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祁连山大野口流域100m×100m青海云杉林样地为试验地,采用野外测定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及土壤温湿度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试验地青海云杉林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其含水量逐渐减小,0~30cm土层属于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层,30~60cm土层属于土壤水分活跃层。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增加,其温度亦逐渐减小,土壤变异系数在不同深度土层呈现出先高(0~10cm)后低(10~30cm)而后又高(30~60cm)的变化特点。土壤温湿度两者之间拟合公式为y=0.083 1 x-5.259 8(R2=0.489 2,P0.01)。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5,(5):110-116
为了探讨不同树种对铁尾矿土壤结构的改良作用,以唐山迁安马兰庄铁尾矿区为研究地,选择在尾矿坡面造林的沙地柏、紫穗槐油松混交(简称"混交")、紫穗槐、火炬树、沙棘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林内土壤机械组成、团聚体含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及土壤水分,并与裸尾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6块样地石砾的含量为火炬树(23.1%)>混交(10.4%)>裸尾矿(9.2%)>沙地柏(5.4%)>紫穗槐(4.0%)>沙棘(2.2%);2)6块样地大团聚体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沙棘(33.7%)>紫穗槐(29.3%)>沙地柏(28.7%)>裸尾矿(18.3%)>混交(13.6%)>火炬树(11.7%),与石砾含量的顺序相反;3)除火炬树样地与裸尾矿相同外,其余各样地土壤容重均有降低,其中紫穗槐的改良效果最为突出,比裸尾矿地减小12.1%;4)除沙棘样地非毛管孔隙度比裸尾矿样地降低以外,其余各样地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均增加,增加效果最好的两个样地为沙地柏样地和紫穗槐样地;5)沙地柏对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的改善作用明显,其次为火炬树样地,混交林改善作用不显著。综上所述,采用沙地柏或油松与紫穗槐混交的模式能较好地对土壤各个层深的物理性质和有机质进行综合改良。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对扁桃砧木干物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常用的扁桃砧木石头扁桃和毛桃的1年生实生苗为材料,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100%、80%、60%、40%和20%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对其干物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水分胁迫处理第10、20、30天后取样,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在水分胁迫处理第30天取样测定其干物质含量。结果表明:2个供试品种对水分胁迫的反应一致。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时,总干物质含量和叶质量比最高,土壤相对含水量较多或较少都会减少干物质的积累,石头扁桃总干物质含量和叶质量比的下降幅度大于毛桃。根质量比和根冠比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时最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根质量比和根冠比升高,石头扁桃的升高幅度大于毛桃。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80%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a b)的含量最高,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和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和叶绿素(a b)的含量降低,石头扁桃的降低幅度大于毛桃。  相似文献   

4.
以杉木樟树不同混交比例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混交比例对林分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龄林阶段(10年生时)的杉木樟树混交林中的杉木,其树高、胸径相对于杉木纯林中的小,且随着樟树比例的增加,混交林中杉木、樟树的树高和胸径均逐渐增大。不同混交比例的林分,其各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各指标均呈现模式D林分(樟树纯林)的>模式B林分(杉木樟树混交比例为3∶7)的>模式A林分(杉木樟树混交比例为6∶4)的>模式C林分(杉木纯林)的;相同的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各指标绝大部分在不同混交模式林分间的差异均显著。不同混交比例林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中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次为20~40 cm土层的,最低为40~60 cm土层的。  相似文献   

5.
