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在同一地区,主要性状表现差异很大。通过在延安地区的引种及栽培研究证明,年降雨及降雨分布对大豆的主要性状特别是有效荚数影响较大,在大豆品种引进和栽培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时应分析的方法对4个陆地棉亲本及其10个F2代组合共14个材料的16个主要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因子距离探讨了材料与性状的关系。结畏表明:对应分析能有效地揭示性状间、品种间、性状与品种间的关系。经分析影响单株产量性状的主要因子是单株有效铃数、单铃重、籽指、衣指。由聚类分析可将供试的14个陆地棉材料划分为3个不同遗传差异的类群。  相似文献   

18.
对水稻的经济性状和穗部性状与稻米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出糙率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负相关;垩白大小与生育天数呈正相关,与单株的生物产量和谷重呈负相关;粒宽与生育天数、株高和单株草重有较大的负相关,与单株谷重有较大的正相关;胶稠度与生育天数和株高有较大的正相关。糙米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垩白率与每穗实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结实率、秕粒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垩白大小与穗数、每穗实粒数、二次枝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结实率、每穗秕粒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垩白度与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秕粒数、二次枝梗数、一次枝梗数呈显著的正相关;透明度与穗数、秕粒、结实率、实粒、千粒重都有较大的相关性。各穗部性状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品质性状与水稻的其它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朱明华 《江西棉花》2002,24(6):24-25
科棉1号(原名YH1)由西南农业大学育成,江苏省科腾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于1998年引进,200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海门市引进该品种试种,结果平均单产籽棉5841kg·hm-2,皮棉2107 5kg·hm-2,2002年在海门市推广种植面积330hm2以上。1 主要特征特性1 1 株型 科棉1号株高中等为105~110厘米;植株塔型,株型疏朗,层次分明,通风透光性好;叶片中等大小,叶色绿;果枝一般为16~18台,果枝较长,总果节多,平均单株果节75~85个。1 2 经济性状 科棉1号结铃性强,结铃率平均为34 5%,且上中下三部桃分布均匀;棉铃为长…  相似文献   

20.
用物性测定仪测定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叙述了物性测定仪在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测定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