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针对长3油层组储层渗透率低、易受无机垢污染的特点,分析了注入水结垢及矿化度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筛选了缓速酸酸化体系,并在3口井上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渗透率低于0.05mD的岩心,矿化度从14000mg/L降低一半时,渗透率降低7%,HCG缓速酸具有较高的溶蚀能力和较好的缓速性能,HCG对砂岩的溶蚀率为63.85%,比油田在用酸液HCA高47%,而且其缓速性能好于HCA。缓速酸体系在55℃下反应8h后可以使岩心的渗透率提高30倍,对2口水井和1口油井的现场试验表明,该体系起到了较好的增产增注效果,单口油井增油258t,2口水井的増注有效期在100d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波消解法,通过不同的酸体系消解样品分别测定包含二氧化钛的总钛和不包含二氧化钛的内源性钛,总钛减去内源性钛即得到外源性二氧化钛,其中HNO3+HCl+HF+H2O2(5/1/1/3,V/V/V/V)酸体系(能溶解二氧化钛)用于测定总钛,HNO3+HCl+H2O2(5/1/3,V/V/V/V)酸体系(不能溶解二氧化钛)用于测定内源性钛。结果表明,食品中的二氧化钛加标回收率为94.6%-106.7%,RSD为1.0%-5.3%,二氧化钛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22mg/kg。该检测方法克服了国家标准方法仅测定总钛的局限性,是定性、定量测定食品中二氧化钛较为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地区注水压力高、地层堵塞严重,常规土酸体系解堵效果差且有效期短等问题,用磷化物、有机酸和丙酮合成了一种酸化用无氟缓速酸。此缓速酸属有机磷酸类,单独使用不需复配其他HF酸或氟盐即可达到良好的降压增注效果。室内研究表明,60℃下反应48 h时,20%缓速酸溶液的溶蚀率为23.25%,缓速效果好于土酸和氟硼酸。酸液产生沉淀时的pH值为7~8,络合能力为500~600 g/L,可有效防止Fe(OH)3、Al(OH)3等二次沉淀的产生。天然岩心经20%缓速酸处理后的渗透率恢复值为173%,抗压强度损失为22.7%,是土酸处理的0.56倍。将缓速酸体系(20%缓速酸+3%黏土稳定剂BSA-101 +0.1%缓蚀剂BSA-602+0.5%助排剂EL-11+0.1%破乳剂YBP-1)在辽河欢喜岭采油厂欢北区块现场应用两口井,注水压力降低5 MPa以上,日注水量增加10 m3以上。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氨基磺酸酸液体系抗温性差的问题,从氨基磺酸的化学特性入手,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通过复配得到一种氨基磺酸型酸液体系,即20%氨基磺酸+15%(乙酸+含氯有机酸盐A)(代号为HZ-1),并对该酸液体系的溶蚀性能、腐蚀性能以及酸化改造效果等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利用X-衍射对反应残渣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Z-1具有很好的溶蚀性能,并且具有一定缓速性能;通过深部酸化岩层,可以起到良好的岩层改造作用。此外,使用HZ-1不会生成硫酸钙沉淀,克服了氨基磺酸酸液体系在中高温条件下使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选取5种营养剂配置多种浓度在香菇菌棒长第三、四潮菇时进行喷液试验。结果表明,5种营养剂中除三十烷醇外,另4种均有明显效果,其增产百分率依次为1%KH2PO4(60.2)〉0.5%尿素(48.7)〉1%KH2PO4+0.1%尿素混合液(42.9)0.5kg松针+0.5kg水煮液(39.8);3种营养剂的不同使用浓度分别以0.5%KH2PO4、1kg松针+5kg水煮液及0.5%尿素为最佳。而使用浓度为1%尿素及2%KH2PO4对长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茶籽饼中茶皂素降解率为主要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嗜酸小球菌固体发酵茶籽饼的生物脱毒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适宜的生物脱毒工艺条件为茶籽饼粕85%、麦麸15%、葡萄糖3%、KH2 PO40.1%、MgSO4·7H2 O 0.15%、NaCl 3%、含水量70%、种龄24 h、发酵时间5 d、接种量20%、初始pH 6.0、发酵温度32℃,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茶籽饼中茶皂素的降解率可达到68.42%,比优化前提高了57.13%.  相似文献   

7.