对长柄扁桃、榆树、驼绒藜幼苗水分生理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在样地土壤含水量为7.24%的榆树、长柄扁桃和驼绒藜自然含水量分别为64.13%、68.41%和67.53%,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为1.33、1.01和1.24,其自然饱和亏为10.06%、17.94%和15.78%。持水力测定表明,长柄扁桃持水力曲线斜率最大,榆树和驼绒藜的相近。PV曲线分析表明,长柄扁桃的Ψπ100和Ψπ0值最低,驼绒藜其次。榆树的εmax值最大,为7.97 MPa,长柄扁桃的为7.08 MPa,驼绒藜的为3.21 MPa。蒸腾速率日程变化分析表明,榆树蒸腾作用"午休"现象最明显,驼绒藜的"午休"现象不很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互花米草入侵下的闽东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及土壤容重进行对比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数据差异显著性。结果显示:在溪南镇秋茄红树林单优势群落,互花米草单优势群落,50%秋茄红树林、50%互花米草混合群落,75%秋茄红树林、25%互花米草混合群落,25%秋茄红树林、75%互花米草混合群落这5个群落中,秋茄红树林单优势群落和互花米草单优势群落0~20cm土层深度与40~6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呈显著差异,但土壤孔隙度、土壤容重未呈显著差异;在50%秋茄、50%互花米草混合群落,40~60cm土层深度与0~20cm土层深度、20~40cm土层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与土壤容重均呈显著差异;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闽东滨海湿地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减小,而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在不同秋茄-互花米草混合群落中呈现不同规律。  相似文献   

7.
甘肃山地核桃园土壤水热和养分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核桃园土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对甘肃省康县和清水县核桃园土壤温度、水分变化和矿质养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探究了山地核桃园土壤水热和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核桃生育期土壤温度变化曲线呈倒"V"形,不同深度(20~80 cm)土层的年平均温差小于1.0℃;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的变幅减小,土壤最高、最低温度的出现时间均推后;坚果生长前期(坐果期至硬核期),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坚果生长后期(硬核期至成熟期)不同土层的温度相近;土壤温度的变异系数(CV,%)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含水量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变异系数也随之降低;20 cm深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幅最大,80 cm深的变幅最小,平均变异系数为2.42%~5.84%;不同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核桃生长前期的变幅较大而生长后期的变幅较小。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及硼、锌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降低趋势;全磷、全钾含量差异不大;钙、镁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康县试验园)或较大变化特征(清水县试验园);两地土壤偏碱性或碱性。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人工刺槐林的细根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土丘陵区燕沟流域10年生人工刺槐林的细根生物量、比根长、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这些根系参数与土壤物理因子(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土壤密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人工刺槐林细根在0~180cm土层中随深度呈层次性衰减(a,b,c,d,e);其中,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等随深度变化均可用负指数函数描述,根系集中分布在0~60cm土层,峰值都在0~20cm土层,该土层3项指标分别占各自0~60cm土层总量的42.72%,44.44%和47.14%;比根长随深度增加衰减趋势较弱,在80~140cm土层中出现反复,其随土层深度的变化可用三次多项式描述。2)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和根面积指数等均随距树干基部的距离增加而减小,比根长在0~40cm随距树干距离增加而增加,在40~80cm达到最大值,120~160cm内最少。3)根系分布受环境因子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为: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密度,建立根系参数与土壤物理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型均达到95%以上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对沙地樟子松、紫穗槐苗木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叶水势、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MDA)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樟子松和紫穗槐水势均呈递减的趋势。樟子松在轻度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时,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有所升高,而后又逐渐下降;严重水分胁迫(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分别为0.50、0.16、0.66 mg·g-1。紫穗槐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逐渐减低,严重水分胁迫时,紫穗槐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最低,分别比正常水分(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时下降了1.61、0.35、1.96 mg·g-1;樟子松和紫穗槐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综合结果表明,樟子松抗旱性比紫穗槐强。  相似文献   

10.
