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斑背肛海兔Notarchus(Bursatella)leachii cirrosus Stimpson的卵群带,俗称“海粉”,是防治淋巴结核等多种疾病的有效中药,也是一种富有营养的名贵海味。厦门一带鲜食海兔肉,莆田一带则晒干后贮存食用,或捕捞作为家禽饲料及农肥。因此海兔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软体动物。厦门已有二百多年开展海兔养殖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海兔的卵群带呈细索状,我国俗称“海粉”、“海挂面”,日本习称。海素粉”。其干品含蛋白质31.6%,脂肪9.2%,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等物质,是富有营养的海味。又可治疗风炎眼肿痛、止鼻血、发烧、肺燥喘咳、瘿瘤、瘰疬等疾。上海等地用以防治淋巴结核。  相似文献   

3.
泥螺养殖滩面的敌害生物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螺(Bullacta exarata),浙江俗称“麦螺”、“梅螺”、“吐铁”、“黄泥螺”等,北方沿海俗称“海淄”、“海泥板”等,是隶属腹足纲后鳃亚纲阿地螺科(Atyidae)的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潮间带滩涂,尤以浙江一带的泥螺品质最好,深受人们喜爱。目前沿 海各地区已开展了大面积的泥螺 人工养殖生产,泥螺也是浙江北 部沿海的重要经济种类。作者根 据近几年来对浙江沿海泥螺养殖 滩面敌害生物的调查情况,并参 考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一、泥螺养殖滩面的生物组 成 泥螺生活环境中的生物组成 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4.
栉江珧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江珧(pinna pectinata linnaeu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假瓣鳃目、江珧科,江珧属、无裂江珧亚属,北方沿海俗称“大海红”、“海锨”、“大臊蛤”、“江珧贝”等;广东称“割刀纸”;浙江沿海称“海蚌”。以其后闭壳肌加工成“江珧柱”闻名于世,是珍贵海产品。栉江珧经济价值高,便于浅海养殖,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5.
幼鱼,俗称“海蜒”,又名鲅鱼食,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集群索饵洄游山东龙口近海,成为该市沿海地方资源,但是要使这一丰富的地方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必须首先考虑经济幼鱼的保护。因此,根据各种鱼类洄游习性,龙口市水产技术站的技术人员对传统拉网渔具进行大胆革新改进,于1998年9月研制出一种能释放经济幼鱼,专捕“海蜒”的先进渔具——“双翼加裙拉网”。该渔具经沿海渔民几年的推广使用,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达到了专捕“海蜒”,释放经济幼鱼超过98%以上的好效果,获得水产专家的一致好评,受到沿海广大渔工…  相似文献   

6.
万能钓饵--双齿围沙蚕的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aibuhitensis Grub)隶属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游行多毛目(Erranlia),沙蚕科(Nereidae),围沙蚕属,体呈长蠕虫形,最大者环节数可达230多节,体长27cm,体宽1cm,横断面为圆形或略扁,俗称海蜈蚣或海蚂蝗,本种在海水增养殖生产和海洋渔业上都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俗称“万能钓饵”。目前,沿海各地都在招商引资开发滩涂养殖沙蚕,急需苗种,故苗种生产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 Grub)隶属环节动物门(Annelida),多毛纲(Polychaeta),游行多毛目(Erranlia),沙蚕科(Nereidae),围沙蚕属。体呈长蠕虫形,最大者环节数可达230多节,体长27cm,体宽1cm,横断面为圆形或略扁,俗称海蜈蚣或海蚂蝗。本种在海水增养殖生产和海洋渔业上都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俗称“万能钓饵”。目前,沿海各地都在招商引资开发滩涂养殖沙蚕,急需苗种,故苗种生产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生活着一种特殊的腹足类软体动物,它们形体娇小、贝壳退化,被称为海兔,可不要以为是我们在陆地上所见到的兔子哦。它们是头上长有两对触角,基部长有一对小眼睛,体色艳丽的海洋精灵。当它在海滩休息时,触角向上竖起,身体蜷曲,活像一只匍伏地面、耳朵直竖的小兔,非常可爱,因而最早被罗马人称为海兔,后被世人所公认,海兔因而得名。据记载,全球有50种以上的海兔,大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我国约有21种,其中主要有蓝斑背肛海免、黑指纹海免、斑似海免等品种。  相似文献   

9.
扇贝是一种生长在盐度较高的近海底栖双壳贝类,我国沿海都有自然分布,它的闭壳肌干制品俗称“干贝”,是一种名贵的海珍品,营养和经济价值很高。我国海洋与水产研究部门经十多年努力,在我国北方已发展到大规模海上养殖生产,由于其具有明显的农业“三高”特性,  相似文献   

