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玉米—豆粕型饲粮研究肉公雏对三碱基氯化铜(TBCC)、铜氨基酸螯合物(CuAA)、铜蛋白盐(CuPro)或硫酸铜(CuSO4)的生物利用率。在基础饲粮(Cu14mg/kg,DM基础 ,实测值)上 ,TBCC、CuAA、CuPro、CuSO4 的铜添加水平依次为150mg/kg、300mg/kg、450mg/kg,试验3周。结果表明 ,铜源和铜水平对试鸡体重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以CuSO4 为参比标准 ,铜添加水平或日粮铜摄入量为自变量 ,经对数转换后肝铜积累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按斜率法综合求测铜源生物利用率为 :CuSO4 100 % ;TBCC112.4 % ;CuAA127.7 %(P<0.01) ;CuPro99.3 %。结果表明TBCC或CuPro生物利用率与CuSO4同效 ,但CuAA生物利用率比CuSO4 高。该试验提供了评定肉鸡有机铜源生物利用率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国外科技     
比较评估肉鸡羟基氯化铜和硫酸铜生物学效价 摘要:本研究旨在采用小麦-豆粕为基础日粮,比较羟基氯化铜(CH)与硫酸铜(CuSO4)添加水平对的肉鸡在生长发育、胴体品质,胫骨性能和矿物质浓度的影响。选择308只1日龄公雏鸡随机分配到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设基础饲粮不添加铜作为阴性对照组,基础日粮以硫酸铜形式添加15和200 mg Cu/kg,基础日粮以羟基氯化铜添加15、50、100、150和200 mg Cu/kg。试验期分为1-14日龄和14-35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硫酸铜形式添加15 mg Cu/kg组的肉鸡体重和料肉比(FCR)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羟基氯化铜形式添加15 mg Cu/kg组肉鸡FCR阴性对照组(0-35天;P< 0.05)。硫酸铜形式添加200 mg Cu/kg组,羟基氯化铜形式添加200 mg Cu/kg组肉鸡日增重增加且FCR降低(P<0.01)。根据折线回归模型估测,以日增重和FCR作为评价指标,饲粮羟基氯化铜形式铜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109.5和72.3 mg Cu/kg。饲粮铜源或水平对肉鸡胴体品质无影响(P> 0.05)。羟基氯化铜形式添加150 mg Cu/kg组肉鸡胫骨灰分含量最高,而硫酸铜形式添加200 mg Cu/kg组肉鸡胫骨灰分含量最低。与硫酸铜形式添加200 mg Cu/kg组,羟基氯化铜形式添加200 mg Cu/kg组肉鸡十二指肠粘膜Cu含量更高(P<0.001)。总之,在促生长营养剂量和药理剂量水平上来看,羟基氯化铜作为补充铜源在促进生长方面比硫酸铜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饲料铜来源和水平对仔猪血清学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旨在研究饲料铜来源和水平对仔猪血清学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探讨用低剂量氨基酸螯合铜替代高铜的可行性。试验选用216头体重为(14.31±1.61)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9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硫酸铜、甘氨酸螯合铜和蛋氨酸螯合铜日粮30 d,测定仔猪血清学指标、生长性能及腹泻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铜水平低于100 mg/kg时,血清铜含量随铜水平的提高有升高的趋势,100 mg/kg甘氨酸螯合铜组的猪血清铜含量最高,250 mg/kg硫酸铜的血清铜含量最低,在同一铜水平下氨基酸螯合铜组的血清铜含量高于无机铜组。50 mg/kg蛋氨酸螯合铜组血清中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水平最高(P<0.05),添加甘氨酸螯合铜或蛋氨酸螯合铜可提高血清胃泌素的水平,显著高于硫酸铜组(P<0.05),甘氨酸螯合铜降低了血清皮质醇含量(P<0.05)。100 mg/kg甘氨酸螯合铜和50 mg/kg蛋氨酸螯合铜的生长性能与250 mg/kg硫酸铜组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的料肉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腹泻方面,100 mg/kg甘氨酸螯合铜和250 mg/kg硫酸铜组的腹泻率最低(P<0.05)。