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香蕉交脉蚜又名蕉蚜、蕉黑蚜。近年来该虫发生严重,吸食植株汁液,传播香蕉束顶病毒,对当地香蕉生产影响很大。 一、形态特征 成虫可分为无翅蚜和有翅蚜两种类型。有翅蚜成虫体长1.7毫米,棕褐至黑褐色。头两侧具角瘤,触角6节,几与体等长。前翅径分脉与中脉有一段相交,径分脉端部分叉为2支,后翅翅脉退化,只有1根斜脉。无翅蚜体长0.7—1.0毫米,1龄时触角4节,2龄时触角5节,3龄和4龄时触角6节。 二、生活习性与危害 该虫以孤雌卵胎生方式繁殖,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蚜科一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鉴定上海市嘉定地区1988年采集的蚜虫标本中,发现日本白松长足大蚜Cinara shinjii(Inouye,1938)为我国首次记录。兹报道如下:无翅孤雌蚜:体呈卵圆形,红褐色,略披白色蜡粉。体长2.70mm,宽1.50mm。头部有一黑色的背中缝。喙长达后足基节窝。触角短,6节,第1~6节长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葡萄根瘤蚜一、形态特征葡萄根瘤蚜属于同翅目,蚜总科,根瘤蚜科。葡萄根瘤蚜有根瘤型、有翅型、有性型、干母及叶瘿型,体小而软,腹管退化,触角三节。成虫:根瘤型体长1.2—1.5毫米。淡黄绿色,体扁平无翅,卵形,背部有数行黑色瘤状突起。有翅型呈橙黄色,胸部褐色,体长1—1.25毫米,翅透明而柔软。有性型无翅,雄蚜黄褐色,体长约0.28毫米,雌蚜黄褐色,体长  相似文献   

4.
记述采自西藏林芝地区毛蚜蝇属1新种:西藏毛蚜蝇(Dasysyrphus xizangensis sp.nov.)。新种近似角纹毛蚜蝇(Dasysyrphus postclaviger(tysetMoucha,1962))。新种翅痣暗褐色,后足跗节背面黄色。后者翅痣黄色,后足跗节黑色。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动植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5.
短脉纹石蛾属Cheumatopsyche是纹石蛾科Hydropsychidae中的一个大属。该属的主要特征是:下颚须第1节粗短,第2节长于第3、4节,第3、4节等长,或第3节略长;胫距式2-4-4;雄虫前足爪对称,雌虫中足胫、跗节扁;前翅中肘横脉与肘横脉基部接近,  相似文献   

6.
一、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8-2.2mm,体椭圆形,肥大,赤褐色,体侧有瘤状突起,着生短毛,身体被有白色蜡质绵状物,头部无额瘤。触角6节,第三节最长,超过第二节的3倍,末端3节长度相等,第六节末端特别尖,呈刺状。复眼红黑色,有眼瘤。腹部背面有条纵列的泌蜡孔,分泌白色蜡质绵状物。蜡腺呈花瓣状,腹管退化,呈半圆形裂口,位于第五、六腹节间,围绕腹管有短毛11-16根。  相似文献   

7.
形态特征:有翅孤雌蚜,体长l.6~l.8毫米,卵形,黄绿或黑绿色,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比身体短;无翅孤雌蚜,体长1.8~2.2毫米,长卵形,淡绿或深绿色,上浮一层白色粉状物,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为体长的l/3。为害作物:玉米、高粱、大麦、水稻。为害症状:玉米蚜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为害。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  相似文献   

8.
竹梢凸唇斑蚜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竹梢凸唇斑芽在浙江临安1a繁殖50余代,无越冬阶段,月月危害竹子,若蚜有红色和绿色2种颜色,有翅孤雌蚜绿色为多,有翅孤雌蚜和若蚜常成堆也聚集在嫩竹叶背面,笋尖和未伸展的幼竹叶上刺吸危害。气温是影响竹梢凸唇斑蚜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防治可采用烟熏,喷雾和刮干涂药等多种方法,防治效果达97%以上。参6  相似文献   

