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梅 《现代农业》2023,(3):107-112
农村生态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之间是互补互促的关系,前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后者为农村生态治理提供了绝佳机遇。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归咎于多元主体责任缺失: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到位、地方企业生态责任弱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淡漠、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有限。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强化地方企业生态社会责任、提高农民生态主体意识、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农村生态治理能力,使农村生态治理的多元主体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构筑符合农村实际的多元共治新模式。多元共治新模式是在对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治理模式,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利用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等就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展开系统化探析,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密切联系,并且在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不大、生态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绿色生态产业,强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以及完善生态教育保障体系,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3):241-243
对我国乡村治理经历的不同阶段演变进行概述,揭示了乡村治理演变的规律。进入21世纪,面对社会转型与发展变化,乡村振兴必然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面临着农村空心化、法治缺失与多种关系错位等现实复杂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法治化加以解决,通过乡村治理法治化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规范制度的落实、组织的健全与村民自治意识与法治意识的培育是乡村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保障与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4.
推进民族地区农村更高水平法治建设对规范民族地区农村治理模式、营造农村良好法治气氛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民族地区农村更高水平法治建设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执法人员法治能力有待提升、农村治理方式单一、农村法治宣传教育不到位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要强化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执法人员法治能力,推进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的治理模式,加强民族地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同时也需要凝聚全社会振兴乡村的强大合力,扩大市场和社会参与。由于社会组织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因而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尤其是服务农村发展的社会组织就成为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国家有效治理的基石,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现代化的短板在乡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密切结合中寻找制度配置之道。其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乃至整体社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其旨在大力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护、治理与修复农村自然生态。现阶段,我国在农村的产业、经济等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过在人居环境、自然生态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要大力实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群众生态环保意识,促进和保障我国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主要就如何做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专项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找到治理实践中存在的系列碎片化问题,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碎片化、资源要素匮乏、监督机制不畅、信息技术分散等方面。并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从明确多元主体定位、凝聚治理共识,统筹城乡要素、挖掘农村资源,完善监督机制、促进治理透明,整合信息技术、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方面探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性思路,破解农村生态治理的碎片化困境,以期提供一些可行性的路径选择,赋能乡村生态振兴,加快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9.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习近平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0.
"聚焦三农、振兴乡村"是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战略发展理念,而对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单单依靠政策扶持与人为治理无法打破管理僵局,尤其对于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项工作所暴露出的弊端和存在的问题,逐步浮出水面。该文简单介绍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分析玉溪市在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建设生态文明农村的具体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坚定法治理念,促进科学执法;完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明确法治体系的责权关系,进一步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区建设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一场变革,2017年党的19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想要打造治理有效的乡村社会新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社区的建设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突破点。文章从我国几千年来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的变革出发,在分析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起源基础上,梳理了近年来有关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支持,以期充实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宜居美好乡村,实现乡村生态振兴,需要政府与社会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多中心治理理论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运用可以有效规避传统政府治理的不足。借鉴日本、美国和德国三个国家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经验,以及中国发达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功案例,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中国农村发展实际情况,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生态环境有限政府、金融机构、高校科研院所、村民、农村自治组织、企业、非盈利组织“七位一体”多中心治理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 景下,文章首先厘清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认为推动农村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 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其次,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维度构建福建农村茶产业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基于福建农村茶产业的发展概况,剖析福建农村茶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困境。最 后,提出实现福建农村茶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维护社会的稳定,也是推进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全面加强依法治国才能有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法治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农村生产经营的秩序,以及保证农民的基本权益,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一体化的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一些部门没有将法治建设与农村的发展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影响农村法治建设的推进。因此,本文针对如何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法治的基础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生态振兴是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两大国家战略相互融合的交汇点,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数字技术对乡村环境治理、乡村生态资源、乡村生态产业、乡村生态公共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赋能过程中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态环境数字监管模式缺失、信息化数字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应通过完善农村信息基础配套设施、搭建生态管理云平台、建立乡村生态数字人才支撑、推动生态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风险治理智能化等措施,将数字技术与乡村生态振兴深度融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促进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从而协调推进数字技术与社会生态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9年3月8日上午,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事关执政党根基的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和农民切身利益。本文分析了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时代意义及逻辑内涵,提出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实践路径,即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推进新时代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治理、乡风建设、基层治理、农民致富,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文章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分析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意义,以及目前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出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应立足乡村特色资源打造优势产业,避免发展同质化,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融合发展提供硬件条件,应推进产业融合深度发展,提高融合发展质量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乡村农业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型,国家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但在经历了一个阶段迅猛发展后,农村电商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困境的问题开始凸显。结合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通过用好《电商法》,助力农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用好《电商法》在法治轨道上保障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才能助力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农民返乡创业、增产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环境管理责任落实不充分以及农民环保行动力缺乏等现实问题,成为影响乡村振兴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掣肘。基于当下乡村振兴所面临的生态困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积极加快产业绿色转型,为乡村振兴奠定物质基础。同时注重维护乡土社会的多样化,厚植农村发展优势;坚持整体性治理与网格化管理并行,合理分配生态环境管理责任。并通过乡村生态行为建设,转变农民行为方式,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在实处,从而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