伴随阴离子对土壤中铅和镉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采用等温平衡法研究了3种伴随阴离子(Cl-, SO4^2-, H2PO4^-)下赤红壤和水稻土Pb^2+和Cd^2+的吸附解吸规律,以阐明不同阴离子影响铅和镉有效性的大小。结果表明,Pb^2+、Cd^2+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液中Pb^2+、Cd^2+浓度增加而增大,其关系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X=AC^8。方程中表征吸附容量的参数A表明,3种阴离子影响土壤铅吸附大小顺序依次为H2PO4^-〉SO4^2-〉Cl^-;赤红壤上阴离子的影响大于水稻土。两种土壤上铅的解吸量平均仅占吸附量的0.06%~1%,说明土壤吸附铅以专性吸附为主;而镉在赤红壤上解吸率〈3%,水稻土上解吸率为1.4%~19.2%,表明镉在赤红壤仍以专性吸附为主,水稻土上还存在部分非专性吸附。根据吸附结果认为,土壤中氯离子的存在可增加铅、镉的有效性,而磷酸根是铅、镉最好的稳定剂。  相似文献   

8.
常规酸酸压时,由于酸岩反应剧烈,酸液主要消耗在近井地带,难以形成长缝。为提高储层酸压效果,江苏油田自主合成了一种VES (黏弹性表面活性)稠化酸。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该VES稠化酸对裂缝壁面的酸蚀效果及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并进一步研究了注入排量、注入工艺对酸蚀效果及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VES稠化酸具有一定的缓速性能,应用于深度酸压中可以增加裂缝的有效长度,减少近井地带的溶蚀;注酸排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裂缝有效长度,注酸排量的降低有利于提高裂缝导流能力;相比于单级注入,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可以改善裂缝壁面的酸蚀效果,有利于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提高和有效缝长的增加。研究结果可为酸压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潜伏性固化剂(NH4)2HPO4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脲醛树脂以其制造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性能优良等特点,而成为人造板生产的主要胶种。该粘合剂主要是以NH4CL为固化剂,这种固化剂使胶的适用期变得很短,且固化后胶层的pH值不稳定,而影响胶接的质量。一般胶层的pH值在4~5之间其粘接性能最理想;pH值过低,胶层易于老化;pH值过高,会造成胶层硬化不全[1]。而生产上既要求模压时胶层固化得快而又完全,同时又要求脲胶的适用期又尽可能长。为了解决这对矛盾,本文采用(NH4)2HPO4作为潜伏性固化剂对脲醛胶的粘度,贮存期和固化后胶层的pH值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NH4)2HPO4潜伏性固化剂的设计 1.1 固化机理   脲醛树脂的固化实际是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树脂分子链通过其活性基因(羟甲基及氮原子上活泼氢)继续进行缩聚反应的结果[1]。   单羟甲基脲可在酸性催化作用下进行共聚产生聚合物,然后固化转变成高度枝化的点阵结构。反应式如下:   HOH2C-NH-CO-NH2+ HO(H)/(|)+-CH2-NH-CO-NH2  C+H2-NH-CO-NH2 N..H2-CO-NH-C+H2  +H2C+-NH-CO-NH-CH2[NH-CO-NH-CH2]n-NH-CO-NH2 ……[2] 1.2 潜伏性固化剂(NH4)2HPO4的固化机理和贮存   (NH4)2HPO4的固化机理同NH4CL的固化机理是类似的[3],反应式如下:   4(NH4)2HPO4+6HCHO→(CH2)6N4+4NH4H2PO4+6H2O   4NH4H2PO4+6HCHO→(CH2)6N4+4H3PO4+6HO   分析可知,潜伏性固化剂(NH4)2HPO4的贮存和固化都与树脂中的游离醛有关。游离醛与固化时间和贮存期的关系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以西瓜皮为原料,提取果胶的工艺流程。采用稀酸萃取、乙醇沉淀提取果胶的方法。利用H2SO3溶液代替传统工艺的稀HCl或稀H2SO4作为萃取液得到的西瓜皮果胶的提取率约为2.1%,制得的果胶半乳糖醛的含量大于60%,酯化度大于60%,股凝度为165级。产品质量符合食品化学法规标准(FCC)。  相似文献   

11.