试验结果证明了高铜的促生长作用可能与提高采食量、促进生长相关激素的分泌、提高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关,100 mg/kg甘氨酸螯合铜组可起到一定的替代效果,50 mg/kg蛋氨酸螯合铜组可能具备较高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采用小麦-豆粕为基础日粮,比较羟基氯化铜(CH)与硫酸铜(Cu SO4)添加水平对的肉鸡在生长发育、胴体品质,胫骨性能和矿物质浓度的影响。选择308只1日龄公雏鸡随机分配到8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设基础饲粮不添加铜作为阴性对照组,基础日粮以硫酸铜形式添加15和200 mg Cu/kg,基础日粮以羟基氯化铜添加15、50、100、150和200 mg Cu/kg。试验期分为1-14日龄和14-35日龄2个阶段。结果表明,硫酸铜形式添加15 mg Cu/kg组的肉鸡体重和料肉比(FCR)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羟基氯化铜形式添加15 mg Cu/kg组肉鸡FCR阴性对照组(0-35天;P0.05)。硫酸铜形式添加200 mg Cu/kg组,羟基氯化铜形式添加200 mg Cu/kg组肉鸡日增重增加且FCR降低(P0.01)。根据折线回归模型估测,以日增重和FCR作为评价指标,饲粮羟基氯化铜形式铜最佳添加水平分别为109.5和72.3 mg Cu/kg。饲粮铜源或水平对肉鸡胴体品质无影响(P 0.05)。羟基氯化铜形式添加150 mg Cu/kg组肉鸡胫骨灰分含量最高,而硫酸铜形式添加200 mg Cu/kg组肉鸡胫骨灰分含量最低。与硫酸铜形式添加200 mg Cu/kg组,羟基氯化铜形式添加200 mg Cu/kg组肉鸡十二指肠粘膜Cu含量更高(P0.001)。总之,在促生长营养剂量和药理剂量水平上来看,羟基氯化铜作为补充铜源在促进生长方面比硫酸铜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酷蛋白铜对仔猪生长及血清铜蓝蛋白和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体重 2 0kg左右杜长大仔猪 90头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饲喂添加 5 ,2 4 0mg/kg铜 (CuSO4·5H2 O)和5 0mg/kg酪蛋白铜的饲粮 ,试验期 3 0d ,试验第 1 5d和结束时对猪只称重 ,探讨酪蛋白铜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并对血液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与 5mg/kg硫酸铜组相比 ,在生长前期 ,2 4 0mg/kg硫酸铜 (高铜 )的促生长效果最佳 ,日增重提高了 1 2 .3 %(P <0 .0 5 ) ,酪蛋白铜组日增重提高了 9.5 %(P <0 .0 5 ) ,但在生长后期 ,酪蛋白铜促生长作用超过了高铜 ,日增重提高了 1 7.0 %(P <0 .0 5 )。就整个生长期而言 ,酪蛋白铜的促生长效果最佳 ,日增重提高了 1 3 .6 %(P <0 .0 5 )。高铜明显降低了饲料转化率 ,降幅为 9.5 %(P <0 .0 5 ) ;高铜和酪蛋白铜组铜蓝蛋白活性分别提高了 3 4 .2 8%和 3 5 .71 %(P <0 .0 1 ) ,SOD分别提高 76 .4 %和 80 .8%(P <0 .0 1 )。由此可见 5 0mg/kg酪蛋白铜可显著影响猪的生长及血清相关指标水平 ,达到高剂量硫酸铜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同铜源和水平对生长猪组织铜含量和含铜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54头体重约17 kg杜长大生长猪进行试验,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铜源、不同水平铜对猪血液生化指标及组织铜沉积的影响。试验猪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各处理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添加以氨基酸铜(Cu-AA)、硫酸铜(CuSO4)和碱式氯化铜(TBCC)为铜源的铜10、150和250 mg/kg的日粮。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不同铜源、不同剂量铜,猪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肝、肾铜含量随铜添加水平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在心肌铜含量方面,添加250 mg/kg铜水平显著高于添加10和150 mg/kg铜水平(P<0.01); 高剂量铜可显著提高血清铜兰蛋白活性(P<0.01),添加150 mg/kg铜可显著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硫酸铜源可显著降低肌肉铜含量(P<0.01),氨基酸铜源可显著提高血清铜兰蛋白活性(P<0.01)。  相似文献   

7.
