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非灌溉旱作农业是通过旱地农业结合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使农林牧业综合发展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年降雨量在250~800毫米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取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农林牧生产的农业.  相似文献   

2.
田野 《甘肃农业》2015,(5):31-33
<正>旱作农业是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条件下,通过旱地农业结构和一系列旱作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靠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农业稳产和平衡增产,使农林牧等综合开发的农业。具体而言就是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等地区,即在年降水量250~800毫米之间的地区,不靠灌溉而采用一系列抗旱农业技术进行生产的雨养农业。我国的旱作农业地区范围很大,约占国土陆地面积的56%,全国耕地的60%以上为旱地,因此,旱作农业的丰歉,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未来粮食安全有密切的关系。2014年,甘肃省全年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面  相似文献   

3.
山西传统旱作农业是为了适应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的自然环境而逐步形成的,也是与传统生产条件相适应的产物。传统旱作农业是在有限的天然降水的半干旱气候地区从事无灌溉的农业生产,其实质属于雨养农业。作物生产力的高低,决定于有限的天然降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当气候条件优越时,土地生产潜力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得到充分发挥,产量大幅度上升。当出现不利的气候时,土地的生产潜力和农业技术发挥受到限制,产量陡然下跌。  相似文献   

4.
<正> 旱地农业简称旱农,在国外一般是指在降水有限的半干旱地区从事无灌溉条件作物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在我国,旱农的含义包括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的旱作生产,除了作物生产之外,还包含牧业、林业生产,它的生产规律和技术措施既区别于灌溉农业,也区别于雨量很大而没有灌溉设施的雨养农业。 旱地农业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类型。目前世界上耕地面积为210×10~8多亩,其中有灌溉条件的不到15%,其余85%以上耕地都是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其中90×10~8多亩分布在年降水低于500mm的干旱和半  相似文献   

5.
旱作农业就是利用农业机械最有效地利用天然降水,建立土壤水库,依靠天然降水的种植生产。这项技术是改变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又称之为“雨养农业”工程技术,它还包括各项种植方式的选择、土壤培肥、蓄水保墒,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以及旱作农业机械的栽培技术等综合措施相配套,来合理调节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在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我省位于我国东北边疆,大部分属中温带,具有明显的大陆季风气候特点,耕地面积1.45亿亩。在农业生产中,粮食作物占主导地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缺乏灌溉条件,除2500万亩左右水田外,农业生产大部分属雨养旱作农业,干旱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加强旱作农业研究,探讨旱作农业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对粮食安全、确保农业可持  相似文献   

7.
郑州地处豫西山区向黄淮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年平均降水量在599~701mm之间,且降水时空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常有干旱发生,属于半湿润偏旱区,西部黄土岗地和低山丘陵无灌水条件,农业生产主要靠天然降水。据统计,郑州市无灌溉条件和灌溉条件不足的耕地有16.7多万hm2,全市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6.73%。根据国家干旱应急预案的编制要求和郑州市的具体情况,将郑州干旱二级区划分为3个,即:郑州市区、灌溉农业区和雨养农业区。多年来,郑州市旱作节水农业工作注重发挥各级政府的推力、科研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甘肃省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低,生态环境脆弱。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省份,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黄土高原区,全省现有耕地5200多万亩,其中旱地面积约36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涉及10个市(州)69个县(区),人口17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0%。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旱作农业发展,十年来始终把旱作农业放在全省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9.
旱作农业是在旱区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耕作技术,在降水量偏少又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依靠天然降水而从事的农作物种植业。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包括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或耐旱作物品种的选育及旱作栽培耕作技术等。发展旱作农业是充分利用我国旱区农业耕地资源、发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潜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旱作农业是指在降雨量偏少,又没有灌溉的条件下,依靠天然降水的种植生产。它包括种植制度的选择、培肥地力、蓄水保墒、抗旱作物品种的选育及旱作栽培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旱作农业     
《中国农资》2013,(26):3
<正>据统计,当前我国有近10亿亩耕地为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全国大约85%的小麦和90%以上的玉米和薯类是在旱地生产的。不久前,中央财政下拨2013年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资金7亿元,支持华北、西北等7个省区开展旱作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2.
阿荣旗是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地区,旱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5%以上,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虽然年平均降水量有450~500mm,但由于年度、季节、时空降雨分配不均,经常出现季节和年度干旱,特别是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量大,土壤失墒快,严重地影响了作物播种和苗期生长.通过节水补灌技术、耕翻覆盖技术和其他农业技术的整合应用,提高了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提质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旱作节水农业是指主要依靠和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和补充灌溉两种基本生产类型的总称。代县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总耕地面积38.3万亩,其中:水田水浇地16.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3%。旱地21.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7%。干旱少雨、土壤贫瘠是代县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特别是十年九旱,年年春旱,严重影响农作  相似文献   

14.
旱作农业     
旱作农业是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我们的农业研究重点在水浇地,而相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农业生产情况进行调研,进一步明确了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农业人口年龄结构、农业规模化经营及农田水利建设情况。调查表明,内蒙古阴山北麓地区农业人口平均年龄为50.7岁,调查地区农业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户平均耕地面积为113.11亩,农民组织化、规模化经营有待进一步加强;调查区旱作耕地面积约占40%,已配套先进节水灌溉技术的耕地面积约占25%,农田水利建设在该地区已见成效,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依据调查数据,结合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对未来该地区农业生产发展方向进行了较为细致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约23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5%,而农业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3/4,我省自然特点是春旱秋涝,十年九旱,旱涝交替,干旱缺水是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扣除北京、天津用水,全省人均地表水量仅200—300立方米,多年来靠开采历史上积累的深层地下水维持生产和生活(年开采150亿立方米,超采50亿立方米)。旱作节水农业是我省农业的重中之重,开发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又是我省旱作农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干旱是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干旱、半干旱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约占陆地总面积的34.9%,就耕地面积而言,世界耕地面积中有灌溉条件面积只占10-15%左右。干旱肆虐已成为限制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发展旱作农业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提高旱地生产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对粮食的需要,已成为全球性目标。  相似文献   

18.
宁安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耕地面积158万亩,春季降雨量仅占全年的10-15%,春旱发生频率达80%以上.绝大多数耕地要靠"土壤水库"来调控和利用天然降水.近80%耕地是暗棕壤和白浆土,"十年九春旱",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自然灾害频发,干旱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19.
毕节地区地处黔西北,全区耕地面积101.2万hm^2,其中旱地耕地92.36万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91.26%,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山区.结合毕节地区实际,从旱地耕作模式和耕作技术等方面对旱作农业优质高效耕作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旱作农业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偏旱区,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旱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北方15个省、市、自治区,总耕地面积0.57亿hm^2,其中旱地0.35亿hm^2,占总耕地的62.4%,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主要类型包括风沙旱滩型、浅山沟壑型、高原沟壑型、内陆旱作型等,分别分布在东北至内蒙中西部一线、山西至甘肃中部一线、黄土高原至太行山一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