9.
 食禾梯管蚜(Brachysiphoniella graminivora)于2000年由张丽坤和张广学定名,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昆明的无翅孤雌蚜。笔者于2003年4月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站的野生稻上发现大量蚜虫危害,经鉴定是食禾梯管蚜。对其有翅孤雌蚜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研究和描述,并列出梯管蚜属(Brachysiphoniella Takahashi)已知3种的有翅孤雌蚜和无翅孤雌蚜检索表,提供实际工作中鉴别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梨九绵蚜 ( Siciunguisnovena Zgang et Hu,1 999)的干母 (在原生寄主榆树上 )、有翅干雌 (原生寄主上的有翅孤雌蚜 )、无翅侨蚜 (次生寄主梨树上的无翅孤雌蚜 )、有翅性母 (次生寄主上的有翅孤雌蚜 )、雌、雄性蚜 (在原生寄主上 )、卵 (在原生寄主上 )等各型成体均进行了描述 ,除有翅性母外 ,其余各型均为首次记述。所有研究用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Wolff)]从卵到成虫发育历期及繁殖能力,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鉴别特征,为叉角厉蝽的扩繁及生防潜能开发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室内条件下,以云南元江采集并在室内扩繁6代以上的叉角厉蝽为研究对象,在培养皿中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测定叉角厉蝽生长发育指标(卵孵化率、若虫存活率、卵到成虫的发育历期),在饲养盒中雌雄虫配对共培养测定其成虫繁殖力特征。运用显微照相系统比较叉角厉蝽各虫态的主要形态特征。【结果】叉角厉蝽从卵到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为29.00±1.41 d,卵历期为8.00±0.21 d,若虫期为19.76±0.12 d,1~5龄若虫平均发育历期为3.24~5.38 d,卵孵化率为92.91%,若虫存活率为80.21%,雌、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35.40±1.96和37.40±2.65 d;叉角厉蝽雌成虫交配后,一生平均产卵次数为4.73±2.01次,最多9次,最少2次,平均产卵前期为7.87±2.75 d,产卵期持续14.33±5.13 d,雌成虫与雄成虫交配单次平均产卵量为59.46±15.77粒,未交配雌成虫单次平均产卵量为29.34±15.31粒且为无效卵,最终无法孵化。叉角厉蝽卵为矮杯形或圆筒形,具卵盖,边缘有10~12根刺状精孔突,有金属光泽;1~5龄若虫体色红黑相间,若虫触角4节。1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有明显白色环,喙暗红色,接近体长,无翅芽;2龄若虫头部前段扁平突出,触角节间环变为红色,喙黑色;3龄若虫触角第2和第3节末端红色环明显,喙长为体长的一半;4龄若虫喙长为体长的一半,胸部刻点明显,出现翅芽,并延伸至胸部末端;5龄若虫喙暗红色,短于体长一半,中足和后足胫节中部出现白斑,翅芽延伸至腹部第3节;成虫体色黄褐与黑褐混杂相间,密布刻点,触角5节,喙黄褐色,最后一节黑色,喙长短于体长的一半,前胸背板侧角呈剑叉状突出,雄虫腹部近三角形,雌虫腹部卵圆形。【结论】明确了叉角厉蝽的发育历期和繁殖能力,证实叉角厉蝽无孤雌生殖现象。农业生产中可以喙的颜色、长度及翅芽发育作为叉角厉蝽主要形态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宽叶螨属 Platytetranychus Oudemans,1931,雌螨背面观呈椭圆形。前足体背面表皮纹路纵向,后半体背面表皮纹路横向。背毛13对,长度明显短于横列间距,着生在小的结节上。足Ⅰ跗节双毛2对,相互毗邻着生于跗节末端,足Ⅱ跗节双毛1对。肛毛2对,肛后毛2对。爪退化,呈短条状,各生有一对粘毛。爪间突远端分裂成刺毛  相似文献   

13.
1.梨二叉蚜(梨蚜) 1.1形态特征 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毫米,绿色,复眼红色,腹管灰黑色,有翅胎生雌蚜体形稍小,前翅中脉分为2叉.卵黑色,椭圆形.若虫与无翅雌蚜相似.  相似文献   

