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槭叶草由野生变家植获得成功。槭叶草在黑土栽培的效果最好,沙壤土次之,黄土最差。槭叶草田间施肥对单株鲜物重量、芽体分化的质量有显著影响,其最佳模式为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萌芽期(5月初),将尿素和硫酸钾按2—3:1的比例进行混合,每延长米追施30—40g,加腐熟猪粪2~3kg;第2次在植株生长中期(7月下旬)追施三料复合肥40.50g。在大田栽培条件下,槭叶草适宜栽植密度为20cm×20cm,3年生亩产鲜品2946.81kg。槭叶草有效成分和营养成分以落叶后最高,家栽的质量高于野生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甘薯块根品质性状变化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测定了3种食用型甘薯品种的结薯数,块根干率,茎、叶、柄、块根鲜质量,总胡萝卜素、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和粗蛋白含量。结果显示,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于栽插后50~92 d出现"升高-下降-升高"的变化趋势,之后随块根膨大而小幅波动,总体上稍有增加;在栽后50~92 d,块根中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似,均与淀粉含量的变化动态相反;淀粉含量与块根干率的变化动态总体上一致;粗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性糖含量基本一致;而总胡萝卜素含量在不同食用型甘薯品种间差异较大,表现为苏薯8号徐薯23栗子香。食用型甘薯的淀粉含量与块根鲜质量和干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干质量日增长量与块根鲜质量日增长量极显著正相关。食用型甘薯块根中可溶性糖的积累与块根的膨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芜菁、萝卜和大头菜块根品质及营养价值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常规分析方法比较了芜菁、萝卜和大头菜3种块根类蔬菜的品质及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芜菁的总糖、总酸、可溶性糖/总糖、抗坏血酸含量明显高于萝卜和大头菜,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萝卜而与大头菜相当,而粗纤维则明显低于萝卜和大头菜;芜菁中的蛋白质、胡萝卜素、核黄素、钙等含量也明显高于萝卜和大头菜。认为3种块根类蔬菜中芜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最佳,其次是大头菜、萝卜。  相似文献   

4.
水芹的营养保健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节水型水芹和贵阳地区的野生水芹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产品器官中营养保健成分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野生水芹中的总糖、葡萄糖、蛋白质、黄酮含量高于“节水型”水芹,而蔗糖和硒含量则显著低于“节水型”水芹;“节水型”水芹叶片中的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显著高于茎及野生水芹;水芹中黄酮、硒和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蔗糖含量较低,属于一种优质的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5.
以F15、F901、G15、瑞士N4和GR911等木薯品种为材料,在块根膨大期对其干物质、蛋白质、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收获期对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薯块根干物质和淀粉的积累与生长期呈一定的正相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蛋白质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1月份达到最高值;依据淀粉含量变化和块根产量表现, F15和F901淀粉含量连续保持上升趋势,建议采收期在1月份, G15和瑞士N4淀粉含量在12月份增长缓慢或不增长,建议采收期在12月份。  相似文献   

