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类型及耗水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遥感图象(TM)对叶尔羌河平原绿洲水盐监测区进行了土地类型的判读,区分农区和非农区两大类型。由水盐监测结果,对监测区及其分区的年陆面蒸发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采用蒸发系数法对各种土地类型的年耗水量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2.
对灌区水盐平衡和控制土壤盐渍化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对灌区的水盐平衡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灌区总体上、灌区内不同地区、土壤剖面的不同层次上的盐分平衡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土壤盐渍化的灌排措施,论述了控制土壤盐渍化对灌排措施的基本要求、不同地区的灌排模式、生物排水和排水再利用、排水出路和盐分去处及灌区水盐动态监测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根据克孜勒苏4年的地表水、地下水、排水水量和水质等水盐监测动态资料分析及计算可以看出,项目工程实施后,排水能力加强,随着项目区的排水渠的疏通和开挖,排水量增加,相应的排盐量也在增加,监测区发生了由总体积盐到总体脱盐的变化,项目工程发挥了盐碱地改良的效果。为该地区灌区农业水盐分布规律及时空变化状况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盐分空间序列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面积水盐监测和调查的难度在于受土壤空间变异性的影响。为揭示水盐变异规律,经地质统计学初步分析,实验取样结构性较弱而随机较强,从而采用随机理论,将传统随机理论-时间序列分析法和最大熵谱分析用于空间序列,以空间代替时间,对分层土壤作空间序列的最大熵谱分析,系统揭示出田间土壤不同尺度下,水分盐分变化规律,对大面积土壤水盐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盐渍化灌区水盐平衡现状及对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新疆农七师127团灌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水盐监测、水盐平衡计算与分析,对现有水盐状况是否满足盐分控制要求作出评价,并提出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现状的水盐平衡条件不能满足控制盐分要求,其中引进的盐分只有大约40%从平衡区内排出,有60%左右的盐分滞留在平衡区内,其结果势必加重区域内土壤盐渍化的程度。如果按现状灌排条件和灌溉用水水质状况预测,每年1.5m深土壤剖面的平均积盐量约为0.037%。 为保持研究区水盐的持续平衡状态,水量排引比需达到0.3左右。为此,在进一步加强明沟排水系统建设的同时,需增设田间暗管排水。  相似文献   

6.
区域土壤水盐动态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黄河河套灌区多年的区域水盐监测资料 ,比较了 ANN三层、四层 BP网络不同学习速率下的收敛效果 ,拟合精度 ,应用四层 BP网络模型对灌区的年内不同时期的土壤水分、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表明 ,BP网络可以用于区域土壤水盐动态预测 ,方法简便可行 ,有较高的精度 ,是对传统的区域水盐动态模数值拟预测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7.
扬水灌区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盐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内陆干旱区的扬水灌区灌溉排水属外引内排方式,灌区内的水盐运移主要受控于灌溉水入渗,属于典型的入渗-蒸发型水盐运移。对扬水灌区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15 a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监测区的地下水运移具有径流滞缓、水盐积累的特点。灌溉水入渗带和溶质迁移带的地下水矿化度受入渗溶滤影响呈振荡变化型,汇水聚盐带的盐沼化面积由1993年的25.83 km2增加为2008年的30.88 km2,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含盐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地下水矿化度最高达172.15 g/L,水化学类型为Cl-—SO42-—(K++Na+)—Ca2+型。  相似文献   

8.
大面积水盐监测和调查的难度在于受土壤空间变异性的影响。为揭示水盐变异规律 ,经地质统计学初步分析 ,实验取样结构性较弱而随机较强 ,从而采用随机理论 ,将传统随机理论—时间序列分析法和最大熵谱分析用于空间序列 ,以空间代替时间 ,对分层土壤作空间序列的最大熵谱分析 ,系统揭示出田间土壤不同尺度下 ,水分盐分变化规律 ,对大面积土壤水盐监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区域土壤水盐动态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黄河河套灌区多年的区域水监监测资料,比较了ANN三层、四层BP网络不同学习速率下的收敛效果,拟合精度,应用四层BP网络模型对灌区的年内不同时期的土壤水分、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表明,BP网络可以用于区域土壤水盐动态预测,方法简便可行,有较高的精度,是对传统的区域水盐动态模数值拟预测方法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为深入了解干旱绿洲规模化节水治盐后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特征,有效控制盐渍化,以焉耆盆地为研究区,选取2000、2005、2015、2020年长时序LandSat遥感影像和地表含盐量、土壤含盐量、地表灌水量、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等指标,借助ENVI和ArcGIS软件,获取各指标的时空分布栅格图件,将各栅格图件进行标准化处理,按照可拓层次分析法权重进行空间嵌套并叠加,定量化揭示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进程。结果表明:研究区盐渍化经历了2000—2005年扩张、2005—2015年显著减少、2015—2020年趋于稳定3个阶段,从发展趋势看,研究区盐渍化处于减轻并趋于稳定态势;盐渍化严重的区域主要是博斯腾湖滨;由可拓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因子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下水埋深(0.325)、地下水矿化度(0.282)、土壤含盐量(0.198)、地表含盐量(0.184)、地表灌水量(0.031),可见,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是影响区域水盐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为焉耆盆地控制盐渍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定量化揭示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进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干旱绿洲规模化节水治盐后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特征,有效控制盐渍化,以焉耆盆地为研究区,选取2000、2005、2015、2020年长时序LandSat遥感影像和地表含盐量、土壤含盐量、地表灌水量、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等指标,借助ENVI和ArcGIS软件,获取各指标的时空分布栅格图件,将各栅格图件进行标准化处理,按照可拓层次分析法权重进行空间嵌套并叠加,定量化揭示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进程。