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火炬树既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荒山造林树种,又是一种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近年来各地广为栽植。其繁殖方法主要是种子繁殖,但种子处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浪费种子和出苗不齐等现象相当严重。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报导尚未多见。为此,我们结合教学活动对该种子的休眠生理及催芽技术作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天女木兰(Magnolia Parviflora Sieb),又名山牡丹,主要分布于辽宁省,在安徽、浙江省和日本、朝鲜亦有生长。我省仅见于集安县境内海拔1300米以下的沟谷地带次生林中。该树种为珍贵的观赏木本花卉和香料植物,是我省一级重点保护树种。由于野生资源极少,为适应园林绿化和香料资源开发利用,有关人工繁殖问题急待解决。我们根据对天女木兰种子具有种皮坚硬致密,限制胚的膨胀和种胚极小,发育不全的“双重休眠”生理特性的了解,采用水浸法处理种子,室内鲜种层积处理;气干种子  相似文献   

3.
由我院周佑勋教授主持的《我国32个珍稀濒危树种及主要造林树种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的研究》,是湖南省林业厅的委托科研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已于去年底取得成果。并于最近通过了由湖南省林业厅组织的技术鉴定。该研究通过系统检验和部分田间试验,找到了我国32个珍稀濒危树种及主要造林树种种子的休眠原因,以及促进萌发的有效技术措施,为林木种子的质量检验、种子等级标准的制定、科学育苗,以及挽救物种和保存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林木种子休眠机理  相似文献   

4.
坡垒是热带珍贵稀有用材树种,它的种子很难贮藏,在自然条件下放置二个星期左右就完全丧失生活力(已知国外与坡垒同属的三个树种的种子,保存发芽率75%以上的贮藏期仅为50天;同科的其它树种也只达60天)。为了探求坡垒种子主要贮藏条件及其生理生化的依据,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于1972年开始有关试验研究,初步查明种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木种子生物学与种子经营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从林木种子生理生化、种子生产、种子处理等方面,总结我国林木种子培育理论和生产技术的最新进展,并根据前后2个10年的发展对比,总结出近10年的发展特点为:研究树种大幅度增加,研究深度达到分子水平,积极运用新技术,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增强等等。  相似文献   

6.
银杏种子后熟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 (Ginkgo biloba L .) ,又名白果 ,是起源于中国的特有珍贵树种。银杏属典型的后属种子 ,种子处理技术对发芽出苗及苗木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因此 ,开展种子后熟生理的研究 ,探讨适用于生产的种子处理方法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经济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银  相似文献   

7.
林木种子的发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林木种子的生理、形态特征、解剖结构、在通常采用的6种发芽方法中,选择适合于种子特征(形态、生理)的发芽方法,经100个树种,3000多个种批的发芽验证,总结了4类种子的发芽要点,技术条件,给出100个树种发芽率的最高值,为绿化造林、苗木培育的种子发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依据林木种子的生理、形态特征、解剖结构 ,在通常采用的 6种发芽方法中 ,选择适合于种子特征 (形态、生理 )的发芽方法 ,经 10 0个树种、 30 0 0多个种批的发芽验证 ,总结了 4类种子的发芽要点、技术条件 ,给出了 10 0个树种发芽率的最高值 ,为绿化造林、苗木培育的种子发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水分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定西口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在测定蒸腾速率、组织含水量、自由水量、束缚水量、水、水分亏缺及持水力等水分生理指标的基础上,试用主分量分析、聚类分析及极点排序的方法,对测试树种进行了分类及抗旱性排序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就壳斗科中的石栎属和栎属5个树种的种子(果实)及幼苗的整个发展过程和种子、苗木的生产技术做了细致的研究,并对各树种的种子及幼苗进行观察、记载和绘制成图。  相似文献   