6.
猫爪草块根·分株繁殖对产量与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无性繁殖方式对猫爪草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确定合适的无性繁殖方式。[方法]以信阳野生猫爪草为繁殖材料进行分株繁殖和块根繁殖,测定其产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和多糖含量,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分株繁殖产量比块根繁殖产量高,处理间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分株繁殖总糖和多糖含量比块根繁殖含量低,分株繁殖黄酮含量高于块根繁殖,处理间总糖和黄酮含量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多糖含量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结论]分株繁殖和块根繁殖对猫爪草块根外形影响不大。采用分株繁殖,并且适当在每个分株保留部分宿根的方式进行繁殖是目前猫爪草规范化栽培较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无性繁殖方式对猫爪草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影响,确定合适的无性繁殖方式。[方法]以信阳野生猫爪草为繁殖材料进行分株繁殖和块根繁殖,测定其产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总糖和多糖含量,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分株繁殖产量比块根繁殖产量高,处理间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分株繁殖总糖和多糖含量比块根繁殖含量低,分株繁殖黄酮含量高于块根繁殖,处理间总糖和黄酮含量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多糖含量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结论]分株繁殖和块根繁殖对猫爪草块根外形影响不大。采用分株繁殖,并且适当在每个分株保留部分宿根的方式进行繁殖是目前猫爪草规范化栽培较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淀粉甘薯品种块根淀粉积累和产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高淀粉甘薯品种的淀粉积累和产量特征。[方法]以10个甘薯品种为供试材料,扦插后60d内,每20d每小区选取5株分别进行块根淀粉、直链淀粉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测定,收获期选取10株计算单株薯数和单株鲜重。[结果]收获期,不同甘薯品种间产量和块根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差异明显,产量变幅为6.2×10^3-20.7×10^3kg/hm^2,淀粉含量的变幅为46.0%~73.3%,块根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幅为10.9%~17.2%,可溶性总糖的变幅为11.2%~20.2%。甘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块根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持续增高的趋势,块根可溶性总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结论]可溶性总糖含量、直链淀粉与淀粉积累密切相关,产量和干率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基因型是影响淀粉含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食用型甘薯块根碳水化合物代谢特性及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探讨食用型品种块根碳水化合物代谢特性及与品质的关系。【方法】以淀粉型品种为对照,选用典型的食用型品种于2004~2005年2个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块根膨大过程中定期取样的方法,观察块根膨大过程中可溶性糖、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的变化、淀粉酶活性变化及其与甘薯收获期块根品质的关系。【结果】与淀粉型品种比较,食用型品种块根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支链淀粉含量均较低,可溶性总糖和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块根粉的高峰黏度和崩解值等较高、糊化温度较低;块根蒸煮食味较好。栽秧100 d以后,食用型甘薯块根总淀粉含量和β-淀粉酶活性下降,可溶性总糖含量提高,其变化趋势与淀粉型品种相反。【结论】食用型品种块根膨大后期,由于淀粉酶的作用导致淀粉分解是其总淀粉含量较低、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木薯品种茎叶可溶性糖与块根淀粉积累特性,为木薯的高产栽培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低淀粉木薯品种华南124和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为材料,在块根形成初期(植后70~80 d))、形成中期(植后90~100d)、块根膨大初期(植后120~130d)、膨大中期(植后150~160 d)和块根成熟期(植后235~245d)分别测定两个木薯品种的茎叶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分析茎叶可溶性糖含量和块根淀粉积累间的关系.[结果]两个木薯品种的茎叶可溶性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在块根形成中期以前表现为华南124>辐选01,块根形成中期以后表现为辐选01>华南124.在木薯的整个生育期,辐选01的淀粉合成量和淀粉合成速率均大于华南12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辐选01茎叶中还原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茎秆的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华南124茎叶还原糖、可溶性糖、叶片蔗糖含量均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但均未达显著水平.[结论]木薯茎叶可溶性糖对块根淀粉积累有重要作用,其中茎秆对可溶性糖的运转能力是影响淀粉合成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槭叶草总黄酮测定方法,并测定槭叶草中总黄酮含量。[方法]通过比较2种显色方法,选定三氯化铝作为显色剂,检测波长为270 nm,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槭叶草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吸光度与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范围为0.000~0.024mg/ml,R=0.999 8;槭叶草总黄酮含量为11.099 mg/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适合槭叶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将有效成分为55%的丙莠滴丁酯悬乳剂玉米除草剂稀释成浓度为0.55%、0.27%和0.18%水溶液,分别喷施于玉竹、山兰、槭叶草、威灵仙、刺五加、金钱草、毛百合、北五味子、暴马丁香和穿龙薯蓣等10种药用植物,结果表明山兰和玉竹对3种不同浓度除草剂均无药害反应发生,可以与玉米进行粮药复合种植。  相似文献   

13.
人工培育蝉花的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森琴  温鲁  夏敏  蒋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29-429,467
[目的]明确人工蝉花的活性成分含量。[方法]用微波法提取人工蝉花和野生蝉花的活性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素和腺苷含量,用高碘酸钠法测定虫草酸含量,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虫草多糖含量。[结果]人工蝉花的虫草酸含量和野生蝉花相当,虫草多糖含量则高达110.09mg/g;腺苷含量较野生蝉花低,虫草素未能检出,但4种活性成分总量是野生蝉花的1.55倍。[结论]从活性成分含量看,人工蝉花可代替野生蝉花,但还需进行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产地、生长年限三七的不同部位(根、茎、叶)中三七总皂苷的变化规律,从而分析产地和生长年限对三七总皂苷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三七药材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波长为560 nm。[结果]虽然三七的根、茎、叶中的总皂苷的百分含量不同,但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都有一定量的增加。其中根部的总皂苷含量增加最为明显,平均每年增加量为46.5%,并在生长年限为2年时出现较大的波动性,茎部和叶内的总皂苷含量虽然都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量不如根部明显,平均每年增加量分别为23.9%和33.9%,其中一年生三七的叶中总皂苷的含量有较大的波动性;三七根部的总皂苷含量是根、茎、叶3个部位中最高的。[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的三七和三七不同部位中三七总皂苷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甘薯内源激素变化与块根形成膨大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甘薯块根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块根形成和膨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块根形成前后和膨大高峰期,甘薯栽培种徐薯18和Minamiyutaka的ZR、DHZR、ABA、IAA和IPA含量均显著高于近缘野生种I.trifida(K123),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块根日鲜重增长速率与ZR、DHZR和ABA的含量变化动态高度一致。块根形成前后及块根膨大中期和高峰期,块根干重与块根ABA、ZR和DHZR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与IAA、iPA和GA4间无明显相关性。ZR、DHZR和ABA含量的高低,在不定根能否转化形成块根和块根膨大的速率方面起关键的作用。块根不同部位(顶部、中部和尾部以及外部、中部和内部)各种激素含量差异显著,块根的顶部激素含量最高、生理活性最强,内部和中部(ABA除外)也是各种激素含量高的部位。膨大前期大块根的ZR、DHZR、ABA及IAA含量显著高于小块根,膨大中期中等大小块根激素含量最高,膨大后期小块根的激素含量显著高于中等大小的块根和大块根。  相似文献   

