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子午岭地区辽东栎林生物生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子午岭地区辽东栎林生物生产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为41.456t/ha。其中乔木层、林下植物层和枯枝落叶层的生物量分别是32.799、1.410和7.247t/ha,或约占林分总生物量79.1、3.4和17.5%。林分乔木层干物质和材积年平均净生产量为1.397t/ha.a和0.879m~3/ha.a;干物质和材积的现实生产量为4.259t/ha.a和1.700m~3/ha.a。阴坡土层厚(>30cm)且湿润同阳坡土层浅薄干燥的生境条件对比表明,前者比后者有较高的林分生物量和生产量。光能利用率(辽东栎林大约为0.29%)评价表明;与其它地区相比,该地区辽东栎林的光合生产力是比较低的。因此,改善辽东栎林的经营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毛竹林中不同坡位和土层深度的土壤物理性质和基本化学性质,为高山地区毛竹林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闽北高山地区的毛竹林土壤为对象,按坡位采集土壤样品,分析相关理化指标。[结果]毛竹林上坡、下坡土壤物理性质优于中坡土壤,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硼、有效铜、有效铁含量随坡位和土层深度的增加大致呈下降趋势,有效硅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总体看毛竹林中坡土壤物理性质较差,养分流失严重,下坡土壤理化条件较为理想。[结论]在毛竹林经营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加强对中坡的治理防护,防止土壤退化。  相似文献   

3.
小兴安岭天然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测定法,测定小兴安岭天然白桦林在7个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部和阴坡上、中、下部及谷地)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和土壤)、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立地类型对白桦林碳汇功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小兴安岭白桦林植被碳储量((49.39±3.09)~(89.20±10.17)t/hm2)在谷地、阳坡下部和阴坡上、中部4个立地类型显著高于阳坡上、中部及阴坡下部3个立地类型(38.2%~80.6%,P<0.05)。2)其土壤有机碳储量((147.30±21.39)~(273.67±22.67)t/hm2)在阴坡上、中部和谷地最高,显著高于阳坡上、中部和阴坡下部(27.9%~85.8%,P<0.05),阳坡下部居中,仅显著高于阴坡下部(53.3%,P<0.05),阳坡上、中部和阴坡下部相对较低。3)其生态系统碳储量((207.88±16.07)~(357.85±20.80)t/hm2)在谷地、阳坡下部和阴坡上、中部4个立地类型显著高于阳坡上、中部和阴坡下部3个立地类型(33.2%~72.1%,P<0.05)。4)其植被净初级生产力((5.80±0.26)~(8.87±1.17 )t/(hm2·a))在阳坡下部和阴坡上、中部3个立地类型相对较高,显著高于阴坡下部(31.2%~52.9%,P<0.05),阳坡上、中部与谷地3个立地类型居中,高于阴坡下部(15.5%~26.4%,P>0.05),阴坡下部最低。5)其年净固碳量((2.76±0.10)~(4.15±0.32)t/(hm2·a))在阳坡下部和阴坡上、中部3个立地类型相对较高,显著高于阴坡下部(27.9%~50.4%,P<0.05),阳坡上、中部与谷地3个立地类型居中,高于阴坡下部(12.3%~23.9%,P>0.05),阴坡下部最低。因其植被年净固碳量低于我国陆地植被平均固碳量(15.3%~43.7%),故小兴安岭天然白桦林属于碳汇功能相对较低的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4.
大青山区油松人工林密度对林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青山区对油松人工林密度与其生长因子关系的研究指出,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林分平均胸径、冠幅呈减小趋势,二者呈幂指数函数关系,即在一定林分密度范围内,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胸径和冠幅减小。树高随密度的变化不显著,而树木的高径比随密度增加呈上升的趋势,二者关系可拟合为对数曲线。该区油松人工林密度对生长因子影响的最大临界值阳坡为3 000株/hm2,阴坡为4 000株/hm2可作为调空密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天然林红松活立木腐朽规律,在小兴安岭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建立的30hm2固定样地内,选取26个20m×20m的具有不同立地条件的样方。目测观察并记录了样方内129棵红松活立木的腐朽缺陷外部表征指标,包括腐朽节、树瘤、溃伤、朽枝、空洞、子实体等6种,统计了各指标出现的频次、位置和尺寸等信息,并据此估计了调查样方内红松活立木的腐朽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腐朽率与坡度、坡向、坡位、海拔的关系,重点讨论了腐朽率与胸径(树龄)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活立木腐朽外部表征指标能够有效判定林地活立木腐朽状况,这为野外快速估计活立木腐朽程度提供了基础;立地环境因子对红松活立木腐朽率有影响,坡度与腐朽率呈显著负相关,坡向与腐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坡位和海拔与腐朽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红松活立木腐朽率与胸径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当红松胸径超过60cm(估测树龄230年)时,其腐朽率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6.