晋西北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水分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钻法对晋西北朔州地区杨树林、柳树林、草地3种植被类型0~600 c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含水量表现为草地杨树林地柳树林地。草地土壤平均含水量比杨树林地高1.25%,比柳树林地高1.9%。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先减小后上下波动,然后趋于稳定。0~100cm土层范围内,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大小为草地柳树林地杨树林地;在200~300 cm、400~500 cm土层范围内,变异系数表现为柳树林地草地杨树林地;300~400 cm、500~600 cm土层范围内,变异系数大小为柳树林地杨树林地草地。越靠近表层,土壤干化现象越严重,柳树林地干化现象最明显,含水量变化最剧烈,杨树林地次之,草地最稳定。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青海云杉中龄林混交度对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藏高原东部祁连山地区青海云杉中龄林混交度对各土层细根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影响,以期为当地森林恢复和林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混交度分别为0、0. 2、0. 4和0. 6的青海云杉天然中龄林样地,调查混交度对0~20和20~40 cm土层各树种细根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的影响。【结果】混交度为0. 4的青海云杉林以10~25 cm径级(63. 72%)、24~32 m高度级(48. 72%)和16~20 m高度级(11. 18%)乔木占比最大,且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混交度的林分;青海云杉林总细根生物量密度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占细根总量的68. 31%~83. 49%,其数值随混交度增大呈现先升后降趋势,混交度0. 4时最大,为616. 26 g·m~(-3); 20~40 cm土层总细根生物量密度随混交度增大而增大,在混交度0. 6时最大,为227. 17g·m~(-3);在0~20 cm土层,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表现为混交度0. 4混交度0. 2混交度0混交度0. 6,比根长和比表面积表现为混交度0. 4混交度0. 2混交度0. 6混交度0;在20~40 cm土层,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比根长均表现为混交度0. 6混交度0. 4混交度0. 2混交度0,比表面积表现为混交度0. 6混交度0. 2混交度0. 4混交度0;随混交度增大,云杉对0~40 cm土层林分细根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的贡献逐渐减小,而白桦对0~40 cm土层林分细根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的贡献持续增大;混交度对细根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1 mm径级细根上。【结论】与其他混交度林分相比,混交度为0. 4的青海云杉中龄林具有更合理的径级结构和高度级结构,异龄、复层的林分结构可以减小相邻植株间生态位竞争重叠范围,优化林分空间利用效率,提高群落稳定性,细根生物量密度及细根形态特征如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达到最大。在未来青海云杉中龄林经营中,合理控制混交度在0. 4左右,可促进群落细根发育,利于森林持续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南方石灰岩红壤地区油茶间种玉竹坡地水土流失问题,采用野外标准径流小区试验方法,分别采用了油茶间种玉竹林地挖截流沟(ID)、油茶地间种玉竹(BP)、油茶地清耕(CK)等3种不同的耕作方式,进行了为期2 a的保土改土效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CK试验小区比较,ID试验小区的减流率(70.2%)、减沙率(80.5%)均大于BP试验小区的减流率(50.3%)、减沙率(55.1%),且其减流减沙效应均随其产流产沙量的增加而提高;0~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ID试验小区比CK试验小区提高4.3%~4.7%,且含水量的提高幅度随含水量的提高量而递减;试验前与挖截流沟2年后ID试验小区的土壤容重,10~20、5~10 cm土层的分别降低了0.19、0.21 