结果表明:研究区盐渍化经历了2000—2005年扩张、2005—2015年显著减少、2015—2020年趋于稳定3个阶段,从发展趋势看,研究区盐渍化处于减轻并趋于稳定态势;盐渍化严重的区域主要是博斯腾湖滨;由可拓层次分析法得出各指标因子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地下水埋深(0.325)、地下水矿化度(0.282)、土壤含盐量(0.198)、地表含盐量(0.184)、地表灌水量(0.031),可见,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是影响区域水盐时空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为焉耆盆地控制盐渍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定量化揭示区域尺度水盐时空分异进程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对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井灌井排的控盐与水位降落效应及其对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为此基于试验监测,先以渠灌为对照分析井灌井排及其与渠灌结合对区域水盐时空的改变,再剖析单井影响范围内的水盐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井灌井排与渠灌结合可使地下水埋深控制在合理范围并使土壤剖面水盐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土壤小麦体内盐分含量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盐碱化土壤中,作物残体带走的无机盐是水盐均衡预测预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化程度不同的盐碱土壤,测试分析了小麦各生育阶段体内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定量数据,对人深入研究灌区水盐均衡问题人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灌水量和地下水调控对干旱地区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河套灌区典型耕地最佳灌水制度和合理地下水埋深,于2017、2018年连续2年进行了田间试验,选取向日葵农田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及溶质运移理论,利用HYDRUS-2D数值模型对研究区不同灌水量及地下水埋深条件下GSPAC系统中水盐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灌水量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状态。将模拟结果与田间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较吻合。结果表明,试验区最佳灌水量为82.8~85.5mm,地下水合理调控埋深为160.72cm。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区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盐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与荒地间水盐补排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与荒地间水盐补排关系与水盐运移规律,利用水盐平衡原理,对灌区内耕地间隙分布的荒地进行水分和盐分运移平衡研究。研究显示,耕地盐分部分向荒地迁移,荒地对灌区盐分分布具有调节作用。耕地每年平均有28.1%的灌溉水浸入荒地,荒地每年积盐268.5 g/m2,为灌溉水盐分的38.3%。研究为灌区水盐科学及区域水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河套灌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BASIC模块化程序在地下水埋深预报中的应用马喜东,程顺中,袁光耀(河南省人民胜利渠引黄科研中心新乡453003)前言地下水埋深预报是区域水盐动态监测预报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综合治理旱、涝、碱,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掌握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开...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会对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地下水超采严重且农业用水量大的地区。以邯郸市临漳县为研究区,搜集了香菜营、陈村、洛村共3口监测水井2010-2015年间的地下水矿化度监测数据,并以监测井水位,抽水量和区域降雨量为自变量,以矿化度为因变量,构建了基于地下水矿化度预测的GM(1,N)模型,对地下水矿化度实测资料进行了模拟与预测。将GM(1,N)模型模拟结果分别与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M(1,N)模型模拟精度最高。因此将GM(1,N)模型预测结果作为临漳县2016-2020年的地下水矿化度的最终预测成果。成果表明2016-2020年邯郸市临漳县的地下水矿化度呈持续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为区域地下水的管理与水盐调控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干旱灌区水盐动态模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流域灌区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盐变化野外和室内实验成果及分析,建立相应的水盐动态模拟数学模型。经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在一定的灌水方案下的土壤盐分分布状况以及脱盐状况,并对适宜本地区特点的水盐调控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甘肃景电二期灌区地下水盐运移的连续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干旱灌区内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和开敞型水文地质单元的地下水盐演化运移的态势。研究表明:干旱灌区内不同水文地质单元的水盐演化和运移均受控于灌区内的人工灌溉和土壤水入渗一蒸发过程,区域水盐的运移总体呈径流滞缓、局部水盐积累的特点。开敞型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盐呈振荡型变化,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的汇水聚盐带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含盐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灌区内土壤次生盐碱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疆叶尔羌河灌区排水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叶尔羌河灌区为对象,讨论了内陆干旱区绿洲灌区排水的条件和特点,对内陆干旱区排水的重要特点即旱排与生物排水作出估计,提出努力实现“水盐平衡”是排水的目标,在进行排水规划同时也应作出排盐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