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植被活动的关键变量之一,研究其空间格局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对于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着重要作用。利用MOD17A3和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2000—2014年张家口市植被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张家口市NPP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且具有较明显的经向"条带"分布特征,2000—2014年张家口市植被NPP平均值为230.5 g/(m~2·a)。2000—2014年,张家口市NPP总体呈增长趋势,年NPP最大值出现在2004年,最小值出现在2001年。降水是植被NPP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张家口市植被NPP总体上与年降水的相关性更高,呈正相关关系。该研究为冬奥会进行前张家口市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以来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以2001-2015年的MODIS NDVI为数据源,结合2001-2015年的气象数据(温度/降水),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DVI、气温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近15a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DVI总体呈现增长趋势。黄土高原地区植被NDVI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大体趋势是植被覆盖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递增。研究区植被的空间变化也具有明显的差异特征,研究区的西安市、渭南市及豫西山地的洛阳市等地的植被退化严重,但是随着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的实施,黄土高原地区中部的植被覆盖有了明显的改善。黄土高原地区的温度年际间变化不大,而降水量起伏变化较大。降水量对植被NDVI的影响大于温度对植被NDVI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了1969~2016年江苏省13个气象基站逐日降水资料对江苏省过去近50年的年降水量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采用线性回归、经验正交分解(EOF)和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了1969~2016年江苏省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周期性。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省的年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特别的,EOF将江苏省划分为3种降水类型:全年的空间分布整体一致性、南北反位相和苏中与苏南苏北的反位相;时间上,有24年表现为第一类降水类型,有14年表现为第二类降水类型,有4年表现为第三类降水类型;从周期上来看,近50年江苏省的年降水周期存在28a,15a,9a,4a的周期尺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潇河流域23个雨量站1971—2011年的逐月降水数据,对区域内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水资源农业利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1 a来潇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点,最大年降雨量是最小年的2.40倍,平均值为(462.1±90.57)mm,变异系数为16.9%,降雨递减率为5.39 mm/10 a;夏季、汛期降雨量分别为(277.37±79.88),(399.15±107.77)mm,分别占年降雨量的60.0%和86.37%,降雨递减率分别为7.28,5.35 mm/10 a;春、秋和冬季降水量分别占年降水量的14.5%,21.67%和2.9%,春秋季降雨有递增趋势,冬季为递减趋势。年尺度上降水量突变出现在1979,1997年,季节尺度上春、冬季降水突变出现在1982,2000年,夏季、汛期和秋季降水没有突变出现。在年尺度上降水的空间分布呈中间少、南北区域较多的"哑铃"状;降水的变化率与降水的空间分布具有相似性,但东南地区多为增加区,西北为减少区。并提出了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降水量季节、年际调节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季风气候区降水变化规律,基于湖南省87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月降水数据,利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 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区域年、季尺度降水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56 a,湖南省年降水量增幅为0.833 4 mm/a,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变化幅度分别为-0.971,1.393 7,-0.199 1,0.633 6 mm/a.湖南省年度及春季降水量空间变化大致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夏季大致呈自东南、西北向中部递减趋势,秋季一定程度上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增趋势,冬季呈明显的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年尺度Pa显示,湖南省2002年为中涝, 2011年为中旱,其余绝大部分为正常年;季尺度Pa表明,除了春季,其余季节均有中度及以上旱情或雨涝.湖南省降水未来趋势反持续性的区域比重略高于持续性的区域比重,且未来呈增加趋势的分布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6.
杨勇  张勇  唐小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807-6809
利用Brewer分光光谱仪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拉萨站近几年大气臭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上空臭氧主要分布在15~35km,反演结果的峰值出现在21~25 km。对比拉萨四季臭氧垂直分布发现,它们在平流层中上层的差异不大,且在36 km以上的分布大致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从地面到21 km,冬春季的臭氧数密度大于夏秋季,近4年来拉萨的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变化不大,臭氧总量的极值出现在冬春季节,臭氧总量的月平均值在8和9月较低,2008年6~9月臭氧低值的持续时间是近几年中最长的,达23 d。  相似文献   

7.