酪蛋白铜对仔猪生长及血清铜蓝蛋白和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体重 2 0kg左右杜长大仔猪 90头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饲喂添加 5 ,2 4 0mg/kg铜 (CuSO4·5H2 O)和5 0mg/kg酪蛋白铜的饲粮 ,试验期 3 0d ,试验第 1 5d和结束时对猪只称重 ,探讨酪蛋白铜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并对血液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与 5mg/kg硫酸铜组相比 ,在生长前期 ,2 4 0mg/kg硫酸铜 (高铜 )的促生长效果最佳 ,日增重提高了 1 2 .3 %(P <0 .0 5 ) ,酪蛋白铜组日增重提高了 9.5 %(P <0 .0 5 ) ,但在生长后期 ,酪蛋白铜促生长作用超过了高铜 ,日增重提高了 1 7.0 %(P <0 .0 5 )。就整个生长期而言 ,酪蛋白铜的促生长效果最佳 ,日增重提高了 1 3 .6 %(P <0 .0 5 )。高铜明显降低了饲料转化率 ,降幅为 9.5 %(P <0 .0 5 ) ;高铜和酪蛋白铜组铜蓝蛋白活性分别提高了 3 4 .2 8%和 3 5 .71 %(P <0 .0 1 ) ,SOD分别提高 76 .4 %和 80 .8%(P <0 .0 1 )。由此可见 5 0mg/kg酪蛋白铜可显著影响猪的生长及血清相关指标水平 ,达到高剂量硫酸铜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评估母猪饲料中添加两种不同水平螯合态的有机铁对仔猪生长性能和改善仔猪贫血效果的研究。选取体重相近、胎次相近、遗传结构一致、健康的二元杂母猪30头,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1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硫酸亚铁100 g/kg;处理组2、3、4、5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甘氨酸亚铁80 g/kg和100 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铁80 g/kg和100 g/kg。结果表明,母猪饲料中添加有机铁甘氨酸亚铁100 g/kg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铁80 g/kg可提高21日龄断奶仔猪体重,分别提高12.26%和10.3%;母猪饲料中添加有机微量甘氨酸亚铁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铁可改善母猪生产时和产后21日龄以及仔猪初生和断奶后体内血液红细胞数量(RBC)、血液平均红细胞的体积(MCV)和血液中红细胞压积(HCT),其中母猪日粮中添加甘氨酸亚铁80 g/kg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铁100 g/kg组仔猪血液红细胞数量(RBC)在初生和21日龄断奶分别提高6.06%和9.29%;母猪饲料中添加有机微量甘氨酸亚铁和复合氨基酸铁都可提高母猪初乳和常乳中乳铁的含量,其中添加甘氨酸亚铁100 g/kg和复合氨基酸螯合铁100 g/kg组初乳中铁浓度分别提高276%和346%。综上,通过提高母猪乳中有机铁含量可提高初生仔猪体内的铁储存与代谢以达到仔猪抵抗贫血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铜的来源和水平对生长猪生长性能和粪铜排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平均体重29.6kg的三元杂(杜×大×长)生长猪144头,按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个处理。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mg/kg硫酸铜、200mg/kg碱式氯化铜、100mg/kg小肽铜、100m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铜(以铜含量计)。结果表明:100mg/kg小肽铜和100mg/kg复合氨基酸螯合铜均能有效提高生长猪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其促生长效果与200mg/kg硫酸铜无显著(P>0.05)差异,而粪中铜含量分别下降了36.8%和48.4%(P<0.05)。  相似文献   

10.
蚯蚓对金属元素具有富集作用.为探究微量元素在蚯蚓体内存在形式和含量,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蚯蚓体内铁、铜、锰、锌四种微量元素的总含量和氨基酸螯合态含量.结果表明,蚯蚓体内铁、铜、锰和锌四种元素以氨基酸螯合态形式存在比例达到65%以上,其中氨基酸螯合铁含量为400.45 mg/kg,占铁总含量的86.54%;氨基酸螯合铜含量为13.49mg/kg,占铜总含量的67.50%;氨基酸螯合锰含量为18.65 mg/kg,占锰总含量的65.79%;氨基酸螯合锌含量为358.19 mg/kg,占锌总含量的93.97%.  相似文献   

11.