g/cm3,其降低率分别为11.9%、13.4%,且ID比CK分别降低了1.9%、3.3%,分别多降低了10.0%、10.1%;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ID比CK分别提高了21.8%、8.6%、22.6%;油茶移栽整4年及2011年测定的油茶地径、冠幅、春梢数量,ID试验小区较CK小区分别增加了49.6%、201.7%、46.4%,且ID试验小区的玉竹产量比BP小区提高了421.5 kg/hm2,提高率为7.4%,处理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文中研究得出,油茶间种玉竹林地等高挖截流沟是行之有效的保土改土措施,且其适用范围广,不仅南方适用,北方也适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发掘优良乡土树种,以侧柏纯林和侧柏-山毛桃混交林为对象,在每个林分选取3块6m×6m的标准样地,垂直方向0-10cm、10-20cm、20-30cm分层取土样,测定有机C、全N、全P、全K含量,分析2个林分土壤的碳(C)、氮(N)、磷(P)、钾(K)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探寻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侧柏-山毛桃混交林林地土壤的碳、氮、磷、钾含量高于侧柏纯林。2种林分土壤的碳、氮、磷含量随着土层深度(0-30cm)增加而逐渐降低,全钾含量在土壤垂直结构上的差异不明显。随着土层深度(0-30cm)增加,纯林和混交林的土壤C/N、C/P、C/K、N/P、N/K均呈下降趋势,P/K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变化不明显;C/P、C/K、N/P、N/K在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P0.05);P/K在不同土层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同一土层中,纯林的C/N大于混交林,混交林的C/P、C/K、N/P和N/K分别比纯林提高20.77%、43.40%、10.50%和50.00%,2种林分的P/K差异不显著,纯林和混交林的C/N、C/P和C/K差异显著(P0.05),N/P和N/K差异不显著(P0.05),相对稳定。南太行山区采用乡土植物山毛桃和侧柏混交,有效地提高了林地土壤有机C、全N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值,有助于改善其土壤养分的吸收及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选择最佳造林时期和提高成活率,研究了高寒冷凉造林区不同土层相对含水量日变化和年变化,以及树坑挖掘后坑壁和坑底土壤相对含水量变化。结果表明:深层土壤60 cm处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日变化和年变化平缓,浅层土壤地表和20 cm处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日变化和年变化起伏不平,不同时刻和不同月土壤相对含水量由高到低的排序均为土层60 cm40 cm20 cm地表。苗木栽植期(3-5月),不同土层地表、20、40、60 cm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在11.84%~13.08%、20.52%~25.16%、22.17%~26.65%、28.62%~29.16%之间变动,鉴于地表土层干燥和栽植坑挖掘后水分散失严重的负面影响,栽植苗木时应早栽、快栽和深栽。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四川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于旱期结束末,调查了蓬安县境内两座丘陵-石马寨(栎柏混交林)和碉堡梁(人工柏木林)上、中、下坡林地和林带中耕地及坡脚农田的土壤含水量;调查了四川盆地丘陵区内5个县9个乡镇17个小流域有无农田防护林条件下,稻田开裂起始时间和裂缝宽;以及按照自然地理条件相近、森林覆盖率有较大差异的原则,调查了宣汉县和达县5对乡镇(森林覆盖率高的乡镇森林覆盖率为28.26%~46.85%,平均为37.24%,相对应的低的乡镇森林覆盖率为12.75%~26.74%,平均为18.64%)内不同台地的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混交林林地的保水能力强于纯林林地,林地的保水能力强于耕地,农田防护林对水稻具有庇护作用,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土壤保水能力强于森林覆盖率低的地区土壤。在干旱期末坡上、中、下部位的0~40 cm土层中,栎柏混交林林地的含水量比柏木纯林林地高出3%~7%,林地的土壤含水量比林带中的耕地高出0.7%~2.1%;栎柏混交林带中的耕地含水量比柏木纯林带中的耕地高出3%~6%,石马寨的坡脚农田含水量比碉堡梁的高出5%;在干旱期末不同台地0~40 cm土层中,与森林覆盖率低的地区相比,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水稻田含水量高3%~7%,二台土高4%~8%,三台土高2%~8%;有农田防护林的农田土壤开裂时间比无农田防护林的推迟5 d~20 d,裂口宽平均窄0.1 cm~3.1 cm。  相似文献   

16.