甜菜对不同氮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甜菜的对不同氮素吸收动力学特性不同,试验通过甜7、甜8两个不同品种在人工气候箱的营养液培养试验表明,甜菜子叶期幼苗对NO3-的吸收要经过2 h的适应阶段后才可均匀进行,而对NH4+的吸收要经过7h后才可均匀进行,而且二者对NO3-、NH4+吸收的特性(Km、Im)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不同形态氮素比例下甜研七号和甜研八号两个品种的吸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和最大吸收速率)变化的研究发现,甜菜对NO3-、NH4+的亲和性及其转运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不同品种之间受到影响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不同调理剂对猪粪堆肥腐殖质特性及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以木屑、泥炭及水葫芦作为猪粪堆肥的调理剂,制作有机堆肥,研究了3种堆肥体系在堆肥进程中腐殖酸(HA+FA)及其组成、腐殖化指数(HI=HA/FA)、pH的变化过程,以及堆制前后1mol/L NH4Ac-0.05mol/L EDTA浸提态金属离子含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讨论了HI、pH和阳离子交换量(CEC)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堆肥制作中,HA+FA和HA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稳中有降的趋现势,总体表现为增加;HI则上升明显,这些是堆肥腐熟和品质提高的重要表;pH变化因调理剂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除重金属Cr外,1mol/L NH4Ac-0.05mol/L EDTA浸提的绝大部分金属离子含量堆制后均有增加,3种堆肥增加幅度的顺序为:猪粪+水葫芦〉猪粪+木屑〉猪粪+泥炭;堆制前后pH和HI的变化与堆制前后CEC变化分别呈较好的正相关和负相关,它们可以作为堆制前后交换态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和黄腐酸对滨海滩涂盐碱地土壤性质的提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生物炭和黄腐酸对滨海滩涂围垦盐碱地的改良作用,采用田间玉米种植试验法,设置生物炭使用量7.5 t/hm2(BC1)、30 t/hm2(BC2)和黄腐酸用量1.5 t/hm2(FA)及其组合,共6种处理:CK、BC1、BC2、FA、BC1+FA、BC2+FA,研究材料施加对土壤重要盐碱状况表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BC2处理降低土壤容重,但低用量BC1处理下土壤容重没有降低,研究区土壤呈逐渐自然板结退化状态;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呈减小的趋势。生物炭和黄腐酸施用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BC2+FA最高,达到6.31 g/kg;各处理中,周期性脱盐和返盐现象在各处理间的土壤表层呈现一致规律,但BC1+FA和BC2+FA处理的盐分累积明显低于其他处理。结果表明适量生物炭和黄腐酸施用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抑制盐分累积,有利于滩涂围垦土地的快速耕地化利用,生物炭使用量为30 t/hm2并黄腐酸用量1.5 t/hm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稻壳制备糠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军强  冯贵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38-4739
研究了糠醛生产的新原料-稻壳的硫酸水解试验。利用蒸汽加热在反应釜中分别对硫酸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4项参数进行了糠醛得率的对比研究。经过多批次试验,得出糠醛生产的最佳水解工艺参数:硫酸浓度为10%,水解时间为4 h,温度为170℃,液固比为6。糠醛得率达到理论量的62%,比玉米芯生产糠醛得率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15.