蚯蚓对金属元素具有富集作用。为探究微量元素在蚯蚓体内存在形式和含量,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蚯蚓体内铁、铜、锰、锌四种微量元素的总含量和氨基酸螯合态含量。结果表明,蚯蚓体内铁、铜、锰和锌四种元素以氨基酸螯合态形式存在比例达到65%以上,其中氨基酸螯合铁含量为400.45 mg/kg,占铁总含量的86.54%;氨基酸螯合铜含量为13.49mg/kg,占铜总含量的67.50%;氨基酸螯合锰含量为18.65 mg/kg,占锰总含量的65.79%;氨基酸螯合锌含量为358.19 mg/kg,占锌总含量的93.97%。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铜对生长期和育肥期阉牛生产性能及皮下脂肪组织中乙酰辅酶 A羧化酶 (ACC)、硬脂酰辅酶 A去饱和酶 (SCD)、解偶联蛋白 2 (UCP2 )和 leptinm RNA表达的影响。将 4 8头分栏饲喂的纯种安格斯阉牛分为 5个处理 :1对照 (不添加铜 ) ;2添加铜 10 m g / kg DM(Cu SO4 提供铜源 ) ;3添加铜 10 mg/ kg DM(氨基酸络合铜提供铜源 ) ;4添加铜 2 0 mg/ kg DM (Cu SO4 提供铜源 ) ;5添加铜 2 0 mg/ kg DM (氨基酸络合铜提供铜源 )。 5 6 d的生长期试验中 ,阉牛以苜蓿干草和玉米为基础日粮 (基础日粮含铜 7.1m g/ kg DM)。紧接着 14 4 d肥育试验 ,阉牛被换成高精日粮 (基础日粮含铜 6 .1mg/ kg DM)。整个试验期间每隔2 8d采集 1次血样。当育肥期试验进行到 112 d时 ,每个处理组任选 3头牛 ,在其尾基部活体采集皮下脂肪组织样品用来分析 ACC、SCD、U CP2和 leptin m RNA的表达。生长期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铜不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育肥期试验结果表明 ,处理 2组阉牛末期体重高于处理 3组 (P<0 .0 5 ) ,平均日增重也趋向于增加 (P<0 .0 5 )。整个试验期内添加铜不影响血清不饱和脂肪酸和胰岛素浓度。但与对照组相比 ,添加铜阉牛背膘有减少趋势。此外日粮铜既不影响皮下脂肪组织中 ACC和 SCD m RNA水平 ,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饲粮中高铜对冬毛期水貂生长发育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以蛋氨酸螯合铜为铜源,在7组(每组10只)146日龄雄性美国短毛黑水貂基础饲粮(含铜23.54 mg/kg)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铜(0、210、220、230、240、250、300 mg/kg),进行50 d的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并分析平均日增重、饲料增重比、脂肪消化率、氮代谢率、净蛋白利用率、氮的生物学效价和血清碱式磷酸酶、谷丙转氨酶、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总蛋白、铜蓝蛋白指标。结果表明:当基础饲粮中铜添加量为210~240 mg/kg时,平均日增重和血液生化指标呈升高趋势;在240 mg/kg时,日增重最快,平均日增重最高为8.48 g/d(P<0.05);超过240 mg/kg时,平均日增重和血液生化指标呈降低趋势。结果提示,以蛋氨酸螯合铜为铜源,在146~196日龄雄性水貂基础饲粮(含铜23.54 mg/kg)中添加铜210~240 mg/kg,可明显促进水貂的生长发育和血清酶活性,在240 mg/kg时,日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最高(P<0.05);超过240 mg/kg可明显抑制水貂的生长发育和血清酶活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特免王”(含18%β-1,3-D葡聚糖)对斑节对虾生长、存活及抗白斑病毒感染的能力。饲料中“特免王”的添加量分别为0g/kg、2g/kg、4g/kg、6g/kg、8g/kg和10g/kg。饲养试验持续35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特免王”(≥2g/kg)显著提高斑节对虾增重、存活和抗白斑病毒感染的能力,降低饲料系数。从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两个指标来看,2g/kg的添加量是足够的。若以成活率为判据,在对虾处于高度抗应激状态下,“特免王”的需要量为2.8g/kg。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斑节对虾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特免王”的最低需要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研究极低盐度条件下(2‰盐度)养殖凡纳滨对虾对饲料中以甘氨酸锰为锰源的锰需求量。以酪蛋白与明胶为基础饲料的蛋白源,以甘氨酸锰为锰源,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10、20、30、60、90 mg/kg的锰,进行为期10周的养殖试验,研究2‰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对饲料锰的需要量。在养殖试验开始前,对凡纳滨对虾虾苗逐步淡化驯养,并投喂不添加锰的基础饲料养殖2周。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对虾成活率没有显著差异,肌肉中的脂肪与蛋白含量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增重率、血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酶)活力、肝胰腺指数及各组织中的铜、锌、铁与锰含量显著性受饲料锰含量的影响。结合对虾增重率与相关生理反应,以甘氨酸锰为锰源时,建议低盐度养殖对虾饲料锰需求量为20 mg/kg。