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区共管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兴起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证明,社区共管明确了自然资源的权属,具有显的激励作用,能够促进广大村民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2.
后河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介绍了社区共管的概念,对湖北后河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及管理存在的问题、试点社区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和村民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对社区共管模式的引入、实施步骤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我国今后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社区共建共管则是自然保护地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依据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和资料收集分析获得的结果,并结合有关典型案例总结归纳了该区域社区共建共管建设经验,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整合优化保护地、建立完善发展机制、建立健全评估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未来社区发展的实践方向,以期促进区域保护地建设发展,并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社区管理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组织的调查,对保护区社区共管组织的建设和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社区共管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云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随着云南自然保护区数量的不断增加和管理策略的转变,社区共管成为实现云南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针对云南自然保护区开展社区共管的现况、成效和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社区共管实践中存在着对其概念认识不统一、过于强调多方参与而限制了共管主体的识别、责权利难统一制约长效机制的建设、共管对象缺位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角色错位等的共性问题;进而对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来自区内和周边社区各方不断增加的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全球环境基金会(GEF)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采取了对社区自然资源进行共同管理的方法。项目在全国建立8个社区共管示范村,太白山保护区周边的大湾村是其中之一。 社区共管成功的关键是鼓励村民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寻求可以改进当地社区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是甘肃省生态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已是当务之急。但是与此同时,保护区的保护与资源的利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分析了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现状,提出社区共管是协调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赤水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生态经济学理论和协调发展理念,针对森林公园与社区共管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森林公园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共管机制和社区参与模式,并提出共管机制下的社区发展对策,以期为森林公园与社区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执行“中国云南省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经验,对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进行反恩后认为,当地村民懂得自然资源的管理技术,并有管护的有效办法;社区森林既产生经济收益,也产生生态效益;村民主体性并不否认政府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同时指出,村民是社区共管的主要实施者和变革农村社区的决定性力量,坚持社区共管中的村民主体性是社区共管组织可持续性的保障。文章还介绍了该项目实施的社区保护与发展基金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区25年来社区共管的历程,分析了实施社区共管过程中存在的冲突和原因,阐述了东洞庭湖保护区实施生态农业型社区、生态旅游型社区、封闭管理型社区以及开放管理型社区共管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