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有违背刑事法治和程序正义之嫌,亟待完善。只有将现行的劳动教养制度在法律依据、适用对象、执行期限及方式以及适用程序上全面改革,才能获得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养 劳教制度 废止 司法 刑事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弟弟是一名劳教人员,劳教期是3年。收审时,我弟弟有一辆北京吉普车和一部手机被当地派出所扣押,当时未办理任何扣押手续,在劳动教养决定书里也未做任何记录。请问:我弟弟是否有权向当地派出所提出退还扣押物?贾某贾同志:公安部在1982年发布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第  相似文献   

4.
玉米田应用氮肥长效增效剂(肥隆)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田应用氮肥长效增效剂(肥隆)效果研究张俊星(辽宁省马三家劳动教养农场沈阳110145)新型氮肥长效增效剂———肥隆,是采用多种天然物质与无污染毒害的有机物综合配方组成的广谱型长效增效剂,将其按比例与氮肥均匀混拌后使用,可使尿素的肥效期由50d左...  相似文献   

5.
没见到他们之前.总觉得搞传销的人"面目可憎".可见到他们之后,才发现他们是与我们一样的人,只是曾经迷失了方向,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日前,记者走进了郑州市齐礼阎劳教所,采访了几位因从事传销而被劳动教养的人,倾听了他们对传销的控诉.  相似文献   

