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疆两河口水电站为新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永久占地,造成植被和地表受到破坏引发水土流失.本文结合工程组成情况和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对9个防治区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工程区水土流失防治指标均达到并超过了各项水土流失预期的治理目标,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林晶  孙青言 《安徽农学通报》2013,(11):79-80,110
厂矿工程改建必然破坏项目区原地貌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在勘察分析水土流失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成果,设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形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方案体系,并推出了方案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为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通过GPS定位对项目区自然环境、水土流失因子、水土流失变化强度、程度及其危害、植被状况与恢复特点、工程措施防治效果等采取固定样区定点测量、取样、调查等进行全面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南疆地区煤矿较多,改扩建过程中会造成植被和地表受到破坏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因此,煤矿项目水土流失需分区治理及重点治理.本文结合工程改扩建情况和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对7个防治区采取工程、植物及临时措施进行水土流水治理,经治理后达到预期的防治目标,能够有效防治煤矿改扩建工程中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可为新疆其他煤矿改扩...  相似文献   

5.
七星项目区位于黑龙江省七星泡农场西部,通过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成因及发展趋势,结合项目区自然概况、社会经济情况以及面蚀和沟蚀分布特点,以治理坡耕地为重点,科学、合理地优化配置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并配套其他措施,形成综合、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ETM SPOT融合卫星影像对两当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进行本底监测,结果显示经过近3a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内植被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植被覆盖率提高,植物群落向着正向演替的方向发展,水土流失面积和程度有所降低,各项生态因子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以宁化县过龙社、瑶背江、松子岗、方田、武层、陈田、社背小流域为研究区,从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两个层面监测了研究区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植被自然演替状况、植被覆盖度、林草生长量,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呈下降趋势,已从治理前的74.88 km2下降到2013年的26.12 km2;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 80%以上,宜草宜林面积达80%以上;林草植被覆盖率从49.2%提高到58.0%;防洪减沙效益提高,减沙率达70%以上;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从1997 t/(km2·a)降低到1 500 t/(km2·a)以下.通过治理,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显著减少,水土保持达到了预期目标,水土流失防治效果基本达到了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ETM+SPOT融合卫星影像对两当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进行本底监测,结果显示经过近3a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项目区内植被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植被覆盖率提高,植物群落向着正向演替的方向发展,水土流失面积和程度有所降低,各项生态因子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置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以牡丹江市三溪一河项目区为例,对该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优化配置,并对所需资金和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其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对带动周边同类型侵蚀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家涛 《甘肃农业》2014,(19):52-53
通过该项工程建设技改方案说明书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勘察,明确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预测、防治目标、防治重点,提出适合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卢氏县杜关河项目区位于三门峡市水源地卫家磨水库集水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和水质污染.在对项目区基本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和措施布设方案,并对治理效益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丘缓坡建设对水土流矢的影响。[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RUSLE模型对昆明市西山区花红园低丘缓坡项目建设区开展前、后土壤侵蚀量变化进行量化分析,对项目区建设前、后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下的水土流失特征以及建设后水土流失对项目区周围生态环境、地表径流、未做土地平整区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建成后项目区总体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极大缓解;保留植被因景观破碎化导致土壤流失加剧;建成后坡度5°的区域地表径流主要是沿着道路用地分布以及向道路的两边蔓延。[结论]低丘缓坡项目建设用地建成后的侵蚀类型为极微度侵蚀。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中阳县武家庄水土流失生态修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一之  吴志莲 《陕西农业科学》2008,54(5):138-139195
通过对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山西省中阳县武家庄项目区水土流失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生态修复的特点,对项目区生态修复措施和初步取得的成效加以评述,进而得出针时水土流失有效的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会宁县新添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现状和水土流失情况,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和水土流失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吉沙水电站建设项目为例,通过调查和定位观测,对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进行分析,对不同分区和不同时段的水土流失分布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工区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不同;项目区建设期年均土壤流失量呈增加趋势,建设后期和植被恢复期年均土壤流失量减小;不同分区土壤流失量以施工公路最大,石料场最小  相似文献   

16.
张家川县灵台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区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土地贫瘠,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概述了项目区的基本情况、治理目标、治理措施,分析了项目建成后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调查研究和实地踏查基础上,对穆棱市清河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进行分析,确定防治措施规模及投资。经过3年的实施,基本控制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积累了工作经验,并取得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18.
高圭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6):53-55,57
通过对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分析研究,综合评价了该项目建设过程中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效果。在优化监测方法的同时就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方法体系的选择做了探讨,并对项目监测结果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8.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98.0%,水土流失控制比达到1.24,植被恢复系数达93.7%,植被覆盖率达到10.7%;扰动后土壤侵蚀强度每年达9 600 t/km 2;土地整治减沙率达19.57%,工程护坡减沙率达50%,造林减沙率达65.22%,人工种草减沙率达71.52%;研究得出红寺堡灌区起沙风速为4.0 m/s。并对项目区的今后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脆弱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位于河西走廊风沙区,属于甘肃省人民政府划分的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区。山临高速公路全长97.00km。概算总金额223355.09万元。工程总土石方量为996.33万m^3,其中土方为993.67万m^3,石方为2.66万m^3。共占土地503.01hm^2。取土场15处,取土量为983.18万m^3。项目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主要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进行防护。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综合防治.使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5%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植被恢复系数70%以上;扰动土地治理率85%以上;荒漠及绿洲边缘工程开挖形成的取土场经整治后力争达到土地利用率10.0%以上;达到控制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董志塬治理保护项目庆城县项目区基本情况及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