通过吸附和解吸试验,研究了富啡酸(Fulvic acid,FA)对石灰性潮土中磷吸附-解吸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富啡酸和磷后对锌次级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时吸附不同磷和富啡酸后,土壤对磷的吸附量随磷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富啡酸吸附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石灰性潮土磷等温吸附曲线用Langumir方程式描述时,土壤对磷的吸附反应常数K、最大吸附量Xm、最大缓冲容量K×Xm均随富啡酸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KNO3、KOH、HCl对吸附磷的解吸量所占比例及磷的总解吸量均随富啡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对Zn2+的吸附率随磷和富啡酸吸附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其解吸率随磷和富啡酸吸附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磷和富啡酸减少了土壤对Zn2+的吸附,且增加了其在土壤中的解吸量.所以,石灰性潮土中富啡酸提高了土壤中磷的有效性,而且磷和富啡酸提高石灰性土壤中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硒含量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湖南省 9个稻田肥力定位监测点经过 12年试验的 3个处理 (无肥、化肥、有机肥 )采集土壤 ,分析硒的含量与形态。结果表明 ,与无肥处理比较 ,施用化肥或有机肥都能提高耕作层土壤全硒、腐殖酸硒和交换性硒的含量 ,提高腐殖酸硒和交换性硒占全硒的比例 ,提高稻谷与稻草的含硒量 ;施化肥可提高腐殖酸硒中富里酸硒的比例 ,施有机肥可提高腐殖酸硒中胡敏酸硒的比例。施肥对剖面硒分布的影响与稻田淋溶强度有关。 3处理土壤硒的剖面分布相同的是 :全硒、腐殖酸硒、富里酸硒含量为A层 >W层 >C层 ,但同一土层硒的含量施肥处理高于无肥处理 ;腐殖酸硒 /全硒为A层 >C层 >W层 ,富里酸硒 /腐殖酸硒为C、W层 >A层。 3处理的交换性硒 /全硒以无肥处理的A层最低 ,W层最高。  相似文献   

17.
合水油田长8储层敏感性及酸化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低渗储层酸化技术的配方体系存在针对性强的特点,具有对储层造成二次伤害的风险性。在分析合水油田长8储层矿物成分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的敏感性评价试验,研究了盐酸、土酸和CQC-8、CQF-8缓速酸对合水油田长8储层的酸化适应性。溶失率试验结果表明,盐酸的溶失能力较弱,土酸和CQC-8、CQF-8缓速酸的溶失性能可以满足现场要求;岩心酸化试验结果表明,注入缓速酸后,合水油田长8储层岩心渗透率大幅度提高,CQC-8和CQF-8缓速酸的深部酸化改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落叶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落叶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50 d的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结果表明:堆肥中有机质、挥发性固体、腐殖质、游离腐植酸以及富里酸(FA)呈下降趋势;腐殖质碳/有机碳[w(GHM)/w(TOC)]先减小后增加,最后稳定在47.3%~47.6%;胡敏酸[w(HA)]呈上升趋势;胡敏酸/富里酸[w(HA)/w(FA)]在堆肥过程中迅速增加,从堆肥初始的0.43增加到堆肥结束时的1.02,表明堆肥有机物向腐殖化和稳定化方向转化;E4/E6先增加后缓慢降低.表明w(GHM)/w(TOC)可作为评价落叶堆肥腐熟和稳定的参考指标,而腐殖质含量、w(HA)/w(FA)以及E4/E6作为评价落叶堆肥腐熟的指标不太合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宜蟠桃物流的包装和蓄冷剂,找到最佳的包装组合应用到蟠桃保鲜中,为保持蟠桃物流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英格尔蟠桃为试材,将其置于0℃下预冷18 h后,采用周转箱+冰袋(周袋)、周转箱+冰膜(周膜)、泡沫箱+冰袋(泡袋)和泡沫箱+冰膜(泡膜)以及对照组置于自然环境下贮藏24和48 h后,测定箱内温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腐烂率、丙二醛含量和蔗糖含量。【结果】蟠桃在贮藏24 h后货架期1~2 d试验中,周袋组处理的蟠桃果实能较好保持其货架期品质,降低腐烂率,延缓果实硬度降低,保持糖酸适中,口感较好,其余经过预冷处理的各组保鲜效果依次周膜组、泡袋组和泡膜组。蟠桃在贮藏48 h的实验中,各组的温度均在15℃以上,保鲜效果较好的组合与贮藏24 h的结果一致。【结论】周转箱保鲜效果优于泡沫箱;冰袋的保鲜效果优于冰膜,周袋组贮藏24 h蟠桃果实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双孢菇加工前变色反应及其色泽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双孢菇作为一种浅色蔬菜,在加工前极易发生变色现象,从而降低产品品质,该文分析了双孢菇在加工前的变色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选用柠檬酸,亚硫酸盐,氯化钠等作为因素,分不同水平,通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护色配比为0.5%柠檬酸 0.3%氯化钠 0.05%焦亚硫酸钠,从而有效的控制了双孢菇原料变色现象,确保了最终产品的色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