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桃源县烟-稻连作种植模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烟-稻连作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从而为烟-稻双丰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烟稻与稻稻复种对晚稻产量、养分累积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长沙市宁乡县喻家坳乡长期烟稻复种田和稻稻连作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烟稻与稻稻复种晚稻产量、养分累积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长期稻稻连作会稍微提高土壤中全钾含量,但是会降低土壤中的全氮和全磷含量,而长期烟稻复种可提高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2)烟稻复种可提高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尤其是有效磷的含量,而稻稻连作土壤中碱解氮含量略有增加,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3)烟稻复种有利于烟后晚稻干物质积累、产量、氮磷钾含量与累积量的提高,其中磷含量提高最明显。该研究表明宁乡烟区烟稻复种条件下长期重施肥料对后季晚稻有明显后效。  相似文献   

3.
在湘南的江华、新田和常宁3个主产烟区分别采集同一地形部位的由相同母质发育的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耕层混合土样和剖面分层土样,进行了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土壤肥力状况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土壤的耕层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含量以及土壤pH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土壤有效P、速效K含量则烟稻轮作田显著高于稻稻连作田,表明植烟季P、K肥施用水平过高。在土壤剖面中,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有效P、速效K含量大部分都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全K及土壤pH随深度的变化则较复杂。  相似文献   

4.
在湘南的江华、新田和常宁3个主产烟区分别采集同一地形部位的由相同母质发育的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耕层混合土样和剖面分层土样,进行了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土壤肥力状况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烟稻轮作田和稻稻连作田土壤的耕层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含量以及土壤pH值之问差异不显著,而土壤有效P、速效K含量则烟稻轮作田显著高于稻稻连作田,表明植烟季P、K肥施用水平过高.在土壤剖面中,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有效P、速效K含量大部分都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土壤全K及土壤pH随深度的变化则较复杂.  相似文献   

5.
烟—稻连作组装配套技术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稻复种,水旱交替,早季种烟,晚季种稻,能充分均衡地利用土壤营养元素,实现粮、烟双丰收。从2004年起,我们开始推广应用烟—稻连作组装配套技术,通过采用了频振式杀虫灯,高效低毒农药,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而卫生的食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长期烟稻复种连作对烟田土壤养分及烟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衡阳烟区烟-稻复种连作区采取了不同复种限的土样和当季烟叶样品,检测了土壤pH值、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烟叶产量和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度的烟稻复种连作(≤7年)可较好的协调土壤pH值,不仅对烟叶产量和产值无显著影响,而且使烟叶中糖碱比和钾氯比协调合理,品质趋好.而当连作超过10年后,土壤明显酸化,烟叶产量产值也显著下降,可考虑通过绿肥轮作、休耕等措施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长期烟稻复种连作对烟田土壤养分及烟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在衡阳烟区烟-稻复种连作区采取了不同复种限的土样和当季烟叶样品,检测了土壤p H值、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中微量元素含量以及烟叶产量和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度的烟稻复种连作(≤7年)可较好的协调土壤p H值,不仅对烟叶产量和产值无显著影响,而且使烟叶中糖碱比和钾氯比协调合理,品质趋好。而当连作超过10年后,土壤明显酸化,烟叶产量产值也显著下降,可考虑通过绿肥轮作、休耕等措施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方式植烟土壤养分及烟叶化学成分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湖南部分烤烟主产县烟稻复种连作和一年一熟连作植烟土壤养分含量和烟叶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烟稻复种连作,土壤pH值高于一年一熟连作,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氯和钙的含量均显著高于一年一熟连作,全钾、速效钾含量显著低于一年一熟连作;烟叶总糖、还原糖、总氮含量均高于一年一熟连作,烟碱含量低于一年一熟连作,但差异均不显著;烟叶氯、钾含量均显著高于一年一熟连作.  相似文献   

9.
烟稻连作对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效益,以烤烟品种贵烟201、早熟水稻品种金谷优72为材料,在天柱蓝田进行了大区示范,研究烟稻两熟连作栽培模式对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烟稻连作与烤烟单作其生长速度和生长量基本一致,前期较单作模式略偏低。(2)产量、产值分别较常规烤烟单作偏低5.79%和8.72%,但上中等烟比例接近。(3)烟稻连作两季总纯收益为19 977元/hm2,分别烤烟单作、水稻单作增加3 571.5元和13 150.5元,分别增加46.39%和84.94%。  相似文献   

