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业面临的重要难题,通过文献回顾提出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概念模型。以龙胜龙脊梯田景区为案例地发放调查问卷,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一阶和高阶因子分析验证概念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质效感知模型包含地方依恋感知、社区参与感知、经济影响感知、社会环境影响感知、文化影响感知5个维度;文化影响感知对居民旅游质效感知价值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2.
依据社会交换理论,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探讨了特色小镇旅游获益感知对居民参与的直接影响以及政治信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①特色小镇旅游获益感知包含旅游经济获益感知、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和旅游环境获益感知3个维度,呈现出"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旅游环境获益感知→旅游经济获益感知"逐步递减规律;②特色小镇旅游获益感知对居民参与产生积极影响,其中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的影响力最强,表现出"长板效应";③政治信任能显著正向调节特色小镇旅游环境获益感知-居民参与间关系,但对旅游经济获益感知-居民参与、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居民参与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余湾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是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村,是近远闻名的"柑桔之乡"。通过对该地居民旅游态度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为当地社会文化带来的变化和作用持乐观积极态度,居民对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感知较弱,对旅游发展产生的经济影响正面感知要明显强于负面,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影响持消极态度。总体而言,余湾当地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受到居民的广泛认可的,其旅游态度正面影响感知比较强烈。  相似文献   

4.
金华珍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3):179-181,207
旅游业不仅能促进旅游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旅游地居民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旅游地居民的态度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该研究以旅游地居民视角,通过实地访谈,从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方面探讨金达莱村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结果表明,总体上正面感知效果更大,但有些负面感知也不可避免.结合和龙市金达莱村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经济利益、社会文化和居民参与度等方面的负面感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金达莱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潘丽辉  严楠  郑殷岳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0):2442-2448
乡村旅游效应的感知会影响其对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 意愿。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不同背景特征村民对乡村旅游效应感知存在差异, 不同程度参与乡村旅游的村民对乡村旅游效应感知也存在差异。因此, 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关注不同村民群体的感知差异, 为正面效应因子感知较为显著的村民群体提供更多的参与渠道; 为负面效应因子较为显著的村民群体提供更多的保障措施; 从政治活动、 社会活动、 经济活动等方面为村民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  相似文献   

6.
张燕  李玲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8):135-139,143
南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却蕴涵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旅游业是惠及民生的"幸福产业",旅游业发展助力南疆脱贫攻坚.为探究旅游发展与乡村居民幸福感的关系,以泽普金湖杨长寿村为案例地进行问卷调查(N=94),基于居民感知视角采用有序Logit模型,考察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居民幸福感外部因素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是乡村居民幸福感的外部影响因素,旅游发展获益感知显著影响居民幸福感,且社会公平在旅游发展获益感知与居民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解答"旅游发展如何影响乡村居民幸福感"提供了经验证据,对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城镇化类型,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其过程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在旅游城镇化的进程中,当地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影响感知强烈并有其独特性。笔者以旅游业快速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武汉市黄陂区为案例,通过对黄陂区居民旅游城镇化感知的调查实证分析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其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的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强化城镇辐射功能,推动村落变化。而其消极影响则体现在不同区位条件的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获益不均且居民的部分旅游收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缺乏长期稳定收入;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加速乡村环境及景观的破碎化以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旅游目的地居民对于旅游影响感知的研究是旅游影响研究的重要方面,对于促进目的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尧山镇为例,采用传统的问卷调研法,对尧山镇居民旅游发展的影响感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六盘水少数民族乡村社区参与旅游业发展是实现六盘水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六盘水少数民族社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包含了在乡村振兴这一系统下的诸多"矛盾"统一体,如:外在动力与内生动力的矛盾,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两个方面辩证统一,借助外在的国家的政策措施,少数民族社区居民、村民发挥自身的内生力量,因地制宜地让绿色生态的旅游业提供出来的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符合游客的需求,增加少数民族居民和村民的经济收入,使得产出的物质力量推动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和村民的思想理念、少数民族文化和社会等精神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六盘水市整体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关于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学者研究的重点。以龙山村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当地居民对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态度进行了研究。并根据人口统计学特征利用 SPSS 软件进行差异分析发现,年龄、文化水平、职业、居民与旅游业的密切程度是影响居民个体旅游感知态度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旱后复水促进玉米补偿生长的生理机制。[方法]以郑单958为供试玉米品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苗期不同水分处理(①充足供水;②干旱胁迫;③旱后复水)对玉米生物量、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处理①玉米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高于处理②、③;处理②可提高玉米的根冠比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但明显降低了玉米地上和根系生物量;处理③可促进玉米的补偿性生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但却明显降低了玉米的根冠比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复水前处理②、③玉米的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处理①,但复水后处理③玉米的根系活力显著低于处理②。[结论]复水前玉米积累的较大根系生物量和较高可溶性糖含量是其复水后表现出补偿性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药黄精套作玉米立体栽培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启建  赵致  谷甫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81-11882