10.
黄姑鱼人工育苗初步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Richardson)分布在太平洋西部沿海,属暖温性近海中下层鱼类,卵浮性。我国的黄海南部、渤海湾、莱州湾;日本的土佐湾、有明海均有其  相似文献   

11.
吴伟城 《水产科技》1991,(5):16-17,14
蓝蛤,俗称米蚬、白蚬、薄壳,分布于台山海域的主要种类为光滑河蓝蛤(Potainocorbula lscuis),在大襟、大湾口等处也有黑龙江蓝蛤(Potamocorbula amurensis)当地俗称“黑鸡仔”。蓝蛤是一种重要的基础饵料生物,在一些海区,由于它的出现而形成鱼、  相似文献   

12.
<正>丝鳍海鲇(Arius arius)为常见的暖水性近海底层鱼类,隶属于鲇形目,海鲇科,海鲇属。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是我国沿海捕捞经济鱼类品种之一。丝鳍海鲇生活在水流缓慢的泥质海底,每年的生殖季节,结成大群,由深水游向沿岸和河口浅水区表层,产卵繁殖[1]。在浙南温州,丝鳍海鲇俗称王鱼,王鱼烧粉干为当地有名的特色菜。  相似文献   

13.
卤虫(Aricmia salina),也叫盐水丰年虫,是一种极耐高盐的水生动物,生活在盐湖和盐田等高盐水体中。卤虫的休眠卵即“冬卵”所孵出的无节幼虫(或称六肢幼体),乃是海产仔、幼鱼以及其他水生动物幼体理想的活饵料。最早为鲍林(R.L.Bolin)所采用。  相似文献   

14.
三疣梭子蟹亲蟹培育过程中“掉腿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梭子蟹主要的育苗地一河北沧州黄骅沿海200多个育苗场中,在2008年三疣梭子蟹亲蟹培育过程中,大范围出现了亲蟹的附肢(螯足和步足)脱落,俗称“掉腿病”,平均每只患病亲蟹要脱落2个以上附肢,有的甚至全部脱落,这种蟹被戏称为“和尚”蟹。在整个亲蟹培养过程中,成活率一般低十30%,有很多育苗场培育的亲蟹全部死亡,危害极为严重,抱卵亲蟹和未抱卵亲蟹都会发生,  相似文献   

15.
蒋霞敏 《海洋渔业》2002,24(1):31-32
沙蚕俗称“海蜈蚣”、“海蚂蝗”,在我国沿海分布广泛,且生长迅速、营养丰富,据分析测定,氨基酸含量占干重的52.62%;粗脂肪含量占干重的23.24%;热量高达4494~5578卡。沙蚕除作为鱼、虾、蟹等优质饵料和钓饵外,还有如下用途:其一,沙蚕味道鲜美,日本沿海以及东南亚各国居民都有吃沙蚕的习惯,我国闽、粤、桂及浙江玉环一带居民也将其作为美味佳肴;其二,沙蚕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三,其体腔液是一种天然的杀虫  相似文献   

16.
王友松  余海 《海洋渔业》1994,16(3):108-112,124
<正>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Miers)隶属梭子蟹科Portunidae,梭子蟹属Portunus。浙北俗称“枪蟹”,浙南俗称“江蟹”或“蜞”(闽语),台湾亦称“截”。是一种暖湿性多年生食用蟹。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沿海以及朝鲜、日本、菲律宾近海,均有分布。三疣梭子蟹一向是捕捞主要对象,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  相似文献   

17.
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及养成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lis)是海水养殖贝类中生长快、养殖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优良品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福建东南沿海海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闭壳肌的干制品俗称“干贝”,是驰名世界的海珍品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技情报》1977,(5):18-22
缢蛏(Sinonouacula constricta Lamarck)俗称“蛏”,又名“蜻”和“(虫先)”。分布在我国及日本沿海,穴居于内湾及河口的中、下潮区泥滩上,是一种产量高,养殖周期短,有经济价值的主要养殖贝类。我省养殖面积近4万亩,年产量50万担左右,约占海水养殖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江蓠(Gracilaria verrucosa)是一种常见的红藻,俗称“龙须菜”、“海面线”。红藻门,江蓠科。我国从南到北沿海均产,尤以南方沿海品种繁多,资源丰富,生长旺盛。由于江蓠经济价值高,藻体较大,生长快,一般含胶量达10-40%左右,是制造琼胶的重要原料之一。目前,国内外市场琼胶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江蓠的人工养殖生产已引起世界各国许多藻类学家、海藻养殖工作者和琼胶工业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e)广西沿海群众俗称“车螺”。隶属于软体动物,瓣鳃纲,蛤科的一种。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据分析,肉含有蛋白质13.39%,还有脂肪、醣类、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凝集素等。它的壳是高标水泥和紫菜壳孢子培养基的理想原料。它是广西沿海的主要经济贝类之一,分布广,资源丰富,在解放前已是捕捞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