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土壤铅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介绍土壤环境中铅的形态、铅污染的来源及其对生物的危害,阐述了土壤重金属铅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机理:土壤中的铅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吸附、转化等作用降低土壤中有效铅的含量,从而降低其对植物的毒性,达到修复土壤铅污染的目的。叙述了微生物修复土壤的弊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及生物工程改良菌的应用等,并对土壤铅污染微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土壤中铅元素的来源进行探讨,根据近年来有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报告,综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铅污染的现状、来源、生物利用度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进一步分析了铅污染控制的可能途径,提出了利用生物利用度模拟土壤中重金属铅污染的方法,有助于评价土壤中铅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在今后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土壤铅污染的敏感微生物及酶学指标,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该文研究了土壤铅污染对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及土壤脲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铅添加浓度的提高,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土壤脲酶则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土壤脱氢酶活性则在低浓度下上升而随着添加浓度的进一步提高迅速降低,可见,这两种酶对土壤铅毒害反应灵敏,可以作为土壤铅污染评价的指标,而土壤磷酸酶则对铅浓度的变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统计规律性,不适宜作为土壤铅污染评价的酶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铅在土壤中的分布和积累规律,土壤对铅的吸附特性及土壤中铅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同时还阐述了土壤中铅的过量积累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及防治土壤铅污染的若干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5.
黄绵土铅形态与土壤酶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添加外源铅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黄绵土盆栽小青菜后土壤中铅的形态分布规律及土壤酶活性对铅污染的响应,并分析了土壤铅形态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未污染黄绵土中铅各形态的比例为:可交换态0.77%,碳酸盐结合态6.27%,铁锰氧化物结合态1.82%,有机结合态13.4%,残渣态77.74%.铅污染后黄绵土中各形态铅的浓度随着外源铅浓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土壤受到铅污染后,各形态铅的比例发生了显著变化,上列各形态所占比例依次为0.346%、18.464%、0.496%、46.532%、34.168%.铅污染对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产生极显著影响[(R 过氧化氢酶=0.841 1,P过氧化氢酶<0.001,n=18;R 碱性磷酸酶=-0.986 9,P碱性磷酸酶<0.001,n=18)],二者可以作为土壤铅污染的评价指标;总铅对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变化没有任何贡献,进一步说明不能采用总铅含量作为土壤铅污染的评价指标.在铅的各化学形态中除有机结合态外,过氧化氢酶与其余各形态铅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碱性磷酸酶与各形态铅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碳酸盐结合态对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直接影响最大,而且铅的其他化学形态通过碳酸盐结合态的间接影响亦最大,表明各形态铅中以碳酸盐结合态对两种酶的影响为主,该两种酶与碳酸盐结合态相结合可作为土壤铅污染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工业铅金属等通过浇灌等方式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引起土壤铅污染。本文通过对地下水土壤铅污染问题的调查和研究,对铅污染进行修复技术探讨,以解决土壤与地下水铅污染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崔爽  孙秀菊  刘艺芸  张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630-10631
[目的]为寻找铅污染土壤净化和景观化的材料.[方法]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3种苋科花卉在铅污染条件下对铅的富集特征.[结果]3种观赏花卉中火炬鸡冠地上部吸收富集铅的量最大,积累铅能力最强,其次为红穗苋,红苋菜吸收积累铅能力最弱.[结论]火炬鸡冠耐性较强,可用作铅污染土壤的稳定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8.
为寻找铅污染土壤净化和景观化的花卉植物,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3种花卉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结果表明,3种花卉中送春花(Godetia amoena)地上部吸收富集铅的量最大,积累铅能力最强,其次为勿忘我(Limonium sinuatum),马络葵(Malope trifida)吸收积累铅能力最弱。在Pb浓度为1 000 mg/kg时,3种花卉耐性均较强,可用作铅污染土壤的稳定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铅污染土壤净化和景观化的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三种花卉在铅污染条件下对铅的富集及耐性特征。结果表明三种观赏花卉中金鱼草(Sprekelia formosissima(L.)Herb.)地上部吸收富集铅的量最大,积累铅能力最强,其次为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万寿菊(Tagetes erecta)吸收积累铅能力最弱;根部铅富集量最大的为万寿菊,其次为金鱼草,紫罗兰根部铅吸收积累能力最弱。在Pb浓度为1 000 mg·kg-1时,铅污染可以刺激紫罗兰和金鱼草生长,使其根部和地上部的生物量增加,这两种花卉对铅污染的抗性很强,可用作铅污染土壤的稳定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10.