14.
吕伟民 《农村科技》2012,(10):36-38
一、菜蚜和田地区危害大白菜的蚜虫主要有桃蚜、甘蓝蚜、萝卜蚜,均属同翅目、蚜科。这类蚜虫主要刺吸植物组织的汁液,影响植物生长,虫口密度越大,影响也就越重。受害严重的植株往往停止生长,叶片卷缩,叶色由绿变黄,最后枯死,不能食用。3种蚜虫均是传播多种病毒病的媒体。1.桃蚜①形态特征无翅孤雌蚜,体长约2毫米,近卵圆形;体色视气候而发生变化,多为淡绿色或黄绿色,少数为褐色及赤褐色,具光泽;触角较体稍短,灰黑色;腹管淡灰色,端部黑色,圆筒形。有翅孤雌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昆虫的嗅觉感器主要分布在触角和跗节上,对昆虫的寄主定位及产卵有重要作用。为了解专食性昆虫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寄主识别机制和昆虫跗节作用,本文研究了莲草直胸跳甲跗节对其寄主植物的选择及产卵的影响。[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切除触角、切除触角+前足跗节、切除触角+中足跗节、切除触角+后足跗节和切除触角+前中后全部跗节5种处理莲草直胸跳甲对健康植物、机械损伤植物和虫害损伤植物的趋性行为,并观察其产卵情况。[结果]不同切除处理的莲草直胸跳甲对3种状态的寄主植物选择数目趋势为:切除触角切除触角+前足跗节切除触角+中足跗节≈切除触角+后足跗节切除触角+全部跗节;不同切除处理的莲草直胸跳甲总落卵量及在寄主植物上的落卵量排序为:切除触角切除触角+中足跗节切除触角+前足跗节切除触角+后足跗节切除触角+全部跗节。其中,只切除触角的跳甲总落卵量最高,为1 397. 83粒,切除触角和中足跗节(1 000. 00粒)次之,切除触角和全部跗节的跳甲最低,为353. 17粒。[结论]在莲草直胸跳甲的3对足跗节中,中后足跗节对莲草直胸跳甲的趋性作用影响最大,后足跗节对莲草直胸跳甲的产卵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一、形态识别 1.干母体长约62毫米,宽约1.07毫米,全体暗绿色,触角5节,约为体长的一半。 2.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毫米,宽0.65-0.86毫米,身体有黄、青、深绿、暗绿等色。触角约为体长的1/2或稍长于1/2。第5节鞭部约等于基部长的4倍,感觉圈生于第5、6节,复眼暗红色。腹管黑色或青色,长0.20-0.27毫米,呈圆筒形,基部略宽。  相似文献   

17.
苹果根爪绵蚜一些新型记述(同翅目:瘿绵蚜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苹果根爪绵蚜(Aphidounguis pomiradicicola Zhang etHu,1999)的干母(在原生寄主榆树上),有翅干雌(原生寄主上的有翅孤雌蚜),无翅侨蚜(次生寄主苹果树上的无翅孤雌蚜),有翅性母(次生寄主上的有翅孤雌蚜),雌雄性蚜(在原生寄主上),卵(在原生寄主上)等各型成体均进行了描述,除有翅性母外,其余各型均为首次记述,所有研究用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明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18.
1982年9月在武昌狮子山先后获得三头金斑蝶(Danaus Chrgsiqqus Linnaeus)雌虫(图1)。1983年8月14日在恩施城关捕到了一头条黑桦斑蝶(salatura genutia Cramer)雌虫(图2)。斑蝶在昆虫分类中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斑蝶科(Danaidae)。该科昆虫中有些种类的成虫外形与蛱蝶枓(Nympalidae)中某些种类的成虫很相似,往往容易混淆。二者主要区别是:斑蝶科成虫触角先端膨起较小,触角背面无鳞毛,雌虫前足跗节末端膨大,前翅1 A+2 A基部分叉(图3)。据有关资料记载,斑蝶科昆虫主要为害夹竹桃等观赏植物和药材。它们分布于东洋区,非洲区,产于我国两广及南方各省,在湖北尚未见有记载。  相似文献   

19.
<正>1.蚜虫1.1危害特点:危害茄果类蔬菜的蚜虫主要是瓜蚜。成虫和若虫在瓜叶背面和嫩梢、嫩茎上吸食汁液。嫩叶及生长点被害后,叶片卷缩,生长停滞,甚至全株萎蔫死亡;老叶受害时不卷缩,但提前干枯。1.2形态特征:无翅孤雌蚜体长1.5~1.9毫米,夏季多为黄色,春秋为墨绿色至蓝黑色。有翅孤雌蚜体长2毫米,头、胸黑色。1.3防治要点:喷施农药此法最常用,必要时喷洒50%灭蚜松乳油25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杀灭菊酯)乳油  相似文献   

20.
榆绵蚜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人工接种和田间调查,首次发现榆绵蚜的第二寄主是梨树,并确定榆绵蚜营异寄主全周期生活,5月中旬至6月中旬,榆绵蚜以有翅干雌蚜迁飞到梨园,在梨树根稍产无翅孤雌侨蚜为害;10月初至11月初,又以性母蚜迁飞到榆树上产雌雄性蚜,交配后雌蚜产卵越冬;春季干母、无翅干雌、有翅干雌为害榆叶形成伪虫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