[目的]为研究以黄精为主体作物的立体多熟种植模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区面积6.67m2,以双株玉米30000窝/hm2间作红薯为对照⑦,研究贵州省绥阳基地栽培黄精套作不同密度玉米的模式。[结果]各处理黄精产量依次是②单株玉米30000窝/hm2>①单株玉米19995窝/hm2>③单株玉米36000窝/hm2>④双株玉米19995窝/hm2>⑤双株玉米30000窝/hm2>⑥双株玉米36000窝/hm2,玉米产量依次为⑤>②>④>③>⑥>⑦>①,总产值是②>③>⑤>④>①>⑥>⑦,纯收入②>③>④>⑤>①>⑥>⑦,产投比②>③>④>①>⑤>⑥>⑦,劳动生产率为②>③>①>④>⑤>⑥>⑦,总投入⑦<①<②<③<④<⑤<⑥。30000窝/hm2黄精带状套种单株登海3号玉米30000株/hm2,产量、产值、纯收入、产投比、劳动生产率等均为最好,与当地常规栽培模式比较,总产值增加187.7%,纯收入增加339.0%。[结论]30000窝/hm2黄精套种单株玉米30000窝/hm2为当地黄精与玉米套作的最佳立体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以漳州古城为例,采用Q方法,通过居民对Q命题的排序对古城旅游的感知进行主观评价,分析了居民的旅游感知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漳州古城居民对当地的旅游发展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感知;具体感知维度可以分为:"环境意识增加与经济如故型""社会失序与原真性削弱型""发展不均与经济获益型""文化传承与思想更新型"和"地方认同与成本增加型";整体上积极感知强于消极感知.由地方旅游引起的负面感知不断增强,因此,根据社会表征理论,分别从直接经验、社会互动以及媒体影响3个方面来探究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形成机理,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在安徽省合肥市三十岗乡,设6组处理,分别为:0350%速克灵可湿粉剂1500倍液;(至)25%灰克超微可湿粉剂10130倍液;③爱可2000倍液;(砚%扑海因悬浮剂1500倍液;⑤36%粉霉灵悬浮剂500倍液;⑥cK。观察6组处理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除CK外,其余各组处理均对番茄灰霉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以处理②、④的防效较好,分别为92.1%、85.4%,①、③、⑤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7%、79.4%、77.8%;与CK相比。各处理对番茄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处理②的产量最高,达15941.30ks/hm2,其次为处理④,而处理①的产量最低,仅14162.63ks/hm2。[结论]处理②、④是最佳防治药荆,且对番茄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配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阔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34-37,40
[目的]研究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配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法]以水稻品种"徽两优630"和小麦品种"苏麦18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和小麦在不同处理下的生长动态、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并对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配套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结果]稻(1)麦(3)配套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稻(2)麦(1)配套、稻(2)麦(2)配套的肥料成本最低,最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在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肥料的使用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通过比较选择得出稻(2)麦(3)配套是最佳的解决方案。[结论]该研究为提高综合效益,实现稻麦周年的均衡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美茹  褚卓栋  李明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75-16875,16898
[目的]探究聚马来酸(PMA)对次生盐渍化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设4组处理,3次重复,随即区组,测定不同处理对次生盐渍化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磷酸酶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转化酶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过氧化氢酶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结果]处理②(260g/m2PMA)对转化酶影响最大,达到0.193U,其次为处理①(清水对照),为0.122U;处理③(130g/m2PMA)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达0.492U,其次为处理①,为0.301U;处理②磷酸酶活性最高,为20.00U,其次为处理③,为14.73U。[结论]聚马来酸可以提高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17.
程志斌  王晓明  唐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898-4899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与硫酸亚铁对洋葱表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置4组处理:处理①:2 ml蒸馏水(对照组);处理②:1 ml蒸馏水+1 ml 4 mmol/LFeSO4;处理③:1 ml蒸馏水+1 ml 2 mmol/LH2O2;处理④:1 ml 2 mmol/LH2O2+1 ml 4 mmol/LFeSO4,处理洋葱表皮细胞24 h后,观察其凋亡情况。[结果]处理①的细胞正常;处理②的细胞与对照组相似;处理③的细胞处于明显凋亡状态;处理④的细胞未出现明显凋亡。[结论]FeSO4对洋葱表皮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柳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957-17958,17961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有关“三农”问题涉及面广,其重要性、复杂性不言而喻.而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和活跃的网络社交已形成了虚拟社会.笔者基于网络传播技术特质探讨了“三农”问题在虚拟社会的舆情传播特点,认为①“三农”问题相关利益诉求,是现实社会人的民意抒发,是公民高度参与社会活动的表现,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②事关弱势群体的一些事件,常带有局部性、区域性社会矛盾,它们彼此交织和聚集,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常会引发社会情感性围观的公共话题.③网络的高度开放性和多元互动性使得虚拟交互空间容易放大社会问题或歪曲事实,给社会管理带来负面影响.④“三农”问题事关民生容易引发民众的负面情绪或社会恐慌,从而导致暴发式传播.为此提出4点相应社会管理对策:(1)立足“三农”问题的社会现实性,减少负面民意的累积;(2)提高“三农”问题突发公共事件的舆情应对水平,妥善处理网络舆情;(3)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辨识异常信息,发现意见领袖,引导舆情传播.(4)把握舆情处理窗口期,对信息的传播进行外部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麻竹叶片对营养元素高效利用的最优肥料配方,为麻竹高产高效栽培和科学施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试验共设4个配方施肥处理,分别是处理1:N-P2O5-K2O=19-7-10;处理2:N-P2O5-K2O=17-8-11;处理3:N-P2O5-K2O=12-12-12;处理4:传统施肥(碳铵),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麻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配方施肥能促进麻竹叶片营养元素的吸收,施肥前后各处理麻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处理2、处理1、处理3、施肥前、处理4。[结论]配方施肥处理2的施肥效果最佳,其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传统施肥处理4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反而比施肥前有所下降。可见,配方施肥具有明显提高麻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福建农村市场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制约福建农村市场发展的瓶颈,并从增加农民收入、生产适销农村产品、制定合理的农村消费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规划引导和城乡联手开拓农村市场等方面提出开拓福建农村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