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柞蚕"二化一放"制种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继代繁种和丝茧生产的质量和产量。近几年来,柞蚕"二化一放"地区逐年增加用"二化二放"的秋繁种作翌年的  相似文献   

2.
柞蚕种茧质量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所以说优质蚕种是保证养蚕农户丰产丰收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在检验柞蚕种茧过程中,常发现有一定比例的嫩蛹存在,这些嫩蛹被确定为非健蛹掺杂到整个蚕种群体中,由于化蛹积温不足,在漫长的低温保种过程中死亡或羽化蛾造卵量下降,而导致种茧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3.
气候条件下(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分别进行了柞蚕裸蛹与柞蚕生物茧发蛾试验,测定了羽化率、单蛾产卵量、绿卵率、百粒卵重及克蛹转化卵粒数.结果表明:柞蚕裸蛹发蛾的百粒卵重比柞蚕生物茧发蛾的高10.59mg(P<0.05),其它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柞蚕生物茧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柞蚕裸蛹代替柞蚕生物茧繁殖松毛虫赤眼蜂,而且可提高繁蜂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气候条件下(温度18~22℃,相对湿度75%~80%)分别进行了柞蚕裸蛹与柞蚕生物茧发蛾试验,测定了羽化率、单蛾产卵量、绿卵率、百粒卵重及克蛹转化卵粒数。结果表明:柞蚕裸蛹发蛾的百粒卵重比柞蚕生物茧发蛾的高10.59mg(P〈0.05),其它性状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柞蚕生物茧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用柞蚕裸蛹代替柞蚕生物茧繁殖松毛虫赤眼蜂,而且可提高繁蜂效率。  相似文献   

5.
柞蚕是辽宁省的特产,柞蚕茧常年产量占全国70%左右,丹东市最为集中,占全省的56.4%。柞蚕茧是缫丝织绸的主要原料,蚕蛹体富含蛋白质,美味可口,被广为食用。缫丝织绸用茧主要是秋蚕茧,秋蚕结茧化蛹后,进入滞育期,不在羽化,在茧内以蛹越冬,到来年春天4月份左右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下将羽化出蛾,出蛾后,茧层出孔,一般不能缫丝,所以要在出蛾前进行杀蛹。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柞蚕杂交种“丰杂3号”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景泉  梁红 《现代种业》2006,(4):54-54,61
世界柞蚕茧的90%产于我国,其中,80%产于辽宁。由于遗传特性,一是柞蚕茧型偏小,全茧量偏低:春茧6g/粒;秋茧8g/粒;二是东三省及内蒙柞蚕属二化性,二年饲养两代。由于蚕农秋制种配制杂交种难度大,导致柞蚕生产一直处于纯种生产状态,产量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7.
柞蚕放养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起源于我国,是我国特有的吐丝昆虫,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人工驯养、利用的历史。柞蚕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要经历卵、幼虫(蚕)、蛹(茧)、成虫(蛾)4十发育阶段。其盂期在野外生长,以柞树叶为食,在有无然或人工柞林的地方均可放养柞蚕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市场对柞蚕茧丝产品及柞蚕蛹、蛾的食药用需艰迅猛增长,柞蚕茧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发罹柞蚕生产,不失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一、市场前景柞蚕浑身是宝,其茧的虾壳屉高级动物蛋白纤维,可以织绸,供衣着、装饰和工业用,柞蚕茧丝还能广泛用于军工、化工、医药等方面;柞蚕蛹含有大量蛋白质和氮基酸,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柞蚕蛾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很好的营养保健功效,也是许多药品、保健品的原料。因此柞蚕茧无论是作为缫丝原辩,还是取其蛹作为食用销售,或是作为综合利用开发生柳产品的原料都不存在销售问题。目前是柞蚕产业发展的最佳机遇期。我国茧丝绸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预测国内外市场,今后20年,对柞蚕丝绸及柞蚕生物新产品的消费量将比20世纪末期增加3倍以上,价格也将持续上扬,而且前的柞蚕业发展状况,却很难满足这种需求。所以,柞蚕产业在今后几十年内,几乎不存在产品销售的隐忧。目前辽宁省大部分柞蚕丝绸加工企业,包括国营、集体和个体企业,几乎100%开工不足,加工设备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主要症站是柞蚕茧原料的水足。而天热纤维,尤其是蚕丝纤维消  相似文献   

