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旱作农业中有限水分的高效利用技术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上官周平各国发展旱作农业中均面临着两大严重问题,一方面是水分亏缺影响或严重限制农作物收成的稳定和产量的高低,这是旱作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表现在降水量少、降水分布不匀、降水变率大等特点;另一方...  相似文献   

2.
田野 《甘肃农业》2015,(5):31-33
<正>旱作农业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条件下,通过旱地农业结构和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和平衡增产,使农林牧等综合开发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在年降水量250~8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用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生产的雨养农业。我国的旱作农业地区范围很大,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56%,全国耕地的60%以上为旱地,因此,旱作农业的丰歉,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未来粮食安全有密切的关系。2014年,甘肃省全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面  相似文献   

3.
定西县地处甘肃省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年平均降水量350 mm,年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水资源相当匮乏,无灌溉条件,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水分主要依赖于天然降水,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天然降水资源、提高降水利用率则是该区旱农生产和旱农研究的关键.为此,我们于1999-2000年进行了地膜覆盖集雨抗旱种植技术对胡麻产量的影响及其集雨、保墒效果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旱作农业是在旱区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耕作技术,在降水量偏少又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依靠天然降水而从事的农作物种植业。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包括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或耐旱作物品种的选育及旱作栽培耕作技术等。发展旱作农业是充分利用我国旱区农业耕地资源、发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旱作春小麦播种量与施肥量的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木垒县旱作区进行了播种量与施肥量的配置对旱作春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旱作春小麦产量在不同年份间有较大差异,但在一定降水量条件下,施肥量和播种量的合理配置可以明显提高春小麦降水转化效率,尤其在降水量少的年份更为重要;施肥量对产量的影响要比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要大,而且在试验范围内两者均与产量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是水源严重缺乏省份之一 ,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 370亿 ,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1.1% ,居全国第 2 4位 ;全省人均水资源 12 2 4 ,约为全国人均水平的 1/ 2 ,年平均降水量 30 2 ,为全国平均值的 4 8%。有效灌溉面积 77.72h 占总耕地 340 .86万h 面积的 2 2 .8% ,农业用水占全省总用水量的 80 %以上 ,农业受旱面积每年都在 6 6 .7万h 以上 ,有近 2 0万h 水地不能保灌或弃耕 ,年均减产粮食 5亿 。干旱缺水已成为影响我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发展节水农业是当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一、河西灌区水资…  相似文献   

7.
旱作农业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条件下,通过旱地农业结构和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和平衡增产,使农林牧等综合开发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在年降水量250~8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用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生产的雨养农业.全球1.4平方千米×109平方千米的耕地面积中,有灌溉条件的耕地仅占15.8%,其余都是靠自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我国的旱作农业地区范围很大,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56%,全国的耕地面积约19亿亩,60%以上为旱地,仅7.2亿亩为灌溉地,因此,旱作农业的丰歉,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未来粮食安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忻州市地处黄土高原,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地区,年均降水量475毫米。比全国年均降水量628毫米偏少24.4%。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5倍,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十年九旱,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703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2200立方米的32%,是严重缺水地区之一。面对当前GDP高企、粮食等农副产品世界范围涨价局势,推进农田节水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市水资源现状、农田节水技术应用及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阐明了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开展农田节水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又是推进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陕西省旱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系统分析,指出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经营粗放是长期制约陕西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发展陕西省旱作节水农业的核心和突破口、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加速旱作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加快生态重建与植被恢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是个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干旱缺水严重的省份.多年来,吉林省十分重视旱作节水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形成了适应吉林省特点的旱作节水农业配套技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旱作节水经验.为进一步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发展,维护粮食的安全,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速农业跨越式发展进程,提出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11.
一、农田节水工作的重要性1.推进农田节水是建设节约型农业的必然要求。辽宁属于水资源严重紧缺的省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860m3,居全国倒数第三位,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世界平均水平的1/12。农业是高耗水产业,其用水量占全省国民  相似文献   

12.
<正>甘肃省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省份,为加快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十一五"以来,甘肃省科技厅累积投入1.5亿元,组织实施了4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加强农艺农机融合,为全面提升旱作节水发展提供了科技保障,支撑和引领了全国同类区旱作农业的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水问题做好水文章甘肃省围绕抗旱和节水两大主题,以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作物水分效率为目标,坚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13.
甘肃中东部旱灾发生特点及抗旱避灾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是全国最干旱的省份之一,全省旱地面积3 340多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左右,干旱少雨是甘肃农业的主要特征。年降水量300~600 mm的旱作农业主要分布在陇中半干旱区、陇东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区和陇南半湿润偏旱区,农业基础薄弱,自然降水极其贫乏,有效水资源紧缺,干旱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50年来,甘肃年均旱灾面积约946.5万亩,约占播种总面积的18%,其中成灾面积约为736.2万亩,约占播种总面积的14%。  相似文献   

14.
<正>甘肃省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低,生态环境脆弱。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黄土高原区,全省现有耕地5200多万亩,其中旱地面积约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涉及10个市(州)69个县(区),人口17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旱作农业发展,十年来始终把旱作农业放在全省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5.
《农技服务》2017,(5):91-92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的地区,研究气候的变化规律不仅对于调节农业生产,促进农民的增产增收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对于研究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分析1980年以来武川县气温、降水、无霜期等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武川县的水资源短缺,气温和降水变率大,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差。主要表现在春季降水量减少,北方4—6月份是作物的耕种期,降水较少可以使作物生长不充分,影响生长。1980—2013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表现在4—5月的气温上升明显,后果使作物的生长期提前,蒸发量加大,农田用水量增长,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甘肃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年均降水量在300mm,各地降水差异很大,在42~760mm之间,且季节分配不均,直接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粮食安全问题突出。在甘肃省干旱地区,如何解决水源是首要问题。面对连年大旱,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至关重要。通过调查和研究,文章对甘肃省旱作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节水和旱作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部农业司左孟孝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约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国年平均降水量650毫米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全国14亿多亩耕地中,旱地就占了50%。由于水资源紧缺,旱区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辽西北建平降水特征及干旱对农业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针对辽西北建平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分析评价辽西北建平降水特征及干旱对农业影响程度,为减少或避免旱灾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辽西北建平1954~2007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农作物生育期、产量资料,2003~2006年自然降水与农作物需水量试验资料。运用变率、保证率、经验公式法统计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程度。[结果]辽西北建平农作物生长季降水相对变率为47%;降水量80%保证率为318.5mm;自然降水量与农作物需水量比较,玉米、大豆生长季欠缺33~36mm,高粱、谷子生长季多15~41mm。[结论]辽西北建平降水相对变率大,干旱发生频率高,干旱是制约建平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应种植耐旱产值高的谷子、高粱等杂粮作物防御旱灾。  相似文献   

19.
<正>旱作地区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节水和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这类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偏少,缺少涵养水源的植被,土质沙化严重,降水贮存不住,加上传统耕作方法对耕地的破坏,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但推广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水稻旱作技术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1):1-2
安徽省水稻旱作技术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安徽省农业厅;安徽省水利厅编者按我国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的1/4,而安徽省是一个水资源较为贫乏的省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2。因此,发展我省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