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花生秧基料化栽培糙皮侧耳的试验结果:以花生秧为主料栽培糙皮侧耳,菌丝长势良好,日均长速为5.46 mm,虽较玉米芯为主料的对照慢,现蕾时间迟,但其单袋装料量显著高于玉米芯,其生物学效率为101.78%,显著高于对照。主料花生秧与豆秸按1︰1比例复配也能获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王照刚 《食用菌》1999,(4):19-20
我地为花生产区,花生秧和花生壳资源极为丰富.用其栽培金针菇,不但能降低成本,而且所产金针菇无污染、产量高、品质好.用花生秧和花生壳作主料再配以适量的麸皮和玉米面,生物学效率达120%.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徐学锋 《长江蔬菜》2013,(16):46-49
液体菌种的应用是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金针菇21作为供试菌株,通过摇瓶培养,比较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液体菌种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玉米粉为最佳碳源,麸皮为最佳氮源;通过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摇床转速150 r/min、装液量60 mL(三角瓶,250 mL容量)、接种量12%(V/V)、培养温度22℃时所得液体菌种质量最优,菌丝干质量达1.821 5 g/100 mL。栽培试验结果显示,菌龄5 d的液体菌种最适合栽培应用,栽培周期比使用固体菌种短,产量也高约5.8%。  相似文献   

4.
棉籽粕与棉籽壳混合熟料栽培平菇,探究棉籽粕用于平菇生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随着棉籽粕添加量的增加,平菇菌丝生长速度逐渐下降,但菌丝长势更好,出菇时间延长,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先升高后降低。综合菌丝生长、出菇期和子实体生物学效率等,棉籽粕、棉籽壳混合熟料栽培平菇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棉籽壳82%,棉籽粕15%,石灰2%,轻质碳酸钙1%(配方5);该配方平菇子实体生物学效率达121.86%,比对照提高22.07%,平菇生产净利润率由对照的205.0%提高至225.1%。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灵芝栽培与生态条件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其菌丝体所需碳氮源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探讨了不同的碳氮源对灵芝菌丝生长的效应.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菌株 灵-2和灵-3,分别引自北京和黑龙江.(二)培养基配方 碳源2%,氮源0.2%,磷酸二氢钾1.5g,氯化钾0.1g,硫酸镁1g,氯化钙0.5g,琼脂  相似文献   

6.
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为供试碳源,各碳源浓度均设为10g/L、15g/L、20g/L、25g/L、30g/L;以硫酸铵、蛋白胨、酵母粉、尿素为供试氮源,各氮源浓度均设为6g/L、8g/L、10g/L、12g/L、14g/L。分别制作液体菌种培养基培养蛹虫草液体菌种,并将获得的液体菌种用于栽培蛹虫草试验。测定蛹虫草液体培养菌丝生物量、子实体鲜重及子实体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在液体菌种培养阶段,最佳碳源为25~30g/L的蔗糖,最佳氮源为6g/L酵母粉;以20g/L蔗糖作为碳源,10g/L硫酸铵为氮源培养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产量最高;以10g/L葡萄糖为碳源,12g/L蛋白胨为氮源培养基上培养的液体菌种栽培蛹虫草子实体多糖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以意杨木屑和玉米芯混合物作为碳源基质,采用不同比例配方栽培海鲜菇,观察其对菌丝生长、鲜菇产量和转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意杨木屑46%、玉米芯24%为碳源栽培海鲜菇产量较高,每瓶产鲜菇286.4g,生物学效率达95.43%,分别比对照高10.5 g和3.4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栽培平菇的新型基质。方法:分析8种71份来自食用菌主产区的栽培基质的养分及含量,并评价其中5种新型基质栽培平菇的效果。结果:不同基质的养分含量差异较大,大豆秸秆、花生秧为主料栽培平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棉柴、玉米秸秆、金针菇菌渣为主料栽培平菇产量较低,应与其他原料复配改善其养分以提高平菇产量。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液体菌种的制备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力  刘红  邹正 《食用菌》2011,33(2):13-14
以常用的金针菇杂交19作为供试菌株,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液体菌种摇瓶培养条件,熟料袋栽法确定用于子实体栽培的液体菌种的最佳种龄。研究结果为在摇床转速170r/min、装瓶量60mL、接种量10%、培养温度25℃条件下培养的金针菇菌丝体生长最好,菌丝生物量1.34g/100mL,培养5d的液体菌种用于栽培所获得的生物学效率最大为118%。  相似文献   