8.
<正>二化一放柞蚕制种技术是经过多年的探索而研究出的柞蚕繁育技术,其在制种的过程中对每一环节的温度、湿度、时间等进行严格的控制,进而保证蚕卵的质量,提高种茧的生命力。黑龙江地区的柞蚕二化一放制种技术已经达到国内的先进水平,不仅提高了蚕的质量,而且为黑龙江柞蚕业高产、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推动我国丝茧生产迈向一个新高度。1做好制种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柞蚕制种工作顺利开展,需要做好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9.
世界柞蚕茧的90%产于我国,其中80%产于辽宁。由于遗传特性,一是柞蚕茧型偏小,全茧量偏低,春茧6g/粒,秋茧8g/粒。二是东三省及内蒙柞蚕属二化性,一年饲养两代。由于蚕农秋制种配制杂交种难度大,导致柞蚕生产一直处于纯种生产状态,产量低效益不好。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目前黑龙江省宾县柞蚕二化一放生产的现状,从加强柞蚕场地建设与管理、饲养柞蚕关键技术、加强柞蚕场地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柞蚕商品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措施,进而提高柞蚕商品茧的优质率,达到科学养蚕,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1.
为改良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品种并取代现有的二化一放品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以883中选留千粒茧质量高的蛾区中的较大雌雄个体,对号交留根,历时11年育成了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新品种辽8。新品种属青黄蚕血统,一化性,4眠,春养辽8的平均单蛾产卵量、收蚁结茧率、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分别比对照高12.39%、20.32%、9.15%和33.11%,孵化率略高于对照种,龄期经过比对照种长2 d,一化率与对照种相当。早秋养辽8的平均单蛾产卵量、孵化率、收蚁结茧率、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分别比对照高16.17%、4.77%、21.62%、9.93%和41.53%,龄期经过比对照种长2d21h,一化率与对照种相当。在缫丝试验中,辽8茧丝长比对照883长113.63 m,解舒率比对照高8.33%,解舒丝长比对照长86.48 m,生丝公量比对照高4.08 g,回收率比对照高4.22个百分点,出丝率比对照高1.44个百分点。在新品种繁育试验中,辽8单蛾收茧数3年平均增产19.02%,千粒茧质量比对照高10.83%。综上所述,辽8具有化性稳定、强健性好、高产、稳产等优点,是适合于二化地区放养的一化性柞蚕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一、秋柞蚕放养 (一)秋柞蚕制种 1.种茧穿挂 秋蚕制种期,往往高温多湿,种茧到家后,要立即选摇、穿挂。 2.纸面产卵的形式 纸面产卵的主要形式有叠盒产卵和加框产卵二种。前者多为30~40头雌蛾混合产卵;后者既有混合  相似文献   