选取巴彦淖尔市1971~2010年的降水序列资料,运用气候学统计分析方法,对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0a巴彦淖尔市年降水量主要表现为微弱增长趋势,各年代降水量平均值呈递增趋势,且降水量的最大值出现在8月;降水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冬、春季表现为增加趋势,夏、秋季表现为减少趋势;从异常特征分析,降水量均表现为异常偏多,且异常年份随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就年平均而言,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利用Brewer分光光谱仪观测资料分析青藏高原拉萨站近几年大气臭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上空臭氧主要分布在15~35 km,反演结果的峰值出现在21~25 km。对比拉萨四季臭氧垂直分布发现,它们在平流层中上层的差异不大,且在36 km以上的分布大致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从地面到21 km,冬春季的臭氧数密度大于夏秋季,近4年来拉萨的年平均臭氧总量的变化不大,臭氧总量的极值出现在冬春季节,臭氧总量的月平均值在8和9月较低,2008年6~9月臭氧低值的持续时间是近几年中最长的,达23 d。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青州市近40a(1971-2010年)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青州市降水空间分布明显,西南山区降水量明显高于北部平原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时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福建省22个气象站点1970—2017年的逐日降雨数据,通过日雨量模型估算福建省的降雨侵蚀力(R值),再运用Kriging空间插值、变化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对福建省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内、年际以及周期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1970—2017年的平均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与降雨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春季和夏季的空间变化特征与全年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但秋季和冬季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年内分布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变化特征为"升—降—升—降",6月份和8月份分别为两个峰期;福建省的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总体呈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年际时间序列存在28 a的主周期和13 a的次周期;同时丘陵地带类型区和沿海城市类型区的时间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对象,利用研究区内17个气象站点实测降水数据与1998—2017年库区范围内TRMM3B43 V7降水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合克里金空间插值对原始数据进行修正,改善TRMM原始数据的精度问题,基于修正后的降水数据,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1998—2017年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修正后的TRMM降水数据与气象站点数据间整体一致性较高满足研究条件,但站点间的相关性具有一定差异。在研究时段内库区降水呈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季节降水分配不均,春、冬2季降水变率大,除秋季降水呈现上升趋势外,春、夏、冬3季均表现为下降。空间上呈现出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降水中心位于北部,主城区域由于"雨岛"效应影响,降水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98年1月~2010年12月空间连续分布的TRMM卫星3B43月降水量资料,借助气候倾向率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技术,以辽宁省为例,对TRMM数据在省级尺度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并对辽宁省近13年来降水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TRMM降水数据与观测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很高,数据具有较高的精度;辽宁省年降水量主要为425~1 082 mm,且总体上表现为由全区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的趋势;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该时期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以上,其中,7月份的降水量最大,为全年降水量的20%,而2月份最小,不足全年降水量的2%,季节性变化明显;近13年间,辽宁省平均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但在夏季降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其中辽西区和辽中区尤为明显,说明近13年来这些地区春夏连旱的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利用辽宁省53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对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降水的多年平均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温度与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近50年温度和降水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全省一致性气候特征,但也存在着东西、南北间的差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表现为明显的增温趋势,最高气温极值出现在辽西,最低气温极值出现在辽东,两者的变化趋势存在非对称性,冬季增温最强,秋季最弱。全省各地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几乎以相等间距递减分布。对各特征向量进行时间系数分析发现,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时间系数年际变化呈总体上升趋势,降水时间系数年际变化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表明辽宁省气候大体呈暖干变化趋势,即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尤其以20世纪90年代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张乃升  戴宇珩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76-14878,14939
选取我国西北地区99个气象站1959~200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降水阈值,据此分析了极端降雨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极端降水日数偏多年、偏少年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空间上,西北地区极端降水阈值、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雨量均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大;时间上,极端降水日数和极端降雨量除西北东南部呈减少趋势,其他地区均表现为增加趋势,且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在西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偏多年和偏少年,其环流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湖南烤烟汞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2年和2003年在湖南62个样点采集的相同等级(C3F)烤烟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湖南烤烟Hg含量的空间分布. 结果表明,2002年和2003年湖南烤烟Hg含量分别为0.10~0.490 μg/g和0.10~0.320 μg/g.均与Spherical模型无阶趋势效应拟合最好,并具有相似的趋势效应.烟叶Hg含量块金效应分别为0.061和0.055,空间相关性均表现为强相关性,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均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 影响烤烟Hg含量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71~2007年每年5~9月份阿拉善盟地区发生的中雨以上降水天气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阿拉善盟地区中雨以上降水时间分布特征为,年际变化不大、无明显增减趋势.月际变化明显,一般从5月份开始增多,进入7月份后迅速增加,8月份达最多,9月以后又迅速减少;.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北部的额济纳旗为我盟中雨以上降水最少的地区,巴彦浩特为中雨以上降水日数最多的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增多.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71~2010年榆林市12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光照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近40 a来榆林市光热水气候资料的年代际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榆林市热量资源丰富,近40 a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增温率为0.37℃/10 a,冬季气温波动最大,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增温率为0.29℃/10 a。年降水量较年平均气温波动幅度较小,分布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春秋季降水趋于增加,夏季降水不稳定,年际变化大,降雨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季节,且夏季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日照时数西北部多于东南部县区,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生长季日照时数占年总量的62.8%。  相似文献   

18.
该文利用四川省及其相邻5省(市)1961—2015年的降雨数据,全面地对四川省降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年均降雨量与春、夏、秋、冬四季降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上大致相似,均呈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趋势,但在降雨量高、低值地域分布上,四季存在着明显的季节转移现象,极高值区域尤为显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20.8mm,近55年降雨量呈微上升趋势,增加速率1.69mm/10a,年均降雨量动态变化周期约为5~6a,年代际变化主要呈"降-增-降-增"趋势;多年月平均降雨量为83.2mm,各年代内月平均降雨量呈现出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前10年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2011—2015年多年平均,多年平均和各年代的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均在7月出现降雨量峰值。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池北区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长白山池北区(二道站)1965—2014年逐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长白山池北区近50a来温度与降水变化情况与趋势,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池北区近50a来年际、年代际气温均呈现波动式增长形势,1965—1989年为相对偏冷期,1990—2014年为相对偏暖期。各个季节气温变化情况与全年平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中春季和冬季升温趋势比较明显,夏季和秋季升温较弱。降水从全年和四季的年际、年代际分析无明显的规律,但是利用spss软件分析其与气温变化的相关性,发现年平均气温与年总降水量相关性显著。因此推断,从全年的时间尺度而言,长白山池北区未来气候走向是气温升高,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四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宁省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详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降水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汛期降水异常在空间分布存在明显东西向差异,汛期降水异常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位相分布特征,四季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在周期上四季3年左右的振荡特征较为一致,而且出现不同程度的10年以上周期,夏季降水的10~12年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