施华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206-209
通过对浦城富岭镇圳边村半天然林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调查,观测和评估了半天然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混交效果。结果表明:半天然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下坡位和凹星坡的蓄积量比上坡位和凸形坡的好;阴坡以及林分密度大的杉木比阳坡及林分密度小的生长得好、蓄积量高,马尾松则相反;而在腐殖质层厚的地方,杉木马尾松以及其它阔叶树的蓄积量都比较高;并从混交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等方面分析产生以上原因的因素,总结营造半天然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可行性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定量评价北京西山森林枯落物层的生态水文效应,从枯落物储量、厚度、持水能力、截留能力等方面量化枯落物层的生态水文过程。  方法  于2020—2021年,选择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林龄、密度等均大致接近的4种典型人工林分(油松、栓皮栎、侧柏、元宝枫)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样地实测以及室内浸泡试验、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各类型枯落物层的结构及生态水文特征,实现典型人工林分枯落物层生态水文效应的量化表达。  结果  (1)枯落物层储量范围为2.12 ~ 8.27 t/hm2,厚度范围为2.09 ~ 8.69 cm,均表现为栓皮栎枯落物最大,侧柏枯落物最小。(2)各类型枯落物不分层总最大持水量为栓皮栎(21.20 t/hm2),元宝枫(17.30 t/hm2),油松(5.32 t/hm2),侧柏(3.88 t/hm2)。针阔叶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不同且差异显著(P < 0.05)。(3)针叶枯落物最大截留量均值为2.43 mm,阔叶枯落物最大截留量均值为3.25 mm;针叶枯落物最小截留量均值为2.26 mm,阔叶枯落物最小截留量均值为2.99 mm。各类型枯落物层最大截留量和最小截留量均随降雨强度增加而增加,但针阔叶枯落物之间截留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 < 0.05)。(4)随着降雨强度的逐步增大,各类型枯落物1 h持水量在相应的最大截留量和最小截留量中所占的比例均逐步减小。  结论  北京西山4种典型人工林分中,栓皮栎林下枯落物层截留能力最大,侧柏最小,阔叶林整体要大于针叶林。因此建议研究区合理优化树种组成和林分结构配置,兼顾防治土壤侵蚀和林分湿润,减少无效蒸腾,从而实现生态水文功能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8.
选择福建省建阳范桥国有林场16 a生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与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坡位不同林分养分循环特征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养分存留量差异明显,混交林中坡和下坡分别比杉木纯林高28.16%、19.39%;各个坡位养分归还量均表现为:混交林〉杉木纯林,混交林下坡的养分归还量最大,其次是上...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形和竞争对树木生长影响机制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基于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9 hm2典型阔叶红松林动态监测样地,使用2010年和2015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地形(坡向、坡度、坡位)和树木间竞争对阔叶红松林主要组成树种胸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椴、色木槭、冷杉径级Ⅰ(1 cm≤DBH<10 cm)以及红松、紫椴、色木槭、水曲柳径级Ⅱ(DBH≥10 cm)的胸径年均生长量与地形显著相关(P<0.05);竞争对红松、紫椴、色木槭、水曲柳、冷杉、枫桦、青楷槭径级Ⅰ以及红松、紫椴、色木槭、冷杉、春榆径级Ⅱ的胸径年均生长量有显著影响(P<0.05)。总体上,阔叶红松林中耐荫和非耐荫树种组的胸径年均生长量均受地形和竞争的显著影响;阔叶红松林中大径级树木的胸径生长主要受地形影响,而小径级树木的胸径生长主要受竞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青海省仙米林区受矮槲寄生侵染的云杉林为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班进行样带调查,统计分析发病率 后,发现云杉矮槲寄生在小班内从下坡至顶坡危害逐渐加强。按矮槲寄生病级(DMR)分级系统统计样带内所有寄 主病级,从柱状图中分析发现,云杉矮槲寄生优先分布于寄主下层树冠,而后不断向上扩展。在整个仙米林区设置 标准样地40 块,采用Canoco 4.5 软件对标准地内病情指数、寄主平均胸径、寄主平均树高、林分类型、混交度、草本 盖度、苔藓厚度等响应变量,以及郁闭度、坡度、坡位、海拔等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发现郁闭度、坡度、坡 位、海拔和林分组成是影响云杉矮槲寄生在林间发生的主要因子,其中郁闭度与矮槲寄生的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 关,坡度、海拔与矮槲寄生的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林分组成影响矮槲寄生在林间的发生且在混交度较高的林分 内矮槲寄生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