以乌拉山自然保护区7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在白桦林、蒙古扁桃林、油松林和草地设置7块样地,从0~10 cm、1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取样,测定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探讨了研究区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含水量与最大持水量)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土壤容重表层最低,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加;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则表层最高,随土层加深逐渐降低,样地间物理性状具有显著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843**),而与土壤含水量(r=0.714**)、最大持水量(r=0.713**)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林分类型通过凋落物的组成和产量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化学性状中有机质及全N含量具有明显分层现象,表现出随土层加深而降低的趋势,而土壤全P含量及p H值各土层无显著差异。各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N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r=0.817**);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与土壤有机质及全N含量具有显著关系。该地区不同林分类型之间的土壤——植被协同反馈机制主要由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带状山杏人工林为例,揭示林带内与带间的不同深度处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关键环境影响因素,为半干旱区林草植被科学管理及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宁夏彭阳县山杏人工林带内和带间各布设1套200 cm测深的智墒传感器,分层逐时监测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变化,同时布设1台气象站连续监测近地面降水、气温、空气湿度等气象条件,采用相关分析探究土壤湿度对前1日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气象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2020年和2021年为平水年,降水量分别为467.4和440.8 mm;2022年为枯水年,降水量为354.8 mm;土壤体积含水量平均值为平水年(2021年,17.0%)显著高于枯水年(2022年,14.3%)。土壤体积含水量随土层加深呈近线性增加,其斜率表现为林带间高于林带内,平水年高于枯水年。在0~12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为林带内(15.3%)高于林带间(14.0%),但在120~200 cm土层为林带间(17.6%)高于林带内(16.8%)。在0~6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异系数为林带间(42.9%)高于林带内(...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白刺蒸腾速率随其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选取了影响蒸腾速率的12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气孔导度、50cm土壤含水量与蒸腾速率呈典型的正相关关系;空气温度平均值、净辐射、10cm土壤含水量、水汽压与蒸腾速率呈显著相关关系;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与蒸腾速率呈正相关关系;叶片水势、风速与蒸腾速率呈负相关关系;30cm土壤含水量、相对湿度平均值与蒸腾速率之间无显著的相关关系。(2)影响白刺叶片蒸腾速率的因子可归类为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包括气孔导度、10cm土壤含水量、50cm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水汽压,这些因子均与第一主成分呈现正相关;第二主成分包括光合速率、相对湿度、10cm土壤含水量、空气温度,其中光合速率、相对湿度与第二主成分呈正相关,其他两项与第二主成分呈负相关;第三主成分中比较显著的因子为30cm土壤含水量、叶片水势,其中30cm土壤含水量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四主成分主要包括胞间CO_2浓度、净辐射,其中胞间CO_2浓度与第四主成分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3)白刺蒸腾速率与影响因子回归方程为Y=-7.077+10.078 X_2+0.214 X_4-3.011 X_7-0.195 X_5,R~2为0.855,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科学评价皆伐、火烧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吸存的影响,[方法]以福建省中亚热带36年生米槠人促更新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散射红外CO2浓度探测仪和Licor-8100土壤碳通量系统,并结合Fick扩散法计算并分析0~80 cm不同深度土层CO2通量的日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火烧地(RB)和皆伐地(RR)不同土层CO2浓度均出现明显下降,其中,对照(CK)地土壤CO2浓度值(0~80 cm)分别是RB和RR的1.9、1.3倍;(2)各试验地土壤CO2通量(0~80 cm)表现为RB(1.99 μmol·m2·s-1)>RR(0.99 μmol·m2·s-1)>CK(0.96 μmol·m2·s-1),除2040 cm土层外,RB土壤各层CO2通量均显著高于RR和CK(P<0.05);(3)试验地不同土层CO2通量(0~80 cm)日变化幅度表现为RB>RR>CK,其中,RB土壤各层的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RR和CK(P<0.05),而RR与CK间的差异表现在0~5、10~20、20~40 cm土层(P<0.05);(4)拟合分析表明,各试验地不同深度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相关,且 RB的决定系数(R2)显著高于RR和CK;不同试验地各土层温度、含水量的双因素模型拟合效果均优于单因素模型;Q10值显示,皆伐、火烧后初期土壤各层的温度敏感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选取新宾满族自治县赵家林场后山贫瘠区域开展苔藓草木樨伴生在紫穗槐造林中的应用试验,测定了不同处理的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及造林苗木叶片生化指标,结果表明:4种苔鲜和草木樨混合物伴生下,紫穗槐成活率均较对照有所提高,平均成活率达到92.76%,平均较CK提高了2.07个百分点;对紫穗槐保存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以M2处理(苔藓和草木樨混合物质量比1.0∶1)保存率最高,达到86.1%,较CK提高了3.73个百分点;紫穗槐地径较CK平均提高0.75%;苔藓草木樨伴生造林能有效促进紫穗槐根系萌发和保苗,对固定土壤表面、稳定土壤团粒结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