11.
油松是我国主要的造林树种,所以对其苗木的需求量很大。试验以不同储藏时间的油松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催芽方法来比较不同储藏时间油松种子的发芽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油松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以1a和2a储藏时间最高,发芽率分别为48.5%和49.7%;随着油松种子储藏时间延长,种子老化严重,其中都以短时间储藏种子丙二醛含量最低和过氧化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生物防火树种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生物防火树种的研究进展,分析评价了当前生物防火树种选择的主要研究方法,概括了浙江省生物防火树种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经济林树种的研究进展,指出浙江省生物防火树种研究存在树种选择范围狭窄、防火性能综合评判尚不全面和树种配置模式研究较少等问题,提出了对浙江省阔叶树种进行大范围选择研究,建立防火综合评价数学模型和针对不同范围、不同立地条件确定合适的配置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种子扫描仪和显微镜对19种山东省珍稀濒危树种种子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并进行剪切试验观察种子饱满程度。结果显示,山东珍稀濒危树种种子的形状主要有卵形、椭圆形、肾形、球形、三棱形等,颜色主要以褐色居多。大部分种子比较饱满,少部分种子空瘪、虫蛀较多。形态特征显示不同地区的珍稀濒危树种种子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榉树种子贮藏过程中的活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萌发和生理生化检测方法,对不同贮藏方法在贮藏过程中榉树种子的活力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问的延长,榉树种子的活力逐渐下降,贮藏6个月后,活力下降速度加快,膜脂的过氧化作用是导致榉树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冰箱3℃贮藏能较好地保持榉树种子活力.  相似文献   

15.
张掖市北部荒漠区文冠果大田播种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冠果是我国北方新型的生物质能源树种,也是优良的防沙治沙树种和退耕还林树种。通过对文冠果苗圃地选择、种子处理、苗期管理等创新技术的阐述,对文冠果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发芽率、出苗率、生长量以及后期管理进行对比观察,从种子处理、播种及播种后管理等主要育苗技术环节入手,初步总结和掌握了文冠果大田引种育苗技术,为文冠果在荒漠区大...  相似文献   

16.
1.有关育苗和提高苗木质量的技术方面的报道和研究。2。优良、珍贵树种引、选、育技术及生长规律的研究。3.林木良种选育、早期鉴定技术及优良品种介绍、推广及繁育。4.林木种子园、种子林等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及经营管理技术。5.营造速生丰产林、防护林和薪炭林等的新技术、新经验。6.膺薄石质山、跳石塘、盐碱地等造林技术和飞播、容器苗造林技术。7.辽宁主要造林树种造林密度的试验、研究。8.主要经济树种的栽培技术。9.针阔混交林培育技术及其效益的研究。1。。森林的抚育间伐、改造、主伐更新和封山育林技术的研究及经营管理技术。1 1.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中国对消落带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包括植被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被测试木本及草本植物生理生态、种子库和种子萌发特性等基础研究,以及植被恢复试验和工程辅助技术等应用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根据研究现状分析,认为今后应该注重研究适生品种、不同造林方法、植被恢复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技术、种子库和种子萌发特性、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的生态研究。  相似文献   

18.
1、有关育苗和提高苗木质量的技术方面报道和研究。2,优良(珍贵)树种引、选、育技术及生长规律的研究。3,林木良种选育早期鉴定技术及优良品种介绍。4、种子园、种子林的经营管理技术。5、林木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6、营造速生丰产林、防护林和薪炭林等的新技术、新经验。7、薄土层、石质山、跳石塘、盐碱地等造林技术和飞播、容器苗的造林技术。8、辽宁主要造林树种造林密度的试验、研究。9、主要经济树种的栽培技术。10、针阔混交林营造技术及其效益的研究。n、森林的抚育间伐、改造、主伐更新方式、方法和封山育林的技术研究及其经营 管…  相似文献   

19.
格木种子休眠和萌发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我国珍贵用材树种格木种子休眠和萌发的生理进行了研究,指出种皮的不透水性和抑制物质的存在是格木种子休眠期长,不易萌发的原因。格木种子的不透水性与种皮的栅栏细胞层以及种脐裂缝的开关特性有关。纸层析、薄板层析和生物测定的结果表明,格木种子中存在的主要抑制物质似是ABA,而主要促进物似是GA。通过浸种、漂洗,种子内含抑制物和促进物出现消长变化,从而促进了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20.
银杏种子萌发生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银杏生理休眠对其播种繁殖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研究用常规方法测试了银杏种子萌发的五星生理指标及条件。结果表明:银杏种子的生理后熟,主要是促进胚继续生长,完成后熟的种子在萌芽前后,α-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断增强,用25℃恒温和硝酸钾(0.1M)处理,促进银杏种子萌发的效果显著。还证明,应用细胞分裂素,赤霉酸等处理种子,显著促进胚根生长,断胚根则能明显促进侧根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