13.
柞蚕蛾病害与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柞蚕病蛾及造卵量、绿卵率的调查 ,进行了茧质、暖茧温度与蛾期病症、造卵量、绿卵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柞蚕病害对雌蛾造卵量的影响 :绿肚蛾 >微粒子病蛾 >背脉炎蛾 (不含微粒子病 ) ,依次减少卵量 (32± 3) %、(19± 10 ) %、(12± 3) % ,前 2种病蛾与内染茧有密切关系 ,背脉炎蛾因高低温暖茧症状加重。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生产宜用 2 0℃~ 2 2℃、RH 75 %~ 85 %暖茧发蛾。上述 3种病蛾 ,卵壳不够成熟 ,易破碎 ,其剖腹卵千粒重轻 ,绿卵率相对偏低。正常情况下 ,绿卵率是一常数 ,赤眼蜂生产中不宜过于强调靠挤压法来降低绿卵率 ,以免破坏卵壳物理结构 ,导致卵失水、染病。建议繁育柞蚕生物茧应特别注意微粒子原虫病、细菌病 (软化病 )的防治 ,繁蜂部门应到病害发生轻的地区购生防用茧。提出了生防用柞蚕茧蛹期微粒子病、背脉炎、内染茧的具体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角度和文献角度阐述了二化一放柞蚕绿肚的发生原因、认为生产中有时会因为检测不到位、保种不标准,制种不规范,而在制种时出现异常蛾,发生时期主要在制种后期。柞蚕绿肚蛾的发生畸变仅在侧输卵管以上的特定部位,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卵巢管畸变、卵粒畸变和卵粒排列畸变。这类蛾不产卵或产不受精卵,严重影响二化一放秋柞蚕的生产能力。采用耐储存品种及与春蚕杂交,规范保种、规范制种,保持相关技术人员队伍稳定,保种设施完善,都是提高制种水平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化性四元杂交种214繁种及生产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经20年努力,依据柞蚕化性遗传规律和表现特点,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和长光照条件的逆向选择技术,选育出了适用于中国高纬度蚕区的一化性柞蚕新品种883、932,春季放养一化率达94%、早秋季一化率达98%以上。用优势二元杂组合883×932、四青×吉黄繁种,用四元杂交种(883×932)·(四青×吉黄)简称214投入农村生产。从1997~2002年连续6年于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6县开展繁种试验和农村区域性生产试验,结果繁制的二元杂交种平均单蛾产茧量与二化二放的秋柞蚕单蛾产茧量相当;四元杂交种214平均每把产茧比对照的二化…  相似文献   

16.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是一种野外饲养的经济昆虫,它以蛹滞育越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山区。我国柞蚕年产茧量6万t左右,占世界柞蚕产量的90%以上。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属杆状病毒科A亚组,是柞蚕脓病的病原体,对柞蚕蛹十分敏感。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以柞蚕蛹为宿主昆虫进行外源基因的大量表达生产,具有成本低、安全、易管理,可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本文概述作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其中  相似文献   

17.
柞蚕茧质与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供试验条件相同情况下,对同一品种、同一产地的柞蚕雌茧 不同种级,茧质,不同出库时期,暖茧温度对卵量的多因子互作试验研究。有明:用克蛹转化卵粒数衡量柞蚕雌性生殖力较单蛾产卵量更科学。  相似文献   

18.
一化性柞蚕品种产量与其构成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一化性柞蚕品种的产量和主要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柞蚕品种产量与其构成因子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收蚁结茧率>普通孵化率>二天实用孵化率>千粒茧重>茧层率>茧层量>幼虫生命率>虫蛹统一生命力>克蚁蚕头数>不受精卵率>全龄经过>全茧量.说明,收蚁结茧率、普通孵化率、二天实用孵化率、千粒茧重等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正>柞蚕种茧在发蛾羽化过程中,雌雄不仅个体重量差异明显,蛹体的有效发育积温也差异显著。一般情况下,雄蛹羽化的有效积温要比雌蛹低30℃,暖茧时如果保持19℃平温,雄蛹比雌蛹要提前3天左右完成羽化。柞蚕种茧的雌雄比例一般为30∶70,雄蛾的数量远远超过雌蛾的配比量。而在自然羽化情况下,由于大量雄蛾提前羽化,会出现雄蛾前期严重过剩、后期严重不足的现象,所以不得不使用乏蛾。乏蛾是指交配过一次以上  相似文献   

20.
试验表明,营茧初期的老熟柞蚕仍具有强烈的向上性(背地性)和趋光性.营茧初期,若柞蚕茧的茧柄端朝下或背光,在向上性和趋光性的作用下,极易产生倒置蛹.另外,柞蚕倒置蛹的发生还与其发育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