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锰|需求|低盐度|饲料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有机铜、有机锌对肉鸭生长性能、组织器官铜、锌、铁含量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3×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1 08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为42 d。基础日粮为不额外添加铜、锌,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24和36 mg/kg的蛋氨酸螯合铜(以铜元素计)和24、48和72 mg/kg的蛋氨酸螯合锌(以锌元素计)。结果显示:72 mg/kg蛋氨酸螯合锌组肉鸭1~21日龄日增重显著高于添加48 mg/kg蛋氨酸锌组(P<0.05);饲粮添加铜可显著提高肉鸭血清铜水平(P<0.05);饲粮添加铜和锌对肉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饲粮以蛋氨酸螯合锌形式添加72 mg/kg锌可提高1~21日龄肉鸭日增重,以蛋氨酸螯合铜形式添加36 mg/kg铜可提高肉鸭血清SOD活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三个试验中,252头生长肥育猪喂给玉米豆饼基础日粮,或基础日粮添加铜(250mg/kg饲料)。添加铜的日粮又分别加入与不加入硫化铁(500mg/kg),或抗生素(氯四环素55mg/kg或维吉霉素27.5mg/kg)。结果日粮含蛋白16%时,加铜、氯四环素或维吉霉素与对照料相比,日粮重分别提高4.0、4.2和3.4%,每增重1公斤耗料减少0.3、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粉、豆粕和花生饼为蛋白源,液体磷脂和鱼油为脂肪源,配制粗蛋白44%、粗脂肪8%的基础饲料,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V1)、200 mg/kg(V2)和400 mg/kg(V3)的大豆异黄酮。3种实验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重0.78±0.01g的凡纳滨对虾8周。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生长性能均未造成显著影响(P>0.05)。400 mg/kg大豆异黄酮组(V3)体组织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凡纳滨对虾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饲料大豆异黄酮的添加而升高,且V3组显著高于V1和V2组(P<0.05)。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V2组测得最高的肝胰脏SOD水平(P<0.05)。随大豆异黄酮添加,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逐渐降低,V2和V3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含量的大豆异黄酮具有改善凡纳滨对虾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对虾初始平均体重为(2.03±0.01)g]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GMCC No.3755,简称B.S.3755)对其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向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6、00和1 200 mg/kg的B.S.3755,另外,以植物蛋白替代基础饲料中3.5%鱼粉蛋白配制低鱼粉饲料,并向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600和1 200 mg/kg的B.S.3755,共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投喂期为8周。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组对虾成活率在90%以上,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B.S.3755的高鱼粉饲料组,对虾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基础饲料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基础饲料组(P<0.05),其中600 mg/kg B.S.3755添加组的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最高,饲料系数最低。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在添加600和1 200 mg/kg B.S.3755的低鱼粉饲料组与基础饲料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B.S.3755可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血清酸性磷酸酶(ACP)和酚氧化物酶(PO...  相似文献   

20.
选用硫酸铜、甘氨酸铜和碱式氯化铜为铜源,设计配合饲料中添加Cu2 水平分别为11 mg/kg和200mg/kg,对照组添加200 mg/kg硫酸铜,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添加11 mg/kg甘氨酸铜和碱式氯化铜.结果表明,试验组生长猪平均采食量和日增重钧高于对照组,其中甘氨酸铜组分别提高了6.56%和3.32%,碱式氯化铜组分别提高了2.73%和0.42%,但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经济效益分析,添加11 mg/kg甘氨酸铜组的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