镁肥对土壤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铅污染土壤可通过蔬菜消费威胁人类健康。为降低铅污染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减轻铅对作物的伤害,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试验作物,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75、150、300 mg/(kg?土)3个硫酸镁施用量,125、1000 mg/(kg?土)2个铅污染浓度,研究施用硫酸镁肥对土壤中外源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铅浓度对菠菜生长、产量和养分吸收都有显著的影响。铅的浓度越大,对作物伤害越大。在铅污染土壤中适当施用镁肥,可以促进菠菜生长,增加产量,叶片叶绿素、维生素C含量以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均明显提高,而铅浓度明显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菠菜镁吸收量与铅吸收量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适量镁肥的施用可降低土壤中铅的生物有效性,减轻铅对作物的伤害,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这对轻度铅污染土壤改良和菠菜高产优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华海霞  于慧国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230-230,232
对南通市城市五大功能区的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对南通市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土壤铅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南通市城市土壤总体未受到严重的铅污染,但工业区受到中度污染,商业区和老居民区受到轻度污染,风景区和农业区未受到明显污染。说明南通市城市交通运输和工业“三废”是土壤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延龙公路两侧旱田土壤中铅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公路东侧距边沿100m左右污染最严重,在38.0m附近未污染,160.0m以外污染较轻,数学模型解析得到土壤铅含量在110.0m处达到最高峰;在公路西侧距边沿9.0 m、100.0m左右铅污染最严重,60.0 m附近未污染,在200.0 m以外污染逐渐减轻,数学模型解析得到土壤铅含量在4.2m处达到最高峰,在121.0m有1次高峰.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典型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贵州DD、DX典型铅锌矿区共采集土壤表层样品27件,针对不同采样点和不同片段的整体研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L.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有较大差异,其中Cu、As、Cr等重金属元素无或轻污染;Cd、Zn、Hg、Pb等重金属元素对该区土壤环境已造成污染;2个研究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综合污染已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4.
土壤铅污染及其生物有效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属铅的性质出发,综述了土壤中铅的分布、土壤铅污染的来源,重点阐述了土壤中铅植物有效性评价方法及影响土壤铅植物有效性的因素,指出用土壤铅全量作为土壤铅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存在的不足,而开展土壤铅植物有效性的评价研究将为铅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更为切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连云港市效区菜田土壤和蔬菜铅污染状况,以市郊3个行政区域30个土壤样品以及对应的30个蔬菜样品为对象,分析土壤和蔬菜中铅含量情况,结果表明:33.3%的土壤样点铅含量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土壤含铅量平均值为33.2 mg/kg,所测得铅含量最高的土壤样品含铅量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的2.5倍,且变异程度较大,菜田土壤铅含量最大值(86.2 mg/kg)为最小值(13.3 mg/kg)的6.5倍;土壤铅污染主要集中在北部,主要原因是工业企业的三废排放;蔬菜铅含量超标比较严重,尤其是叶用莴苣和大白菜,超标率分别为40.0%和28.6%。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铅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焕新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6):37-39,9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铅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铅污染程度的加大,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和个体总量急剧下降;以铅污染指数(Pi)来表征铅的污染程度,则土壤动物的多样性、种类数都随着污染指数的增加而减少,呈负相关;土壤中蜱螨目(Acari)、弹尾目(Collembola)、膜翅目(Hymenoptera)是优势种。通过对弹尾目进行分离,发现长跳属和线等跳属为优势种,随着铅浓度的增加,个体数量下降。据此,在衡量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过程中,蜱螨目(Acari)、弹尾目(Collembola)和膜翅目(Hymenoptera)可作为土壤生态指标物种。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滇西地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陇川县为例,参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对耕地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营养元素含量及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铬、铜总量进行测定分析。采用标准对比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其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pH值介于3.49~7.45之间,均值为5.05,土壤偏酸;各营养元素平均值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为优良,速效钾含量为中等,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有64.17%、59.34%、75.33%、71.66%的耕地面积达到生产绿色食品土壤肥力要求,分别有35.83%、40.66%、24.67%、28.34%的面积土壤肥力不足;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评价,砷、铬、铜处于清洁状态;有20.27%、2.03%、4.73%的样本铅、镉、汞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1,所代表的面积受到铅、镉、汞轻度污染,镉有1.35%样本单因子污染指数大于2,所代表的面积受到镉中度污染;综合污染指数评价,4.79%样本达到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不同肥料不同作物对铅污染土壤修复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随机组合设计,研究施用菌肥和腐殖酸对铅污染土壤上玉米、高粱、蓖麻、向日葵对铅的吸收效果及其生长成熟后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铅污染土壤上施用菌肥、腐殖酸,有效降低了重金属铅的毒害;能有效提高土壤中酶的含量,其中,过氧化氢酶含量提高11.9%55.0%,磷酸酶含量提高1.2%55.0%,磷酸酶含量提高1.2%26.0%,脲酶含量提高43.1%26.0%,脲酶含量提高43.1%80.7%,蔗糖酶含量提高17.7%80.7%,蔗糖酶含量提高17.7%36.7%;铅吸收量以重金属Pb与菌肥混合施用(Pb+J)处理玉米最为显著,达到214.67 mg/kg。说明施用菌肥和腐殖酸可以达到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利用AERMOD大气扩散模式和当地气象条件,计算熔铅企业含铅烟尘的落地质量分布;再根据铅在土壤中的积累规律,定量计算出铅在土壤中积累变化趋势;并参照相关标准对农业土壤环境安全进行评价,为指导污染治理和农业生产提供依据,同时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和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20.
镉铅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玉米干物质及镉铅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桶栽试验,研究了镉铅单一及复合胁迫对玉米干物质及玉米镉铅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穗质量、穗粒质量、生物产量与土壤镉铅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镉铅在玉米体内的分配规律为:根>茎叶>穗轴>籽粒;在相同质量浓度镉胁迫下,镉铅复合胁迫处理的玉米各部位对镉的吸收大于镉单一胁迫处理,同质量浓度铅胁迫下,铅镉复合胁迫处理的玉米茎叶对铅的吸收小于铅单一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