10.
衡阳烟区植烟土壤保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衡阳烟区"烟—稻复种"长期连作导致植烟土壤出现僵硬板结、容重偏大,酸化、微生物活动减弱,保肥、保水能力降低,土壤养分特别是微量元素的分解释放受阻等土壤退化现象,对烟区土样及不同种烟年限土样进行分析,探明了衡阳区域内植烟土壤肥力状况及土壤养分方面存在的障碍因子及不同年限烟稻连作土壤的土壤结构与养分变化规律及障碍因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测土配方施肥、营养调控、中微量营养元素配比及绿肥种植、使用稻壳生物炭等土壤保育技术,改善了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协调了土壤养分、提升了衡阳植烟土壤质量,同时可增加烟叶产量,改善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1.
烟稻复种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土壤定位检测和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烟稻复种连作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效应研究袁结果表明:在0~23 年烟稻复 种连作研究范围内,随复种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pH 值显著升高,且均在7.5 以上;土壤物理性状逐步变劣,土壤有机质、氮磷养分、土壤微生物的变化较复杂,基本在复种连作14~18 年后呈下降趋势,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趋势总体不利于烤烟生长。  相似文献   

12.
黄壤区烤烟轮作与连作根系形态、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贵州黄壤烤烟主产区烤烟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6-2017年在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稻烟-轮作和烟-烟连作两种种植模式,在一个轮作周期内,控制氮、磷和钾施用总量一致,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烤烟根系形态、水稻和烤烟的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分析了烤烟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烟-烟连作相比,稻-烟轮作烤烟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分别显著提高5601. 1 cm、1976. 3 cm2和59. 17 cm3,平均直径降低0. 17 cm。连作后,烤烟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098 kg·hm2和28 548元·hm-2,显著低于轮作模式。烤烟对氮、钾的吸收轮作模式高于连作模式,两季作物收获后,连作模式下0~20和20~40 cm土壤深度的除土壤pH降低外,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较轮作模式均升高。【结论】稻-烟轮作中烤烟养分吸收、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优于烟-烟连作,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烤烟与水稻等其他作物轮作,以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促进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与以往采取的稻稻连作模式相比而言,以兴国县气候、土壤、经济以及水利条件等为基础,有效实施烟稻制种轮作模式,可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基于此,对烟稻制种轮作模式加以深入地分析,并对其效益以及主要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对促进烟稻的种植质量以及产量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灭菌措施消除烟—薯—烟连作土壤障碍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烟—薯—烟连作障碍的解决措施,初步明确该模式下烤烟连作障碍的原因,2012年在广西大学农学院大棚内对连作障碍土壤进行不同灭菌处理,研究其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灭菌和福尔马林灭菌均能改善烤烟的农艺性状和根系生长,提高叶片氮磷钾含量、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以高压灭菌效果最好。说明土壤灭菌能改善烟—薯—烟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5.
凤阳县烤烟生产现状与烟稻连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凤阳县的烤烟生产情况分析,找出烤烟生产面积的下降原因,对烤烟与水稻连作栽培的方法进行介绍。本文认为烟稻连作是恢复凤阳烟区烤烟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烟-稻连作组装配套技术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稻复种,水旱交替,早季种烟,晚季种稻,能充分均衡地利用土壤营养元素,实现粮、烟双丰收.从2004年起,我们开始推广应用烟-稻连作组装配套技术,通过采用了频振式杀虫灯,高效低毒农药,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而卫生的食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安徽农业科学》2020,(3):232-235
为解决皖南烟区烟稻复种连作方式产生的问题,采取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调研访谈等方法,选择并验证了烟稻1∶1隔年轮作种植是较好的轮作方式,针对影响烟稻轮作经营规模的生产服务、土地流转、扶持政策等因素分析提出相应配套解决措施,探索应用基于RS、GIS技术的轮作可视化管理和全面检查、次年兑现补贴的激励机制,总结形成"烟稻轮作,规模经营,长期合作,全程管服"的新型种植模式。该研究为改善农田土壤生态环境质量,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烟叶规模化生产和实施烟稻轮作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稻虾连作模式下稻田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2020年青阳县实施虾稻连作+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融合,利用虾稻连作模式优势实施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本文介绍了青阳县稻虾连作模式的基本情况,总结了稻虾连作生产模式下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分析了应用效果,发现实施虾稻连作+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可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发生,做到"虾安全、稻丰收",提升稻虾品质,增加种养收入,促进生态环境与农业种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镇农民以种植烟叶、水稻、蔬菜(莴苣)及柑橘为主,多年来推广烟—稻—菜栽培模式效益显著,重点介绍了烟后稻和稻后菜(莴苣)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栽培连作稻地区,有些群众反映,稻田翻耕后栽培连作晚稻的效果并不好。为了明确稻田翻耕后对连作晚稻生育的影响,以便进一步肯定不同翻耕技术的效果,1955年7—11月我们在浙江栽培连作稻老区余姚县,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方桥、黄湖、乌山、冷江等四个乡,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