16.
硒硫相互作用对烤烟(Nicotina tabacum L.)吸收硒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硒硫二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烟草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烟草各部位硒含量随施硒量的增加而增多,烟草生长前期根部硒含量高于地上部,成熟期烟叶和根部硒含量高于茎部,尤以上二棚烟叶硒含量最高,施对烟草硒的吸收和积累量的影响随烟草生育期,生长器官和硒硫浓度不同而异,前期烟草全株及地上部的硒积累量在低硫(<75ug.g^-1)条件下随施硫增加而增多,硒硫表现为协同作用,在高硫(>75ug.g^-1)条件下,烟草硒积累量则随施硫的增加而减少,表现为拮抗作用,不施硒时施硫会降低成熟烟叶硒含量,施硒时成熟烟叶硒含量则随施硫量的增加而增多。前者表现为硒硫拮抗作用,而后者则呈硒硫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A field trial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endogenous hormone concentration (EHC) during formation and thickening of tuberous roots in sweet potato (Ipomoea batatas L.) of different genotypes: Xushu 18, Minamiyutaka, and L trifida-K123.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zeatin riboside (ZR), dihydro-zeatin riboside (DHZR), abscisic acid (ABA), indole-3-acetic acid (IAA), and isopentenyl-adenine (IPA) of Xushu 18 and Minamiyutak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I. trifida-K123. Dry tuberous root yield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ABA, ZR, and DHZR at 1 or 5% significant level, but were not obvious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IAA, IPA, and GA4. The concentrations of ABA, ZR and DHZR played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tuberous root formation and thickening in sweet potato. The concentrations of ZR, DHZR, ABA, and IAA in the upper or inner portion of tuberous roo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toward the end of the root or its outer portion. Meanwhile, EHC of large-sized tuberous roo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medium- or small-sized tubers during the early thickening period. In the rapid thickening period of tuberous roots, EHC of medium-sized tubers were the highest, However, at the late-thickening period, EHC of small-sized tubers ranked the highest.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野生曼陀罗各器官不同生育期金属含量状况,进而为其人工栽培选择合适生境及用药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法,分别对不同生育期采集的野生曼陀罗的根、茎、叶、果实等器官中(Pb,Cd,Hg,As,Cu,Fe,Mn,Zn,Cr,Ni)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生育期曼陀罗根、茎、叶和果实中的As、Hg、Cd和Pb的含量分别为0.11~1.16mg/kg、0.018~0.086mg/kg、0.021~0.19mg/kg和0.42~4.63mg/kg,与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相比,均未超过对应元素的安全值。2)Cu在成熟叶片、成熟果实、成熟根、幼果和幼根中的含量分别为35.1mg/kg、26.0mg/kg、26.4mg/kg、23.9mg/kg和20.7mg/kg,均超过安全值(为20.0mg/kg),其中,成熟叶片中的含量超标严重,比安全值高75.5%,其他器官超标甚微。  相似文献   

19.
以一年生树番茄(Cyphomandra betacea Sendt.)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光照(100%、75%、50%、25%自然光照),测定树番茄幼苗叶片性状以及C、N、P、K含量,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叶宽、叶面积、叶片含水率、比叶面积在50%自然光照下最大;全光照处理下,树番茄幼苗叶片C含量大于其他遮阳处理的;遮阳处理下,叶片N、P、K的含量大于茎、粗根和细根的;除粗根外,树番茄幼苗各器官的K含量随遮阳程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树番茄幼苗叶片的氮磷比随遮阳程度的增加不断增加;叶、细根的碳氮比和碳磷比小于茎和粗根的,而茎的氮磷比、氮钾比小于叶、粗根和细根的;遮阳处理下,树番茄生长受N、P限制,不受K限制;树番茄幼苗主要通过改变叶片的N、P含量以及茎的N含量、粗根的K含量来适应光照变化。室外栽培、林下种植以及园林应用中可选择50%遮阳环境,并适量施用N、P肥。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生防菌ZJH-10诱导黄瓜抗灰霉病的作用机制,采用生理生化的测定方法,测定了黄瓜根部和叶部组织中的丙二醛(MDA)、蛋白质、可溶性糖、维生素C、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黄瓜经ZJH-10处理并同时接种灰霉病菌后,黄瓜根部和叶部组织中的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其它处理,并于处理后第5天达到最低值.蛋白质、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含量都明显高于其它处理,其根部含量分别在处理后第5天、第3天和第5天达到最大值,叶部各含量变化与根部的基本一致.叶部组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其它处理,都在处理后第3天达到最大值.由此表明,ZJH-10可能通过改变这些物质的含量来提高黄瓜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