10.
急支糖浆药渣栽培金针菇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急支糖浆药渣为原料用袋栽法栽培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当栽培料组成为药渣13.5%、棉籽壳60%、麦麸25%和石膏粉1.5%时,金针菇菌丝的生长速度、鲜菇产量及质量均高于对照,生物学效率可达104.20%.因此,急支糖浆药渣可以用于金针菇的栽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工厂化生产金针菇菌渣分别与苜蓿秸秆、玉米芯复混,对平菇生长发育、产量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与苜蓿秸秆复混时,随着苜蓿秸秆添加量增加,菌丝满袋时间和原基萌发时间推迟,原材料成本呈上升趋势,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当苜蓿秸秆添加比例为30%时平菇产量与棉籽壳基质配方基本相同,生产收益最高;菌渣与玉米芯复混时,随着玉米芯添加量增加,菌丝满袋时间和原基萌发时间均提前,原材料成本升高,当玉米芯添加量为50%时,供试配方的产量和收益均达到最高,为工厂化金针菇菌渣与玉米芯复混栽培平菇的最适配方。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含量的豆秸及玉米芯为栽培基质,早秋季节熟料栽培平菇99及秋冬季节发酵料栽培平菇新831,结果表明:菌丝长速、满袋天数与产量无明显相关性。以纯豆秸为主料的配方较适宜熟料及发酵料栽培,生物学效率较高。在玉米芯资源丰富而豆秸资源较少的地区,适宜采用豆秸及玉米芯混合基质熟料及发酵料栽培平菇,能够减少豆秸用量、提高生物学效率的配方是玉米芯60%,豆秸31%,麸皮5%,硝酸磷1%,石灰3%。不同配方生产出的平菇子实体形态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茎瘤芥叶、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栽培金针菇,筛选最佳栽培配方,拟为茎瘤芥叶的循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金针菇最适栽培配方的质量百分数为24%茎瘤芥叶、60%棉籽壳、10%麸皮、5%玉米粉、1%石膏;以此配方栽培金针菇,每袋产量最高为248.48g、生物学效率为88.74%,投入产出比为1∶3.30,比全棉籽壳栽培金针菇降低成本21.43%,提高毛利润16.44%。  相似文献   

14.
袋栽朴菇     
朴菇又称金针菇,目前国内外栽培朴菇多以木屑、米糠为原料进行瓶栽。本试验以糖厂甘蔗渣为原料,采用塑料袋栽培法,并简化了瓶栽要套纸筒的栽培工艺。试验结果,平均单产鲜菇198.3克,生物学效率为72.1%,最高单产266克,比用木屑栽培的产量高19.5%,而且质量好。材料和方法供试菌株有FL1(系本所引进的日本扑菇,1981年重新分离而得)和FL2(系本所77  相似文献   

15.
目前栽培金针菇一般都用棉子壳和木屑。为了广辟培养料资源,笔者进行了玉米芯、大豆秸混合料栽培金针菇试验,1991年1月投料300kg,用500g 容量的罐头瓶栽培3000瓶到3月30日为止,共收鲜菇302.5kg,生物效率达100%。现将本项技术介绍如下。(一)配料和发酵玉米芯40%(粉碎成10mm 大的颗粒),大豆秸粉30%,麸皮23%,石膏粉2%,生石灰3%,白糖1%,硫酸镁1%,水150%。拌匀后堆成圆柱形,覆塑料薄膜,发酵,当料温达60℃时翻堆,复堆后升高到60℃时就可以散堆装瓶。  相似文献   

16.
以落叶灌木树种花椒树的枝屑作为栽培原料进行金针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花椒枝屑占比为45% 的原料配方适
宜于金针菇栽培,金针菇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与对照(以棉籽壳为主料的常用栽培配方)相近,略低于对照;金针菇中
Ca、Fe 含量较高,与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但Mg、Cu、Zn 含量、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金针菇中氨
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对照;以花椒枝屑作金针菇栽培原料可降低成本,投入产出比较高。  相似文献   

17.
牡丹籽粕作为优质氮源之一,可以代替麦麸用于平菇栽培。在棉籽壳为主料的栽培基质中以3%的牡丹籽粕代替5%麦麸,对平菇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影响,而子实体的生物学效率显著提高;在棉籽壳、玉米芯混合栽培基质中以3%的牡丹籽粕代替5%麦麸,可显著提高平菇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并提高出菇集中度;平菇子实体还原糖与多糖含量随牡丹籽粕添加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金针菇为试材,以菌丝体干重和菌丝球数目为考察指标,选择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为影响因素,通过发酵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液体种子培养基。结果表明:金针菇液体培养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佳氮源为黄豆粉,最佳无机盐为KH2PO4,最佳维生素为VB2;最佳培养基配方为4%可溶性淀粉、5%黄豆粉、0.05%KH2PO4、0.0075%VB2。  相似文献   

19.
不同配方培养料栽培裂褶菌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郝瑞芳  李荣春 《食用菌》2007,29(2):25-26
在供试的裂褶菌培养料配方中,配方①以棉子壳为主料(棉子壳80%,麸皮10%,豆秸8%,蔗糖1%,石膏1%),裂褶菌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46.1%,与其余三个供试培养料配方比较,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荷叶离褶伞为试材,以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分别采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5株荷叶离褶伞菌株进行单因素液体发酵试验,以期筛选荷叶离褶伞液体培养最适碳源、氮源及适合发酵菌株,并为探索其工厂化发酵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菌株ZY01、ZY02及ZY03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其次为麸皮、尿素;菌株ZY04、ZY05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葡萄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的最适碳源是蔗糖,最适氮源分别是尿素、蛋白胨;菌株ZY02的菌丝体生物量为12.626g/L与ZY03的胞外多糖产量为11.5148mg/L在分别以2%蔗糖+0.2%蛋白胨、2%蔗糖+0.3%蛋白胨组合试验中值最大;不同碳、氮源对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不呈正相关,菌株ZY02、ZY03分别是各指标下的适宜发酵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