6.
信访制度是我国特有的社会治理制度。信访制度原本是为了维护群众利益而设立,但随着社会发展,信访制度开始出现异化。通过对甘肃省D镇的信访制度现状进行分析,从访民和接访者两个信访主体来阐述信访制度的异化现状,基于乡村社会治理的视角分析得出科层压力、权责失衡和信访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都会导致信访制度出现异化,追根溯源,对完善信访制度和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化对制度变迁影响研究的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者关于文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直接影响,即文化本身即对经济增长有贡献。一种是间接影响,即文化影响制度变迁。而制度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文章认为文化是通过对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的,并回顾了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文化与制度变迁关系理论和区域制度变迁理论。在此基础上给出文化对制度变迁的传导机制,并形成文化对制度变迁产生影响的整体框架。关键词:文化;制度变迁;文化类型;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制度有效性的检验问题一直制约着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而近期实验经济学中大量的机制设计实验为其提供了一种新的检验手段。通过实验经济学中公共物品自愿捐赠机制对有关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比较研究,同时梳理相应文献,其文献大致可分为两类:外生制度静态比较与内生制度研究。外生制度的静态比较是指在可控制条件下检验不同制度的有效性,着眼于比较不同制度下的贡献度以及社会福利等问题;而内生制度则扩展了有效性检验,人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制度或治理结构来约束其行为,进而检验制度的稳定性。实验方法弥补了主流经验研究中不能对制度进行有效性检验这一不足,为研究制度经济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国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按不同经济发展状况选择几个有代表性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险进行论述分析,注重分析这些国家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并对这些国家农业人口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管理体制,筹资方式,运行机制,医疗服务提供和医疗费用支付方法等作了客观分析和介绍,对这些国家农村医疗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评价,根据国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经验,对建立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营业准入制度的国别效应是指国际资本、跨国投资、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贸易对不同国家或地区营业准入制度设计、调整和变化的反应程度。以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例,从静态来分析,表现为营业准入限制国的资本挤出效应和营业准入开放国的资本集聚效应;从动态来分析,则表现为营业准入限制国因制度调整而创造的投资洼地效应和营业准入开放国因制度供给过剩而产生的资本溢出效应。对欠发达国家和营业准入限制国来说,适度地对其营业准入制度进行有效的调整,选择自由、开放型营业准入制度,可以解决营业准入方面的制度不公和制度供给不足问题,进而以营业准入制度优势来换取国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探索了农民工“二重收入”所反映的本质,揭示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和制约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农民工工资收入远低于劳动力的价值,而且享受不到相应的社会保障,他们把农业收入作为生活保障底线。从而提出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和发展职业教育的举措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从而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社会资本及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缓效应,基于秦巴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在测度农户多维贫困的基础上,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和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以及劳动力流动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农户主要在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等福利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贫困现象;k=3时,农户多维贫困发生率高达93.0%。2)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负向影响;社会资本对劳动力流动有显著正向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农户劳动力流动;劳动力流动在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和社会参与影响农户多维贫困的过程中均存在负向部分中介效应,表明劳动力流动在社会资本影响农户多维贫困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建议从多维视角改善农户的家庭福利,发挥社会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减贫作用,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3.
当前西部农村反贫困、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业结构调整等对当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农村基础教育的缺陷和大学生回流西部农村的困难,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应成为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为识别生猪生产效率提升的有效路径,在厘清生产效率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河北、辽宁、北京自繁自养型养猪场户调研数据为依据,采用稳健OLS回归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提高场主受教育水平、加强养殖技术培训、推进专业化和规模化养殖、重视养殖环境控制和疫病防控能显著促进生猪生产效率提升,而自配饲料、自繁母猪的要素投入方式和养殖雇工会产生效率损失;2)目前生猪养殖组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合作组织因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尚不健全还无法有效发挥作用;3)与北京相比,河北和辽宁养猪场户在生产效率及种养结合方面均具有比较优势,但辽宁养猪场户在养殖规范性上仍有更大改进空间。据此提出应加快构建生猪产业职业教育体系、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提高养殖标准化水平、推进生猪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疏解约束发展区劣势生猪产能而着重发展重点发展区和潜力增长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性过剩的问题显得愈发突出,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流动,是关系到我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和制度障碍出发,提出了解决劳动力流动的管理制度创新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导致经济萎缩时,德、日等发达国家企业实行短时工作制,通过减少正常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来避免裁员,从而保持社会稳定。我国目前的劳动法律体系中,并无这样的制度安排。构建劳动法应对调整制度,是完善劳动法体系的需要,有利于保障社会平稳发展。全球经济萎缩背景下,劳动法应对调整制度应由缩短工作时间、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改革失业补助政策、暂缓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及社会刺激计划等组成。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质量、生产规模与农牧户生产技术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分析劳动力质量与农牧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关系,基于2018年新疆、青海、陕西、贵州及西藏5省绒毛用羊的调研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分析了农户家庭劳动力质量对畜牧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存量与农牧户的生产技术效率会因养殖规模的不同而呈现出两个门槛效应的非线性区间关系;低龄劳动力有利于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但老龄化对技术效率并没有表现出消极的作用;女性占比变量对农牧户生产技术效率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不断推进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并且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农牧户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提升农村劳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质量,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的农户信用等级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内部农户信用评级问题,依据西部农村小额信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对农户信用等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家用电器价值、家庭年总收入、贷款利率、地区经济水平、机构服务满意度对农户信用等级有显著影响;年龄、劳动力人数、教育水平、专业技能、职业、房屋价值、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贷款用途、信誉状况对农户信用等级的影响不显著;显著因素的内部次序对农户信用等级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建议小额信贷机构对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时应侧重以上显著影响因素,并考虑其内部次序所带来的差异,从而建立更加完善的针对不同等级农户的信用评级制度.  相似文献   

19.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family's human capital on social mobility in China's rural community. Empirical research is conducted based on data from surveying a typical rural community in the past 20 yr.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social mobility in rural area is active in the past 20 yr, and the human capital of family, represented by primary labor's education level, has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mobility of low social class. Meanwhil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hange of supply and demand in labor market dims the signaling role of degree education, but the impact of occupational training is increasingly remarkable. Therefore, the change from sole degree education to multi-leveled education including occup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s a main way for China's rural families in low class to realize social mobility.  相似文献   

20.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 707个不同规模农户冬油菜生产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油菜生产投工的产出弹性为0.153 5,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且油菜种植规模与技术效率呈“U型”趋势.若消除技术无效率,会使现有油菜平均产出增加24.1%.效率损失函数显示:在小规模下,户主年龄(-3.225,估计系数,下同)、从事油菜劳动力(-0.501)、农技培训次数(-3.448)、收入水平(-0.567)、是否转包耕地(-0.366)等对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农户家庭规模(0.476)、受教育程度(0.143)会产生阻碍作用;而在超大规模下,户主受教育程度(-0.251)、油菜种植面积(-0.171)、是否转包耕地(-0.540)对技术效率有促进作用;户主年龄(0.028)、农技培训次数(0.240)、是否外出务工(0.370)等会产生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